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370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华润江中校园招聘真题及解

  析

  第1题:

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但为什么海中的浪花却是白色的?

()

  A.因为水花中有气泡

  B.因为水中的水分子相互摩擦

  C.因为水花中含有沙石

  D.因为海水的含盐量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水之所以是无色透明的,是因为水在不深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透过。

而浪花主要是由泡沫和一些小水珠组成,泡沫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就像一些小棱镜,当光线照在泡沫和水珠上时,会在它们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折射到泡沫和水珠内的光线,射出时又会碰到周围的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又将发生反射和折射。

最终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眼睛碰到这些光线,就会看到在日光下浪花呈白色。

  第2题:

会议:

议程:

记录

  A.小说:

构思:

成文

  B.节目:

彩排:

演出

  C.旅行:

行程表:

日志

  D.战争:

导火线;爆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会议是通过议程预先安排,然后在会议中作会议记录。

旅行是通过行程表预先计划,然后在旅行当中写旅行日志。

A项成文是构思小说的结果,这与题干不符。

  B.D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本题选C。

  第3题:

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马关条约(1895年)—戊戌变法(1898年)—五四运动(1919年),A错。

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戚继光抗击倭寇(1560年左右)—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B对。

张骞使西域(公元前1138年)—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132年)—诸葛亮写《出师表》

  (公元227年春天),C错。

虎门销烟—(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l895年),D错。

  第4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5题:

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第6题:

刘某为某县级市印刷厂工人,他向该市纪检委举报了该市人大副主任郝某收受钱物的行为,三个月后见市纪检委未采取任何措施,又向检察院报案。

经查,郝某没有收受钱物的行为。

那么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形?

()

  A.法的解释

  B.违法

  C.法的适用

  D.法的遵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法的遵守是指全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为,实施法律规范活动,不仅包括消极被动的守法,也包括积极主动的行使权利,实施实施法律。

本案中,刘某的行为是行使监督权的行为,属于法的积极的遵守。

应选D项。

  第7题: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

  A.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B.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产物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政治体制、政治结构等属于上层建筑,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般指在生产方式内部。

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一般指在社会形态内部,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结构中。

简单可理解为: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涉及到的范围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广.要更全面。

  第8题:

东方文化是崇尚__________和待人宽厚的。

所以,我们一般乐于接受那种态度平和的主持人,而对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则会__________。

同样面对采访提问,我们比较喜欢回答平易友善的问题,而不大欣赏那种尖锐挑战的追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平避之不及

  B.谦虚敬而远之

  C.尊敬视而不见

  D.中庸敬谢不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先看第一个空,C项“崇尚”与“尊敬”无法搭配,故排除。

  再看第二空,“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用于此处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

  “避之不及”与“敬而远之”相比,前者意思是躲避还来不及,对象通常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或事物,后者是指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前者语义远重于后者。

由文段中的“乐于接受”

  “比较喜欢”

  “不大欣赏”等词语可知,文段的用词是比较含蓄委婉的,“避之不及”用于此处不符合文意和语境风格,故选择“敬而远之”,本题选B。

  第9题:

下列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__________,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2)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这真是所谓“__________”了。

  (3)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__________,到了儿捧着肚子走出。

  A.如临仙境、不可一世、狼吞虎咽

  B.豁然开朗、自高自大、大吃大嚼

  C.豁然开朗、夜郎自大、狼吞虎咽

  D.柳暗花明、妄自尊大、大吃大嚼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3)句中“狼吞虎咽”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于茶馆美食的热爱,故可排除

  B.D两项;

  

(2)句中与“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对应最恰当的是“夜郎自大”,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10题:

如果小王用自己的五本故事书和小丽交换一本参考书,则小丽所拥有的书籍数量是小王的3倍。

如果小江用自己的四本散文和小王换两本工具书,则小王所拥有的书籍数量是小江的4倍。

如果小江给小丽一本散文,则小丽所拥有的书籍数量和小江的一样多。

  那么,小王原有()本书籍。

  A.4

  B.6

  C.8

  D.10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11题:

小儿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停药时间为()。

  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

  B.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

  C.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后3天

  D.体温正常后2周,肺部体征消失

  E、体温正常后3~4天。

症状消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12题:

个体户目前正面临日益__________的竞争和税费两大压力,个体户的急剧减少导致大量小资金无法进行常规创业,从而转向投机,进而使社会的不稳定程度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残酷、加剧

  B.残酷、加大

  C.激烈、加剧

  D.激烈、加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残酷”与“激烈”相比,前者程度更重,与“个体户急剧减少”的语境相对应,排除

  C.D。

由语境“急剧减少”可知,程度很剧烈,故第二空应填“加剧”,本题答案为A。

  第13题:

每个有生理需求的人都是有生命力的人,而一个人有了生理需求就会有安全需求,并且没有生理需求将不会有安全需求;只有拥有安全需求才能有社会需求。

根据题干,能确定下列推断中为假的是()。

  A.任何一个有社会需求的人都是有生命力的人

  B.有些没有生命力的人也是有安全需求的

  C.每个有社会需求的人都有生理需求

  D.没有安全需求不可能有生理需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包含的逻辑关系如下:

9-命力一生理需求一一安全需求一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一安全需求一生理需求一生命力,所以A项为真。

非“生命力”一非“生理需求”一非“安全需求”,故B项为假。

社会需求一安全需求一生理需求,C项为真。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互为充分必要条件,非“安全需求”一非“生理需求”,故D项为真。

本题选B。

  第14题:

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A.张某将自己的汽车赠与给李某

  B.王某和赵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

  C.郑某和刘某成立一合伙企业

  D.宋某的院墙倒塌砸伤了周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

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据此可以判断,D选项中宋某院墙的倒塌这件事里面不存在内在的意志因素,所以D选项的事件不是法律行为。

  第15题:

自2020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下列说法中,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是()。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但学校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B.损害发生后,责任人必须向受害人一次性支付赔偿费用

  C.侵权人因侵权行为已受到刑事处罚的,应相应减轻其应承担的侵权责任

  D.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A项说法正确。

  第25条规定: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

、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B项说法错误。

第4条规定: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由此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

第34条第2款规定: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D项中,应该由接受派遣的单位承担责任。

故本题答案应选A。

  第16题:

乡间的地和农民一样,没有多少闲歇的时间。

翻松土地,把菜籽点进土里,覆上一层草木灰,洒些水。

这些菜籽并不贪睡,吸足水分,拱出地面,冒芽,吐绿,__________地挤在一起。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密密匝匝

  B.热热闹闹

  C.林林总总

  D.郁郁葱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备选项是要形容“挤”字,四个选项中只有“密密匝匝”体现出“密集”和“挤”的意思。

故选A。

  第17题:

法律规定,以“广而言之案”立案,必须有受害人的自诉,除非是严重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行为。

而因为一篇报道涉及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县公安局便以“涉嫌诽谤罪”为由对采写报道的《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进行立案调查,该局多名干警赶到报社对该记者进行拘传。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当地公安局替县委书记立案公诉有理

  B.当地公安局替县委书记立案公诉无理

  C.当地公安局替县委书记立案公诉违法

  D.当地公安局拘传《法制日报》记者无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

文段开头便提出“法律规定,以‘广而言之案’立案,必须有受害人的自诉,除非是严重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行为”,而仅因为一篇报道涉及县委书记就对记者进行立案调查,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故选C。

  第18题:

地球是一个赤道两极部分比凸出的扁球体,而不是几何学中所说的正球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身引力的结果

  B.地球自转造成的

  C.地球自身形成过程中造成的

  D.太阳与其他行星引力的结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产生了惯性离心力,强大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故选B。

  第19题:

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

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

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

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

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揭示建筑的木结构相对于石结构具有的独特优势

  B.比较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居理念上的差异

  C.阐明中国人钟情于现世的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D.分析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而非石结构的原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这段文字通过与古代欧洲石结构建筑的对比,说明古代中国建筑采用木结构的原因,即中国人钟情于现世,石结构的建筑需耗时长久,而木结构则具有施工便利的特点。

A项对比的是建筑采用的两种结构,没有提到“中国古代建筑”,排除。

B项“人居理念”在文中不曾涉及,属元中生有,排除。

C项“建筑风格”的含义过于宽泛,文段只是说“建筑结构”,排除。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20题:

某单位后勤部门采购了一批大米,并将其平均分给了甲、乙两个饭堂。

5周后,甲饭堂只剩余大米7千克;又过了1周,乙饭堂也只剩余大米6干克,已知甲乙饭堂的就餐人数固定,前往甲饭堂就餐的人数比乙饭堂多1人。

如果每人每周消耗大米1千克,则这批大米共有()千克。

  A.72

  B.84

  C.96

  D.108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21题: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

  事件最重要的特征。

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

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

  B.与“灰犀牛”相对,“黑天鹅”是指破坏性不强的小概率事件

  C.许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

  D.

  “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没有明显区别,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22题:

有甲、乙、丙、丁四个朋友,他们分别是音乐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和逻辑学家。

在少年时代,他们曾经在一起对未来做过预测,当时,甲预测说:

我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科学家。

乙预测说:

丙将来要做逻辑学家。

丙预测说:

丁不会成为音乐家。

丁预测说:

乙成不了天文学家。

事实上,只有逻辑学家一个人预测对了。

那么,这四位朋友都是什么“家”呢?

