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508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以下所列药品中,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脂肪吸收的药品是

  A.苯扎贝特

  B.吉非贝齐

  C.阿昔莫司

  D.奥利司他

  E、非诺贝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脂肪吸收的药品。

奥利司他(D)为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脂肪吸收,有利于体重减轻。

其他备选答案均为血脂调节药,适宜晚间睡前服药。

其实此类题并不难,只是寻找应试过关考试的考点较难!

应结合《考试指南》中的表格加以掌握。

  第2题:

H国赤道雨林的面积每年以惊人的比例减少,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但是,卫星照片的数据显示,去年H国雨林面积的缩小比例明显低于往年。

去年,H国政府支出数百万美元用以制止乱砍滥伐和防止森林火灾。

H国政府宣称,上述卫星照片的数据说明,本国政府保护赤道雨林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H国政府的上述结论?

()

  A.去年H国用于保护赤道雨林的财政投入明显低于往年

  B.与H国毗邻的G国的赤道雨林的面积并未缩小?

?

  C.去年H国的旱季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大面积持续降雨

  D.森林面积的萎缩是全球性的环保问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这是一道削弱型逻辑题,考查对“另有他因”这一反驳方式的掌握。

如果C项为真,则也可出现“去年H国雨林面积的缩小比例明显低于往年”,因此,H国的努力并非是“去年H国雨林面积的缩小比例明显低于往年”的唯一原因,也就削弱了H国政府的结论。

A项也有削弱作用,但力度不够,因为财政投入只是保护雨林的努力的一个方面;B项G国的雨林面积没有缩小不知是否是政府努力的结果,不能削弱论证;D项是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是C。

  第3题:

两桶完全一样的化学试剂,分别用掉总量的25%和60%后,剩下的连桶分别重80千克和

  48.5千克。

问桶的重量为多少千克?

  A.10

  B.12.5

  C.15

  D.17.5

  【解析】

  正确答案:

B。

化学试剂的重量为(80-

  48.5)÷(75%-40%)=90千克,则桶的重量为80-90×75%=

  12.5千克。

  第4题:

消防战士李隆: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他用希望________希望,用生命________生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换回

  B.带来挽救

  C.扩展激活

  D.连接拯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此题可根据第二空快速解题。

四个选项中“换回”一词明显过于口语化,缺乏文学色彩,排除。

  “激活”与“挽救”、“拯救”相比,更加形象,也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

故本题答案为C。

  第5题: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这里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

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

但是这些东西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火星上曾有过水源

  B.火星地形的今昔对比

  C.火星上存在生命迹象

  D.火星上水的存在历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文段关键信息“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小河道”、“存在过干净的水”、“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可知。

文段只是在客观描述火星上曾经的水源。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只不过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经济的改革走在了前列。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改革走入中期,经济改革超前而其他方面的改革滞后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道德的差异,已经开始教育我们了。

这段话主要是为了阐明()。

A.中国的改革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B.经济改革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列C.经济改革给我们带来了问题D.经济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的不平衡已经开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值得重视的问题

  A.单纯落后

  B.简单停滞

  C.纯粹滞后

  D.容易延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解析】从片段的后半部分“经济改革超前而其他方面的改革滞后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道德的差异,已经开始教育我们了”可以看出经济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不平衡已经开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值得重视的问题。

故答案为D。

  第7题:

听话,看文章,碰到错误的说法,总是先直观地感到它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那要后一步,思索一下,才能说出这不合什么法,而更多的是觉得平时不这样说。

这可以说明,在判定对错上,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占上风的仍旧是习惯,不是知识

  B.占上风的仍旧是知识,不是习惯

  C.占上风的仍旧是认识,不是规律

  D.占上风的仍旧是规律,不是认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题是一道语句衔接题。

由“先直观地感到它不对”

  “觉得平时不这样说”可知,平时听话、看文章时判定对错,主要依据的是习惯,也即“占上风”的应该是“习惯”,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再检验A项后半句,由“至于为什么不对……思索一下,才能说出这不合什么法”,可知在进一步判定错误的说法时,依靠的是系统的分析,是“知识”。

故A项正确。

  第8题:

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

  “无法取法”

  B.

  “取法乎上”

  C.

  “取法乎中”

  D.

