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95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课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教案.docx

《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教案.docx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2008—2009学年2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护理学

周学时:

4

教学周数:

16

授课班级:

B0701

任课教师:

林静

 

辽东  学  院

 

教案(首页)

课程编号

0811070110

授课

班级

B0701

学生

人数

课程名称

基础护理学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 业 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教学课型

理论(∨)实验()实训()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总学时

64

学分

4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58学时;讨论6学时

教材名称

基础护理学

《新编护理学基础》,姜安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

《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

《新编护理学基础实习指导》,姜安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指导》,李小萍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5月。

授课教师

林静

职称

讲师

学科

护理学

授课时间

2009.5.19

授课地点

多媒体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单元主要介绍静脉输液及静脉输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液体,掌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症状及护理、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

2.了解输血的目的、血液制品的种类、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熟悉常见输血反应的原因、症状及护理,掌握密闭式静脉输血方法。

3.了解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

4.了解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熟悉防止与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5.掌握输液泵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6.具备对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能力及对输液反应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症状及护理、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

输液泵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启发,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及多媒体。

四、作业、讨论、实验(实训)、案例

简述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要点

说出常见输液故障的处理方法

输液反应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什么?

五、参考资料

《新编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相关章节。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传授新知识

 

小结

作业

2分

3分

 

10分

15分

 

55

 

3分

2分

 

复习提问:

哪位同学输过液体,有何感想?

讲授新课

第一节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

一、输液目的

二、常用溶液

(-)晶体溶液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高渗溶液 、

(二)胶体溶液胶体溶液相对分子量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效果显著。

1.右旋糖酐 常用的溶液有两种:

中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

3.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三)静脉高营养液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一般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

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40ml/h,需适当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即:

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三、输液技术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评估】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密闭式输液法

⒈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⒉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准备药液,核对药液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检查药液质量。

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

⒊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并检查有无沉淀、混浊。

⒋检查输液器质量,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

⒌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嘱患者排尿。

再次查对药液无误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备胶布。

⒍排气抬高滴管下端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溶液迅速流至滴管1/3~1/2满时,稍松调节器,手持针柄处,使液体顺输液管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

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垫小枕,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

⒏再次排气及核对,取下护针帽,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

⒐用手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松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患者无不适后,用胶布固定针柄,无菌敷贴盖住针眼处,再用胶布固定针头塑料管,必要时用夹板绷带固定肢体。

⒑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⒒取出止血带和小垫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并签名,向患者交待输液中注意事项,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

⒓如需更换液体瓶时,常规消毒瓶塞后,从上瓶中拔出输液管及通气管插入下一瓶中,观察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去。

每次换瓶后及时在输液卡上记录。

⒔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

⒕输液完毕,轻揭胶布,干棉签或小纱布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⒖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开放式输液法

将溶液倒入开放式输液吊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能灵活更换液体种类及数量,可随时添加药物,但易被污染。

⒈同密闭式输液。

⒉按医嘱准备并检查药液,除去液体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按无菌操作法打开瓶塞。

⒊打开输液包,检查输液瓶是否完好,一手持输液瓶并将输液管根部折叠夹在指缝中。

另一手按取无菌溶液法倒入30~50ml溶液,旋转冲洗输液瓶和导管后将液体排入弯盘内,以减少输液反应。

再倒入所需液体,倒时溶液瓶不可触及输液器口,如需加药,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在距输液器瓶口1cm处注入,并摇匀药液,盖好瓶盖。

排气后接针头备用。

⒋其余操作同密闭式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法

此法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患者血管损伤和痛苦。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

⒈同密闭式输液法检查\核对药液并插好输液器,排尽空气。

⒉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部位,宜选直而有弹性且清晰的血管,便于穿刺置管。

对能下地活动者避免在下肢留置。

⒊检查留置针型号、生产日期及包装是否完好,打开留置针和敷贴。

⒋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

⒌穿刺前戴好手套,取出静脉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旋松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

⒍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尖向上。

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将穿刺针推进0.5cm。

⒎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撤出针芯。

⒏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嘱患者松拳。

⒐用无菌透明膜密闭式固定外套管,透明膜上记录留置时间。

⒑穿刺完毕,脱下手套,调节滴速,再次查对。

⒒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

⒓输液完毕,准备封管。

(常用封管液有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肝素溶液)先拔出部分针头,仅剩针尖部分留在静脉帽内,缓慢推注2~5ml封管液,剩0.5~1ml后,边退针边推药液,确保正压封管。

