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17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ocx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1

一、工作大纲2

1总体要求2

2前期准备4

3项目规模与布局6

4典型设计10

5技术支持10

6组织管理10

7施工组织11

8投资估算11

9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12

二、编制提纲13

1综合说明13

2项目区概况13

3崩岗现状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4

4建设任务和规模15

5典型设计16

6技术支持17

7组织管理17

8施工组织18

9投资估算18

10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19

11结论19

附表:

崩岗普查登记表20

附图:

崩岗现状和治理工程布局图20

附件:

投资估算20

附录:

部分表格规定格式21

前言

《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包括工作大纲和编制提纲两个部分。

工作大纲部分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区确定、外业调查、工程布局、措施配置方法、工程分类和设计、投资估算及申报审批程序等作出了指导性规定。

编制提纲部分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容、章节编排、图表格式等作出了规性规定。

《规程》适应于我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崩岗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前期工作,也可作为其它水土保持项目崩岗治理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

我省崩岗治理工程尚处于试点阶段,开展前期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工作程序、思路、方法等尚待努力探索。

《规程》编制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与疏漏之处,在应用中请自行修改、完善,并请将修改、完善意见反馈至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一、工作大纲

 

1总体要求

1.1申报审批程序

(1)各项目县(市、区)(以下简称项目县)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编制;

(2)县水土保持局(站)向县发改委、县水利局提出项目申请;

(3)县发改委、县水利局联合行文上报市(州)发改委、水利(水务)局;

(4)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对可研报告进行初步审查认可后,商同级发改委联合行文上报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

(5)各项目县将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相应电子文档(包括正文、表格、图纸)及多媒体汇报材料上报至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6)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对各项目县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申报先后顺序分批次组织进行技术审查,并提出技术审查意见。

(7)各项目县(市)根据技术审查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于技术审查通过后10日报审查专家组复核。

(8)各项目县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一式2套、全部电子文档、专家审查意见报送至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统一提交省发改委批复立项。

1.2编制依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崩岗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是崩岗治理试点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建设单位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编制单位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上述规,如无2008年新版,

可以采用1996年版本(新、旧版本差别很小),或及时采购新版规。

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部委规章、规性文件、技术标准、技术文件等方

面,本《规程》提供部分作为参考,在可研报告编制中应结合工作需求进行补充完善。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

(2)《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3)《实施〈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部委规章和规性文件

(1)《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7]210号);

(2)《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管理暂行规定》(水利部、水保[2004]642);

(3)《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水利部、水保[2004]665号);

(4)《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利部、水保[2000]187号);

(5)《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验收试行办法》(水利厅、湘水保

[2005]38号);

(6)《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厅、湘水建管[2008]16号)。

3、规标准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GB/T16453.1~6~200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573~2008);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7)《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8)《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2~2005);

(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SL288~2003);

(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SL72~94);

(13)《防洪标准》(GB050201~94)。

4、技术文件

(1)《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

(3)《南方崩岗防治规划(2008~2020)》;

(4)《崩岗防治规划(2006~2030)》;

(5)市、县级水土保持规划;

(6)县级农业区划;

(7)县级2008年统计年鉴。

1.3制图要求

1、图纸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崩岗现状和治理工程布局图、典型设计图等。

地理位置图为A4幅面,应反映出项目区在全省、全县的位置,与已实施国家

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对位置,为示意图。

崩岗现状和治理工程布局图以万分之一地形图为底图绘制,保留部分等高线

及道路、乡镇、河流等主要地标,以能够清楚反映区域地形为准。

图斑标识应能够准确反映崩岗编号、面积、类型及拟采取的整治措施等主要要素,以A3幅面印刷,附于报告最后一同装订。

另按万分之一比例印刷1套参加技术审查。

2、制图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的规定执行。

3、图纸反映的容应与正文一致。

1.4数据格式

1、可研报告的各类电子文档均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其中文本为Word格式

(.doc),表格为Excel格式(.xls),图纸为AutoCAD格式(.dwg),汇报演示文稿为Powerpoint格式(.ppt),图片为JPEG格式(.jpeg)。

