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86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docx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转载)

一、识字与写字

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拖阅读的后腿,而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法宝。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其实我们低年段的识字教材把词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来呈现,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活用这一教材,把学生领入这个已设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枯燥的识字课就会变得很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课标的要求。

此外,我们再来看第二条: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课标体现了“多识少写”的特点,这从我们的教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

我们的教材中的生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田字格里头的,这部分生字要求会写,另一部分是在两条绿线里头的,这一部分只要求只会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要求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

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也很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地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

识字后,接下来就是写字教学。

指导书写是写字教学中的重点。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写字有着一种新鲜的渴望(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教低年级的老师也许会有的很深的感触。

也许在孩子刚入学的那头一个月里,你还在猛教汉语拼音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迫不及待地描描、画画、写写课本里头的生字了。

他们的迫不及待,可见他们的渴望的迫切与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会让他们积极主动。

因此,顺应他们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加以保护与加强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教学识字部分时,通过多种有趣的方法让他们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及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等,还有通过象形字,图文的直观及老师的规范书写等。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此外,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

识字写字教学,这是将开学时“习惯养成部分”学到的习惯的强化的最好时机。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5、6条,这两条是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拼音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怎样才能算真正学会呢?

这里讲到三点:

①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②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③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蕴。

为加强阅读,丰富语言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背诵的篇数和课外阅读量。

第一学段就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5万字。

这是新课标顺应时代要求而提出的。

而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能达到那个量,也就是说让学生乐于读书,那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在我们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

那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从阅读目标的这几点要求中我们概括出来三点:

一是内容的选择,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

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二是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

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如此等,来培养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此外,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还要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然不只是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其他学段也要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和保持。

总之,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了语言和积累,加强了语感,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

再看第三部分。

(三)写话

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这样的要求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按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的,这有利于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

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基于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写话的兴趣,这在我们科组研讨的话题里,很多老师都各抒已见,说出了自己最好的办法,我们若想再看看,可以到我们的博客里再走一走。

但是在这里我想要再补充的一点就是,我曾见过林仙娱老师指导学生写话的一种方法:

那就是画画写话,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想画的画画下来,然后根据这幅画,写一写你想要说的话。

这样学生不仅喜欢画也喜欢写,我觉得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非常好,很值得学习与借签。

(四)、口语示际

当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做为教师的我们可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五)综合性学习

我们认真地揣摩一下目标中讲到的这3点,也许我们不难发现:

综合性学习十分强调合作与探索精神,同时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这学期,我们的裴老师就上过一节“让蛋浮起来”的综合实践公开课。

从那节课中,我们可以很深感受到这一点。

裴老师那节课,她把学生分成好多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合作、探索与实践,想办法把蛋浮起来。

在合作与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明白了蛋浮起来的道理。

最后让学生再用口头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或所明白的道理。

从裴老师这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裴老师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与研究(也就是让他们去实践、摸索,得出了结论),可毕竟是一节不能脱离语文素养的培养的综合性学习,因此它还承载着语文能力的培养。

请老师们再看看课标要求中的第2、3条,里头都讲到:

“用口头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或见闻与想法”,其实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是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协调、合作和实施等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与探讨到这里。

谢谢大家!

第一学段语文新课标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列出了6、10、3、6、3共28条具体目标,同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第5、6条列出,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不再提帮助阅读。

功能的调整,决定了汉语拼音必须适当降低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

怎样才算学会呢?

一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是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课标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正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删减了直呼音节的要求。

这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丰富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样的教学要求,估计4周左右即可基本达到。

可能有老师会担心,短短的4周,学生掌握不了拼音,掌握不了拼音怎么能帮助识字呢?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能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拔高到熟练拼读上,至于从学会到熟练还得有一个不断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

其次,要明确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不是必须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字,而是只要会准确拼读便可以开始识字。

借助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甚至阅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从“准确拼读”达到熟练,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删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是否还可以用直呼的方法进行教学?

