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459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湖南永州市城市建设投

  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哮喘发病的内因,主要与何脏之不足关系密切

  A.肺肾

  B.肺脾

  C.脾肾

  D.肺脾肾

  E、肺气不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第2题: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或相同的要素。

  第3题:

人可以坐着飞机上升并在空间飞翔,也可以撑开降落伞向下降落。

由此而论()。

  A.人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

  B.规律是不能创造或消灭的,人在这里只能利用规律—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C.人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但主观意愿并不是第一性的

  D.宇宙中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不能创造或消灭的,具体的特殊规律是可以创造或消灭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

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其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能改造。

  人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论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不论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全都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能改造,AD项排除。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活动,另外,人的任何所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利用客观规律。

据此,BC为应选项。

第4题:

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__________网络管理应进一步__________,加大财力和人才的投人,加快完善立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规范

  B.证明规划

  C.说明规范

  D.显示规划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表明”的是现象的问题,“说明”的是本质的问题。

题干中“热点事件”只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表象。

  “规范”指使合乎规定的标准。

  “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计划。

题干中“热点事件”的出现说明当前的网络管理缺乏通用的标准,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分析题意可知,A项最适合。

故选A。

  第5题:

逆城市化,也叫城市中心空洞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市区的人口向外迁移,迁向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小城镇,所出现的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

根据定义,下列选项属于“逆城市化”的是()。

  A.甲县近年来发展新城区,吸收了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新城区人口明显增长

  B.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城市企业大规模裁员,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纷纷返回家乡

  C.北京的中心城区人满为患,交通压力日渐增大,人口逐渐向昌平、望京等近郊区转移,使其繁荣起来

  D.从2000到2020年间,有上百万人离开纽约去乡村定居,据说其中大多数人是被乡村淳朴美丽的自然环境所吸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A项是农村人口迁移,而非市区人口外迁,B是经济影响下,农民工返乡,而不是人口迁移D是呗乡村环境吸引,而不是受城市影响,所以选C(本。

由王雪芹提供)第6题:

1127,(),1115,199,167,103

  A.1125

  B.1124

  C.1123

  D.1122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将数列分为两个部分,首位的数字1为一个部分,其他为一部分,则第二部分数列为127,(),115,99,67,3。

设空缺项为x,作差后可得到127-x,x-115,16,32,64,这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x-115=8,x=123。

  第7题:

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2020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来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

  A.国家发展和规划委员会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家发展委员会

  D.国家改革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二字将彻底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的名称中淡出。

故选B。

  第8题:

和平基金会决定中止对S研究所的资助,理由是这种资助可能被部分地用于武器研究。

对此,s研究所承诺:

和平基金会的全部资助,都不会用于任何与武器相关的研究。

  和平基金会因此撤销了上述决定,并得出结论:

只要S研究所遵守承诺,和平基金会的上述资助就不再会有利于武器研究。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和平基金会上述结论中的漏洞?

()

  A.忽视了这种可能性:

S研究所并不遵守承诺

  B.忽视了这种可能性:

S研究所可以用其他来源的资金进行武器研究

  C.忽视了这种可能性:

和平基金会的资助使S研究所有能力把其他资金改用于武器研究

  D.忽视了这种可能性:

和平基金会的上述资助额度有限,对武器研究没有实质性意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论证中常犯的逻辑错误有:

机械类比;绝对的百分比;迷信权威;忽略变化;以偏概全;存在他因等。

题干犯了“忽略变化”的错误。

根据题干所述,S研究所遵守承诺,和平基金会的全部资助,都不会用于任何与武器相关的研究,但是,S研究所可以把和平基金会的资助用到其他研究中,再把其他研究项目获得的资助用于武器研究,这样和平基金会的资助就间接地为S研究所研究武器提供资助。

故正确答案是C。

  第9题:

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油漆等非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咖啡因作为原料的,应当经哪个部门批准,向定点批发企业或者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A.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E、国务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10题: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权利权力权益权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目详解:

  “权利”指的是公民或法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而文段中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属于这样的权利,因此本题答案为A。

  第11题:

为应对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的半年内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

  A.信用卡透支后所需支付的利率最高限

  B.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收取的利率

  C.商业银行向贷款人收取的利率

  D.商业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利率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

  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B选项正确。

  第12题:

适当食用粗粮,增加纤维素的摄人有益人体健康。

下列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在胃肠中可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有效吸收

  B.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够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利于减肥

  C.纤维素能够吸附一些有害物质,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D.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吸附大量水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食物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可以减缓食物由胃进入肠道的速度并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达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B项正确。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协助人体清除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起到润便、治便秘和痔疮及及时排除体内有害毒素的作用,

  C.D项正确。

同时,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并且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种多糖,A项错误。

故选A。

  第13题:

类人猿和其后的史前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很相似.最近在东部非洲考古所发现的古代工具,就属于史前人类和类人猿都使用过的类型.但是,发现这些工具的地方是热带大草原,热带大草原有史前人类居住过,而类人猿只生活在森林中.因此,这些被发现的古代工具是史前人类而不是类人猿使用过的.为使上述论证有说服力,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

