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508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docx

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金属工艺学》下学期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

刘宇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金属工艺学

3.适用专业:

机电和数控

4.总学时:

64学时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数控和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及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7学时)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

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和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过冷度。

3.钢的热处理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5学时)

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

掌握流动性的概念。

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

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方面的知识。

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

“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5学时)

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

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

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

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

了解自由锻基本工序,。

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

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

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5学时)

1.焊接的实质、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

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

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结构工艺性。

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5学时)

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切削运动:

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切削过程及切削种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液的应用;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掌握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概念。

3.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了解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4.典型表面的加工分析

了解外圆面削、孔、平面的加工方案分析。

5.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了解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拟定。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重点介绍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弹性模量E的测定(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明确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

2.硬度试验(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试验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范围。

五、考核方式

以卷纸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

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留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第4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钱剑晨编着《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王允禧主编《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在有关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本课程课堂教学前:

1.应该在校办工厂进行金工教学实习,获得实践的基础。

2.机械制图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

3.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或同时进行。

4.本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为宜。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

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金属工艺学

2.课程英文名称:

Metaltechnology

3.适用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4.总学时:

48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4学时)

5.总学分:

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工艺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的实质、特点、工艺过程和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原则,为学生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机器的生产过程概念。

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工艺学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章金属材料导论(9学时)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理解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

掌握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过程、同素异构转变、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3.铁碳合金

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各部分的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理解碳及杂质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4.钢的热处理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方法的实质极其应用。

掌握碳素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铸铁的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重点阐明金属及合金的各种机械性能的物理意义。

讲清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为后续热处理、相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简单的铁碳状态图讲清楚各相区的组织、A1、A3、ACM等各线的物理概念。

第二章铸造(8学时)

1.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特点。

2.合金的铸造性能

掌握流动性的概念。

理解流动性对铸造工艺的影响;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掌握收缩的概念、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缩孔的形式极其预防措施。

掌握铸件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的形成极其防止。

3.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掌握普通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铸铁石墨化及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普通灰口铸铁的铸造性能。

了解提高铸铁强度的途径;孕育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特点、生产过程和应用范围。

4.铸件的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掌握铸件外形、内腔、圆座和凸台、铸件壁和壁的连接、加强筋等的设计要求。

铸造工艺图的制定:

掌握浇注位置和分模面的选择;了解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型芯及铸造工艺图。

重点讲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铸造生产的方面的知识。

讲清“流动性”、“收缩”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明浇不足、缩孔、裂纹及变形等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以灰口铸铁为主。

“铸件的结构设计”阐明铸件结构设计原则。

第三章锻压(8学时)

1.金属压力加工的实质、分类。

压力加工的特点。

2.金属的塑性变形

理解塑性变形的实质。

掌握加工硬化、再结晶、冷变形和热变形的概念。

理解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的形成及应用。

金属的可锻性极其影响因素。

3.自由锻

自由锻基本工序,。

掌握锻件图的制定、坯料的确定;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4.模锻

了解锤上模锻的模锻结构、模膛分类。

掌握制定模锻件工艺规程的方法,锤上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重点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冷、热变形的概念极其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模锻以锤上模锻为重点来建立模锻生产的完整概念,着重阐明锻模的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焊接(10学时)

1.焊接的实质;焊接方法的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2.熔化焊

理解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掌握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焊条药皮的作用,电焊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焊接接头金属组织与性能变化;改善接头性能的方法;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原因;减少和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方法。

了解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极其应用。

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掌握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概念;碳钢的焊接。

4.焊接结构设计

掌握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结构工艺性。

了解焊接接头形式及焊缝布置;焊接质量检验。

重点是以电弧焊为主,按焊接的物理本质及不同焊接方法的结构设计特点,将焊接归纳为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三大类进行分析,重点是手工电弧焊的冶金特点,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

第五章切削加工(8学时)

1.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实质和分类;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切削运动:

理解切削要素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外圆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切削过程及切削种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切削热的来源、切削液的应用;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掌握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概念。

3.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了解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4.典型表面的加工分析

了解外圆面削、孔、平面的加工方案分析。

5.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了解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拟定。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了解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及示例。

重点介绍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弹性模量E的测定(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明确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

2.硬度试验(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试验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范围。

五、考核方式

以卷纸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

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留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钱剑晨编着《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王允禧主编《金属工艺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在有关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本课程课堂教学前:

1.应该在校办工厂进行金工教学实习,获得实践的基础。

2.机械制图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使学生具有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

3.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应安排在本课程之前或同时进行。

4.本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为宜。

《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

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金属的力学性能

2.课程英文名称:

Metalmechanicsproperty

3.适用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4.总学时:

32学时

5.总学分:

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评价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材料性能测试原理和方法。

为学生在构件设计中正确选材、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并改善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及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力学性能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4学时)

1.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了解金属材料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所分类型。

掌握拉伸性能指标。

2.弹性变形

掌握弹性变形极其物理本质,明确弹性变形的工程意义。

3.塑性变形

掌握塑性变形的机制与特点。

掌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硬化规律,明确形变硬化规律的工程意义。

重点讲解拉伸性能指标、弹性变形的特征、形变硬化规律及意义。

第二章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4学时)

1.扭转

掌握扭转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弯曲

掌握弯曲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3.硬度

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规程、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缺口对静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明确应力集中的概念。

掌握缺口静拉伸及斜拉伸试验。

重点讲解各试验方法、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第三章冲击韧性与冷脆转变(2学时)

1.冲击试验和冲击吸收功

掌握缺口试样的冲击试验,了解其应用。

明确冲击吸收功的意义。

2.低温脆性和冷脆转变温度

了解低温脆性现象,掌握低温脆性定义。

了解冷脆转变温度的评定和内在影响因素。

重点阐明冲击试验的力学性能指标极其意义,明确冷脆转变温度的定义极其研究的意义。

第四章断裂韧性(4学时)

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了解三种断裂的类型。

明确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

了解按vonMises屈服判据得到的塑性区形状和尺寸。

2.断裂韧性指标的测试

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能够确定临界载荷候选值FQ及进行KQ有效性的判断。

3.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了解材料的组织和结构、温度和加载速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重点讲解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第五章疲劳(4学时)

1.变动载荷和疲劳破坏的特征

掌握变动载荷的定义,了解其描述参量,明确疲劳破坏的特征及典型疲劳断口的三区组成。

2.高周疲劳

了解S—N曲线的种类,明确疲劳极限的定义。

掌握条件疲劳极限的测定、有限寿命S—N曲线的测定以及S—N曲线的绘制。

3.低周疲劳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了解滞后回线、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能够预测缺口零件的疲劳寿命。

重点掌握疲劳极限、条件疲劳极限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掌握缺口零件疲劳寿命的预测步骤。

第六章蠕变(2学时)

1.蠕变现象和蠕变曲线

了解蠕变现象,掌握典型蠕变曲线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蠕变速率特点,了解应力和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2.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明确蠕变极限的定义及两种表示法,掌握获得蠕变极限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持久强度定义,掌握获得持久强度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重点讲解用内插或外推法求出规定蠕变速率的蠕变极限值及用外推法求出持久强度。

第七章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2学时)

1.应力腐蚀

明确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特征,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

了解应力腐蚀机理。

2.氢脆

明确氢脆的定义,了解氢脆产生的原因。

3.腐蚀疲劳

明确腐蚀疲劳的定义,了解腐蚀疲劳中的S—N曲线、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防止腐蚀疲劳的措施。

重点讲解应力腐蚀的定义,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测试方法及腐蚀疲劳的定义。

第八章磨损、接触疲劳和微动损伤(2学时)

