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06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docx

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

考情分析

考场作文基于材料的具体(社会、生活的热点)、要求的灵活,以及具体的情景,作文在主题上指向“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这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在体裁上指向宽泛的任务驱动;在实质上体现为“情景交际写作”+“评论”;作文教学导向上指向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话可说,说真话,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传统文化将更受重视。

2016年的“老腔”,以及近几年的“老规矩”“忧与爱”等题材,其实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比重在高考作文中的不断提升。

“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表示。

综合能力趋向更为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高考作文话题将更具发散性,强化联想和想象,从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未来的学生应从“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想象力、思辨能力,才能在各种话题中游刃有余。

高考阅卷者着重看3点,立意、结构和语言

高考作文的阅卷,有人戏言“一分钟内判定生死”,话虽有点过头,但也透露出阅卷人时间紧、任务重的无奈。

一分钟扫描式的阅卷,阅卷人主要看什么,怎样抓住阅卷人的心,这是二轮复习作文需要瞄准的备考方向。

因为高考还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若奢求作文有大的提升,那只是一厢情愿,但重点打造几个让阅卷人眼前一亮的兴奋点,作文再提升一个档次,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我们建议从立意高、结构巧和语言美3个方面美化提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考查类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因材料不同、任务不同,在写作中各有区别,下面就“组合延伸类”(2017年全国卷Ⅰ和卷Ⅱ)、“权衡与选择类”(2016年全国卷Ⅱ)、“看法与评价类”(2015年全国卷Ⅰ)、“回答问题类”4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分别进行写作指导。

“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围绕一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所呈现的并列、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

此类考题往往就这些词句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行写作。

分析不同词句各自的含义(内涵);组合词句,确定角度和立意(在此步骤中,要有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才能组合延伸出好的角度和立意);根据写作任务,谋篇布局,展开写作。

一、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技法指导

典例一:

(2017新课标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明确任务

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从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

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

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

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类、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2.材料分析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但需要先深挖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隐含的深意:

(1)一带一路:

隐含了富强、创新、自由、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方面的立意。

(2)大熊猫:

隐含了友爱、开放、创新、协调、绿色、生态保护等立意。

(3)广场舞:

隐含了健康、追求、和谐、文化等立意。

(4)中华美食:

隐含了饮食方面的传统文化、创新、共享、健康、绿色等立意。

(5)长城:

隐含了文明、传统、创新、爱国等立意。

(6)共享单车:

隐含了科技、开放、和谐、共享、绿色等立意。

(7)京剧:

隐含了传统、文明、国粹(爱国)、传承等立意。

(8)空气污染:

隐含了发展、创新(避免空气污染)、科技、和谐、绿色等立意。

(9)美丽乡村:

隐含了科技、发展、创新、绿色、和谐等立意。

(10)食品安全:

隐含了健康、安全、科技、创新、和谐、绿色等立意。

(11)高铁:

隐含了科技、发展、创新、富强等立意。

(12)移动支付:

隐含了科技、创新、发展、富强、开放等立意。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3.误区警示

(1)所选关键词不能形成有机关联,以致全文结构不紧密,衔接过渡不自然,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2)忽视预设对象“外国青年”,以致行文中一些表述针对性不强或不恰当。

4.参考立意

按题干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共同方面立意:

(1)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

(2)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

(3)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热情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4)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谈谈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5)将“京剧”与“广场舞”并置,谈谈传统与传承、传统与流行等;

(6)将“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相勾连,谈谈文化悠久与严峻现实等;

(7)将“长城”与“一带一路”相互对照,谈谈发明、创造、创新等。

(8)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5.佳作赏析

更便捷,更美好

河南考生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早已从混沌中醒来,用自己的方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想落后,技术落后,“落后”是中国的关键词?

不,不,不,今日之中国与往昔之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它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

便捷与科技,才是今日之中国的主旋律。

移动支付,让人们的消费更便捷!

外出就餐没带够钱?

没关系,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支付餐费。

要交水电费却又不想在烈日骄阳下奔波?

没关系,手指轻轻一点,就可完成在线支付。

如今的中国人,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人们出行时,车票、酒店等,都可以提前预订,在线支付,免受排队之忧。

在线支付,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选择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联,但家家都有小汽车,带来的大气污染也不容小觑。

鉴于这些问题,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如今,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共享单

高铁,让城市间出行更便捷!

古人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如今用这句话来形容高铁,再贴切不过了。

幼时记忆中“呜呜”叫着的喷着蒸汽的绿皮火车如今已难见到,一日万里的高铁理所当然成了许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

原来乘坐绿皮车需要几日的车程,如今被高铁压缩了几倍!

人们出行时再也不必忍受车程漫漫之煎熬,是科技带给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新方式。

高铁,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美好,也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沉睡的雄狮早已醒来,它用自己那气震山河的吼声,向世界证明它的强大。

“落后”的中国一去不返,而新的中国定会让世人敬佩!

