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58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3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docx

长春市初中课程化学学习指导

2014年长春市中考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和要求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011年版)》,遵循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长春市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与发展的具体情况,按照长春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明确长春市中考的相关要求,化学学科将列为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范围的各学习要点,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三个维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要求(低一级的层次要求是高一级层次要求的基础,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一!

对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

对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A)、了解(B)、理解(C)、应用(D)四个层次。

A.识记要求对所列内容有大致的印象,能粗略地说出知识的梗概,能说出所学内容的典型特征或要点。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最基本的认知层次。

B.了解要求对所列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是什么”。

不但要求知道有关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复现相应的记忆,用化学用语来表示,还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或背景进行识别、辨认等。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比“识记”高一级的认知层次。

C.理解要求对所列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即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要求能够说明或解释有关的问题,能对相关的表达加以区分和判断。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比“了解”高一级的认知层次。

D.应用要求能够掌握科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能够迁移到某些实际背景中解决问题。

“应用”是比“理解”高一级的认知层次。

二、对技能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

对技能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由低到高分为模仿(A)、独立操作(B)、设计方案(C)三个层次。

A.模仿要求能够比照他人的操作或在他人指导下重复完成相同的操作。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初步学习”的最基本的技能层次。

B.独立操作要求能够独立完成相关或类似的操作。

独立操作是比“模仿”高一级的技

N层次。

C.设计方案要求对相关的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思想、方法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现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能对他人设计的活动方案做出客观的评价。

“设计方案”是比“独立操作”高一级的技能层次。

三、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

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由低到高分为经历(A)、反映(B)、领悟(C)三个层次。

A.经历要求对所列内容曾经亲身经历过,并在相应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体验”、“感受”等的最基本的体验层次。

B.反映要求能对曾经经历过的认知活动做出恰当的反映,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等比“经历”高一级的体验层次。

C.领悟要求能够对经历过的学习活动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思想或观念上的认识。

一般是指《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比“反映”高一级的体验层次。

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变化

一、物质的宏观组成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物质的组成

(1)知道从宏观上讲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A

(2)能正确地用元素来描述具体纯净物(包括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和未曾接触但给出化学式的物质)的宏观组成。

C

2.元素

(1)知道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0、Si、Al、Fe)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0、C、H、N);

A

(2)能根据元素的名称或原子结构,判断某些常见元素的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C

(3)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从元素周期表中查询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存在的规律性联系。

C

3.元素符号

(1)记住并会书写下列(计29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H、He、C、N、0、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I、Ba、Pt、Au、Hg、Pb、Sn;

A

(2)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B

!

物质的微观构成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物质由粒子构成

知道有的物质(如氧气"水"氨气等)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如金刚石"汞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有的物质(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A

CD能用“粒子是不断运动的”、“粒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宏观现象+

C

2.对粒子的认识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C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

(4)能够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多个粒子。

B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A

3.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该粒子属于原子还是离子+

C

(3)知道元素的性质(如得失电子等)与原子结构(特另(J是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1一18号元素之间的规律性

C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物质是混合物+

A

(2)能从含有的物质种类或粒子种类的角度判断和区分常见的、典型的、易分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C

2.单质和化合物

能根据组成中含有几种元素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3.氧化物

(1)了解氧化物的元素组成特点+

B

(2)能把氧化物跟其他含氧物质从组成上区别开来。

C

4.酸、碱、盐

能够认识常见的酸、碱、盐。

B

5.有机化合物

知道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

A

四!

物质组成的表示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B

(2)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说明某一具体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

C

1.化学式

(3)能够依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

()能够依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组成元素间的质量比+

B

(5)能够依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B

(6)能够依据化学式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

C

(1)能记住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会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A

2.化合价

(2)会利用化合价书写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B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B

()能利用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C

3.离子符号

(1)会书写常见离子的符号,了解离子符号的含义+

A

(2)能根据阴、阳离子的符号书写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B

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本质区别+

B

(2)能够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能从对物质的描述中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

(2)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说明或推测物质的用途,能根据物质的某一用途推测物质的相关性质。

C

3.化学变化与能量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A

(2)知道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为人类造福。

A

4.催化剂

了解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B

六!

