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557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广东茂名滨海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第2题:

恪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界共同的“铁律”,新闻的生命也在于此。

任何细节的________,都是新闻工作的________,都是新闻工作者的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谬误不幸失误

  B.失真责任失信?

?

  C.失实失误耻辱

  D.失误耻辱悲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句中要强调的就是“真实”。

第一空,细节上“失实”与首句相对应。

根据第一空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第3题:

高校去行政化不等于否定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协调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是大学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大学在整体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和提高。

现在,有些高校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术权力,学术权力被削弱。

  高校去行政化,应该改变现有的资源分配模式,建立具有参与分配决策权的学术机构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相制衡,让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发展。

下列各项能够由原文推出的是()。

  A.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更好的发挥行政权力的调控作用

  B.一个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非常协调,那么这个高校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C.一个高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个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一定非常协调

  D.现有的资源分配模式的不合理是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发展不协调的根本原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协调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写成标准形即“只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协调,高校才能发展”。

根据其推理规则“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可知C项正确,而B项是错误的;A项和D项均不能由原文推出。

故答案选C。

  第4题:

下列关于北京城市信息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京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邮

  B.国内直拨电话可达所有城市

  C.国际直拨电话可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D.北京建成国内最大国际一流无线局域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北京已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通邮。

  第5题:

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乙构成不当得利?

  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代为偿还

  B.甲大学新建校区,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升值

  C.甲以拾得的100元还了欠乙的债务

  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了乙的数亩待耕之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不当得利的构成需具备三项条件:

  

(1)取得利益无法律依据。

  

(2)一方受损失,他方得利益。

  (3)两者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A项属于无因管理,丙是自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不存在损失的问题。

不选。

B项不符合

  

(2),故不选。

C项乙只是接受偿还,没有利益,甲的行为才是不当得利。

不选。

D符合不当得利的全部构成要件.应选。

  第6题:

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是()。

  A.北纬20°

  B.北纬30°

  C.北纬40°

  D.北纬5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是北纬40°,它东起辽宁丹东,西至新疆琼克孜勒。

故选C。

  第7题:

关于电冰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制冷装置中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

  B.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

  C.夏天,打开电冰箱门看到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家用电冰箱的耗电功率通常超过1000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B错误,散热器摸起来烫手,主要是由于制冷时汽化后的气体需要再度液化,从而循环利用,而液化是个放热过程;C错误,“白烟’’实际上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于冰箱门打开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D错误,冰箱的电功率通常在100W左右,有些节能冰箱甚至可以低于80W。

  第8题:

下列关于国歌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抖音上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改编国歌作为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B.公民有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奏唱国歌

  C.国庆节时央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播放国歌

  D.有侮辱国歌行为的,只需接受行政处罚

  【解析】

  正确答案:

C。

本题考查国歌法的相关规定。

A选项错误。

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B选项错误。

奏唱国歌,应当按照本法附件所载国歌的歌词和曲谱,不得采取有损国歌尊严的奏唱形式。

C选项正确。

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规定的时点播放国歌。

D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修正案

  (十),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本题选C。

  第9题:

下列何药善于清热燥湿、清泻心胃二经热邪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苦参

  E、龙胆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第10题: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获得好名次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解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内部学习动机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11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是()。

  A.张科长脾气温和,对下属也很宽容,他手下的员工都敢做敢闯,非常有活力

  B.郑先生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他定下的企业宗旨是“以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C.某企业对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着装,并由公司安排食宿,每天按规定时间作息,许多员工对此颇有怨言

  D.某科技公司尊重、肯定员工的个性,给予员工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公司的许多创意都来自员工的个人时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A项只是张科长所在的部门形成的部门文化,并非“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B项的企业宗旨是企业主在创办之初定下的,而不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C项“许多员工对此颇有怨言”,不符合“所认同并遵守的”。

故本题选D。

  第12题: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这个语段是一个叙述性语段,①句开头有“他”字,可见此句应为起始句。

然后从“他”的经历入手,抓住有关表示经历的关键词语:

  “后来”一“之后”一“现在”一“所以”等,就可以找出其合理的组合了,故答案为D。

  第13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

  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

理想建设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故选C。

  第14题:

  “微创新”,这个概念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尝试的新方向。

今天的技术革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颠覆性的更新换代,任何针对用户体验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引爆整个市场。

微博就可以看作是在博客基础上的微创新,用140个字拉低了用户门槛,迅速引发了全民微博潮。

对于习惯了模仿的企业来说,如何不让微创新成为“山寨”的代名词,是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像团购这样的一窝峰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其中很难看到“微创新”在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用“团购”来说明:

  A.盲目从众的现象

  B.更新换代的趋势

  C.复制与模仿的作法

  D.集体相约采购的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15题:

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

  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

  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海绵效应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A项,主题错误,文段的主题不是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D项属于主观臆断。

B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所在。

该文段最后“但”字引出转折,继而指出“这种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并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第16题:

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是第一要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

  D.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方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展开,故选D。

  第17题:

国务院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20~2020年)》指出,三年内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同时,我国还将提高基本保障水平。

这表明()

  A.提高基本医疗水平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

  B.社会保障制度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C.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D.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得到进一步完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排除法,A项明显错误,原文中“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同时,我国还将提高基本保障水平”没有这个意思。

原文中没有提到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生产,所以B项错误;原文中只是提及“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并没有说“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所以错误。

因此,选D。

A项中提高基本医疗水平属于扩大,并非基础;从题干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原文并没有得出B项说法,B错误;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题干中不能得出其实最基本最核心的,C错误;D项说法正确当选。

  第18题:

历史学家们认为:

  “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

  A.达尔文

  B.牛顿

  C.拉瓦锡

  D.法拉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达尔文和法拉第是19世纪的科学家,应排除,拉瓦锡是18世纪的科学家,故只有B是正确选项。

牛顿的经典力学,打破了神主宰世界的迷信。

以纯粹的规律来支配世界,这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类理性的追求。

这种对于理性的追求与痴迷。

  正是启蒙运动得以发起的思想上的重要原因。

牛顿的那个时代,被人们称为“理性主义”时代,为启蒙运动准备了先决条件。

  第19题:

研究表明: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于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节能

  B.节能意识十分重要

  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贡献

  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列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其重点是想说节能必须从细节人手。

D项中的“一点一滴”与此契合。

故本题答案选D。

  第20题:

考研如同独自穿越人生的一条隧道,没有喝彩和掌声,没有鲜花和美景,有的只是枯燥的书本、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为现实理想而殚精竭虑的思考,最难忍受的便是情感和生活状态上的孤独寂寞。

因为既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理想,就必须要有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行动。

必须耐住孤独和寂寞。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保持单身状态和享受孤独,是考研成功的情感条件。

最能准确概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选择考研就意味着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理想,没有喝彩和鲜花

  B.考研只是枯燥的书本、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为实现理想而殚精竭虑的思考。

最难忍受的便是情感和生活状态上的孤独寂寞

  C.考研是人生一段灰色时期,在此期间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孤独,在学途中风雨兼程

  D.选择考研就意味着选择了远方,选择了风雨兼程,选择了枯燥的书本和繁重的学习任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从文段的感情倾向可以看出,作者虽然肯定考研生活的枯燥、苦闷,但态度是积极的。

注意“因为”后的句子。

而选项中表现了积极态度的只有C项。

  第21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德军入侵波兰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故选B。

  第22题: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23题:

有人说,彻底的无私包含两个含义:

第一,无条件地实行为他人服务;第二,拒绝任意他人的服务。

下述哪项是上述观点的逻辑推论?

()

  A.没有人是彻底无私的

  B.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彻底无私的

  C.如果有人接受了他人的服务,那么一定存在彻底无私的人

  D.如果有人拒绝了他人的服务,那么一定存在彻底无私的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中给出了彻底无私的两个含义,可以得出矛盾的结论,即当满足“无条件地实行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必定有人接受了你的服务,如果自己本身也成了别人服务的对象,那么就无法满足“拒绝任意他人的服务”,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彻底无私的。

故选B。

  第24题:

提起“侠”,人们往往马上会联想到“武侠”,进而会联想到武侠小说。

其实,侠不一定非武不可,也并非只出现于小说之中。

算起来。

倒是在子书和史书中先有了侠的踪影—当然,中国的史书从来与文学结缘.这是所谓“诏定”的正史,其中也不乏民间传说的小说的成分。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提到的是()。

  A.民家传说和小说中的“侠”

  B.正史中所写到的侠和有侠性的人物

  C.武侠小说中的“侠”

  D.

  “诏定”的正史中的民间传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材料起首直入主题谈“侠”,然后笔锋一转,由武侠而论及正史中的“侠”。

所以材料后面应该紧接上文.开始谈论正史中“侠的踪影”。

故答案为B。

  第25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6题: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武汉会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也叫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于1932年在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加速侵略而自导自演的一场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从此中国正面战场陷入僵持状态。

故本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