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370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

  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

  第1题:

以下不是社会医疗保险特征的是

  A.对象的普遍性

  B.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C.赔付的长期性

  D.补偿形式的特殊性

  E、费用测算的复杂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2题:

腊月:

小寒:

大寒()

  A.正月:

立春:

雨水

  B.三月:

清明:

寒食

  C.五月:

端午:

夏至

  D.八月:

中秋:

秋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给出的是农历月份与节气的对应关系。

显然,中秋、端午、寒食不是节气,

  B.C.D三项排除掉。

正月是农历的月份,立春和雨水都是节气。

故选A。

  第3题:

据图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图中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全年高温,湿季多雨。

  第4题:

甲乙两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32%,这可能表明()。

  A.从生活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B.从收入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C.从收入水平看,乙地居民略高于甲地居民

  D.从生活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反之,就说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低。

本题中甲乙两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32%,说明甲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乙地居民,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5题: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发展心理学上一般把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1)乳儿期(出生至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

  6、7岁);

  (4)童年期(

  6、7~

  11、12岁);

  (5)少年期(

  11、12~

  14、15岁);

  (6)青年初期(

  14、15~

  17、18岁)。

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第6题: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

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

  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

故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内部言语:

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所伴随的一种不出声的言语。

下列属于内部言语的一项是()。

  A.培训班学员小声议论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

  B.望着窗外的那一片林子,老张陷入了沉思

  C.小李站起来,胆怯地望着老师,用很小的声音说:

  “我不知道”

  D.老李与老赵对于是否要打一仗,大声地争执起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根据“不出声的言语”,只有B项符合题干中的定义。

  第8题:

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的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按动物的处境排列,先说“玩弄于掌中”,再说“主宰他们命运”。

②句的“为科学献身”显然应排在最后,故选B。

  第9题: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了英语六级。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最为接近?

()

  A.可能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了英语六级

  B.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没通过英语六级

  C.必然有的学生没通过英语六级

  D.必然有的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了英语六级”等值于“必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这又等值于“必然有的学生没通过英语六级”。

所以,应该选C。

  第10题:

  《金融时报》对于这本__________要揭示足球内在规律的书,没有一个字的评论,节选出原书的一段文字让读者们尝尝鲜,一时拿不到原书的我们也算是先__________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费尽心机管中窥豹

  B.费尽心机窥上一斑

  C.苦心孤诣管中窥豹

  D.苦心孤诣窥上一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费尽心机”指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苦心孤诣”指用心良苦,造诣极深;

  “管中窥豹”强调片面地看问题;

  “窥上一斑”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故选D。

  第11题:

很多音乐评论者在阐述音乐时,往往借助浪漫主义的理念给音乐附加上许多文学性的描写。

于是,那音符一跑起来,就是什么疯狂的、愤怒的、社会的,这些字眼总是先于音乐出来了。

在评论者本人,这或许是一种很自我的感觉;但对一般听众而言,他们由此获得的参考却未必有益;很多人可能把阅读那些貌似优美的文字代替亲耳聆听感受音乐。

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

  A.知识分子阐述音乐过于浪漫主义

  B.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阐释的

  C.真正听音乐才能感受音乐的含义

  D.通过文字来理解音乐是不可能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作者认为评论者对音乐的文字性描写对一般听众而言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容易让一般听众以对文字的理解代替真正聆听音乐的感受,理解的错位使得一般听众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含义。

  第12题:

以下有关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就是在这次变法中设立的

  B.护法运动是一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运动

  C.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民主主义者高举“平等”和“求实”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支化运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由此可知,D项错误。

  第13题:

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必须要谈一个指头

  B.一个指头容易被我们忽视

  C.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

  D.十个指头缺一不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中有两个关键词“但是”、“更”,显然强调的是后者,不能忽视一个指头。

故B项正确。

  第14题: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

  A.灵活性

  B.程序性

  C.整体性

  D.原则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也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全面整体地考虑事物。

故选C。

  第15题:

一次高三模拟考试,大家都在猜测全年级前几名是谁。

甲说:

  “高佳第一,侯亮第四。

”乙说:

  “李明第一,张晓第三。

”丙说:

  “侯亮第二,李明第三。

”成绩公布后,结果甲乙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四人的排名顺序依次为()。

  A.高佳>侯亮>张晓>李明

  B.张晓>李明>高佳>侯亮

  C.侯亮>高佳>李明>张晓

  D.李明>张晓>高佳>侯亮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16题:

用1,2,3,4,5,6这6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六位数,所有这些六位数的平均值是()

  A.350000

  B.355550

  C.355555.5

  D.388888.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在1,2,3,4,5,6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123456,最大的是654321,两者的平均值是

  388888.5。

第二小的是123465,第二大的是654312,两者的平均值是

  388888.5。

依此类推,平均值都是

  388888.5。

将720个六位数按上述顺序分成360组,每组的平均值都是

  388888.5,这样720个数的平均值也是

  388888.5。

  第17题: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至上神——“天帝”的崇拜。

中国古代宗教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

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着出现了凌驾于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人类对于天帝的崇拜是相应于人类社会阶级分化中帝王的出现开始的

  B.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在夏商周三代转换为对神的崇拜

  C.宗教与国家不可分离

  D.对天帝的崇拜是比对自然神的崇拜更高级的层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文段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天帝崇拜的产生,然后阐述了其出现的背景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相对应,最后更进一步指出阶级分化在“天帝”产生中的作用。

