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16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

由此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而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最快捷的传递方式就是口语交际,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了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的倾向根深蒂固,口语交际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

口语交际教学的随意性,方法方式的简单化。

评价口语交际教学的的体系还没形成,很多教师对于口语交际课是持可有可无的态度,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很多孩子出现表达不完整,说话条理不清楚,不能正确使用文明语言现象等等……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正文:

一、口语交际的意义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有着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名震四方。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对现代人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的语文能力之一,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急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需。

1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生存的要求

一个口不哑的人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不读不写,但却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说话。

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等等。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

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口语交际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的有关调查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75%的比例,显示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谷生华在《听说能力自我训练》一书中谈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时说: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听和说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作用!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社会集体,而这个社会集体中的每一个正常成员(除聋哑人外)或为了沟通思想,或为了了解情况,或为了解决问题,无一不需要口语交际。

而口语交际,就离不开听和说。

所以,曾经有人下过这样的结论:

任何一个正常人干任何一样工作,都离不开听和说;离开了听和说,他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口语交际,是人们未来高效率工作和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能力。

2提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人类即将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话、因特网让处于地球两端的人变得不再遥远。

“地球村”概念的出现,说明人与人交往已越来越密切,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愈,并呈发展的趋势。

口语交际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

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预测并告诫人们,到了21世纪,社会各行各业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心致志,经耳不忘的听话能力;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的说话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

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择业竞争、开展文化活动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频繁。

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自信心不强,在发音之前就产生了一种害怕、焦虑的心理,不敢说,怕说错了,老师、同学会笑。

这是他们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口语交际训练过程。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

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提口语交际,强调了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辩正唯物主义哲学,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4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上述要求充分肯定了小学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

搞好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

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目标和任务,探索教学规律,对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人教版小语教材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安排。

5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口语交际,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

据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中枢通常是在左半球,但由于儿童大脑两半球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工,两半球都可以进行语言学习。

所以,幼儿期和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并且也是通过语言学习来开发智力的关键期。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6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农村学校的发展需求

当城市学生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地展示着祖国语言的魅力所在,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时,部分农村学校的孩子在课堂上还只能用生硬的普通话“腼腆”地发言;课间,用最浓重的乡音交流。

然而走出家门,他们却渴望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因此,大部分学生上课时就有了一个从方言向普通话转换的过程,有些学生因为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就造成了语言方面的缺陷,他们不能大胆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普通话表达出来。

因此,如何让农村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大胆地用普通话交流,走出家门又落落大方的去欣赏外面的世界,是新世纪、新形势、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口语交际的历史与发展

(一)口语交际的历史

 从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至今,语文独立设科已达百年。

一百年的时间,一百年的路程,一百年的探索,一百年的实践,面对语文教学的起起伏伏,其成果之丰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

口语交际教学是这百年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先以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在语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追溯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

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李叔湘先生《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反响巨大,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揭开了序幕。

1980年11月叶圣陶第一次提出语文教学内容必须重视教学序列的思想。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里得以确立。

“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但这时候的口语教育仍停留在说话教育上。

1988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中第一次将听说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提出分项要求和分年级教学要求,听说教学第一次拥有了和阅读、写作同等的地位。

1992年版《语文教学大纲》(使用)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听和说被分成两个系列。

教学要求和能力训练两部分分别有听话和说话的内容。

这种把听、说分开的做法,使得听、说各行其是,两者缺少有机的结合。

2000年版《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根据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要的认识,不再分听、说提出教学目标,而是将听和说统一称为口语交际课。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2001年,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内容整合为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听说”改称“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命题的演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

“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当时把口语交际仅仅表述为听话、说话。

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已将“听”和“说”合成“口语交际”,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

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

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不难看出,“修订版”仍将“听”和“说”分开来说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

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由过去的“听话”、“说话”整合而来,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首先,从教学目标看,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听”与“说”的单项能力训练。

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它的涵盖面更广,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课程标准》这一整合的提法,“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听说训练是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的提问,然后让学生有条理地回答问题,仅仅是有条理地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了专门的交际话题,更加重视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完成口语交际任务,立足社会的需要,立足于儿童生活的实际,指导他们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流、沟通、表达。

