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46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docx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摘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目录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3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4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4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

5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6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7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7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7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7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8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8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8

(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9

(四)家庭生活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

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

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

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

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

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

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

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

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

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

有专家研究发现:

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

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

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越来越多。

尤其是大中城市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优越,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无暇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经常给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

特别是“洋快餐”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多,而许多孩子因课业负担重,活动较少,造成“小胖墩”现象。

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城市中儿童肥胖率高达25%。

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

这些儿童肥胖患者大多数存在自卑、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怕人嘲笑,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调配儿童膳食,平衡营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艰辛而漫长,孩子的生活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中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

孩子出世的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欢喜和希望,也带来了几代人诸多的宠爱和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某些孩子眼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被大人包办代替。

特别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让自己的孩子做点事,干点活,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什么事父母都大包大揽,渴了给孩子倒水,铅笔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家长帮着整理。

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责任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影响孩子的自觉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只是协助,而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

健康的心理能使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和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时的恒心和耐心,一个人的耐心是后天形成的,耐心是注意和毅力的统一,注意是核心,毅力是保障。

首先是注意的培养。

要使某件事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要先向他们讲清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还要说明这件事的关键和重点。

再次就是要求他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并感兴趣的,最好上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的,使孩子明白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不能让他们去做超出他们年龄以外的、能力超出过多的事,使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

特别是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做事时要让他及时感觉到成功的体验,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锻炼孩子具有坚强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可有目的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熏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安排一些活动。

如:

跑步、登山、旅行等来锻炼孩子的坚强毅力。

在锻炼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基础就是胜利,善始善终,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决不半途而废。

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创设各种挫折情景了磨练孩子的顽强意志,教他们一些积极战胜困难的方法、策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能力、技能,使孩子面对失败和困难有决心、有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良好心态。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对象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开启孩子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乃至入迷地从事某种实验或研究。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结合孩子的特点,多启发、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持久的有兴趣活动。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

其次,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起点和启迪智慧的天窗。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成功秘诀时说“我没有别的才能,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

家庭中可通过带领孩子多参观、多游览、多做智力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发现问题,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考虑,耐心回答,同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多给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而丰富的活动又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这样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和创造力。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才具有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我们教育要培养的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

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

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

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

“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

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

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无数的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

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家长的行为要检点,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

“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

实验表明:

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

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

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

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

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

将此归纳为三点:

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

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

知其子者,莫过其父。

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

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

古人云:

“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马克思也曾指出: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

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1)民主的或宽容的;

(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

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

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

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

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

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

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

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

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

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

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

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

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

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

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而孩子的素质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关键。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因为许多类似本文开头所讲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北京:

京华出版社,2009.1 

[2]陈鹤琴.家庭教育:

怎样教小孩{M}.北京:

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9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06.4. 

[5]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 

[6]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7]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 

[8]詹姆斯•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张人杰选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 

[10](苏)艾达罗娃 等.汪昌仁.兰伟.严平.小学生家庭教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修改意见:

我已经把你的目录和正文的标题的标点符号修改好了。

其他没有问题。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