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16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

“卿父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②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父法⑤孤,孤法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候:

拜访,问候。

②履行:

做,实践。

③绥:

安,安抚。

④孤:

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法:

效法,仿效。

198.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遥遥无期

B.陈元方年十一时/元方时年七岁

C.周公不师孔子/可以为师矣

D.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9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你父亲在吗?

B.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拿好吃的吸引元方。

C.期日中,过中不至:

约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

D.不知卿父法孤,孤法父:

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父亲?

20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少年陈元方的故事,你认为两则故事都突出反映了他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

198.D

199.B

200.答案示例1:

陈元方聪明机智。

甲文:

在听到有人骂自己的父亲时,他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乙文:

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答案示例2:

元方很孝顺。

甲文:

听到父亲被骂,他很气愤,指出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很惭愧,不得不认错,没有让父亲背后被人骂。

乙文中对于袁公的问题,他在不伤害(不得罪)对方尊严的前提下,也保证了父亲的尊严。

【解析】

198.A.期:

约定∕期限;

B.时:

时候∕当时;

C.师:

学习∕老师;

D.顾:

看∕看。

故选D。

19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B项翻译错误,“友人惭,下车引之”正确翻译是:

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故选B。

20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比如陈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甲文中他能够抓住对方的错误据理力争,从“无信、无礼”两个角度反驳对方,让对方无话可说;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再如陈元方是个孝顺的孩子,从两篇文章中他对父亲名誉和尊严的维护可以看出。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

“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

“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②,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③: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④。

”时岁荒民俭⑤,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⑥见,乃起自整拂⑦,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⑧归罪。

寔徐譬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⑨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平心率物:

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

②晓譬曲直:

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

譬,说道理给人听。

③至乃叹曰:

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

④短:

批评,指责。

⑤岁:

年成。

俭:

生活艰难,贫困。

⑥阴:

暗中。

⑦整拂:

整理拂拭(衣服)。

⑧稽颡(qǐsǎng):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⑨克:

克制。

201.下面词语中“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左顾右盼D.顾此失彼

20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相委而去(____________)

(2)时岁荒民俭(__________)

20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理解:

友人失信在先,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不但不承认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且把责任推到陈太丘身上,说明他是一个不讲礼仪、不讲道理的人。

(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翻译: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理解:

陈寔在发现盗贼后,担心自己的子孙也会行为不端,所以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告诉他们要注意品性的修养,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使之惭愧认罪。

204.(甲)文中陈元方与(乙)文中陈寔父子二人在对待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201.C

202.

(1)舍弃

(2)当时

203.甲

204.示例:

我认为陈寔的做法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

首先,他在发现盗贼后,并没有直接命人将盗贼抓住,而是借训诫子孙的方式训诫盗贼,使他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其次,他承认梁上君子不是恶人,只要克制自己,就能改正错误,还能够换位思考,认为他的偷盗是因为贫困所致,使得盗贼被感动;最后,他还赠送二匹绢给盗贼,帮助他度过困难。

这种尊重、宽容与爱心,最终彻底感化了盗贼,使他彻底改邪归正。

【解析】

20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题干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A.拜访;

B.珍惜,顾念;

C.回头看;

D.注意,照管。

故选C。

20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相委而去”的意思是“丢下别人自己走”,“委”的意思是“舍弃”;“时岁荒民俭”的意思是“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时”的意思是“当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0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乙句中“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的理解不正确。

陈寔发现盗贼以后,将子孙召集起来训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旁敲侧击,教育感化盗贼,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故此题选甲。

20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如:

认为陈寔的做法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

陈寔巧借教育自己子女来使小偷警醒,可谓循循善诱;他心地善良,知道小偷是为生活所迫,赠送他二匹绢,这让小偷非常感动,最终被感化。

甲: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乙:

选自《后汉书》作者:

范晔年代:

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甚至有人感叹说:

“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

“人要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

“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20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

(2)俄而雪骤骤:

(3)尊君在不尊君:

(4)相委而去委:

20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07.(甲)文中的谢太傅和(乙)文中的友人,他们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答案】

205.

(1)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2)急(3)对别人父亲的尊称(4)舍弃

206.

(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07.【甲】文的赞赏创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利于孩子的成长;【乙】文的友人的不守信用、没有礼貌从反面教育了孩子,他的知错能改从正面影响孩子。

【解析】

20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内集”重点实词,理解为“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2)“骤”重点实词,本义是指马奔驰,这里引申为“急”;

(3)“尊君”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相当于“你的父亲”;

(4)“委”重点实词,理解为“舍弃”。

20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其次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1)注意:

未若,不如的意思。

因,乘、趁的意思。

(2)注意:

惭,感到惭愧的意思。

引,拉的意思。

之,代指陈元方。

顾,回头看的意思。

207.文“去后乃至”“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的言行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讲信用、有礼貌的重要性。

“友人惭,下车引之。

”可见友人知错能改。

据此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地笑了。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