2、编制提纲中要求的数据表格除投资估算和典型设计有关表格外均已制作成规定表式,投资估算相关表格严格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的规定编制。

设计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实际对规定表式进一步优化,增加或减少有关栏目。

3、可研报告的各类数据均宜在Excel中生成、分析、计算和统计,定稿后再粘贴到正文之中,修改后要注意及时更新数据。

应建立各不同表格之间的计算链接和逻辑关系,提高数据分析、统计及后期修改的工作效率。

4、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公制,小数位视情况取整或保留两位小数。

5、加强文字、数据校核,提高设计成果质量。

2前期准备

2.1外业调查和崩岗普查

外业调查对象包括项目区各类崩岗现状、群众农业生产活动习惯、近年来的

典型洪旱灾害、乡村两级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群众筹资能力、投劳能力等。

崩岗普查是外业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普查对象为项目区围的所有崩岗,应以万分之一地形图为底图在项目区现场进行崩岗点绘,在此基础上进行崩岗现状数据分析统计。

应对所有崩岗进行编号,提出“崩岗普查登记表”(见附表),作为可研报告附件。

崩岗一般以4位数编号,第1位为乡镇(或水系,下同)序号或能够体现乡

镇名称的英文字母(整个项目区全部乡镇排序),后3位为单个乡镇的图斑序号,如“A102”、“1035”、“3066”等所示。

最终达到每个崩岗在整个项目区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使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档案资料三者的图斑编号形成准确的对应关系。

崩岗普查成果是可行性研究阶段措施配置、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下阶段初步设计的基础资料。

2.2崩岗分类

崩岗普查时应按照发育活动情况和形态对崩岗进行分类。

按照崩岗的发育活动情况可分为活动型与相对稳定型。

活动型崩岗是指仍在

不断溯源侵蚀,崩壁有新的崩塌发生,沟口有新的冲积物堆积的崩岗。

相对稳定型崩岗是指崩岗侵蚀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崩壁只有少量新的崩塌发生,崩岗沟口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冲积物堆积,崩塌区域和冲蚀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的崩岗。

没有新的崩塌和侵蚀现象发生的稳定型崩岗不纳入规划围。

按照崩岗外观形态可以划分为瓢形、条形、弧形、爪形、混合形等五种类型。

瓢形崩岗是指在坡面上或山头、山嘴处形成的腹大口小的葫芦形崩岗沟;条形崩岗是指整体呈长条状,长大于宽3倍以上,多分布在直形坡上,由一条大切沟不断加深发育而成的崩岗;爪形崩岗是指分布在坡度较为平缓的坡地上,由几条切沟交错发育而成,由沟头向下分支,或由沟口向上分支,主沟不明显的崩岗;弧形崩岗是指边缘线形似弓弧、弧度小于度,在河流、渠道、山坡一侧由于水流长期沟蚀和重力侵蚀(崩塌、滑坡等)作用而形成的崩岗;混合型崩岗是指由两种不同形态崩岗复合而成,山坡被多个崩岗切割,呈沟壑纵横状,不同方向发育的崩岗之间多已相互连通,中间残留长条形脊背成土柱,地形破碎,混合型崩岗是崩岗群发育的后期阶段,侵蚀量大,治理难度也大。

2.2资料收集

收集2008年县级统计年鉴、崩岗普查成果、县级水土保持区划、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基础性资料,辖区相关水土保持项目规划设计资料等。

可收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水土保持实用技术读本》、相关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参考文献作为报告编制参考。

2.3分析与整理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基础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整理。

 

3项目规模与布局

3.1项目区规模

1、治理崩岗数量和总投资规模按照《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规划表》(湘水保函[2009]20号)控制,上下调整不得超过5%。