交待患者尽量避免置管肢体下垂,以防回血阻塞针头。

⒔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静脉帽胶塞,再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内完成输液。

⒕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置管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及时拔除导管,处理局部。

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不超过7天。

⒖停止输液拔管时,小心揭开无菌透明膜,将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套管针,按压穿刺点至无出血。

⒗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输液速度的计算

(一)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

(二)输液速度的计算公式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的时间。

输液时间(h)=

2.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

1、静脉输液的原理

2、周围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输液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七、课后小结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

静脉输液定义:

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原理:

大气压+液体静压

·无菌:

1)溶液、药液无菌

2)输液器无菌

3)严格无菌操作

一、输液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常用溶液

1、晶体溶液

种类

用途

常用溶液

葡萄糖溶液

补充水分和热量,促进钠(钾)进入细胞内。

5%~10%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碱性溶液

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失衡。

5%碳酸氢钠、

11.2%乳酸钠溶液

高渗溶液

利尿脱水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25%~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

例:

右旋糖酐、代血浆、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

例:

氨基酸、脂肪乳等。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周围静脉输液法

【评估】

(结合静脉注射,提问学生评估的内容)

【用物准备】

(幻灯图片+实物介绍)

【实施】

1、密闭式输液法

治疗室配液:

·备物

·个人准备:

护士洗手、戴口罩

·填卡备药:

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并核对。

·核对检查:

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用法、保质期)。

检查注射器(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查药物(有无破损、变质),溶液是否澄清,有无浑浊、变质、变色,将瓶身倒置,查有无沉淀或絮状物等,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

·配药:

填写、核对输液卡(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网套后启开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抽吸准备加入的药液,常规消毒瓶塞,加入药物后签名。

·插输液器:

检查输液器有无破损,是否过期,取出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病房输液:

·环境准备:

若病室内正进行清扫、换单,或操作环境污浊应暂停输液操作。

备输液架。

·核对解释:

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及配合事项。

·病人准备:

嘱患者排尿,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挂瓶排气:

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并使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达1/2~2/3,关闭调节器。

(示教)

·选择静脉:

选择合适静脉,穿刺部位下方垫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

(复习提问: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

·核对:

再次核对药物、患者。

·排气:

取下护针帽,再次排尽空气。

·穿刺:

1)消毒:

2%碘酒、70~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直径5cm以上,待干。

嘱患者握拳。

(复习静脉注射穿刺前的消毒方法,请学生演示。

2)进针:

一手绷紧穿刺静脉下端皮肤,一手持头皮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约20°角沿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

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

·固定:

一手固定针柄,一手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松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胶布固定针头,用无菌小纱布覆盖注射针眼。

(幻灯图片+演示)

·调节滴速

1)根据病情、年龄、药液性质调节滴速。

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婴幼儿,年老,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

3)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4)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滴速宜慢;利尿剂、脱水剂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核对:

再次核对药物、患者。

·记录:

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的时间、滴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并签名。

·宣教:

向患者交待输液中注意事项(如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尽量不活动注射部位等),将床旁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

·观察、巡视:

观察用药后局部和全身反应。

若注射中患者有疼痛或局部隆起,试抽无回血,表明针头已脱出静脉,应停止注射,拔除针头,按压局部片刻。

若重新注射,需更换针头和注射部位;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若有输液故障及时处理。

更换药液:

常规消毒瓶塞后,从上瓶中拔出输液管插入下一瓶中,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确保滴管下端输液管中无空气。

停止输液:

·拔针:

输液完毕,轻揭胶布,关闭调节器,以无菌干棉签或无菌小纱布按压进针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若在肘静脉注射,嘱患者屈肘。

注意:

按压皮肤、血管两个穿刺点。

·核对:

再次核对药物、患者。

·整理:

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分类处理(毁型、消毒)用物。

·洗手

·记录

2、开放式输液法

基本同密闭式输液法。

区别:

1)按无菌操作打开瓶塞。

2)打开输液包。

检查输液吊瓶是否完好。

3)倒入溶液。

一手拿吊瓶,将其根部导管折叠夹于指缝中,另一手按取无菌溶液法倒入少量溶液(约30-50ml),旋转冲洗输液瓶和导管后,将液体排入弯盘内。

再向吊瓶内倒入所需溶液,盖好瓶盖。

 

开放式输液法

静脉输液

一、概念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二、历史回顾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些重大的发明呢?