1.磨损

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2.接触疲劳

掌握接触应力的概念,了解接触疲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3.微动损伤

掌握微动损伤的概念,了解其主要特征及控制微动损伤的途径。

重点掌握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的概念和机理。

第九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学时)

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了解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了解复合材料的断裂、疲劳和冲击。

重点掌握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增强机理和分类。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冲击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能够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明确冲击实验意义及应用。

2.疲劳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明确疲劳实验意义及应用。

五、考核方式

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成绩评定

如果是考试课,以试卷分数作为最终成绩。

如果是考查课,试卷分数占80%,平时出勤、作业占20%,计算出最终成绩。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采取启发式教学

2.布置思考题形式的作业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姜伟之等着编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7

参考书:

[1]刘瑞堂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2]何肇基主编《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1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九、其他必要的说明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材料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

运用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运用材料科学基础中的变形、强化及位错理论知识。

《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

王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金属的力学性能

2.课程英文名称:

Metalmechanicsproperty

3.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4.总学时:

32学时

5.总学分:

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评价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材料性能测试原理和方法。

为学生在构件设计中正确选材、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并改善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金属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及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学习金属力学性能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阐述本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5学时)

1.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了解金属材料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所分类型。

掌握拉伸性能指标。

2.弹性变形

掌握弹性变形极其物理本质,明确弹性变形的工程意义。

3.塑性变形

掌握塑性变形的机制与特点

掌握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硬化规律,明确形变硬化规律的工程意义。

重点讲解拉伸性能指标、弹性变形的特征、形变硬化规律及意义。

第二章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5学时)

2.扭转

掌握扭转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弯曲

掌握弯曲试验的特点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3.硬度

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规程、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缺口对静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明确应力集中的概念。

掌握缺口静拉伸及斜拉伸试验。

重点讲解各试验方法、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第三章冲击韧性与冷脆转变(2学时)

3.冲击试验和冲击吸收功

掌握缺口试样的冲击试验,了解其应用。

明确冲击吸收功的意义。

4.低温脆性和冷脆转变温度

了解低温脆性现象,掌握低温脆性定义。

了解冷脆转变温度的评定和内在影响因素。

重点阐明冲击试验的力学性能指标极其意义,明确冷脆转变温度的定义极其研究的意义。

第四章断裂韧性(5学时)

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了解三种断裂的类型。

明确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

了解按vonMises屈服判据得到的塑性区形状和尺寸。

2.断裂韧性指标的测试

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能够确定临界载荷候选值FQ及进行KQ有效性的判断。

3.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了解材料的组织和结构、温度和加载速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重点讲解应力强度因子KΙ和断裂韧性KΙC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断裂韧性KΙC的测试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第五章疲劳(5学时)

1.变动载荷和疲劳破坏的特征

掌握变动载荷的定义,了解其描述参量,明确疲劳破坏的特征及典型疲劳断口的三区组成。

2.高周疲劳

了解S—N曲线的种类,明确疲劳极限的定义。

掌握条件疲劳极限的测定、有限寿命S—N曲线的测定以及S—N曲线的绘制。

3.低周疲劳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了解滞后回线、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能够预测缺口零件的疲劳寿命。

重点掌握疲劳极限、条件疲劳极限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低周疲劳的定义,掌握缺口零件疲劳寿命的预测步骤。

第六章蠕变(2学时)

1.蠕变现象和蠕变曲线

了解蠕变现象,掌握典型蠕变曲线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蠕变速率特点,了解应力和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2.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明确蠕变极限的定义及两种表示法,掌握获得蠕变极限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明确持久强度定义,掌握获得持久强度的试验方法及性能指标的确定。

重点讲解用内插或外推法求出规定蠕变速率的蠕变极限值及用外推法求出持久强度。

第七章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2学时)

1.应力腐蚀

明确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特征,掌握应力腐蚀抗力指标及测试方法。

了解应力腐蚀机理。

2.氢脆

明确氢脆的定义,了解氢脆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