【简评】

这是河南省的标杆一号文。

考生选取了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这三个关键词,并用“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的共性特征,使三者有机关联。

此外,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三个分论点并列分布,并用相同的句式提炼出关键信息,这说明考生在行文时有明显的读者意识,很好地完成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写作指令。

典例二:

(2017新课标全国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明确任务

明确名句各自内涵:

我们来仔细分析这六句名句。

第一句的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出自这两句,强调的是坚强与进取;第二句不难理解,与此有关的关键词应该是:

家国情怀、思乡思亲等;第三句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因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推崇其为“花中第一流”,这一句强调的是内在美;第四句如果能联系作者魏源和其著名论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本句强调个人要放眼四方,怀有高远的理想;第五句强调的是正视现实、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品质;第六句重在责任、自信、抱负等。

这些内涵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相吻合。

一句话概括,本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考生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和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了这六句的含义后,考生的思维要从感性向抽象提升,将单句分类并组合,形成鲜明的论点,进而谋篇布局。

2.材料分析和立意

将材料多角度组合延伸。

(1)把握两三个内涵相通的名句。

比如①⑤搭配,立意为:

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有些观点可以相互佐证,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鲁迅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可以从励志这一角度将两者逻辑化地贯通起来。

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

至少应该从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开始。

而关于勇于承担和自强不息的素材古今中外很多,需要强调的是,要尽量避免素材雷同,恰当运用身边的时新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更具个性。

(2)对两个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辩证分析。

比如③④搭配,立意为:

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

有些观点是对立的,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分析,就能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来,特立独行、独善其身和“受光于天下”之广阔胸怀,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对此立意,考生要注意往纵深处挖掘,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来。

(3)将几个平行观点统一到一个主题下。

比如①③⑤搭配,立意为:

我理想中的人格类型运用平行结构,将几个内涵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比如①③⑤分别对应的自强不息、特立独行、勇于承担都是成功所需的优秀品质。

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素材,近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就有很多;内秀和特立独行的典型代表人物有传奇才女张爱玲、力保老北京城的梁思成等;勇于担当的人物素材更是不胜枚举。

行文时要注意将所选取的平行观点有机结合,切忌生搬硬套。

(4)着眼总体,深入探讨个人、国家、时代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着眼于名言警句所代表的个人立场与时代精神,探讨个人与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

例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等。

3.佳作赏析

也谈“成功之道”

甘肃考生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拼搏、积极进取。

当然,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凡古来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是梁启超的自勉,“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是康有为的宣言,清华大学更是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勉励莘莘学子。

然而,具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可以取得成功吗?

并非如此。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常常想:

“外国人能得到世界冠军,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

”1958年,他在一次誓师大会上发出这样的誓言:

“我要在3年内夺取世界冠军!

”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他拼搏奋进,终于在一年后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力克群雄,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后来又在第26届世乒赛上和队友一起夺取了男子团体冠军。

理想有多远,成功的舞台就有多大。

容国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得益于心中远大的理想。

正如魏源所说: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理想是心灵之光,是人生坚实的支柱,心灵之光够亮,人生支柱够高,人的成就才够大。

阿里也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拳王。

然而,在一次拳击比赛中,他被对手打碎下颚,比赛以他惨败告终。

舆论界一片哗然,嘲讽、挖苦之声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况,阿里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从失败中找原因,毫不松懈地苦练,之后,他两度打败该拳手,重新获得了胜利。

敢于正视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变为顽强拼搏的动力,是阿里成功的关键。

可身为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一的德国青年医生迈尔就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了,他的论文多次受到权威杂志主编的压制,未能发表,他自费出版后也并未受到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因此,迈尔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他于严重失眠后自杀未遂。

后来,他患上了精神错乱症,长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饱受折磨。

这让我想到鲁迅说过的一句话: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没有直面艰难困苦的勇气和胆量,就不能举起理想的旗帜,也经不起磨砺、挫折和打击。

是啊,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就有了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

奔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那敢于直面艰难险阻的勇气,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助推器。

因此,自强、理想与勇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简评】

二、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技法指导

类型一 选择无限制型

1.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两种不同现象或看法,此二者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在二者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答题思路:

①分析两个选项的区别与联系;②结合材料,深度理解两个选项的意义或寓意;③做出权衡与选择;④论述选择的理由,展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典例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强和张嘉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并不热门,工作难找。

李强的父母托人给他介绍了几份工作,有公司文员、企业销售等,但他都因不满意而坚持不去上班。

他认为所找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每天朝九晚五,拿着几千元工资,这并不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盲目就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张嘉在毕业前参加了多场招聘会,还参加了几场公务员的考试,最终有一家公司愿意用他,但只能做一名基层文员,张嘉欣然接受。

他认为工作不一定要与所学专业相关,有了自立于社会的资本,再来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是务实之举。

李强和张嘉的做法,你更赞成谁的?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李强和张嘉的做法进行权衡和选择,选出自己更赞同的一方。

1.明确任务

李强和张嘉两位大学生的专业相同,并且面临同样的就业困境。

从材料中“生活方式”“理想”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他们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也表现了对待生活和理想的不同态度。

李强拒绝“盲目就业”,是一种不愿将就、执着的态度。

而张嘉更看重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从而实现理想。

2.误区警示

客观来看,这两人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考生根据自己的认识,选择赞成的一方进行作文即可,无须对另一方进行批判。

3.微写作提示

不勉强,不将就

经验和能力都欠缺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可以算是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

在巨大的求职压力下,很多毕业生如同张嘉一样,在找不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时,选择了先“委屈自己”,从事一份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毫无交集的工作。

但是,这种“委屈”真的值得吗?

