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21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表

2013年度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2)、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和“毫升”的实

际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

第三单元《三角形》认识三角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

第六单元《找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第七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1、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第十二单元《统计》教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第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数的认识:

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数的运算:

第1单元“乘法”,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

3、式与方程:

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4.探索规律:

第6单元“找规律”,中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

5、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

7.图形与变换:

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以及第12单元统计。

通过做,讲,练系统复习整册内容与练习,综合测试。

 

 

(3)、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2、本年级学情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本年级共有300人,总体说来,学生基础能力发展比较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三、本学期教学进程表

周次

课次

课题

教时

单元教学要求

备注

一至二周

(一)《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7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至四周

(二)

《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6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制作1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1升的感知◆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1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 ◆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

四至五

(三)

《三角形》

7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

◆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

◆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

◆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

◆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

◆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

五至六周

(四)

《混合运算》

教学整数三步

7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运算顺序。

◆利用已有知识学习和掌握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入中括号并理解其作用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中沟通新旧内容的联系◆比较中感受运算顺序、增强数感。

◆比较中感受按顺序运算的重要性。

◆比较中掌握相应的运算顺序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感受分析问题的思路。

◆以题组形式沟通类似问题解题思路的联系。

◆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七周

(五)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感知实例→形成表象→做出图形→抽象图形◆测量平行线间距离→认识高和底→介绍相关名称→量相应长度加深认识◆通过测量,感知、认识等腰梯形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留给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空间◆通过比较突出梯形的本质属性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拼出相应的图形强化图形的空间形象◆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用图形转换学习面积计算作适当准备

七至八周

(六)《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3

1。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方法。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搭配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符号总结搭配规律,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发现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通过现实问题的简单应用巩固规律2。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用符号直观表示发现排列方法的规律◆变化条件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识,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通过直接画图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八至九周

(七)

《运算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6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两道算式的相等关系。

◆举出同类例子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

◆用字母式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用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乘法分配律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受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算法让学生体验简便算法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计算并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让学生“试一试”,学会逆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基本练习突出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算式的特点。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的类似规律。

◆引导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题组比较和练习,促进学生合理应用知识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设置感兴趣的情境并解决问题,体验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春游和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九至十周

(八)

《对称、平移和旋转》

5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折出并画出学过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图案或简单图形对称轴◆利用对称轴完成轴对称图形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平移方法◆在观察、平移活动中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理解应用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联系现实情景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尺旋转90°,体验旋转90°的方法◆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欣赏图案并思考图案的形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做出图案]◆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十至十三周

(九)

《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14

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利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体验倍数与因数关系和理解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5的倍数分别观察、分析,发现相应的特征并在交流中确认。

◆依据倍数概念认识偶数和奇数。

◆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观察3的倍数产生认知冲突◆在计数器上表示和观察3的倍数,获得初步结论。

◆通过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引导分类。

◆研究同类数的因数的特征,概括素数和合数的意义◆安排试一试,加深对素数、合数的认识。

◆注意让学生体验数学方法的奇妙5.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十三至十四周

(十)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在计算中初步感受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的联系◆自己举例计算并比较、综合,发现和概括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类似的过程发现和概括商不变的规律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一些新的规律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应用积的变化和商不变规律中加深认识◆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学会简便计算

十四至十五周

(十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

4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画图表示问题的信息◆引导学生探寻思路、解决问题◆“试一试”进一步体验通过画图解决图形问题的策略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画图、列表显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和列表整理,形成思路、解决问题◆“试一试”进一步体验画图的策略3。

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画图解决稍复杂的图形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的价值◆通过画图或列表整理,进一步体验策略的价值

十五至十六周

(十二)

《统计》

教学折线统计图

6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并让学生通过读图认识折线统计图◆在分析和比较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画图和分析交流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学生体验根据适当的材料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自己选择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人口与环境是影响生存空间的两大重要因素◆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

十六至十七周

(十三)

《用字母表示数》

6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在简单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在稍复杂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字母式子的加减简单运算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公式和数量关系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在求字母式子的值中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的数◆借助具体操作和直观体验,学会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十七至十八周

(十四)

整理与复习

6

1.数的认识:

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数的运算:

第1单元“乘法”,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3.式与方程:

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4.探索规律:

第6单元“找规律”,中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3.图形与变换:

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以及第12单元统计

制表人:

庞秀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