2、项目区活动型崩岗、相对稳定型崩岗治理率达到90%以上。

3、项目区应是地理上连续的区域(不是两片或多片)。

4、项目区应是项目县辖区崩岗集中分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能够体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典型示和辐射带动作用。

3.2工程分类

崩岗治理工程分为土地整治工程、拦挡工程、蓄排引水工程、林草工程和封育治理工程等5个大类;

土地整治工程包括梯田和崩壁台阶;

拦挡工程包括土谷坊、浆砌石谷坊、拦沙坝(土)、浆砌石拦沙坝、挡土墙;蓄排引水工程包括截排水沟、跌水;林草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木林、种草;封育治理工程包括补植补种、幼林抚育和封禁标牌。

3.3总体布局

崩岗治理工程布局应坚持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强化监督,切实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有效防止因人为活动诱发崩岗的发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要对已经产生的崩岗进行综合治理,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控制崩岗发展,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形成崩岗综合防护体系,促进崩岗侵蚀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对已基本无新的侵蚀发生的相对稳定型崩岗,以维持崩岗的相对稳定状态为目标,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扰,以建设林草工程和封育治理工程为主,使植被得

到尽快恢复,进一步稳定崩岗。

对正在发生、发展的活动型崩岗,应在崩岗的集水区、崩岗区和冲积扇区布

置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

在集水区,工程措施以布置截排水沟拦截坡面径流、防止崩岗溯源侵蚀为主,植物措施以封育治理工程为主。

在崩岗区,通过合理布置谷坊、拦沙坝、跌水、挡土墙、崩壁台阶(削坡开级)等工程措施以拦截泥沙、减缓沟床比降、稳定沟床、改善沟床林草植被生长条件,同时配置水土保持林、种草等林草措施控制崩岗的继续发展,促进崩岗趋于稳定。

在冲积扇区,主要布置梯田工程、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木林等措施,防止泥沙向下游输移、加剧沟口下切。

 

3.4措施配置

崩岗治理措施总体布局方案示意图

 

1、总体原则应在对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崩岗现状等进行深入综合分析,科学、合理、

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类治理措施配置原则。

崩岗治理工程应通过控制崩岗各部位的

水动力条件,进一步控制崩岗沟底下切和冲积扇泥沙向下游移动,抬高崩岗侵蚀基准面,以遏制崩积堆的再侵蚀,从而达到稳定整个崩岗的目的。

在项目区按照类型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主要是崩塌面积具有代表性,即接近平均值)的崩岗,由具有一定崩岗治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条件许可时以1:

500实测崩岗地形图为底图)拟定典型崩岗治理措施布局方案,提出不同类型典型崩岗治理措施配置定额。

崩岗治理措施配置典型示意图

 

2、土地整治工程梯田工程应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一般选择已发育到后期,沟壁已变

矮、坡度较缓、面积较大的崩岗对崩积体进行整治建成水平梯田,种植农作物、经济林和果木林。

崩壁台阶是目前治理活动型崩岗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对于崩壁陡峭、溯源侵蚀严重、崩塌量大,严重威胁交通、水利、农田和村庄安全的活动型崩岗,通过切削崩岗陡壁,自上而下挖成台阶,达到减缓坡度、保持崩岗稳定的目的。

2、拦挡工程谷坊应选择在沟底比较平直、沟口狭窄、容积大、基础良好的地方修建,崩

沟较长时,应按照自下而上、分段控制的要求修建梯级谷坊群。

崩岗沟口深度小、宽度大、径流分散,周围植被良好,土料多的地方,应修建土谷坊。

在崩岗沟口深度大、宽度小、径流集中、基础坚硬、便于采集石料的地方,应修建浆砌石谷坊。

拦沙坝应修建在崩岗冲沟出口处,起到拦截和控制泥沙下泄的作用,可以保护下游农田、河道和水利设施,应根据崩岗侵蚀产沙量、按照一定的利用年限(如20年)合理确定拦沙坝库容和坝高。