几种典型的化学反应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能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来判断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属于9P—基本反应类型。

B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能根据某些信息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C

(2)能依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C

(3)能用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相应的置换反应来解释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D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知道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

A

(2)能够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结合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给出的化合物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C

4.燃烧和灭火

(1)知道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A

(2)能根据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认识灭火原理+

B

(3)能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具体的灭火措施;

C

(4)能识别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安全警示图标,初步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等安全常识。

B

5.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能从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所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判断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性、还原性。

C

七!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质量守恒定律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A

(2)能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C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客观事实。

C

2.化学方程式

(1)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C

(2)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理解、说明某一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C

(3)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某生成物(或反应物)质量的计算+

B

(4)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涉及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C

(5)能够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B

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空气!

氧气和氢气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及其相应含量+

A

(2)能根据一些事实和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如02"C02"氏0等)+

B

(3)知道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A

(4)了解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造成的危害、主要来源和防治的主要措施。

B

2.氧气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相关现象+

B

(2)知道氧气在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等方面的用途。

A

3.q气

(1)知道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A

()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会书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

(3)知道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前需要检验纯度。

A

!

水与常见的溶液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水

(1)通过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的宏观组成+

B

()了解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在组成上的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别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

B

(3)了解生产、生活实际中常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煮沸)等方法来净化水,了解某一具体方法在净化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B

(4)知道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能从比较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出发,提出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

C

2.溶液

(1)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某些常见物质跟水混合能否形成

溶液;

C

(2)能够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C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A

(4)知道溶液是一类特殊的混合物,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A

(5)明确饱和溶液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溶解相同的溶质,会判断给出的溶液是否属于饱和溶液;

C

(6)能从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已溶解的溶质质量等方面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

B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查某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

(8)能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确定改变溶液饱和状态的措施,以及从溶液中大量获得相应固体溶质的方法;

C

()了解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B

(10)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11)会计算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B

(12)会依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液的质量+

B

(13)会进行加水稀释溶液的有关计算+

C

(14)能够进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

C

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碳单质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A

(2)知道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B

(3)知道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应用+

A

()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或点燃)的条件下能跟一些物质反应,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2.二氧化碳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B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B

(4)能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C

3.氧化碳

(1)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A

()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B

(4)能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煤气中毒、煤气爆炸等现象。

C

四、金属和金属矿物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常见的金属与金a五

(1)知道常见金属单质的物理特性+

A

(2)能结合资源、价格、环保、性质等多种因素综合说明常见金属的应用+

C

(3)知道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知道合金与成分金属之间在性能方面的主要差别+

A

(4)了解常见金属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了解铁镑蚀的过程是铁跟空气里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能恰当地选择简单的防镑、除镑方法。

B

2.金属矿物

(1)知道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A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B

3.金属资源保护

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B

五、常见的酸、碱、盐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常见的酸

CD了解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2)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用途+

A

(3)能够归纳酸类物质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并说明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D

(4)能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说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C

2.常见的碱

(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2)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用途+

A

(3)能够归纳碱类物质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并说明碱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D

(4)能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说明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

C

3.生活中常见的盐

(1)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食盐的主要成分以及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常见的盐+

B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B

(3)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4)能够归纳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D

4.化学肥料

(1)知道氮肥、磷肥、钾肥是按所含营养元素划分的+复合肥料至少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营养元素+

A

(2)能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C

(3)知道化肥、农药使用不当时,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A

5.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B

(2)知道溶液的酸碱度(pH)与酸碱性的关系;

A

(3)能根据给出的信息判断:

某种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或酸碱度)的要求,给定的土壤环境是否适合种植某种植物,能够选择常见的物质改良土壤。