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早期实验

用血液治疗疾病的最早记录是1492年,当时将3名男童的血液给予教皇三世,但直到1615年,才由Libavious重新提出将血液从一个人输给另一个人的输血概念,但当时还不能实际操作。

输血概念是静脉治疗的开端,经过几个世纪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才成为可能,又经过了更长的时间才出现安全的输血技术。

输液的进步

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

第一个大的成就是在1818年,当时James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接受输血的是一名因出血而生命垂危的产妇,由此,Blundell进一步认为出血造成的失血和低血容量有关.

1831年苏格兰发生了霍乱流行,这也是静脉内治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在这次流行中,ThomasLatta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该患者当时"奄奄一息,任何东西也不会刺痛他,实际上,他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我恐怕还没准备好用具,他就会断了气"。

但Latta的治疗成功了,病人最后康复并活了下来。

盐水注射的成功使这种疗法在霍乱流行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其成功率有限。

以后又进行了更多的工作。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体不同血液混合时,会起反应,此重大发现,终于导致人类ABO血型系统确认。

在输血治疗的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战争期间输血的应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普遍,出于需要,必须给受伤的士兵输血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也因此造就今天,输血治疗是通用的医疗技术,血液可以分离成各种不同的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缺少的具体成分,单独输入病人需要的相应血液成分。

在二十世纪中,肠道外营养(TPN)支持也取得重大的发展。

肠道外营养之父,Dr.StanleyDudrick于1967年成功的由锁骨下上腔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蛋白质。

由于此突破,应用中央静脉治疗(CVC,俗称CVP)的概念如春笋般的蓬勃发展,造就各式中央导管与敷料的发明与革命。

三、静脉输液的优点与缺点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四、静脉输液的目的

目的:

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

五、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晶体的分子,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有:

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

(二)胶体溶液

胶体的分子大,其溶液在血液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临床常用的胶体溶液有:

1.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代血浆作用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扩容效果好,输入后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4.水解蛋白注射液

(三)其他

一般指静脉高营养液。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五、补液原则

(一)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二)先快后慢;(三)宁少勿多

(四)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

六、输液方法,据部位输液的部位不同分: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二)头皮静脉输液法(三)颈外、锁骨下静脉输液法

(四)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七、周围静脉输液法的操作要点:

1.

2.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

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

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

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1.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2.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3.④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

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

②固定式输液泵。

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

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图12-7)。

4.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图12-8)。

3.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溶液不滴

5.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

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6.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

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7.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

8.⑤血管痉挛。

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

9.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10.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11.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八、静脉输液的研究与进展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

它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常规护理技术操作。

如何正确、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是护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笔者十年的临床工作总结,和参考国内外护理学者的优秀文献,对静脉输液操作过程进行研究并付诸于临床,初见成效。

特叙述如下。

1配置药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是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后都应牢记并遵守的内容。

在配置药液时,应尽量做到不浪费。

有些药物是用密封瓶包装如思美泰,按常规操作法将配药针头从瓶塞正中刺入很难完全抽尽药物。

如将针头从瓶塞边缘斜行刺入抽取即可全部吸入。

又如有些药物抽取时泡沫较多如参麦注射液、甘利欣等,通常20ml的针筒不能抽满完整的两支参麦(10ml/支)注射液。

碰到此类药物时,针头斜面应完全伸入药液中抽取,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泡沫。

在注入输液瓶时应将瓶子倒过来注入药物也不会产生大量泡沫。

2排气问题

传统排气法要求操作时将茂菲滴管先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待液面至1/3~1/2时将滴管恢复原位使液体徐徐流下来。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护士习惯直接挤捏茂菲滴管一两次,当液体充满1/2时直接排气。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输液管中经常会产生很多小气泡。

经多次观察分析,发现不管哪种方法排气,当茂菲滴管中液体满至1/2时应缓缓打开输液管调节器,也即液体流下的速度应呈滴状而非线状,因为呈线状压力大,可将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