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44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一、新课程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

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

16.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17、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C)A、教材B教室C、教师D、计算机网络

18.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22.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23.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A.对B.错答案:

B

24.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论断。

A.对B.错答案:

A

2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A对B.错答案:

B

2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A.对B.错答案:

B

2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对B.错答案:

A

28、一般来说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C)

A.教学计划和教科书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D.教科书和教案

29对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理论的是(C)

A.心理学B.伦理学C.哲学D.教学论

二、教学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D.课外辅导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5.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课堂教学

7、“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8.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9.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1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C

11、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BC)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

16.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对B.错答案:

A

17.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对B.错答案:

A

18.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A.对B.错答案:

A

19.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A.对B.错答案:

B

三、教师

1、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

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4.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C)

A.讲读法B.讲解法C.讲述法D讲演法

5、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7.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D)

A.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C.职业道德素养D.多年教学经验

8.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印象和看法属于(C)

A.绝对评价B.绝对性评价C.非正式评价D.正式评价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

10.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B.错答案:

A

1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A.对B.错答案:

B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B.错答案:

B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四个发展阶段。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构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构成表象B.理解教材、构成概念C.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是现实的过程。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认识过程

7、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C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的评价报告属于(D)

A.绝对性评价B.绝对评价C.非正式评价D.正式评级啊

五、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A)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

2.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

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科学B体育与健康C.历史与社会D综合实践活动

六、智力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答案AA.对B.错

2.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A.对B.错答案:

A

4.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2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

技能是一种熟练。

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

7.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

七、注意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A.对B.错答案:

B

2、注意的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3、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八、学生

1、生发展是掂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级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6、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

(A)为积极预防在校学生伤害事故(B)为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C)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D)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ABCD

8、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为此,

(A)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B)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C)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D)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ABCD

9、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赞可夫加里宁凯洛夫

10、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是(B)

A.布鲁纳B.罗杰斯C.沙塔诺夫D.瓦根舍因

1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15、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6、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1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

九、教师

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虚拟直观

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4、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

6、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C)A.主体性B.创造性C.示范法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

8、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

10、国家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要功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符合一定的专业要求这样的要求一种(A)A.绝对评价B.绝对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1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12、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1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14、教师的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5、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十、班主任

1、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2、.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培养班级体。

4.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D)

A.搞好教学工作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C.做好教学工作D.组织建设成员的全面发展

8、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纽带,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9、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10、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D)

A.做好后进生的工作B.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C.搞好教学工作D.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13、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4、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掂量班集体是否构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什么图案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两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九年制义务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A)未满18周岁的公民(B)已满18周岁的公民(C)未满16周岁的公民(D)已满16周岁的公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①爱祖国②爱人民③爱家乡④爱劳动⑤爱科学⑥爱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刑罚处罚(B)行政处分(C)党内纪律处分(D)罚款处理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交通信号包括哪几种?

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多少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周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十二、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B)A.狄尔泰B.杜威C.鲍尔斯D.阿普尔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教育规律B.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D.教育事实

3、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_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4、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B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5、的作者是(A)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

6.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在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C)

A康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林克

7、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8、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10、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十三、教育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B夸美纽斯C赞可夫

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A.主体性教学B.尝试教学C.反思教学

4、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对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