  A.即使在相当长的环境生态变化过程中,森林也不会演变为草原

  B.史前人类从未在森林中生活过

  C.史前人类比类人猿更能熟练地使用工具

  D.史前人类在迁移时并不携带工具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14题:

不少学者探究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判断和分析。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形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而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则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泛滥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由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发展所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而且是跨国移动生产过剩。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所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形成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B.两部分学者的不同认知是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所做的深层次总结

  C.金融危机就是生产过剩,是由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导致的

  D.学者们对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分析存在不同的见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选项A,只是部分学者这样认为,并非是所有学者,排除。

  选项B,两部分学者的不同认知是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的分析及其个人的见解,并不是对其总结,排除。

选项C,“金融危机就是生产过剩,是由于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导致的”,这只是一部分学者的见解,排除。

选项D,“不少学者探究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由此可以推断出,学者们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存在不同见解。

故本题选择D。

  第15题: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

”社会上的顺口溜虽然__________,但确实__________了我们现在食品安全上的一些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副实表露

  B.言过其实反映

  C.言差语错体现

  D.夸夸其谈显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

”这明显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夸张,也即“言过其实”。

但这又的确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映照,第二空应填“反映”。

故选B。

  第16题:

下列关于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尼罗河是干流流经国家数量最多的河流

  B.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C.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丰沛的河流

  D.湄公河的上流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但它不是干流流经国家数量最多的河流。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A项错误。

故选A。

  第17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题患者表现有咳嗽,咳痰量多易咯,胸满不适,呕恶,舌苔白腻。

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TS}该证病位在

  A.胃

  B.肺

  C.脾

  D.胆

  E、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8题:

蒸馏水:

加热

  A.钢板:

锻造

  B.模具:

使用

  C.大衣:

化纤

  D.工业:

电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在制蒸馏水的过程中需要加热;钢板的制作过程需要锻造。

  第19题:

下列做法符合《保险法》的是()。

  A.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B.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可交由仲裁机构裁决其是否产生效力

  C.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保险人应拒绝支付保险金

  D.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终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7条第2款规定: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因此,B项错误。

第22条规定:

  “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因此,c项说法错误。

第36条规定:

  “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

”因此,D项说法错误。

本题A项正确。

  第20题:

财产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

财产处分行为的结果是使权利的移转,权利内容的缩小或改变,权利上设定负担以及权利消灭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述行为中不属于财产处分行为的是()。

  A.为担保一笔债务,甲公司将自己所有的房产抵押。

抵押行为使甲公司对该房产的所有权受到限制

  B.乙抛弃自己的电视机。

抛弃行为使乙对该电视机的所有权消灭

  C.丙与丁订立合同,出卖丙的家传古画,并约定7日后丙交付古画。

合同行为使丙负担着7日后移转古画所有权的义务

  D.丁免除丙的金钱债务。

免除行为使丙不必履行偿还金钱的义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财产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

只有C项当中的行为不属于财产处分行为。

丙与丁订立的合同并非直接处分行为,交付才是,C项正确。

A项为担保一笔债务。

B项乙抛弃自己的电视机。

D项丁免除丙的金钱债务。

故选C。

第21题:

关于税收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财产权力B税收具有有偿性的特征C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是调节社会经济D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22题: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是()。

  A.硝化甘油炸药

  B.人工放射性元素

  C.发现了准晶

  D.胰岛素分子结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这一突出贡献。

准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化学家对物体的构想。

  第23题:

出租车司机王某送危重病人李某去医院,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王某违闯三个红灯,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王某解释,交警对王某未给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李某及时送至医院。

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进行了法的不同价值关系的判断选择

  B.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法律解释

  C.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演绎逻辑的推理方法

  D.此事件所反映出的法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该起违章事故,体现了法的价值之间也有冲突的时候,在不同情况下,应该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第24题:

  ()对于旅游相当于律师对于()

  A.游客被告

  B.导游诉讼

  C.景点法官

  D.游览辩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在旅游中导游起关键作用,在诉讼中律师起关键作用。

第25题:

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评价指标不包括

  A.心率

  B.角膜反射

  C.呼吸

  D.肌张力

  E、皮肤颜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新生儿Apgar评分:

出生后l分钟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标准进行评分,每项2分,满分共10分。

7分以上只需进行一般处理;4~7分缺氧较严重,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4分以下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

应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时再次评分。

1分钟评分反映在宫内的情况,而5分钟及以后评分则反映复苏效果,与预后关系密切。

  第26题:

锯子:

木头()

  A.楼梯:

走廊

  B.门窗:

玻璃

  C.衣服:

缝纫机

  D.剪刀:

布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为工具与作用对象的关系。

锯子作用于木头;剪刀作用于布匹。

故选D。

  第27题: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段文字表达了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念中的:

  A.系统观

  B.价值观

  C.生产观

  D.环保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主要讲述的是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怎样看待自然资源,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看待人自身的发展。

而“怎样看待”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选择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