或许这些毕业生刚开始想的是先积累经验和资本,遇到合适的工作再换,但有很多人到最后选择了安逸和屈从,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因此,我更赞同李强的做法。

对于事业、理想,绝不能勉强,也绝不能将就。

如果只因为一份薪水就去从事自己没有兴趣也没有用武之地的工作,不仅工作的过程不会快乐,工作的结果也很难出好成绩。

2.材料围绕一个大主题,呈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选项。

这些选项是并列关系,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从中进行选择、权衡和议论。

①分析不同选项各自的含义;②根据写作任务做出选择;③论述选择的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典例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

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

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

其中第一款是“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修身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明确任务

从曾国藩的三款修身条款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称道和效法的一款。

材料中列出的曾国藩的修身条款,反映了修身的三个不同方面。

第一款中的“主敬”是整理自己的想

这三款没有优劣之分,因此,考生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称道和效仿的一款即可。

若每一款都大加称道,反而失去了重点。

2.微写作提示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在读图时代,轻阅读,不费脑子的阅读很受欢迎。

相比之下,读名著太需要时间和耐心了,但既然读了,就应该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这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读书观,即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不要急着换另一本。

这种提醒在当下颇具现实意义。

不少人热衷于买书,书房里的藏书也不少,但真正读完了几本?

尽管陶潜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翻一翻,并不能称为读书,因为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后半句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只是翻书,哪能领会书之精要,更遑论有“会意”之乐了。

读名著,不用心读完,就难得其精妙。

读了一千本闲书杂书,不如读完一本名著。

不仅要读,还应做笔记,“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典例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

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明确任务

《暖闻》专栏的标准是什么?

(1)有温度,读来让人觉得温暖;

(2)有人情味;

(3)有新闻价值。

三条新闻各自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表面上看,三条新闻都很温暖。

第一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诚信”“良知”,第二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敬业”“亲情”,第三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友善”“宽容”。

然而,这三个故事都存在多种思维角度与问题:

“油条哥”不用有害的“复炸油”,这本是食品经营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却成为“暖闻”,为什么?

医生的父亲见儿子需要挂号,看起来医生很敬业,但真的忙到与父亲说两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敬业就一定无法顾及亲情?

12岁男孩跌倒损坏珍贵名画,主办方不追究,这很温暖,但在陈列有珍贵名画的地方,家长为什么不看管好小孩?

展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做好保护?

写作时不要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大写特写,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能让文章更有深度,不落俗套。

2.材料分析

如何选择和衡量?

这三条新闻,选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如何说理。

“选好角度”,并不要求选最佳角度,而是要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最能够展现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的角度。

3.参考立意

立意总结:

①社会需要诚信;

②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

③让暖流在人心之间流淌。

4.佳作赏析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暖闻》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看待社会。

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医生儿子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对小男孩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

温暖如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的同时,带来明亮,带来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对春天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

而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恰恰有着不仅限于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作用。

乍一看,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是何其冷冰冰啊。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是幸福感的发源地。

家庭中的亲情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父母子女之爱,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

可是,当别人与孩子在公园里嬉闹游戏的时候,当别人与孩子共享丰盛的晚餐的时候,老父亲却已很久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他只得亲自到医院去,可儿子太忙了,等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挂了号才能见到一面。

这一面,实在让人为老父亲感到心疼,感到心酸,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然而,这一面之难带来的真的只是心酸吗?

这一面之难,折射出来的还有什么?

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那沉重而无言的父爱,体现的是一份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

正是因为这“难”,他们的形象更为高大,他们的行为更温暖人心。

真正的爱,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

老父亲深知作为

老父亲和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的关键在于引导人们用温暖的目光看待社会和生活,进而创造温暖。

生活中不缺少温暖,缺少的是发现温暖的眼睛。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也会看到主刀医生用动画片安抚小女孩情绪的故事,也会看到医生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上的画面,现在也看到了医生的父亲见儿子一面是那么难。

其实,只要我们多点理解,多点体谅,矛盾和冲突便少了许多,医患关系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就更和谐,更温暖了吗?

而一面之难暴露出来的制度里的人性化的缺失,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进而提出建议,让老父亲见儿子不再难,让普天下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温暖!

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

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温暖。

暖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