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356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docx

苏教版五下语文说课全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说课稿谢丽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

孩子们也爱读。

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但是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

学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读。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理清诗歌的脉络。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1、8小节,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从而拎出“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两个重点词语,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拎出的两个词语,再让他们想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幅画面,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一种对比。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

教学这一部分时,着重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他们读,在读中感悟,再说说令自己印象深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通过这些场景的体会,来感受植树造林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调换了次序来理解的,主要是想通过3-7小节的学习,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从而顺利引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植树造林的好处。

教学时,还让学生再次补充植树造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共同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在学生学完了整首诗歌后,让他们再次看开头结尾,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学生在一开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含义。

(五)朗读背诵全诗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朗读背诵是让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小学语文《暖流》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

《暖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暖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一)单元的第

(二)篇课文,该单元以(诗歌)为主题展开。

《暖流》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的关怀。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如:

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广泛博学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我课文内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特征、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一句话):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将在毛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时间: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

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

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

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

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

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暖流”、“致意”、“和蔼”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

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

()。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

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

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

根据课文内容,()。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苏教版

一、说教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儿童多。

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

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

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

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说话练习:

春天就在()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1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

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

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四段至八自然段),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第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梅花的,为什么要写梅花。

(二)、课时安排

全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划分段落,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二课时:

导读第三段,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了解“早”字的来历。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3、研读“早”的来历,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难点:

研读“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五)、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导法、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入手教学,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注重情景的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读写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和感悟。

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大丰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过渡:

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到底是什么花的香味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齐读第四自然段

(1)、这是什么段?

(2)、这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2、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

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些句子写了梅花哪些方面?

③、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呢?

④、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3)、理解“早”的来历。

①、这一段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②、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④、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4)、联系实际,深化“早”

①、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②理解“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的意思。

(三)、总结课文,升华“早”

1、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3、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梅花早

鲁迅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圆飞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梦圆飞天》是本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科技为主题的文章,从编者的意图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热爱科学的。

《梦圆飞天》这篇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这篇通讯报道激情澎湃,充满喜悦与自豪。

因此,本文不仅传达了一种科技讯息,而且也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初步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

    (4)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信息,进一步感受祖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1)着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梦圆飞天的喜悦之情。

    

(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说学情

    我们班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但部分学生课上发言踊跃,也能起到带头作用。

朗读的水平还可以。

但我们农村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可能有些困难,尤其是网上查阅有关资料还需跟教信息的老师沟通一下。

三、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落实教学目标1)第二课时:

精读感悟,了解“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感受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同时也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

(落实教学目标2、3)    

    多媒体课件:

神舟五号发射的有关视频、我国航天事业重大纪事的演示文稿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

     

四、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敦煌飞天的壁画,引出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来的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

引出课题。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

简单交流。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

3.精读课文。

分四个场景进行学习: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1)送行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②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A.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B.我国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是谁?

     C.找出人们为杨利伟送行时表达心情的句子。

     让学生来讨论交流

     ③指名学生反馈

     ④教师小结

     (希望这时刻快点到来)

     

(2)发射

     ①指名朗读

     ②让学生讨论,找出发射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倒计时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这些词语,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

     ④教师小结

     (3)问候

     ①让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②找出杨利伟说话的句子

     ③指名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④提问:

从这些语言当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⑤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⑥教师小结(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杨利伟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和充满自豪,感受地球是那么迷人、可爱。

    (4)梦圆

     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教师总结。

  (三)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1.本课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讯报道的特点:

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原因、有结果,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让读者读了之后能获得自己想知道的有关信息。

同时,本文又洋溢着动人的感情。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2.学习本课,不仅了解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知道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四)布置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航天资料(落实教学目标4):

了解神七的有关信息,以及神八、神九还有2020我国的航天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突出本单元练习的重点。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送行:

心情激动

     发射:

扣人心弦

     问候:

充满自豪

     梦圆:

意义重大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

文章在总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重点介绍关于火星上水的来源的两个推测,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个“谜”。

本文八个自然段,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点明火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缘由,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这一段围绕着“孪生兄弟”展开来写的。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

围绕水和生命具体介绍火星的情况。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两部分。

一部分围绕“水”来写:

写了火星曾经有水,续写火星上水的来源,再写火星上水不能留住的原因。

另一部分围绕“生命”来写:

先写从火星表面找到生命已属渺茫,继写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有水,相应地可以孕育出生命来。

最后,对火星可能有生命正是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火星之谜。

(二)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3点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能有感情的读课文,学生能自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知识目标:

理解火星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关火星的基础知识。

2、领会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设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3、学习第1至5自然段,懂得“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

懂得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学生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力达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