拦沙坝应结合工程实际、就地取材采用土质或浆砌石材料。

挡土墙可以防止较大型崩岗继续崩塌、阻挡崩壁滑坡、缩短边坡长度、防止径流冲刷,一般用于有溪流、渠道、道路从下方经过或因其它原因需要拦挡的弧形崩岗。

3、蓄排引水工程截排水沟一般用于拦截崩岗上部崩岗集水区的坡面径流,防止坡面径流进

入崩岗口造成溯源侵蚀。

截、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崩口顶部外沿5m左右,从崩口顶部中心向两侧延伸;崩口顶部已达到分水岭的,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布设截水沟的,应在其两侧布设“八”字形短截排水沟。

跌水一般与截排水沟结合设置。

当截排水沟通过崩岗陡壁时,为保持截排水沟设计比降,避免流速过大产生冲刷破坏,或避免大填方或大挖方,可将水流落差集中,在落差集中处修建跌水。

跌水由进口段、跌水段和消能段3部分组成,落差过大的地方可以修成多级跌水。

4、林草工程水土保持林一般适应于积水区、崩岗区和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冲积扇区,

应选择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乔、灌木树种。

崩壁应以灌木为主结合种草,沟底的水土保持林一般与工程措施结合进行。

经济林和果木林应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崩岗冲积扇区及谷坊、拦沙坝的淤积地实施。

种草主要是为改善恶劣的立地条件,增加地面覆盖,固结地表,为乔、灌木的生长创造条件,主要布设在积水区、崩壁台阶、截排水沟和沟底,谷坊、拦沙坝、挡土墙等拦挡工程均应结合植草防护。

一般应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生长速度快、萌蘖力强的品种。

林草工程树草种选择一般应以乡土树草种为主。

5、封育治理工程补植补种是指在崩岗集水区及影响区,为加快植被恢复、提高水源涵养能

力、提高崩岗稳定性而实施的林草工程。

幼林抚育是指对崩岗治理中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实施抚育管理,

抚育期一般为3年。

封禁标牌是指在崩岗集水区、崩岗区及影响区设立的封禁标志碑牌,应标明

封禁围、时段、措施及规约等。

3.5工程规模

根据治理措施配置方案、定额推算整个项目区各类治理工程数量。

 

4典型设计

工程典型设计应涵盖项目区规划的所有工程类型,据此计算工程量、材料量和进行投资估算。

各类典型设计均应结合项目区实际提出1~3种工程典型设计方案,要求有设计说明、结构尺寸、质量要求、工程数量、设计图纸等,分别说明各类工程的建设条件和技术要求。

根据典型设计成果提出单位面积、数量工程的主要工程量,据此推算项目区该类工程的总工程量。

典型设计成果数据表格格式可以参照《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要求自行制定。

5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包括效益监测、技术培训两个方面,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这些项目进行初步选择,提出计划,并分析论证其可行性。

效益监测应以水沙观测分析和调查监测为主。

原则上不专门建设水沙观测设施,而应利用已建和待建的截排水沟、谷坊、拦沙坝、塘坝等工程设施开展观测。

调查监测工作重点为已治理和未治理崩岗对比、工程建后管护状况、苗木成活率等方面的调查上,采用样方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提出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是乡、村两级基层项目管理、工程技术、建后管护人员的培训,为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提供保障,也包括对施工承包人、受益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

由于每年项目实施地点变化,因此技术培训应在每年的适当时候定期进行。

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以项目执行管理技术、工程施工技术、效益监测技术以及水土保持农、林、牧业等方面的新技术等为主。

建后管护技术培训以受益群众为对象,以工程施工和建后管护技术等容为主。

6组织管理

项目县(市)水利、水土保持局或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土保持站可以作为实施本工程的责任主体单位(或项目法人)。

项目责任主体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和工程

管理的全部工作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本工程不设立其它任何管理机构。

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可以作为协调领导机构,但不承担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任务,亦不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本工程实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可以不设领导小组。

