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70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35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学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与几何”领域有两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图形的变化、测量。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

测量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数学好玩

第九单元:

除法

总复习

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会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是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发展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单元:

加与减10课时

第二单元:

购物11课时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10课时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5课时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10课时

第六单元:

测量5课时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5课时

第九单元:

除法5课时

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

10课时

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9月2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

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

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

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

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

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

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

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9月3日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计算:

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

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

妙想呢?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教学板书: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秋游(第一课时)9月4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

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

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

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

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

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

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

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

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

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

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

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

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

秋游

.

904545+25=7090—70=20

—45—25

45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秋游(第二课时)9月5日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

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

秋游

.

904545+25=7090—70=20

—45—25

45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9月6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

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

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

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9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

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一课时)9月10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

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

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

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二课时)9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

猴子:

36根;松鼠:

18根;小熊:

45根;小羊:

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

(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

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

练习一

(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课时测试、第二课时讲评)

教学时间:

9月12日、13日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13=26()-12=3022+()=30

2、在○里填上“>、<、=”。

21+294053-2353-25

51-293234+25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30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12+60=86-50=93-40+22=

49-30=27-9=9+72=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49+38=

48+29-39=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

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

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

11课时

教学内容:

买文具(第一课时)9月16日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

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

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

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

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

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

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

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

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买文具(第二课时)9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

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二、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

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

(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

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

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

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

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

 

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

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买衣服(第一课时)9月18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

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

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

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

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买衣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买衣服(第二课时)9月22日

一、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

(2个小题)

  师:

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

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意吗?

2、数学故事。

  师:

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

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

(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少,说得也不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二、思想教育

师放音乐《一分钱》,师生共唱。

(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第一课时)9月23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