()

  A.乙是逻辑学家,丁是天文学家,甲是科学家,丙是音乐家

  B.甲是逻辑学家,乙是天文学家,丙是科学家,丁是音乐家

  C.丙是逻辑学家,甲是天文学家,丁是科学家,乙是音乐家

  D.丁是逻辑学家,丙是天文学家,乙是科学家,甲是音乐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根据题干只有逻辑学家的预测正确,那么乙不可能是逻辑学家,且乙的预测不准确,因为,如果乙是逻辑学家,那么他所说的话应该为真,则丙就是逻辑学家,产生悖论。

乙预测不准确,那么丙就不是逻辑学家,则丙所说为假,即丁是音乐家,那么丁所说也为假,即乙是天文学家。

乙、丙、丁均非逻辑学家,只有甲是逻辑学家,其表述为真,最后丙为科学家。

故选B。

  第23题:

下列句子搭配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B.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C.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D.由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B项中“体育比赛”的不包含“赛歌”,所以应将“赛歌”删除;C项中“羞辱”显然不能搭配“自己的不满”,羞辱的对象是厂家,可以改为“只是为了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D项中“长期短缺”应对应“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单调”对应的应为“丰富多样”,所以正确的语序是“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的历史性转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24题:

漆画有其他画种达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它的________。

它不能像油画、水粉画那样自由地运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样丰富地运用明暗层次,不善于逼真地、________地再现对象。

事实上,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才是漆画最________的地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问题出神入化出色

  B.短板惟妙惟肖难得

  C.缺陷面面俱到独到

  D.局限栩栩如生擅长

  【解析】正确答案D。

第25题:

一个圆形牧场面积为3平方公里,牧民骑马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围着牧场外沿巡视一圈,约需多少分钟()

  A.12

  B.18

  C.20

  D.2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取π=3,由圆形牧场面积为π*(r^2)=3,得到r=1。

  牧场周长为2πr=6,巡视一圈需要6÷(18÷60)=20(分钟)。

  第26题:

在A市公安局发起的打击违法活动专项活动中,B区公安分局设立的C派出所所长D在执法过程中,以本派出所的名义对甲做出吊销其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处罚,甲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被复议人应是()。

  A.A市公安局

  B.C派出所的主要负责人D

  C.C派出所

  D.B区公安分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

  《行政复议法》第十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在本题中,C项派出所是作出吊销许可证的处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因此是被复议人即被申请人。

故选C。

  第27题: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关于报告的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

  B.要有结语“以上报告当否。

请指示”

  C.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

  D.行政机关的报告不含意见或建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报告是不需要上级回复的公文,B项“指示”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B。

  第28题:

Windows中,不能在“任务栏”内进行的操作是()。

  A.设置系统日期的时问

  B.排列桌面图标

  C.排列和切换窗口

  D.启动“开始”菜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排列桌面图标不能在任务栏内进行操作,只需在桌面进行操作。

故选B。

  第29题:

森林与水血脉相依,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据专家研究,森林对降雨有着重新分配的作用,25%的降雨量可为植被蓄存吸收。

一般认为,5万亩的林木就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A.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B.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C.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D.与水森林的依存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文中指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所以A项是正确的;文中没表达

  B.C两项的意思,所以

  B.C两项不正确;文中只讲了森林对水源的作用,没有提水源对森林的影响,所以D项也不正确。

故选A。

  第30题:

某人说: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投他的赞成票。

”与以上判断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A.可能所有的人都会投他的赞成票

  B.可能所有的人都不会投他的赞成票

  C.必然所有的人都会投他的赞成票

  D.必然有的人不会投他的赞成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投他的赞成票”可以理解为“既有人会投他的赞成票,也必然有人会投他的反对票”。

因此可知,只有D项最接近。

故选D。

  第31题: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第32题:

1,10,2,(),3,8,4,7,5,6

  A.6

  B.7

  C.8

  D.9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原数列的奇数项为

  1、2、3、4、5,偶数项为

  10、()、8、7、6,可见,括号里应入9。

故正确答案为D。

  第33题:

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

其最短航线为()。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最短路线为:

油轮从科威特出发,向南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向东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转北经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到达大连。

  第34题:

连作也说连种、连茬或重茬,是指在一块田地里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

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属于连作的是()。

  A.张某见邻居钱某去年种植的花生产量很高,于是今年把自家田地全种上了花生

  B.孙某去年在田地栽种了水稻,由于干旱,颗粒无收,于是今年孙某将其种上了耐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