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13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954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和义务

B、权力

C、义务

D、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知识教育

B、德育教育

C、能力教育

D、美育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的统一体,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保证。

A、社会

B、精神

C、人文

D、地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中介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略。

5.()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A、思维

B、反应

C、语言

D、理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智力技能是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它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因此,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6.教师每十分钟观察学生一次,如果学生这时表现良好,就给予强化。

这属于()

A、固定时间强化程序

B、连续强化程序

C、可变间隔强化程序

D、可变比率强化程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固定时间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给予强化,教师每十分钟观察一次学生,给予强化就属于固定时间强化。

7.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的合法权益。

A、保护师生

B、保护学生、学校

C、保护学生

D、保护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条规定,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8.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社会活动和交往

C、读书和作业

D、谈话和讨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只有通过其是否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加以检验。

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出来。

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爱生尊师

D、互容互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体现了“不唯师”,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0.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的是()

A、教材

B、学生本人

C、社会生活

D、自然世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

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12.关于心智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原型内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B、由物质的、外显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形式的过程

C、由展开的形式变成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D、是心智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原型内化是心智技能学习的高级阶段。

1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4.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16.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17.孔子提出了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中认识他,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18.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

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准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前习俗水平中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19.小王是一名中学生,下列选项中有可能对小王的自我效能感没有影响的是()

A、小王多次数学考试失败的经验

B、与小王水平相仿的小红英语考试失败

C、小王在面对一个十分难的任务时没有其他人的帮助而失败

D、老师利用小王的偶像作为例子对小王进行引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失败可能对小王的自我效能感没有影响,因为他本来就对困难的任务预期很低。

20.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

A、学校

B、学生

C、学习

D、教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之一即是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21.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理解了“烫”的意义是意义学习。

22.下列属于学习的选项是()

A、个子长高了

B、小牛生下来当天会走路

C、不怕见生人了

D、每天跑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A、B项属于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D项每天跑步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也不属于学习。

23.韩愈在《师说》中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的角色是()。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教育教学研究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韩愈提倡的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题于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或真理在谁那里,谁就是老师。

体现了教师的传道者的角色。

因此选A。

24.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联结主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25.学生的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性因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非智力因素包含了除智力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26.教师的()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业务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成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2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和建立班集体。

28.从法规的类型、属性(性质)来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A、教育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法律

D、教育法令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反映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30.在教学中,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示而是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注重情感的适应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

A、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B、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C、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D、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思想及理念。

31.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当地教育发展,决定设置一批重点学校并给予财政、师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设置重点学校有余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B、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C、设置重点学校有利于打造本地教育品牌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3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

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33.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知识建立各种联系。

这指的是()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呈现

D、知识的新发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即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3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与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3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6.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是教师行使权利的表现。

37.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

B、自愿性

C、多样性

D、开放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38.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意思是说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强调在学习中不要眼高手低,而要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体到动作技能学习中,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

39.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

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小明即将上考场,有点激动和焦虑,这种伴随情绪产生的心跳加速和微微出汗属于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生理变化,因此属于生理唤醒。

4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说明人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

A、知觉和感觉

B、知觉和思维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和意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漫了整座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澎湃。

这是情绪情感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体现。

二、多选题

1.学校德育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功能,可概括为德育的()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导向性功能

D、教育性功能

E、文化性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方面。

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有教育教学能力的,有关部门可以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

A、两年教学工作经历

B、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不合格

C、《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D、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E、曾任代课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刑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法律规定的心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3.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或重现出来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课题所必需的,其原因可能有()。

A、旧知识的干扰

B、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

C、当时的生理状态

D、知识呈现方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原因有:

①旧知识的干扰;②学生已有知识的完备程度:

③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4.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良好的品德的方法.运用此方法的要求是()。

A、坚持严格要求

B、调动学生主动性

C、坚持实事求是

D、注意检查与总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及时检查和总结。

5.课程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

【解析】:

课程的类型是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的具体任务来确定的。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分类,有许多纬度。

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等。

所以依据应该是很多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主体,课程任务等。

6.普通高中课程由哪几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教材

C、科目

D、模块

E、学习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7.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

A、自动化阶段

B、认知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联结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故本题选ABD。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A、德育方法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德育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德育过程通常由德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下列各项中,属于情感的有()。

A、道德感

B、审美感

C、理智感

D、爱与恨的体验

E、愤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0.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等原则。

A、尊重人格尊严

B、适应身心发展规律

C、拔苗助长

D、神童优先保护

E、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九条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1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A、有利于传授系统知识

B、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传授系统知识;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缺点是:

①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3.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教案编制时,必须要()。

A、合理设计和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B、全面分析教学的起点即学习者的情况

C、吃透体现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的教学内容

D、选择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媒体

E、分析并反思教学的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学编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教师要想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案.必须具有良好编制技能。

教案编制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与练习,在实践中积累编制经验。

教师了解和把握教案编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之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能够加速教案编制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一般来讲.教案编制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①研读课程标准;②详细研究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