  “取法乎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取法乎上”的策略指的是教师的人格修养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着眼进行修养。

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必须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

  第9题:

青藏铁路建设部门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控制湿地、草甸和草原植被破土面积,做好植被、表土的保护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范围内的草皮全部移植到选定场地并浇水养生,在工程完工时移回。

环境保护已成为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条件。

这一事实说明()。

  A.必须坚持以环境建设为中心

  B.要处理好西藏植被保护与青藏铁路建设关系

  C.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速度、质量、效益要统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此首先排除A项。

这个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题干论述的事实涉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具体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BC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

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建设问题,在题干所述事实中没有得到体现,D项被排除。

  第10题:

提起奥数比赛,专家猛烈抨击,群众__________,而官员更是__________,仿佛它就是摧残孩子身心的一剂“毒药”。

事实上,奥赛本身并无原罪,是在“替人背过”,真正的__________是初、高中择校和高考加分、保送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怨声载道怒发冲冠罪魁祸首

  B.愤世嫉俗不屑一顾始作俑者

  C.牢骚满腹焦头烂额万恶之源

  D.不以为然大失所望幕后黑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三种不同群体“专家”、“群众”、“官员”对于奥数比赛的反应是并列的,专家的惯常作为是“抨击”,群众一般是“怨声栽道”或是“牢骚满腹”,“愤世嫉俗”语义过重,排除B。

根据“官员更是……”可以看出其愤怒在群众之上,而“焦头烂额”和“大失所望”都不是形容愤怒,故排除CD。

本题选A。

  第11题:

甲、乙、丙三人的月收入分别是5000元、4000元、1000元,如果保持三人月收入比值不变且使平均月收入达到5000元,则丙的月收入增加了()

  A.200元

  B.300元

  C.400元

  D.500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12题:

我甚至要说,它是一个奇迹。

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

如此__________又如此质朴,如此__________又如此平易近人,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__________的美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致、深邃、浑然一体

  B.精美、深刻、浑然天成

  C.精湛、深厚、冰清玉洁

  D.精细、深沉、精雕细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精湛:

  (技艺)高超;

  (学问)精深。

  “深沉”多用于形容性格、感情、声音等,这两个词都不能形容作品,排除

  C.D。

由“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可知“浑然天成”更适合,故本题答案为B。

  第13题:

一个圆形草地中央有一个与之同心的圆形花坛,在花坛周围和草地周围上各有3个不同的点,安放了洒水的喷头。

现用直管将这些喷头连上,要求任意两个喷头都能被一根水管连闸,问最少需要几根水管?

(一根水管上可以连接多个喷头?

  A.5

  B.8

  C.20

  D.3000

  B.16:

30

  C.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使需要的水管最少,则要让更多的喷头在一条直线上。

  最多有四个喷头在一条直线上,另外的两个喷头和此四个喷头所成的直线共一个喷点,总共需要8条水管。

  第14题:

张老师在指导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于_______,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意识,让孩子自觉成才,自觉成长,而不是强制、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缝插针放任

  B.顺其自然苛求

  C.顺水推舟冒进

  D.举一反三严格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首先排除A。

  “举一反三”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文中张老师的高明之处是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而不是自己举一反三,所以排除D项。

  “苛求”指过于严格的、过高的、不合情理的要求。

  “冒进”指不顾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形而冒昧进行。

第二空应填入一个意思与“强制”相近,与“自觉”相反的词语,所以填入“苛求”。

故本题选B。

  第15题:

瓷都对于()相当于()对于宜兴

  A.景德镇陶都

  B.景德镇锦都

  C.潮州画城

  D.德化锦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景德镇是瓷都,宜兴是陶都。

故选A。

  第16题:

我国地貌最低的地方是()。

  A.准格尔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艾丁湖湖面

  D.青海湖湖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我国地貌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故选C。

  第17题:

  《选举法》以专章规定了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的措施。

关于代表的罢免,下列哪些选项符合《选举法》的规定?

()

  A.罢免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B.罢免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将决议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C.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举单位过半数的代表通过

  D.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委会成员2/3多数通过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

  《选举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

  《选举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选举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罢免第18题:

供给诱导需求是指供应商利用优于消费者的资讯,以自身的利益为优先考量,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供给诱导需求的是()。

  A.某百货商场为促销,在元旦期间先对某商品进行提价,再以“满200元送50元”的手段促销该商品

  B.某超市售货员让顾客免费品尝国外某品牌饮料,并宣称该饮料是该国成功人士的首选

  C.林女士凭免费券到某美容店美容时,美容师说其美白产品效果很好,用了能使人年轻10岁,林女士随后订购了一年的美容消费

  D.李先生为更换手机到某电器城,他详细咨询了销售员,买到了一部自己称心的手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根据题干信息,供给诱导需求的要件有:

  “优于消费者的咨询”、“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

A项在价格上体现了“优于消费者的咨询”、“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B项和C项的供应商的宣称体现“优于消费者的咨询”、“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D项李先生经过详细的询问,清除了供应商“优于消费者的咨询”,买到自己称心的手机,不符合供应商以自身利益为考量。

故选D。

  第19题:

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A.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B.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C.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D.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适度人口是使经济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B项中并没有达到“最大收益点”,因此不符合适度人口的定义,故答案选B。

  第20题:

2020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20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天干地支搭配方法进行推算,2020年比2020年晚4年,‘‘戊”后面的第4个是“壬”,“子”后面的第4个是“辰”。

C项正确。

故选C。

  第21题:

多年前,中国有位著名的能源技术科学家曾多次为相关领导__________地介绍了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知识,他所表述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让我们有__________之感。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振聋发聩

