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41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化总结+精神 伦理 心理总结.docx

生化总结+精神伦理心理总结

生化:

第一单元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与多肽:

半胱(巯基)、蛋(甲硫)氨酸是所有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

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色氨酸。

酸性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谷胱甘肽(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谷-胱-甘),半胱氨酸巯基是其主要功能基团。

2.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氨基酸以肽键连接,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

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α螺旋结构特征:

1.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旋转;2.氢键维持α螺旋结构的稳定;3.右手螺旋。

三级结构:

亚基间相对的空间位置。

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整体排布为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由二条肽链以上多肽主链构成,每条肽链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每条肽链称为一个亚基,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维系,称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一级结构)遭到破坏。

生物学活性丧失。

第二单元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核糖核酸(RNA):

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2.DNA的结构与功能: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A]=[T];[C]=[G]含量相同。

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

纵向则以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维持稳定。

3.DNA变性及其应用:

①DNA变性:

氢键断裂。

高色效应:

紫外吸收(260nm)增强。

②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UV吸收增值达到最大吸收增值50%时的温度,称Tm。

G+C含量愈大,Tm愈高3.DNA变性的复性:

DNA发生热变性后,经缓慢降温,恢复完整的双螺旋结构。

核酸探针杂交。

同一个体的DNA碱基组成不受年龄、营养和环境的影响。

DNA碱基组成有种属特异性。

P磷最稳定。

4.RNA的结构与功能:

1.mRNA:

5′帽子(m7Gppp-),3′尾巴,U代T。

编码区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三个碱基为一组构成1个氨基酸的密码。

2.tRNA:

稀有碱基,转运氨基酸,最小。

反密码:

先配对后反转。

3.rRNA:

最多。

第三单元 酶

1.酶的催化作用:

酶是蛋白质。

1.催化作用特点:

(1)催化效率高

(2)特异性强(3)不稳定性(4)可调节性。

2.辅酶与辅助因子:

小分子,可用透析除去。

①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焦磷酸硫胺素:

TPP:

B1;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

B2;辅酶I/辅酶II:

NAD+/NADP+:

尼克酰胺;磷酸吡哆醛B6;辅酶A:

CoASH:

遍多酸。

维生素K是谷氨酸γ-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过程。

3.酶促反应动力学:

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Km与亲和力成反比)。

4.酶的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

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同一部位。

特点:

Km↑,Vmax不变②非竞争性抑制:

与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结合。

特点:

Km不变,Vmax↓。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酶学一章所讲授的典型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例子。

第四单元 糖代谢

1.糖的分解代谢:

①糖酵解:

无氧分解成乳酸的过程,胞液内。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反应是不可逆的,称为关键酶。

②糖有氧氧化:

供能:

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肝内合成与分解关键酶:

合成糖原合酶;分解磷酸化酶。

肌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肌糖原仅能酵解。

3.糖异生关键酶:

糖异生,丙酮酸,羧化羧激记心间。

果糖2块葡萄6,接上磷酸就记全。

糖异生的关键酶:

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4.磷酸戊糖途径: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则蚕豆黄)的作用下生成5-磷酸核糖和NADPH。

1.糖酵解:

激酶,己6磷、果1丙。

2.糖异生:

丙羟,果2,葡6磷。

3.三羧酸循环:

2丙3乙(2丙3条),檬3酮,9草→猫草。

(一只黑猫两只虎,两个柠檬一只狐,一个苹果一桶醋(α酮戊二酸脱氢酶))

4.糖原:

肝糖原磷酸化酶分解,肌缺葡6磷。

5.磷酸戊糖:

6磷脱氢成5磷。

6.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

7.酮体HMG-CoA合成酶

糖异生

糖酵解

5.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来源

(1)食物;

(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

2.胰岛素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而降糖。

3.胰高血糖素抑制糖原合酶使肝糖分解加强,升高血糖。

4.糖皮质激素:

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

第五单元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

从物质代谢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与氧结合成水的氧化过程,与ADP磷酸化过程的偶联称为氧化磷酸。

2.呼吸链:

细胞色素(Cyt):

b→c1→c→aa3→O2。

NADH呼吸链可产生3分子ATP;FADH2呼吸链可产生2分子ATP。

3.ATP合酶:

复合体I:

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II: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III:

泛辊-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V:

ATP合酶。

复合体Ⅴ,分F1有催化生成ATP,F0线粒体内膜中的质子通道。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①ATP浓度的调节②抑制剂:

呼吸链抑制剂:

抗霉素A,二硫基丙醇,CO。

解偶联剂:

二硝基酚。

第六单元 脂肪代谢

1.脂类生理功能:

①脂肪即甘油三酯。

②食物供给:

多不饱合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体内不成合成,故称必需脂肪酸。

③脂肪酸的功能:

1.储能和供能2.重要结构成分:

生物膜3.代谢调节作用:

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

4.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在胞液。

脂肪酸的分解位在线粒体。

①合成部位:

细胞液②酶:

脂肪酸合成酶系③原料:

乙酰辅酶A:

来自线粒体的柠檬酸。

NADPH:

磷酸戊糖途径。

5.脂肪的分解代谢:

②脂肪酸的β氧化:

靠肉碱进入线粒体。

经β-氧化:

脱氢(FAD)、加水、再脱氢(NAD+)、硫解,生成脂酰CoA。

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酮体及胆固醇的原料,但不能合成甘油及糖。

(胆酮脂,乙胆玩酮脂,后悔莫及呀)。

每次生成1分子NADH,1分子FADH2和1分子乙酰CoA,经7次β氧化可净生成129分子ATP。

③酮体:

是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甲乙丙丁)。

[原料,部位]:

乙酰CoA;肝[酶]:

HMG-CoA合成酶[利用]:

肝外组织(肝脏不含利用酮体的酶,所以酮体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意义]:

肌肉和脑组织的重要能源之一。

第七单元 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

2.胆固醇代谢:

①胆固醇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部位:

肝细胞的胞液及内质网。

原料:

乙酰辅酶A;NADPH;ATP。

②调节:

限速酶:

HMG-CoA还原酶(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

调节因素:

饥饿与饱食,胆固醇,激素。

③胆固醇的去路:

胆汁酸;类固醇激素;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以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直接排泄。

④类固醇激素代谢终产物。

在肝脏发生羟化、还原和结合反应。

3.血浆脂蛋白代谢:

超离心法分类:

①CM-乳摩微粒:

大量甘油三酯;CM: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前β-脂蛋白):

较多甘油三酯;VLDL: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β-脂蛋白):

较多胆固醇;LDL: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α-脂蛋白):

磷脂、胆固醇、蛋白质;HDL:

逆向转运胆固醇。

ⅠCM↑,ⅡaLDL↑,ⅡbLDL,VLDL↑,ⅢIDL↑,ⅣVLDL↑,ⅤCM.VLDL↑

第八单元 氨基酸代谢

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精组缬色,异亮蛋,赖苏苯)(赖色缬亮异亮苏,甲硫苯丙共8种)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①转氨酶:

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

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含维生素B6。

1.谷丙转氨酶GPT(丙氨酸转氨酶,ALT)2.谷草转氨酶GO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基作用:

L-谷氨酸脱氢酶。

2.联合脱氨基作用:

α酮戊二酸和嘌呤核苷酸循环。

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肾组织,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是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

体内生酮氨基酸包括:

亮氨酸和赖氨酸。

4.氨的代谢:

尿素合成:

鸟氨瓜氨精氨尿素。

氨的转运:

①肌组织中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②大多是谷氨酸+氨→谷氨酰胺(肾脏可逆)。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酶:

脱羧酶①谷氨酸→γ-氨基丁酸(递质)②组氨酸→组胺(扩血管)③色氨酸→5-羟色胺(递质、收缩血管)④半胱氨酸→牛磺酸(胆汁酸)⑤鸟氨酸→多胺(促进增殖)2.一碳单位概念和来源:

概念:

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的总称。

来源:

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丝甘组色)。

载体:

四氢叶酸(FH4)功能:

参予嘌呤、嘧啶的合成。

蛋氨酸循环:

蛋氨酸甲基化成同型半胱氨酸,转甲基酶(VitB12甲基钴胺素)。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酪氨酸(Tyr)可以由苯丙氨酸转变而来,半胱氨酸(Cys)可以由蛋氨酸转变而来。

体内先天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时,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因而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进而大量转变成苯丙酮酸及苯乙酸等衍生物,此时尿里出现大量苯丙酮酸。

第九单元 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

1.从头合成:

嘌呤环的原料: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一碳单位、CO2(天谷甘碳C)。

关键酶:

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酰胺转移酶。

2.补救合成:

利用现成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

嘌呤碱的分解产物是尿酸,体内尿酸过多可引起痛风症。

嘧啶核苷酸合成:

1.从头合成:

嘧啶环的原料: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天谷C)。

关键酶: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2.补救合成:

嘧啶+PRPP→嘧啶核苷酸+PPi。

嘧啶分解代谢产物:

β-氨基异丁酸(T)、β-丙氨酸(U、C)、NH3和CO2。

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6-巯基嘌呤(6-MP):

抑制IMP→GMP,AMP。

氮杂丝氨酸:

抑制谷氨酰胺参加的反应。

氨甲蝶呤(MTX):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一碳单位代谢。

5-FU:

抑制胸苷酸合酶。

dUMP转变成dTMP。

第十单元 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TT二聚体。

RNA的生物合成:

双链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模板链并不全在同一条链上,因此称不对称转录。

2.RNA聚合酶原核:

α2ββ’σ。

原核:

1)起始:

σ因子识别起始部位,核心酶结合,形成第一个磷酸二酯键。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RNA分为三种,tRNA具有携带氨基酸的功能;r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mRNA密码子,AUG:

起动密码或蛋氨酸。

UAA,UAG,UGA:

终止密码。

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阻断剂:

[抗生素]:

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放线菌素,嘌呤霉素。

[细菌植物毒素]:

白喉毒素,蓖麻毒素,干扰素。

第十一单元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1.基因表达的概念及基因调控的意义:

概念:

基因表达就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意义:

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机体通过基因表达,调节代谢,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2.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

时间或阶段特异性:

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随时间、环境而变化,严格按特定时间顺序发生。

空间或组织特异性:

同一基因产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含量不一样,是按一定空间顺序出现。

3.基因的组成性(基本)表达、诱导与阻遏:

组成性(基本)表达:

有些基因产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是需要的,在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诱导与阻遏:

有些基因表达受外环境变化升高或降低。

细菌经紫外线照射会发生DNA损伤,为修复这种损伤,细菌合成DNA修复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诱导。

DNA损伤: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TT二聚体,DNA修复叫诱导。

真核基因的结构特点包括:

基因组结构庞大,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真核基因组中普遍含重复序列,真核结构基因两侧及编码基因内部,尚有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序列,因此真核基因具有基因不连续性。

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DNA-蛋白质相作用)反式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故称反式作用蛋白或反式作用因子。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乳糖操纵子:

①组成: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

Z、Y、A三个编码基因,操纵序列(O),启动序列(P),调节基因(I),CAP位点。

②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阻遏蛋白与O结合,抑制转录(解离,转录开始)。

第十二单元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传导

细胞信息物质:

概念:

凡有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

二、分类:

1.局部化学介质:

又称旁分泌信号。

2.激素:

又称内分泌信号。

3.神经递质:

又称突触分泌信号。

膜受体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将信号传入胞内,然后通过第二信使传递,将信号逐级放大,产生生理、生化效应。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机制:

膜受体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将信号传入胞内,然后通过第二信使传递,将信号逐级放大,产生生理、生化效应。

蛋白激酶A(PKA)通路,蛋白激酶C(PKC)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G蛋白是一种转导体,有三种亚基α、β、

G蛋白的α亚基具有内在GTP酶活性。

膜受体被外来信息分子激活后,受体空间构象改变,与G蛋白相互作用,使G蛋白与GTP结合而活化,并进一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霍乱毒素可使G蛋白的α亚基失去GTP酶活性,使G蛋白持续激活。

蛋白激酶如PKC、PKA和TPK可使蛋白质的特异位点发生磷酸化,磷酸化位点主要为丝氨酸残基、苏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上的羟基。

第十三单元 重组DNA技术

作为载体的DNA必须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才能携带外源基因进行增殖与表达。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分子,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可作为克隆载体。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特异切开双链DNA。

第十四单元 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概念

一、癌基因概念:

一类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质的正常细胞基因,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二、抑癌基因概念:

一类抑制细胞增殖并能潜在抑制癌变的基因,这类基因的缺受或失活导致细胞癌变。

生长因子:

一类调节细胞生长的多肽类物质,是导致细胞生长的信息分子。

第十五单元 血液生化

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非蛋白质含氮物质所含的氮总称为非蛋白氮(NPN),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和胆红素。

红细胞的代谢:

一、血红素的合成:

1.关键酶:

ALA合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2.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Fe2+。

3.合成部位:

胞液,线粒体。

二、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主要是糖酵解,具有2,3-DPG支路

(2)磷酸戊糖途径:

生成NADPH。

成熟的红细胞因为缺少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所以只保留对其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的糖酵解、2,3-DPG支路和磷酸戊糖旁路三条代谢途径。

红细胞内的抗氧化物主要是:

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远高于各种游离氨基酸,而且几乎完全以还原型(GSH)的形式存在。

GSH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红细胞免受内外源性氧化剂损害,并在此过程中被氧化为GSSG。

磷酸戊糖通路可以产生足够的NADPH把GSSG还原成GSH以保证红细胞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第十六单元 肝胆生化

氨的代谢:

尿素合成:

鸟氨瓜氨精氨尿素。

肝细胞中存在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

胆汁酸代谢:

关键酶:

7-α-羟化酶。

①初级胆汁酸(肝脏生成):

胆酸,鹅脱氧胆酸,与甘氨,牛磺酸的结合物②次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经肠道转变生成石胆酸,脱氧胆酸。

(初级胆酸、鹅脱氧胆酸;次级石脱氧胆酸)。

辅酶功能:

Ⅰ、Ⅱ传氢A传酰,B2也把原子搬。

四氢12转移碳,转氨基用比多醛。

 

第一单元 精神病概论

精神病学概论

二、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

一)错觉(灯泡看成人头)、幻觉(虚幻的清晰,无中生有)与表象(虚幻的受意识控制,想家)。

(二)非幻觉性知觉障碍,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非真实感4.人格解体5.时间知觉障碍。

(三)幻觉:

1.幻觉的分类: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区别在于通不通过感官,通过就是真性的。

功能性幻听、反射性幻听,区别在于功能通过同一器官,反射通过2个不同器官。

三、思维障碍:

(一)思维内容障碍:

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此地无银三百两)/妄想。

妄想的三个特征:

1.妄想都是涉及自我的2.这种观念为个人独享3.坚信不移。

四、注意力:

注意力不(难)集中。

注意转移困难。

注意力容易转移。

无注意。

五、智能障碍:

概念:

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于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记忆和注意是智能活动进行的前提,但记忆本身不属于智能。

临床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

轻度(智商为50~70);中度(智商为35~49);重度(智商为20~3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

六、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是不是问题,需要帮助,需要治疗)

七、记忆障碍:

错构(经历过但时间错了)与虚构(根本没有经历过)。

情感障碍:

七情六欲。

正常情感的特征:

稳定性、境遇性、长期性。

八、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2.意志减退。

二)行为障碍:

空气枕头,木僵可分为:

1.器质性木僵: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紧张型木僵: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3.抑郁性木僵:

常见于严重的抑郁症4.反应性木僵:

常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AD(阿尔茨海默病)与VD(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AD老人缓慢无高血压脑卒中,早期人格智能障碍,丧失自知力,全面痴呆脑萎缩,缺血<4。

VD近记忆障碍为主,缺血>7。

第三单元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各种躯体疾病,进而由各种躯体病变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

症状性精神或者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共性:

1.发生、发展、严重程度与转归上与躯体疾病相一致2.昼轻夜重3.相应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4.表现主要是急性脑病综合征、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慢性脑综合征:

共同表现为缓慢发病,病程迁延和不伴意识障碍。

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

甲亢所致精神障碍:

高代谢症候群的基础上出现精神症状。

表现为:

怕热、出汗多、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皮肤温暖潮湿等。

出现躁狂综合征、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甲减所致精神障碍: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

1.抑郁综合征2.情感平淡或淡漠3.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4.智能障碍5.粘液水肿性昏迷。

第四单元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药物):

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药物依赖(成瘾)三、戒断综合征:

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欣快和兴奋呕吐中枢抑制胃肠蠕动)。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中毒:

(一)单纯性醉酒(普通性醉酒)表现为:

(1)下皮质脱抑制的表现多语

(2)小脑脱抑制的表现共济失调(3)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嗜睡。

(二)病理性醉酒(复杂性醉酒,常人剂量引起的)表现为:

(1)意识障碍

(2)情绪障碍(不稳定,伤人)(3)行为障碍。

二、慢性酒中毒:

戒断综合征:

精神障碍表现(遗忘综合征,Wernick脑病,酒精性痴呆,酒相关性幻觉症,人格障碍等)酒依赖和戒断综合症诊断,病期超过12个月:

对饮酒具有强烈意愿或带有强制性的愿望;主观上控制饮酒及饮酒量的能力存在缺损;使用酒的意图是解除戒酒症状;出现过生理戒断症状;出现了耐受状态,只有增大饮酒量才可达到先前少量饮酒产生的效应;个人饮酒方式的控制能力下降,不受社会约束地饮用;不顾饮酒引起的严重躯体疾病、对社会职业的严重影响及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抑郁仍继续使用;饮酒逐渐导致其它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的减少;饮酒产生戒断症状后又重新饮酒,使依赖特点反复重复出现。

并且酒行为重于没有产生依赖特征的个体。

四、戒断症状与震颤谵妄的处理: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首剂大剂量使用,但不要长期使用。

震颤谵妄的处理:

·镇静:

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控制精神症状:

首选Hal(氟哌啶醇)。

第五单元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认知损害,阳性,阴性症状,情感症状,攻击和自杀行为。

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紊乱和障碍。

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智力的损害2.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3.注意的损害4.运动协调性的损害5.语言功能的损害。

发展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分为三类:

阳性症状---过度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幻觉、妄想。

阴性症状---思考、情绪和行为缺乏。

思孤僻内向。

精神运动性症状:

(一)阳性症状:

妄想、幻觉

(二)阴性症状。

语言贫乏:

丧失意志力:

兴趣动机缺乏。

社会退缩。

(三)精神运动性症状:

整体称为紧张症:

紧张性的木僵状态。

紧张性姿态---笨拙、古怪的姿势。

紧张性激动---很兴奋地走动,有时会疯狂的挥动他的手臂和双脚。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单纯型生活不能自理、偏执型幻觉妄想时间长和青春型行为言语紊乱为主、紧张型空气枕头。

抗精神病药物:

1.经典药物:

称神经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作用,又分为低效价与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

2.非经典药物:

平衡阻滞5-HT与D2受体,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和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都有作用,以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为代表。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一旦出现,立即停药。

利培同/维思通:

5-HT2/D2受体平衡拮抗剂多为4mg/d。

奥氮平/奥兰扎平:

D4,D3,D2,5-HT2,α2受体。

锥体外系副作用:

1.震颤麻痹综合症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4.迟发性运动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概述: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抑郁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抑郁发作的一般标准:

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轻躁狂或躁狂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神经障碍所致。

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

(1)兴趣下降或缺乏:

抑郁心境(2周持续性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快感丧失:

(2)心理症状:

"三无症状":

无望、无助和无价值。

"三自症状":

自责、自罪甚至自杀。

2.附加症状:

自责、自杀想法;

(1)心理症状群:

内心感受。

焦虑。

精神病性症状:

妄想、自杀的企图。

精神运动性抑制:

动力下降。

精神运动性激越:

容易烦躁。

(2)躯体症状群(生物症状群):

早醒、晨重晚轻。

(3)非特异性症状群:

任何躯体的不适。

(一)诊断标准:

1.抑郁发作必须持续2周以上2.在病人既往的生活中不存在轻躁狂和躁狂发作3.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和气滞性精神障碍所致4.必须符合核心标准和附加症状的一些特点。

核心症状:

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精力不足和过度疲劳。

附加症状:

自信心丧失、自卑、无理由的自责、过分不适当的罪恶感、反复出现想死或自杀的想法、或者任何一种自杀的行为;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精神活动性的改变、精神运动性活动的改变:

激越或迟滞;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相应的体重变化。

快感缺失+动力缺乏,无望、无助、无欲,自责、自罪、自杀。

四、抑郁症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某部位的5-羟色胺的相对或绝对不足。

(一)常用抗抑郁剂:

1.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帕罗西汀。

2.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万拉法新。

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

米氮平。

(三)常用抗抑郁剂的选用:

起效均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2周左右。

基本治疗原则:

足量足疗程。

五、双向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除了有抑郁发作外,可能还同时有轻躁狂或躁狂的发作,与抑郁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