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65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doc

2011宁夏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之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之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视教学过程,忽视学习过程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根本。

传统教学重视教的过程,忽视学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只重知识传授,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忽视学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发展和提高,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情感体验内容极度匮乏;一些教师备课专备课本知识,没有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备学生”欠缺,把自己完全置于教师的位置去备,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千篇一律之嫌。

备课思路一旦被打乱就应接不上,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

由于知识过于局限,难以进行引申,记忆的成分偏多,教学方法单一或未能考虑到授课技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不注重拓展和理解,扩大知识的关联性,知识单调单一,不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从本次教授内容延伸其他的知识,只一味遵循“教师用书”的要求、步骤,信息陈旧,思维已成定势。

这一问题,年长的教师尤为突出,

准备课程内容只按自己的习惯,而不会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安排自己的讲课顺序及方法;只注重向学生传达表面知识。

教师备课时,自己应先思索所备知识的深意。

教师备课内容要达到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程度,就要选择一种学生兴趣点达至最高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想法进行授课;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备课本,教材没有内化到自身头脑中,内在的东西少,那么备课内容缺乏教师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根据参考书,干巴巴采用本本主义,没有自己的风格,就不是奇怪的现象了。

那种一味追求优秀率、升学率而压制学生活跃的思维,只学只备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的状况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统备课和教学尤其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虑不够。

例如,数学教师只是备教学任务而没有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物理、化学专业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家探索和热爱之情,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很少通过学科教学备如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新课程中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案例】

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教师不再仅是“传授者”

1997年秋,万里国际学校502班的一堂数学课,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发布会由我主持,其实真正的主角——成果发布者,却是我班的两名学生:

章正豪和陈奇能。

我首先作了开场白: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圆的面积计算,课后布置了两道思考题(投影再现),大家完成了吗?

(学生点头)这两道题看起来很平常,可是却引发章正豪和陈奇能两位同学一番钻研,从而提升了题目的思维价值。

可以说,这两位同学把平平淡淡的‘白开水'酿成了甘醇、芳冽的‘茅台酒'。

他们两人的钻研成果经过杨老师的鉴定都是正宗的(学生笑),我分别命名为‘章正豪发现'和‘奇能解题法'(当场授予两人‘荣誉证书',学生鼓掌)。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向大家作钻研成果汇报!

首先,章正豪同学介绍了他的“发现”(他预先准备了投影),主要过程是:

[老师的原]用1256cm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

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章正豪通过举例,列表分析,得出S圆>S正>S长.“猜想与证明”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关系总是:

S圆>S正>S长.

章正豪展示了证明过程(略)。

[趣味性记忆]以上结论,如何记忆呢?

这好比有三个人,他们的脸庞外围相等,那么圆脸脸面最大,方脸其次,长脸最小。

听了章正豪幽默的记忆法,同学们不禁赞叹着,鼓起掌来。

“谢谢大家的鼓励,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思考钻研,谁都会有收获的。

”章正豪最后还反过来别出心裁地编了一道题考考全班呢。

[试编思考题]面积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关系怎样?

在座的同学积极参与与思考,不一会儿,得出了正确结论。

接着,陈奇能同学走上讲台,介绍他的“奇能解题法”。

他做“小老师”,还真有点像模像样,边讲边问边板演,也是条理分明。

[老师的原题]用一张边长6cm的正方形硬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剪去部分占这张正方形纸的百分之几?

他画了草图(如右),提问学生如何解答。

[JZ][XC;P]

(62-314×32)÷6=215%

[猜想与解释]

陈奇能说:

“我在观察这个图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数学敏感':

无论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阴影部分所占的比例总是21.5%。

“我试着解释这个猜想。

如果把这个图形放在复印机(或放大镜)上放大或缩小,得出的图形还是相类似的。

阴影面积、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这三者可能变化一致。

”(这种形象思维,实际上是发现了初中几何《相似形》中的有关知识——编者注)

“我知道这不是最佳解释,于是设法通过计算解释这个结论:

设正方形边长为a(a具有普遍性),那么[SX(]S阴[]S正[SX)]=[SX(]a2-?