  B.不遗余力豁然开朗

  C.深入浅出茅塞顿开

  D.语重心长耳目一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一空中,作为专业人士的科学家在向相关领导介绍专业知识时,应是尽量使自己的介绍使对方容易理解。

  “语重心长”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与语境不符,排除D。

  “郑重其事”和“不遗余力”侧重于态度的认真和努力,“深入浅出”侧重于有技巧,“深入浅出”更符合句意。

本题答案为C。

  第22题:

  《功夫熊猫》的热映说明“中国元素”已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__________,它甚至已经成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片中“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文化,而猴王、老虎、螳螂、毒蛇、丹顶鹤等五大高手更是把中国功夫中轻功演绎得_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缀惟妙惟肖

  B.卖点栩栩如生

  C.陪衬精妙绝伦

  D.题材活灵活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通过“它甚至已经成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我们可以排除

  B.D两项;

  “精妙绝伦”形容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形容物品。

而文中的演绎用“惟妙惟肖”较合适。

故选A。

  第23题:

赞成有偿家教的人所持的一个理由是,长期以来教师收入偏低,适当从事有偿家教可以对此有所弥补。

然而,应当看到,一个地方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是一致的,一个地方对于有偿家教的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城市家庭给孩子请家教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家庭。

在那些教师收入偏低的地方,教师可能很难有从事有偿家教的机会,而在那些教师有机会从事有偿家教的地方,教师的收入实际上未必比别的职业“偏低”多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不存在明显偏低

  B.城市家庭更倾向于给孩子请家教,这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C.有偿家教对真正改善收入偏低教师的经济状况作用有限

  D.用收入偏低来为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作辩护,理由并不成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这段文字先提出了一种赞成有偿家教的理由,然后对此理由进行了驳斥,意在说明用这个理由作为支持有偿家教的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故本题答案选D。

A项说明的对象是“教师的收入水平”.没有涉及文段的关键信息“有偿家教”,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不存在明显偏低”的表述也过于绝对。

B项的表述可能是客观事实,但是“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差距”在文中不曾体现。

C项重在说明有偿家教对改善收入偏低教师的作用不大,这只是文段驳斥赞成有偿家教理由的一个论据,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

  第24题:

家里的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

  A.灰尘

  B.钨蒸气凝华

  C.钨丝烧断

  D.灯泡变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剧降温。

家里的白炽灯的钨丝受热会发生升华现象,然后钨蒸气遇到较冷的灯泡玻璃时,在灯泡壁上凝华,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第25题:

作物生产系统。

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通常又是矛盾的和难于协调统一的整体,而且,高产、优质和高效三者的主次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可见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了社会因素。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A.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既涉及自然因素又涉及了社会因素

  B.作物生产系统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

  C.农学是服务于作物生产的一门综合学科

  D.必须以系统学的观点来认识农学和作物生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文段为典型的分总结构,“可见”一词引导的内容为文段中心观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26题:

许多孕妇都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但这通常不是由于孕妇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而是由于腹内婴儿的生长使她们比其他人对维生素有更高的需求。

为了评价上述结论的确切程度,以下哪项操作最为重要?

()

  A.对某个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

  B.对某个不缺乏维生素的孕妇的13常饮食进行检测,确定其中维生素的含量

  C.对孕妇的科学食谱进行研究,以确定有利于孕妇摄入足量维生素的最佳食谱

  D.对日常饮食中维生素足量的一个孕妇和一个非孕妇进行检测,并分别确定她们是否缺乏维生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材料的中心是证明孕妇对维生素有更多的需求,要证明这一结论,就需要将孕妇与非孕妇进行检测,从而来比较孕妇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是否更高,应选D项。

  第27题: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因素不包括()。

  A.投资

  B.消费

  C.信贷

  D.出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

故本题答案为C。

  第28题: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本。

由张恩凯提供)第29题: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学校情境巾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第30题:

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而形成.所以又称之为附属意义。

对客观对象不同侧面的次要属性的概括性形成了色彩意义的不同类聚,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词的色彩意义的是:

  A.

  “秋风”使人觉得悲凉

  B.

  “杏林”代称中医学界

  C.

  “苍穹”多用于书面语

  D.

  “雪白”含视觉形象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词的色彩意义的定义要点是:

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

A项是感情色彩;C项是语体风格色彩;D项是形象色彩。

B项是代称.不符合色彩意义的要点。

故答案选B。

  第31题: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________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得其反

  B.事与愿违

  C.南辕北辙

  D.雪上加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阅读题干可知,作者认为“博爱和同情”

  “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所谓“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有可能是对“改善弱者的境遇”帮助不大,也有可能是“不仅没有帮助,反而起反面的作用”。

A项的“适得其反”,C项的“南辕北辙”,以及D项的“雪上加霜”,都只是强调了“起反面作用”的这一个方面,明显与作者的态度不符,由此可以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