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55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doc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外国列强进行帝国主义的,逼迫国人觉醒。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

从前言到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现今经济的反思。

有几条主线可以整理得出。

总的时间线:

鸦片战争前(1840以前),两次鸦片战争(1840第一次,《南京条约》;1856第二次《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近代工业的产生),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短暂繁荣,1914-1921黄金时期),国民党掌权(1921-1931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31-1945日军侵华,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1937-1942私人经济的短暂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独占;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并最终破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并最终取得胜利)

关于土地:

封建所有制:

土地所有者:

地主,国家和自耕农;《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绝对平均主义。

历史上农民革命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方案。

乌托邦,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

富农经济,经营地主,农牧垦公司,抗战前,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与农业合作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土地改革风起云涌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

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

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

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

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

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

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

再次。

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

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

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机械决定论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这无法解释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

上下五千年,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人口、GDP总量、科技文化一直居世界前列,是天朝大国。

为何近代就没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呢?

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

中国的文化、继而政治制度是封闭式的中央集权,且到后来越来越走向封闭,越来越集中,扼杀了经济活力。

而欧洲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欧洲,各个小国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有比较有竞争,从而使最优最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什么保障呢?

没有政府的霍布斯丛林里大家互相充分竞争,相互厮杀,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暴力的维护,保证竞争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政府权力倾向于扩张,攫取利益。

这就陷入了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权力维护同时权力又会挫伤经济发展这一两难的困境。

宪政民主的解决办法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限制权力扩张。

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也已深入人心。

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从来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从根本上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正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但是一直排斥最根本的宪政民主。

晚清、国民政府的尝试失败,面临诸多困境。

当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资本的膨胀不断需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单纯经济层面的模仿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遭遇瓶颈?

就整体读后感,关于晚清、民国这段历史,作者给出的史料,真的令人感觉非常新鲜,和以前教科书的历史有很大不同。

当然作者也毫不避讳这些史料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特定的理论框架;作者梳理众多史料反复印证自己的观点:

"成功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宪政秩序和法治来保持个人权利并提供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