[JB((][SX(]1[]2[SX)][JB))]2[]a2P[SX)]=1-314×[SX(]1[]4[SX)]=215%。

[奇能解题法]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陈奇能说:

“这时,假如我不再深入钻研,就发现不了独特的解题方法。

我把上面的图形一分为四(画两条对称轴),那么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中,阴影、空白部分分别占总面积的215%和785%(如右图)。

这是两个非常有用的数据,可以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时主持人我插了一句:

这两个数据就叫“奇能数据”,用它们来解题就是采用“奇能解题法”)

[JZ][XC;P]

陈奇能然后举了一个具体应用例子:

如右图,求阴影面积(单位:

厘米)。

如果用S梯-S扇来计算比较麻烦,而用“奇能法”就非常简便:

22×215%×[JB((]1+[SX(]1[]2[SX)][JB))]=129(cm2)

[JZ][XC;P]

太妙了!

这时教室里一阵掌声。

突然,邓林同学举手说出“他的”的思路。

全班都投去佩服的目光。

邓林却谦虚地说:

“我的思路可能更简洁些,但仍然要归功于陈奇能,因为我使用了‘奇能数据'!

”课堂里又一次掌声响起来。

【点拨】

杨老师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旨在倡导一种钻研、创新的学风,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变化。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问题性和学科性(综合性)特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

“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

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

”杨老师让学生唱主角,这样,一方面让全班学生感到钻研数学有所创新,并不神秘,因为榜样就在身边;另一方面,对于主讲者本人来说,也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因为能站在神圣的讲台上发布成果,毕竟是难得的荣誉,从中也看出教师对学生发展价值的重视。

赏识学生,鼓励成功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一个认可的点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

”杨老师把章正豪、陈奇能同学的研究成果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提倡钻研,鼓励成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研究性大大提高了。

杨老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为教学着眼点,把一堂小学数学课上成了“数学研究成果发布会”,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我们常看到教师在课堂里一讲到底,实际上是越俎代庖。

学生自己不伸手弯腰,岂能学会体操。

同样,数学课不训练学生自己思考,又怎能称为“思维的体操”呢?

杨老师的学生之所以能把“白开水”酿成“茅台酒”,是因为他们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就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

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概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解决策略】

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1.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生学”

“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近七十年前对中国教学现象的概括至今也不觉陌生,现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根据这个基本思想,备课要落实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总之,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提出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可以启发我们改革目前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训练的应试型教学方法。

2.备课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此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形式化

传统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教案,而不允许“节外生枝”。

因为在多数教师的视野里,活跃的因素主要是教学成绩、教材、教学大纲、班级的所谓纪律等,对学生的关注也往往看到的只是与学生相关的物化因素——作业、试卷、分数等,学生只是作为教师需要的成绩的载体而被看重,而那活脱脱的生命特点如何,需要什么,如何护卫、培育等,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不在备课之列,致使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1.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2.片面强调一堂课要完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生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不从实际出发,备课时,一味地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的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

4.对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套用一种模式,灌输性太强。

【案例】

难受的一课

今天是12月19日。

上午第一节课是难受的一课。

刚要上课,下了几天绵绵细雨的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

同学们惊呼起来,扑向教室的窗台边,叽叽喳喳。

对南方孩子来说,这种景象太难得一见了。

数学王(女老师)准时步入讲台,木然地说:

“上课了。

”大家没有理会。

一向冷峻的她又提高了嗓门,大家似乎都打了个寒战,悻悻地回到座位。

“今天我们复习一下‘同类项的合并'……”,她开始了一贯的絮絮叨叨讲课。

“还是在我六岁那年看过下雪,一晃七年了……”我瞥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不禁回想,那时爸爸带着到雪中嬉戏,多有意思呀!

我想大家的感受也该和我一样吧,肯定想奔向雪花飘飞的窗外。

“要是老师让我们到操场跳一跳,闹一闹,该多好!

