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65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必备.doc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P1:

一、道德由来:

人的本质属性,立人之本,立身之本;二字合用始于战国的荀子。

P2-3:

一、道德含义:

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的本质:

1.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再次,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

P4-5:

2.特殊本质: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性、非强制性、内化的规范。

3.深层本质: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首先,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直接的关系。

其次,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最后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P6:

道德的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P7-8: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

“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它过分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一切,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道德无用论”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

非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和尼采提出来的。

2.马克思主义伦理认为,道德对于经济社会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

(1)道德能够促进它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

(2)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3)引导人们生活方式。

阶级社会,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P8-9: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之前,有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西汉董仲舒)、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孟子的仁义礼智)、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三种观念。

道德意识的发生:

1.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3.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P10-13:

道德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首先,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其次,在道德的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奴隶社会的道德:

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其次,道德内容日益复杂。

最后,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3.封建社会的道德:

首先,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

其次,在道德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具有郑智化、宗教化、理论化、神秘化倾向。

最后,道德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4.资本主义的道德:

首先,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及基本原则。

其次,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主要规范。

最后,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5.社会主义道德:

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P14: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3.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P15:

职业道德含义: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主要表现:

1.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2.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3.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4.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P16:

职业道德产生基本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是形成的历史条件;2.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P16-18:

职业道德的发展:

原始社会萌芽、奴隶社会形成、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在广度上发展为道德体系;在深度上注重人的价值)

P19-2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基础、核心),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P2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P22-23:

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原始社会教育活动靠口传身教)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教师职业道德:

产生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条件是体力脑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关键是社会分工,产生根源是劳动。

P23-25:

教师职业的发展: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1.奴隶社会的教师(学在官府):

①官学教师:

产生学校教育、官吏兼任官学教师“官师合一”②民间私学教师:

私人讲学始于春秋战国,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孔子“有教无类”)、墨家两大学派。

2.封建社会教师:

①官学教师:

汉代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

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

②民间私学:

汉代私学教学大体形成启蒙、专经预备、专经三阶段。

3.近代学校教师:

法国建立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张骞创办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的第一所私办独立的师范学校。

我国民主主义教育学家杨昌济:

“盖君子之与修身乃毕生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被毛泽东誉为“道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P27:

教师职业道德:

指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P27-28: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

2.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3.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教师的作用:

影响人类的灵魂、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P29-30: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2.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3.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4.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P31:

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

公正平等、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自由竞争。

P32:

教师职业理想: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责任:

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责任:

自觉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P33:

职业作风:

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作风: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P34:

职业技能: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具备的技术和能力。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技能: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P34-37:

职业劳动特点:

1.示范性(首要特点):

首先,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其次,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2.复杂性3.创造性4.长周期性

P37-38:

职业道德特点:

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P39-41:

职业道德的作用:

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4.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

P43:

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确立职业道德的原则考虑三个因素:

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一般的教育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

P44:

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P44-45: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评判作用。

P46:

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认识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

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演进过程:

人文—人性—人本

P47:

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

是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

P47-48: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处里人与人直接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一是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

二是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

三是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P49:

从历史过程来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伴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兴起出现的。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卢梭强烈谴责“野蛮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新教育运动”。

P49-50:

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有着客观的依据:

一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二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三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P50: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含义:

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P51: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P50-52: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具体要求:

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P52-54:

教书育人原则:

能否自觉的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

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地解释;能否自觉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④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教书育人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本质。

P54-55:

教书育人原则:

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中,教书育人原则是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把握和理解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

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

P56-58:

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

一是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二是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三是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四是把育人拓展到课外;五是把育人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六是形成全面育人局面。

P58-59: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其含义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主要是指人的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提高和养成。

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的个性,它是指单个的人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使这个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的特殊性。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是:

一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三是强调个人素质能力和全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统一发展。

P58-59: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P59-60: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①人的解放是人全面发展的起点。

②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即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由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P61-64:

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①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要我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①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学生全面基本得到发展,而各自得到不同个性发展,就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

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高校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了人的新的片面发展。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包括:

体质、政治思想、智力、情感、社会劳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

)③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①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②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④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①自身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专;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自己必须首先在人品上过得硬;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首先具备审美素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P6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含义: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五大规范):

爱岗敬业(要求:

畏业爱业乐业创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要求:

当学生的朋友助手导师。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含义:

是指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职尽责。

P66-67:

爱岗敬业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必须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是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职业;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是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P67-68:

爱岗敬业具体要求:

以敬爱之心从业(畏业、爱业、乐业、创业)、以责任之心从业、以认真之心从业。

P68-69:

依法执教必要性:

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P69-70:

依法执教具体要求: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P70-71:

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

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特点:

关系上的特殊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上的相容性(爱的回流、断流)、教学上的相长性。

P72-73:

师生关系教育意义:

影响学生可塑性;影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生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

P74:

师爱的教育意义:

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包括:

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师爱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罗森塔尔效应是师爱效应)。

P75:

热爱学生具体要求:

全面了解学生;要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格、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P75:

教学相长的含义:

一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在教育中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P76-77:

教学相长具体要求:

科学定位自己角色;向学生学习;换位思考。

P78-79: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素质教育、夸美纽斯)、是科学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这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P80-81:

严谨治学的教育意义:

首先,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治学包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其次,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

端正治学认识(①教师在治学中遵守的道德规范:

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②学术腐败现象:

学术研究功利化、学术评价的非理性化、泡沫学术)、树立优良学风(学风包括治学的态度、风格和方法等)、刻苦钻研业务、强化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

P82-83:

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

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未来教师职责表现: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P83-84:

博学多才的具体要求:

一要做到博学(包括:

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二要做到多才(包括:

智力\专业能力\创造力。

P84-87:

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劳动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创造和谐心里环境的保证。

关心集体的要求:

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

P88-90:

团结协作的要求:

认识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关系的二重性:

协调性、矛盾性);尊重和关心每个同事;善于合作,共同进取;正确开展竞争;克服文人相轻。

P90-9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含义:

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师表”出现在汉朝,第一次将二字合用是司马迁的《史记》。

P92-95: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

一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是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

认真备课,做到一丝不苟;科学施教,做到兢兢业业;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

三是时代风貌方面的要求:

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

四是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待人接物上,做到真诚热情。

第五章:

教师道德范畴

P97:

教师道德范畴的定义:

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P99:

教师职业义务:

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履行的职责。

教师职业义务特点:

一是要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二是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三是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P100:

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

一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二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三是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P100-101:

教师的道德责任问题的重点应当是责任感或义务感的培养:

一是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教师权威:

实际权威、制度权威);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三是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水平。

P102:

教师的职业良心:

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P102: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

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P103: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

层次性高,教育性强。

P104: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

一是一个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二是教师的同侪群体;三是教育对象的舆论形式。

P105: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①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

②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③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P106:

教师职业荣誉的定义:

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P107:

教师职业荣誉的本质:

以教师所处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职业道德关系为基础,是一定社会现存的职业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各种道德关系的高度概括和自觉反映是教师职业荣誉的实质所在。

P108:

教师职业荣誉的主要表现:

一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二是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三是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P109:

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

推动作用;自我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P110-11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

一是处理好义务和荣誉的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

二是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和自豪。

三是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

P112-114:

教师职业幸福:

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

前四种是基本需要,后三种是发展需要。

★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与社会价值相一致、为大众所认可的幸福观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

P114:

教师职业幸福应具备三方面的内涵:

物质和精神相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相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相统一。

P115-117:

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

精神性(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荀子:

天地君亲、贵师而重傅),关系性(给予性与被给予性),集体性,无限性(时间、空间)。

P117:

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教师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二是有利于教师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P118: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一是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三是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制约教师成功的知识瓶颈主要是文化性(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P119:

教师职业公正:

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是教师职业公正最基本的要求。

P120:

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

公正的教育性;公正实施的实质性;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P121:

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

对己性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核心)。

P122:

对象性公正:

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除了对自己的公正,对同侪的公正,对学生的公正之外,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也是教师公正的应有之义。

P124:

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二是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是否公正,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形象的好坏);三是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教师的公正,对学生的未来的生活对于追求道德公正起到很重要作用);四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教师公正对于成绩好学生,不好学生都起重要的作用);五是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学校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P125:

如何做到教育公正:

提高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做到惩罚公正;做到公正与仁慈结合。

★教师进行自身修养的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做必须的正义感。

第六章教师道德修养(目的是培养道德的品质)

P129:

教师道德修养:

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P130:

教师道德修养特点:

一是自觉性。

二是持久性;三是实践性。

P130:

教师道德修养实质:

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