我认为,课标不要求直呼是指教学目标,而用什么方法教学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法各异,百花齐放,只要省时高效,不加重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进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探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二、识字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课标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以这样的量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

事实表明,到二年级学生认识了1800个字,一般的儿童读物,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连同本学段数学、品德、体育等教科书,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下来。

课标又考虑到识字量提高不致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在要求上作了区分,即提出“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且会认的多,学会的少,本学段要求学会的是800~1000字,比1993年实施的“大纲”要求的1250字还少450~250字。

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

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④正确书写。

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

教学时,可结合课文的原词读一读,可列举含有这个字的常用词语帮助认识,还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

通过识字与写字的实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强调积累,写话强调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这样的要求是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明确提出过的,这样的要求概括了我国从古至今乃至当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共同规律,它既汇集、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针对了近年来语文教学“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并考虑到了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去读、去背、去积累。

强调积累还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去参加比赛……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这样,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教在点子上,举一反三;课外,延伸、扩展、深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这样的要求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按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的。

有利于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了基础。

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更具有时代要求。

课标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第一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讲普通话的习惯、自然大方的态度、与人交流的意识与自信等。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

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总之,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让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

除了口语交际课外,还要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达到本学段口语交际的各项目标。

五、增设综合性学习要求。

课标增设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第一学段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学习语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这样的表述,既指出了这一目标的重点,又指明了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第一学段是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观察以及参加活动上下功夫,为以后的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进行综合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之解读、践行

上学期,我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的同时,我也在努力的对新课标探究着、实践着。

下面我就新课标第一学段说说我的理解和践行。

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具体目标与内容中“识字与写字”部分其中提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由此可见,强调多认字少写字,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使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智慧,讲究方法,使孩子乐学、会学。

我在教学中践行了这样的方法,为了让孩子多认字,除学习课本上的课文生字外,我们还利用“同步阅读书”,因为该书与课本主题是同步的,它的每一主题单元有四、五篇文章,我要求孩子们假期都提前读,最少读三遍。

学完课本中的新课后,我会安排一节或半节课时间,让孩子们展示读“同步阅读书”中同主题的文章,读得流利的我会奖他们一朵小红花或一块糖果,这样极大的刺激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同时也无意识的认了字。

另外为了让孩子多认字我还让孩子阅读《儿歌三百首》,我利用早自习和午间读书时间,先有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而后我把每首儿歌的句子打乱,投放到大屏幕上,由小老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个人展示度,按儿歌顺序读,我还把每首打乱句子的儿歌,上传到校讯通班级空间里面,让家长下载打印装订成册,每天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数量的读给家长听,家长给孩子奖励(可画笑脸、花朵、聪明星或物质的都可),每星期我也会给孩子们进行一定数量篇目的生字过关,按时会认的孩子,我会奖励他们一块糖或一块饼干,别看孩子们现在不缺吃的,可得到的孩子是喜形于色,非常的自豪,他们会努力的争取得到奖品,这样,就自不然的多认了字。

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还结合着学校“课外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鼓励孩子们进行阅读,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面,使孩子积累了不少词语。

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游戏、情境中学习,指导学生在已有经验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阅读课上,我努力实践着“生本课”探究,让孩子自主认字,先让他们依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课文最少读三遍,生字带拼音读三遍,去丢拼音再读三遍,然后读老师补充的生字词语三遍,课上分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在交流时,要提出自学时难记易错字,大家想识字方法,多采用的识字方法是: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画一画,反义词,编故事等方法,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一方式的学习,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比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效果好多了。

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收集吃过或用过的物品标签上的字,从报刊、电视上或大街上店铺广告牌上认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识字能力。

第一学段课标中还提到“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这一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对孩子是受益终生,但纵观我们孩子的字,大小不一,七上八下,东歪西扭,形体一点也不美,再看他们的坐姿握笔姿势,有的一肩高一肩低,有的斜侧着身子,有的鼻子都快抵着桌子了,有的握笔手腕钩向怀里,有的紧紧握着笔尖……可谓是千姿百态。

大多数孩子的字不美观,我在想,是我们老师不够重视,是方法指导不到位,不适宜孩子,是老师范写不到位,是老师要求不严,强调不够,是孩子自身不得要领,是孩子态度不端正,是孩子作业比较多……这些原因在我们老师和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则改之,使自己的识字写字教学再上个新台阶。

新课标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与内容中“阅读”部分中说到: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旧课标中是10条,现在7条,显得更紧凑了。

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阅读和朗读,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但是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文章中没有难懂的字词和语句,但是学生就是读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我们现在进行的“生本”课改,可以说是践行了这些要求,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充分的朗读,老师范读,小老师读,学生仿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表演读,个人展示读,精读,齐读等等,奔着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课内阅读外,还要课外阅读及语文知识的背诵。

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吐露,但诉至笔端,却辞不达意,这就是因为学生积累的语言素材太过于贫乏。

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代表不要学生背诵。

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由此可见大量阅读,加上“背诵”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校进行的“课外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特色;“三阶作文”低年级段,写童话,积累词语,培养兴趣。

提倡凡读必“背”,凡写必“引”的学习要求;“生本”课堂中的“同步阅读”“不同版本”的阅读,这些无一不在践行着新课标的阅读精神。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