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40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docx

信用社成立50周年专题解说词

蓬勃发展的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走入ⅩⅩ,你就走入辽阔,这辽阔激荡着我们奋斗的热情。

走入ⅩⅩ,你就走入骄傲,因为这里曾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察哈尔民族文化典型代表;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就坐落在这里。

走入ⅩⅩ,你就走入光荣,无谓的信合儿女拼搏热血,拉开了古都草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建设序幕。

(推出片名)

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担负着为ⅩⅩ城乡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从1954年ⅩⅩ第一家信用社诞生之日起,信合员工就凭着执着的信念、简陋的工具,走进千家万户,扎根农村、牧区,至今已走过了56年的风雨历程。

56年来,伴随着服务“三农三牧”工作,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历经了农业银行隶属和人民银行代管等不同管理体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信用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联系广大农牧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金融主力军。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农牧区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3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以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ⅩⅩ农村信用社于2007年3月完成了统一法人工作,基层农村信用社各为法人的管理体制宣告结束,这标志着Ⅹ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为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迎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ⅩⅩ农村信用社领导集体精诚团结,带领全辖员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自治区联社一届、二届社员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开创了全辖业务全面发展、各项目标不断创新的大好局面,农村信用资金实力不断壮大,员工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已逐渐发展成城乡联网、汇通天下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目前全辖共有14个营业网点,其中:

9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4个信用分社,分布在ⅩⅩ旗镇和辖内各乡镇,是ⅩⅩ地区营业网点最多、分布最广,服务区域最大的金融机构。

同时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了党委、纪委,在党委的领导下,实行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三会一层”制度,下设了人事综合部、财务计划部、稽核审计部、安全保卫部、信贷资产管理部;现有员工164人(含内退职工12人),其中在岗职工152人。

ⅩⅩ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旗委政府、银监局、人民银行的指导和监管下,坚持面向三农三牧、面向城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ⅩⅩ各级政府、企业、金融同业和社会各界、广大农牧户建立了密切、深厚的良好合作关系,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统一法人社以来,各项改革和经营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截至2010年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50,210万元,各项贷款45,118万元,金牛卡发卡13941张,股本金余额达到3,000万元。

农村信用社已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自身的业务经营和资金实力也不断壮大。

支持三农三牧,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五十多年来,信用社的体制在变,人员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经营宗旨——服务三农三牧。

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央一直把支持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发展、维护农牧区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每年出台 “1号文件”,下发惠农惠牧政策,奏响了支农支牧最强音。

在国家大气候的影响下,以支持三农三牧为己任的ⅩⅩ联社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系列支农支牧措施应运而生。

大力实施农牧民致富信贷工程。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支农支牧契机,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自2002年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来,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开办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作为信用社信贷品牌经营。

在小额支农支牧工作上切实做到了资金需求“早调查”、支农支牧资金“早计划”、春耕保畜贷款“早投放”,截止2010年11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233万元,占农牧业贷款的7.49%,贷款户数9830户;发放农户联保贷款8,447万元,占农牧业贷款的28.35%,贷款户数1400户,有力地支持了农牧区经济发展。

大力支持我旗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为奶牛、肉牛和细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

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为实施旗政府奶牛饲养计划,联社先后筹集资金8,000万元,用于解决奶牛贷款的发放工作。

其中2008年累计发放贷款3,000万元,共引进奶牛3500头、西门塔尔牛5100头、细毛羊1500只,有力地推动了我旗围封转移和两转双赢工作的有效开展。

深入推动农业产业化信贷促进工程。

根据区域规划特点,为助推ⅩⅩ旗委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近年来我旗联社对ⅩⅩ五一牧场和黑城子示范区的土豆、胡萝卜等农作物种植业给予资金支持,累计投放贷款1,700万元,土豆、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45000亩,同时各信用社还积极帮助农民引进先进技术和寻求市场,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扎实开展社会事业扶持工程。

通过开办“助学贷款”让寒门学子圆上了大学梦;“再就业小额贷款”业务,助下岗再就业人员走上致富路;ⅩⅩ信用社先后向救助贫困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2万元,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92万元。

漫步在上都镇,浓郁的元上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忽必烈广场、蒙元文化街、元上都博物馆、纳.赛音朝克图文化中心、上都生态园…….一个个标志性的建筑像一张张醒目的名片,构成ⅩⅩ城市建设独具魅力的风格,而这巨大的变化也离不开信贷的支持。

ⅩⅩ信用联社先后为城镇建设提供贷款1000万元。

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随着信用社资金能力的提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ⅩⅩ农村信用社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以全区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上线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信用评级制度,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信贷杠杆,不惜贷、不惧贷。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11月末,共投放中小企业贷款22笔6,940万元。

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信合事业快速发展。

在自治区联社和上级监管部门的指导下,ⅩⅩ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调整观念,转变作风,增强服务功能,在经营管理方式、网点建设、服务标准等发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深化人事、劳动用工、薪酬制度改革。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我联社对低效网点进行了撤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推行干部交流制和中层绩效考核制,完善后备干部管理。

经过改革,中层基本上都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为37.4岁,较改革前减少了近6岁,中层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一支勇于负责、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知识型年轻团队已经建成。