“干什么!

”她那冷若冰霜的脸似乎在充血了,嗓音略带沙哑。

“坐直,不准看窗外!

……我们继续看,合并同类项的几种特殊情况……”啪!

她拍桌子了:

“今天你们是反了!

有什么好看的!

究竟是学习知识重要,还是看那没用的东西重要!

都快期末了……你们……班长出来,去把窗帘都通通拉上!

”她心安理得地没完没了地念叨着,谁知道她讲些什么,我的心绪烦极了,脑海里总驱不去童年在雪景中玩闹的场景。

突然,我听到孩子们在雪中跳闹。

他们多幸福呀!

鬼才想听这样的数学课!

日复一日地讲,没有一点趣味儿。

今天让我更反感上数学了。

要是数学王“开恩”,让我们下去玩一节课,不,哪怕十分钟,我们会把这个时间补回来的,而且会学得更好。

现在,我偏不听你讲了,让我们飞到雪花飞舞的天空吧!

……啊,终于讲完了。

“快打开窗帘!

”“快到操场去!

”好多人在喊。

“啊!

——哎!

”雪停了!

就只下了一个小时。

我们和美丽的雪景失之交臂,永久的遗憾!

数学王,我恨你!

【点拨】

显然,在这位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就是来接受知识的,自己的职责就是讲好知识,而且是讲好本学科的知识。

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理解就是执行教案的程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安排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决不能越雷池哪怕半步。

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形式化可见一斑。

的确,上好课的前提是认真备课,但通常情况下,教师都要随着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包括一些偶发事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好教师要有灵活自如的变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案例反映的现象很有典型性,因为多数教师习惯了的教育教学是见物不见人或重物不重人的,学生被迎进学校是“批量”生产成“模具”而送走,鲜有被视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而为其创造个性化的发展天地的。

在上述案例中的数学老师的眼里,好学生就应该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他都是能坐住板凳听老师讲课的,他不会也不应有“离经叛道”的想法、情绪和体验的。

这样学生就被假想为一种物体,听课的机器。

教师们忘却了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她也许更想不到,这南方难得一遇的雪景如果利用好是一种多么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它有利于学生的生命体验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丰润。

【解决策略】

1.总体思路

[开放性备课策略]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的安排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屋建瓴的位置来总揽全局,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来。

教师可采取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的方法来体现开放性政策。

所谓协作性备课是指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可以围绕教材进行单元备课、分课时备课,针对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材背景、学情、教学手段的选择、课件的制作等)。

教师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

所谓双向性备课就是把教师的“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预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备课形式:

不拘一格,可以写在备课的统一教案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还可以把备课思路写在卡片上,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教学的“用”。

教育主管部门要为老师松绑,树立“抓大(备课)管小(写教案)”的改革意识,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教师尽量放开,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就是好教案,传统的教案评比该成为历史了。

(2)备课指导思想:

备课不妨粗一点,课前计划不要安排得太详尽,备课重点是明确教学目标,展现教学思路,不搞具体问题的罗列。

因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现场的,它不同于演戏,完全依附于剧本。

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的预定进行,而过于细化的备课钳制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因为教材的价值还在于学生在阅读中对它的增补与丰富,教师怎能备到这一动态过程?

(3)备课过程:

体现学习即探究,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倡宽松、开放,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

过程宜粗不宜精,留有调节的余地。

(4)教学方法:

提倡多案法,即解决问题选择几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情境适当进行调试,体现随机应变。

(5)课前计划不能过于充分: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把问题搞得太深、太透,因为这样教师容易陷入教材,对学生的观点不敏感。

提倡教师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站在材料之上俯视教材,才能做到“旁观者清”。

许昌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理念的调试教学与管理,2003:

11.