再次,从教师的评价来看,听说评价只关注学生听得怎样,说得怎样,口语交际则更重视评价学生交际时对语言的组织、交际时的态度、习惯、表情、动作等的表现。

总之,口语交际的评价是综合的。

综上所述,听说训练缺少明确的交际对象,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远离了具体的交际环境,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练习;口语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某个话题进行的口语交际的过程,旨在交际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

(三)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

以上是整个义务教学段的口语交际总目标,而学段不同,教学要求也不一样。

 

第一学段

(1-2年级)

第二学段

(3-4年级)

第三学段

(5-6年级)

 

知识与能力

★学讲普通话;

★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

★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过程与方法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认真听别人讲话

 ★始终用普通话交流,停顿较合理、快慢把握较准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无不规范方言和生造词出现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

★运用恰当的肢体或表情语言与人共鸣

★能掌握对方说话层次内容、目的、转述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措词文明、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技巧;★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普通话运用流利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根据交际情景,及时作出自我调控,讲究应对技巧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可就目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一)现状: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我校一、二年级级245名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表:

场合

课堂交际情况

课间交际情情况

家里交际情情况

社会交际情况

运用的语言

普通话

202

41

21

34

方言

43

204

224

211

交流的态度

经常发言

72

87

103

111

偶尔发言

158

150

132

114

不主动发言

15

8

10

20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的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于说话能力。

如果孩子们根据一个主题用笔写个片段,他们或许能写得不错,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许一个字都不愿讲了。

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太少了。

发言主要是要有表达的自信,孩子们在没有机会锻炼的情况下,怎么能谈上说话的自信呢?

2、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时语言表达不完整。

在小学一、二年级,口语交际训练本应是重点,但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需要掌握的识字量比较大,学习任务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比较重、语文老师直接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而用来教学生识字写字。

到了高年级,重点变为对说话内容对错的关注,老师们对说完整话的训练也就没了那么重视,于是在高年级,孩子们回答问题往往都是半截话。

3、学生发言积极性普遍不高。

老师提出问题后,回答者寥寥,教师组织讨论交流,分角色表演,根本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有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时老师的反应还跟不上孩子的思维速度,于是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尊严,对学生说话的评价往往会带有打击性的语言。

这样,学生也就没了发言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们对学生不越雷池的回答比较认同,对那些不合自己口味或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总是欠缺鼓励性的评价等等,这都会压制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4、生活中,学生们与人交往时,存在着诸多毛病。

一是缺乏起码的交际礼貌,命令性口吻或不顾场合的耍赖性口吻居多;二是孩子气的语言,欠规范的语言比较多;三是交际自信心缺乏,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

5、心理障碍影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

有的小学生当众讲话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的小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害怕的不希望老师叫到自己”,还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很少说话,缺乏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怕说”的心理障碍。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校所处的环境特殊——1、幼儿园的各项条件较差,幼儿教师大都是初中生,总体素质不高,在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保姆式倾向,幼儿得不到良好的语言教育。

2、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家长自身不会说普通话,也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运用语言的重要性,不和孩子说普通话。

3、学校一直以来就没有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学生随便用方言说话、交流的现象。

可以总结为:

1、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中对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缺失,导致语文教师对学生该项能力培养的轻视。

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手段在老师们的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但就农村小学来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还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每次的期中或期末检测依旧是一张试卷定乾坤。

为了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产生的原因有个透彻的了解,我了解了一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做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⑴教学中偷工减料

首先是在课节上偷工减料,我们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上,每个积累运用中都有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题。

这在教学要求中是让老师们用一个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

可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按照要求上好这节课,要么提示一下,一带而过;要么丢掉几个,只选择好准备情境的几节让学生做做。

其次是教学环节中偷工减料,也许是学生发言的就那么一两个,也许是孩子们说话结结巴巴,也许是孩子们说的积极性不高,老师们干脆就自己满堂灌,或者选几个尖子生说说完事。

在语文A版教材中,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每组课文后都有语文乐园,其中最后一个栏目是语文生活,这里的每个活动都有要求让学生说一说的规定。