A项全面地概括了文段内容,当选。

  第18题:

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书本__________给我们的现成结论,知识的本质是发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__________更多发现的可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灌输具有

  B.展示拥有

  C.传递争得

  D.呈现获得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灌输”指输送(知识、思想等);

  “展示”指展现、显示;

  “传递”指递过去,辗转递送;

  “呈现”指显露出、出现。

由文段“书本”

  “现成结论”可知,知识只能通过书本被展示给人类,故选“展示”;

  “拥有”与“更多可能”是固定搭配。

故选B。

  第19题:

宗教是弱势群体的避难所。

这个观点无疑是对的,弱势群体确实更容易信仰宗教。

以女性为例,在中国,妇女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她们在学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也越来越不弱于男性,因此,在中国,信仰宗教的女性并不多见,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很多女性是信仰宗教的,这正是因为她们的社会地位比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低。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A.一些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比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高

  B.信仰宗教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

  C.近些年中国信仰宗教的妇女人数有所增加

  D.中国人对宗教信仰的理解与西方人有很大差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由中外信仰宗教的女性人数对比以及外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比中国女性低推出“弱势群体更容易信仰宗教”。

B项说明信仰宗教与其他因素有关,削弱了上述论断。

A项“一些”削弱程度不强;C项“有所增加”不能说明人数比外国多;

  D项信仰理解不同不一定与是否信仰相关,是无关项。

故答案选B。

  第20题:

  ()对于窘迫相当于()对于惊恐

  A.尴尬惊慌

  B.捉襟见肘心惊胆战

  C.急迫害怕

  D.心急火燎心殒胆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捉襟见肘形容非常窘迫;心惊胆战形容十分惊恐。

  第21题:

究竟是正当的公关行为,还是资本在__________舆论,目前对“网络水军”的评价__________,我们需要对“水军”的传播特征进行更加深入详细的解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众说纷纭

  B.操纵莫衷一是

  C.把持见仁见智

  D.引导因人而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把持”偏口语,不符合整体的文体色彩,故排除C。

  “究竟是……,还是……”是一个选择问句。

对应前文的“正当的”可知,第一空应填一个与之相反的词语。

故第一空不能填褒义词“引导”,由此排除D。

众说纷纭:

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结合句意.“莫衷一是”更符合题干。

本题答案为B。

  第22题: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

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第23题:

从2020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延续2600年”可以推算应为公元前600年,彼时正是春秋时期,故排除

  B.C.D,故选A。

  第24题: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25题: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感觉

  E、自我调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

  第26题:

121,729,2401,3125,729,()

  A.100

  B.1C.0.5

  D.1655

  B.10:

58

  C.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7题:

古代人看到龋齿的形态和被虫蚁啃噬后的木材很相似,他们推断,在口腔里有一种叫做“牙虫”的虫子,像白蚁啃噬木头那样侵蚀我们的牙齿。

很可能是因为白蚁的危害曾经遍及全球,这一理论出现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包括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代中国。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古代人很早就发现了龋齿

  B.龋齿在古代分布的区域很广

  C.古代白蚁的危害已遍及全球

  D.古人对龋齿的认识非常相似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首先指出古人认为长龋齿的口腔里有一种类似白蚁的“牙虫”,接着指出这种认识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都很普遍,由此可推出古人对龋齿的认识非常相似。

本题答案为D。

文段主要说的不是古代人什么时候发现了龋齿,而是他们怎么看待龋齿,故A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同理B项也不是文段的重点。

文段的主要论述对象是“龋齿”,而非“白蚁”,故C项也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第28题:

臭氧层:

气候变暖

  A.偷猎:

物种灭绝

  B.森林:

水土流失

  C.干旱:

土地沙化

  D.酸雨:

水源污染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臭氧层的减少导致气候变暖,森林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其余几项均是前者增多导致后者。

故答案选8。

  第29题:

李某花1.5万元购买了某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2000股,但该公司股票尚未上市。

现李某欲退还已购股票。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李某可以要求发起人退股?

()

  A.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

  B.公司股东大会同意

  C.公司董事会同意

  D.公司未按期募足股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D。

  《公司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

故选AD。

  第30题: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操作方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31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

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

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据为己有,构成侵占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第32题:

艺术治疗之所以在欧美发展得迅速,主因是疾病认知、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发现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对病因的认知从“生物和生理”模式转向“社会和心理”模式、治疗也从对“病”的治疗转向对“人”的治疗,开始重视平日的心理干预。

其中范围最广泛、疗效最好的,主要是绘画和音乐疗法。

艺术治疗虽然在技术和实践上趋于系统和完善,但理论仍然很薄弱,它的学科基础主要是艺术学与心理学。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治疗在欧美的流行得益于其艺术发展的成就

  B.实践证明所有疾病都可以找到心理上的病因

  C.理论上的薄弱使艺术治疗很难被大众普遍接受

  D.平日的心理干预对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有所裨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第一句提到“主因是疾病认知、治疗模式的改变”,A项“得益于其艺术发展的成就”无法得出,排除。

由“人们发现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可知,B项的“所有疾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文段只是指出艺术治疗的理论很薄弱,由此并不能推出其与大众接受程度的因果关系,且“很难被大众普遍接受”文段未曾涉及,排除C。

本题答案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