三、缺少反馈环节和教学反思的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发现永远也不会满意自己的教学,你就会持续不断地探索,以寻求更多的新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教学。

在这种“不满意”状态的激励下,你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而这种“不满意”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促使你改善自己的教学,这就是教学反思的力量。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的现状是:

很多老师虽然任教数十年,身上“家”的气息没有,而“匠”的气息渐浓。

缺乏反思意识和不知反思策略,难于自我界定是一个重要原因,表现如下:

1.对反馈信息的麻木

一般说来,那些能够接受并处理更多反馈信息的教师,也会吸收更多的有关自我的信息,从而形成更广泛的自我界定,并且这种自我界定也会更准确。

如何处理反馈信息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你对反馈信息的敏感度。

对反馈信息敏感的教师和那些对反馈信息不敏感的人相比,在能力、知识、资质等方面都要优秀一些,他们的反应更敏捷,也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

2.备课虎头蛇尾,重课前备,轻课后备

多数教师往往重视课前备课,有的甚至超周或超月做教案,提前编写,反复熟悉,但这节课一上完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进行反思、推敲、总结。

对这节课的成败研究不到位或干脆就没有课后反馈、反思的意识,备课的过程也就自然虎头蛇尾了。

3.不注意随时补充教学信息和教学后记

编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应当把教案看作教学的“档案”,要有这个意识,它不应局限在讲课前备课时写入教案的内容,教案要留有空页,可随时补充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但许多教师缺乏这种捕捉意识,备课处于静止状态。

【案例】

教学反思随笔

教学反思随笔,即课后抓住教学中印象深、有启发、有现设的环节,写反思随笔,可长可短。

下面是特级教师赵景瑞写的一篇作文教学反思随笔:

[作文与做人]我在作文课上,设置了一个做人情境:

“一位小朋友拿着一元钱到菜市场买菜,一位男售货员因繁忙将两角钱当成了一角钱找给了他。

归途上,小朋友才发现多找了一角钱。

”讲述戛然而止,问学生:

“假如你发现多找一角钱会怎样做?

会有什么行动?

”每人用文字写张小纸条。

我让每个学生入境,看看他们如何做人。

学生进入情境角色后,表现出许多有差别的行为,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

……经过大家评议,我让选出的学生走上讲台,按照自己的行动设想模拟表演,老师充当售货员,大家观察他的表现,然后写出作文片段。

这样,将真知真情化为行动,又转化为作文,人文一致,知行合一,一举两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在情境作文中得以渗透,作文与做人熔为一炉。

【点拨】

朱永新教授多次在演讲中“推销”他的成功“保险”,谁能够每天坚持认真写一篇教育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否则他赔偿损失。

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反思,是能否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遗憾,才说明发现了不足,才会对你今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产生催化作用。

正所谓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更深刻地感觉它。

绝不能课一上完就马放南山,认为没必要想了,应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这才是“反思备课”,也称“后设备课”,是全程备课的续曲。

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

“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

”反思型教师并不是被动地考察自己,相反,他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活动中,比如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反思型教学能够让教师自愿地思考自身行为的原因与结果以及各种环境和条件限制。

[美]DJohnMclntyreMaryJohnOHair教师角色丁怡,马玲,等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7.教师在思考自身教学活动的前因后果时,可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应该给什么样的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

第二,面对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教学时间?

如何安排教学资源?

第三,学校在设置正规课程时,应该如何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

第四,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评估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程度应该是多少?

【解决策略】

1.在反思中提高

课后备课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尤为重要。

不同的人对好教师的描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会反思。

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

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可能有十年八年的教学经验,但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八次而已。

有些教师可能总是埋怨自己的工作太忙太累,忙得连认真备课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写什么课后反思?

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磨道效应”:

路走了很多,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很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

而善于反思的教师,他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

工作十年就会有十年的经验。

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是论文和案例的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2.反思性备课策略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具体做法:

第一,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第二,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第三,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心设计的生长点;第四,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备课的基础

下课后,最好及时地拿出预设教案,回顾课堂教学实际,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

课后备课内容极广,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有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还有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评议——反思备课的催化剂

如果有别人听课,最好及时征求评课者意见,聆听评议,集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