薪酬制度改革在众人的关注中同时拉开了序幕。

联社确立了两步走的思路,确保薪酬改革循序推进。

首先迈开了“工改”步子,拉开了职位收入差距,第二步加大业绩计酬比例,将员工收入的50%纳入绩效考核,拉开基层社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改革,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薪酬正向激励机制已经日渐成熟,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

推行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多年来,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秉承“适应市场、客户至上、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面向三农三牧、服务城乡经济”的市场定位,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诚信、公平、有序竞争,全力打造“形象好、功能全、辐射面广、服务水平高”的精品网点,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改进服务态度,提出“让客户少等一分钟”的服务理念,从服务语言、行为、态度、标准等方面规范了员工的一言一行,较快的提升了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联社先后修订出台了请休假、医疗费、公文管理、费用管理、股本金、五级分类管理、不良信贷管理、网络管理、柜员制等几乎涵盖所有管理经营环节的100余项制度,这些措施的及时出台,极大提高了联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创新方法,培育合规文化和执行力文化。

五十年来,ⅩⅩ信合文化中体现的是勤劳与无私奉献,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ⅩⅩ联社开始培育员工的合规文化和执行力文化。

把培训作为职工最好的福利,通过员工培训,邀请专家举办礼仪知识、执行力文化讲座,组织职工到外地参观学习,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及前沿理论传输给员工,引导员工在思想上和联社融为一体,确保各项制度执行有力。

通过近几年开展的“合规文化执行年”活动、“抓作风、保廉洁、塑形象”专题教育活动,从思想方面加大对员工遵规守纪意识的培养,并通过不断加大稽核和安全保卫检查力度和频率,实行奖励与处罚并重的措施,培育员工有规必依,违规必究的合规经营意识。

开发新品种,实施业务战略转型。

联社根据ⅩⅩ经济发展实际,在稳步发展一般贷款的同时,把贷款方式定位在“小额、分散”,把目光投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朝阳产业,不失时机地开发了中小企业、助学、下岗再就业等贷款业务新品种,并制定了相应操作办法。

同时随着科技强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旗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已于2007年11月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依托科技平台,金牛卡、惠农一卡通、富民一卡通、农牧民工特色银行卡、POS机和ATM自助柜员业务成功实现,使ⅩⅩ农村信用社正逐步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经营决策的信息化、内部管理的科学化、监督手段的科技化、服务手段的自助化、结算渠道的多样化,成为拥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

积极开展金融服务空白点的金融服务工作。

2010年初按照银监部门的要求,为解决ⅩⅩ宝绍岱苏木农牧民的金融服务需求,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与自治区联社联系购置了ATM自助存取款机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场所改造、设备安装工作,解决了困扰宝绍岱苏木广大农牧民多年的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弘扬企业文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文化是折射一个企业及其员工人文特质的标志。

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充分汲取蒙元文化的精髓,以理念识别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构建其文化框架,“诚信、和谐、敬业、有为”的企业精神深入人心,产生出团结人、凝聚人、感召人的巨大效应,塑造出这个企业的全新风貌。

篮球赛、乒乓球赛、台球赛、拔河赛,展示着这支队伍的朝气与活力;文艺表演、歌舞晚会、草原野营,给职工以全身的精神愉悦;扶贫济困、节日慰问、职工体检,表达着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友谊情怀。

Ⅹ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指引,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ⅩⅩ农村信用社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社会职责与信念,积极为“博爱一日捐”捐款3.2万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7万元,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74万元,为东乌旗联社罹患疾病的一位员工捐款1.04万元,为罹患疾病的原联社职工特木尔其其格同志捐款1.75万元,为ⅩⅩ上都镇患白血病的一名学生捐款3,400元,为桑根达来镇白音锡力嘎查的两名贫困大学生捐款4,000元。

2008年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领导班子在哈毕日嘎镇进行调研时,得知该镇山嘴村学生许俊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大学,却因为家庭生活拮据凑不够学费,在了解了情况后,联社领导及时组织为许俊杰捐款4,000元,并表示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ⅩⅩ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暴风雪袭击,加之受2009年严重旱灾影响,农牧区饲草料严重不足,老弱牲畜不断死亡,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陷入了窘境之中,灾情发生后,引起了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ⅩⅩ联社党委的高度重视,按照旗委、政府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ⅩⅩ农信用合作联社迅速启动了《ⅩⅩ农村信用社雪灾应急预案》,成立了以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鸿远为组长联社的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抗灾救灾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员工为灾区捐款1.73万元、捐赠面粉33袋,棉大衣30件,并及时将灾情向自治区联社、锡林郭勒银监分局、正蓝监管办事处、人行ⅩⅩ支行做了专题汇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组织投放抗灾贷款7,000多万元,第一时间将抗灾贷款送到了农牧户手中,支持辖内受灾农牧民渡过难关。

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播撒了爱心的种子,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鼓励,2006年被旗委政府授予扶贫助学先进单位,2007年ⅩⅩ农村信用社被自治区联社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度被自治区联社评为二类社,2005-2008年连续四年被旗委、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ⅩⅩ旗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ⅩⅩ总工会评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2010年被盟妇联评为全盟三八红旗手。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得益于信用社机制的转变,得益于各级监管部门和自治区联社的正确领导。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蓄势待发,必将迎来更高层次的、新的历史跨越。

历史的沉淀使其稳重、文化的融合使其青春、市场的历练使其成熟,Ⅹ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从历史走向未来。

风起正是扬帆时,ⅩⅩ农村信用联合社正在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奋然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