可是,老师们大部分时间是为了省事,简单的让几个胆子大的、肯说的学生说说就开始写的训练。

其实,大家都知道,胆子小的、不爱说的更需要多锻炼。

⑵教研时不做考虑

说起来,教学研究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进行的行为,但是,宥于农村条件的简陋(不管是硬件还是师资都还和城市存在着差距),因此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如果说重视的话也是阅读教学研究占重头了。

据我所知,学校教育教学中,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交流好多年都不能进行一次。

以上这些,老师们心里很清楚,但是为了孩子们在书面考试时能给家长和学校一个满意的交代,大家也就天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了。

2、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阻止了自己水平的提升,导致教学中的捉襟见肘。

经常听见有说,某人天生会说,某人先天嘴拙。

在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很容易误导人们的思想:

有些人没有上什么学,却能说会道;有些人读过一些书,有的甚至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可就是个闷头鸡子,和别人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难得说出什么名堂。

于是这就干扰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片面的认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天生的;也有认为是“树大自然直”的那种,孩子小当然不会说了,长大了自然会说。

其实究其那些会说的深层原因,不外乎孩子后天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造就。

思想决定行动。

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必定不会创新,总觉得自己原来的方法稳妥,不思改革,导致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

假若在教学中出现了精彩的“生成”,也只会按原来的方法处理,有时甚至驾驭不了课堂。

我曾经就听说过好几起小学生把老师“治”了的事例。

以上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造成学生们口语交际能力比较低下的现状分析。

除了学校教育外,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还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交往的基本上都是自己身边的长辈。

在和长辈们交往时,孩子们说话的口吻往往是命令性的,例如:

“爷爷,奶奶,给我……”;或者是“爸爸妈妈,我要……”等等,让听话人听不到商量的语气。

如果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或许就会用哭闹来要挟长辈,若是长辈们没有足够的耐性就会让孩子要么频繁使用这一招,要么就是长辈武力解决问题,孩子从此再不敢向大人提要求。

其实,这是培养孩子和大人们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时机,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没有抓住机会。

孩子是父母的娇宝贝,小时侯告诉孩子说话时,往往故意说一些孩子气的话,如:

“来,宝贝,吃饭饭;穿衣衣等等”。

我朋友的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他的奶奶经常哄他喝牛奶时说“宝贝,来喝牛奶奶”。

现在,他有时喝牛奶都还向他妈妈撒娇说要喝“牛奶奶”。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长辈的要尽量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让孩子尽早用具有社会交际功能的规范语言与人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出外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过。

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要么命令指使,要么胡搅蛮缠。

加上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是不是合乎交际规范一般是很难顾及到的。

“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和他人交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

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理所当然的见到陌生人的机遇就更少,要和陌生人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

于是,万一和陌生人交谈出现躲躲闪闪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四)提高策略

发现问题不去解决还是没有用的,根据新大纲、新教材设计理念,结合我校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调查现状设计适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和内容,并建立相关的资源库。

在全校推广普通话,提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用普通话,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扩充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拓宽口语交际教学范围,优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

课内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语言实践,鼓励学生愿说、愿问、愿评,会说、会问、会评;善说、善问、善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创造各种环境,如课堂教学、举行各种形式的语言性竞赛活动等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意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策略主要有:

(一)凭借教材资源,提供口语交际机会  

利用语文教材资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小学语文教材一般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他们创造了口语交际机会。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无意间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激发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中去。

  

1.看看,想想,说说。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实践配有图画,“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也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借助图画,鼓励他们想象、创新。

如教《丑小鸭》一课,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

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鸭子?

为何有一小只小鸭子不站在鸭妈妈的身边?

小鸭子最后变成怎么样?

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

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想想假如班上遇到一个先天缺陷的同学,我们该如何去对待他们?

是像图画上面的小鸭子摈弃他们,还是给他们最温暖的家园呢?

我们该怎么做?

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并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们听。

  

2.听听,想想,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