项目组织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国家规定必须推行的政策均须有效推行。

要结合项目区实际、依据有关规定提出推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投劳承诺制、项目公示制等的实施办法、要求和建议。

7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参照《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进行。

提出组织乡镇水管站、村组干部和群众参与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提出土方、石方、混凝土等主要工程量和各类建筑材料、苗木、种籽、施工

机构、劳动工日的需求数量。

提出工程实施进度安排计划,项目分3年实施,实施期为2010~2012年。

8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

号)进行,工程分类按照本大纳的规定执行。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湘水建管[2008]16号)规定的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分别为工长9.87元/工时、高级工9.32元/工时、中级工

7.22元/工时、初级工5.6元/工时。

本次可研编制中,人工工资预算单价统一采用

7.22元/工时,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按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

3、工程单价编制方法与概算相同,并乘以1.05的扩大系数。

4、独立费用取费费率为项目管理费3%、勘测设计费3%、工程监理费2%、幼林管护费2%。

本阶段不计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中提出的征地及淹没补偿费和水土流失监测费。

5、不计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费率取6%。

6、根据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和投资估算成果提出分年度投资计划。

7、按照工程类型提出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8、中央财政投资与地方配套投资的分摊比例为6:

4,全省有48个项目县(已含湘西自治州8个县,见下表)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按8:

2执行。

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比例目前无统一规定,本次可研编制省、市、县承担比例暂按3:

3:

4执行。

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48个县(市、区)

序号

市州名称

个数

县(市、区)名称

全省合计

48

1

株洲

2

茶陵、炎陵

2

1

韶山

3

1

平江

4

3

衡山、祁东、耒阳

5

4

永兴、桂东、汝城、安仁

6

2

澧县、津市

7

3

南县、安化、沅江

8

3

双峰、新化、冷水江

9

6

新邵、、隆回、绥宁、新宁、城步

10

永州

6

祁阳、江永、宁远、蓝山、新田、江华

11

7

沅陵、会同、麻阳、新晃、芷江、靖州、通道

12

湘西

8

全部县市属西部地区

13

2

慈利、桑植

9、投资估算应由概预算专业人员负责。

10、本章篇幅较长,应作为附件单独成册,编制说明、投资估算总表和分部工程估算表应保留在可研报告正文之中。

9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计算和社会效益分析评价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的规定执行。

2、经济评价应由水利工程设计专业人员负责,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SL72~94)的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行动态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

3、本工程是公益性工程,效益费用比大于1.0、部收益率大于10%即认为可行。

二、编制提纲

项目名称:

县项目区崩岗治理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用白色皮纹纸,胶装);

封(责任主体单位、设计单位签章);

责任页(责任人签字);资格证书(彩色复印件);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目录(2级或3级,含准确页码)。

1综合说明

本章扼要阐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编制依据和主要设计成果。

1.1编制过程简述项目规划情况及可研报告具体编制工作过程。

1.2编制依据

提出法律法规、部委规章、规性文件、规程规、技术文件等几个方面的编制依据。

1.3设计成果

1、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围、面积、水系等;

2、简述项目区崩岗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县水土保持工作现状、经验与教训;

3、简述项目规模和工程数量;

4、简述投资估算成果和经济评价结论;

5、工程特性表。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貌、地质

简述项目区地貌类型及特点。

简述项目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滑坡、泥石流、崩岗等地质灾害现象并说明其分布状况及成因。

2.1.2水文、气象

简述项目区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站和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站点的分布和观测的概况。

简述项目区降雨、风、气温、日照等气象特征。

简述项目区水文特征和径流、暴雨、洪水、泥沙等基本资料。

简述项目区水资源量及其分布、开发利用状况。

表2-1:

气象特征表表2-2:

降水特征表

2.1.3土壤、植被简述项目区土壤类型和特性,重点阐述各类土壤肥力特征指标。

简述项目区植被类型和特性。

2.1.4矿产资源

简述项目区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2.2社会经济条件

2.2.1行政区划

简述项目区行政区划及人口、劳动力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