D

六、化学与能源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燃料

(1)知道煤、天然气(或沼气)、汽油等是目前常用的燃料,酒精是可再生能源,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A

(2)了解煤、天然气(或沼气)、汽油等的使用和存放常识,初步了解它们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

B

(3)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酒精、甲烷的燃烧反应。

B

2.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

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资源,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知道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B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常见的有机物

知道生活中的甲烷、酒精、糖类(淀粉、葡萄糖、蔗糖)、油脂(植物油、动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塑料、橡胶、纤维等是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A

2.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1)知道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简单方法;

A

(2)初步了解合成材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B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食品中的营养素

知道食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包括: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A

2.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了解钙、铁、锌、碘、铅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B

(2)知道可以通过“药补”、“食补”两条途径来补充人体缺少的化学

元素。

A

3.危害健康的物质

(1)知道吸烟能危害健康+

A

(2)知道亚硝酸钠、甲醛等的不合理使用能引起中毒。

A

第三单元化学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

一!

几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考核要点

目标要求

考核层次

1.比较与分类

能从物质的宏观组成或微观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加以比较,并进行分类。

C

2.归纳与概括

(1)初步学会将学习要点、方法步骤等进行归纳、概括+

C

(2)能对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

C

(3)能将所掌握的规律、方法运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D

3.科学探究

(1)知道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C

(2)能根据情境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恰当的猜想与假设,并能说明依据+

C

(3)能够参与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说明主要意图,预计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C

(4)能够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

D

(5)能将所得结论或发现作出合理的拓展与迁移;

D

(6)能从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注意事项、现象、结论、反思和评价等方面熟悉教材上的所有实验和探究。

D

!

常见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核要点

考核要求

考核层次

1.常见化学仪器

(1)能够识别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漏斗、蒸发皿、托盘天平、长颈漏斗、锥形瓶、坩埚钳等常见仪器+

B

(2)了解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错误使用可能造

成的后果。

B

2.基本操作

(1)依据相关性质,了解某些药品的存放方法,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

方法;

B

(2)知道玻璃仪器的洗净标准,能够恰当地选择洗涤剂,会洗刷操作;

B

(3)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知道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B

(4)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B

(5)能够正确进行加热操作,明确某些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C

(6)能够正确选择蒸发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明确操作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

C

()了解配制溶液(包括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和加水稀释浓溶液)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及常见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B

三!

物质的制备

考核要点

考核要求

考核层次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解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2)能根据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发生装置,明确所需要的仪器+

B

(3)能根据氧气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正确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

B

(4)能依据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来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

C

(5)知道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能够分析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C

2.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能在综合分析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便于操作、安全与环保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反应原理,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2)能根据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发生装置,明确所需要的仪器+

B

(3)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正确选择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B

(4)能依据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来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

C

(5)知道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能够分析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C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知道在实验室里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2)能根据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发生装置+

B

(3)能根据氢气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正确选择收集氢气的方法;

B

(4)能依据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来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

C

(5)知道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能够分析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C

4.其他物质的制备

(1)能根据实际需要,从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便于操作、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综合分析,恰当选择反应原理,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2)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

C

(3)能够客观地评价某一制备方案的优劣。

D

考核要点

考核要求

考核层次

1.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

(1)能把氧气、二氧化碳从给出的几种气体中鉴别出来+

C

(2)能鉴定氧气和二氧化碳。

C

2.离子检验

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鉴定某种物质(或溶液)里是否含有大量的H+、0H一、撕-或NH4+。

C

3.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检测

CD了解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的颜色和变色情况!

会用它们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

()了解pH的值域和溶液酸碱度的关系,会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B

(3)能从相关信息中了解某些植物浸出液同样可作为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C

五、物质的净化

考核要点

考核要求

考核层次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初步学会使用过滤、结晶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B

(2)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除杂试剂和方法;

C

(3)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4)能正确选择除去杂质的顺序+

D

(5)能客观地评价除杂方案的优劣。

D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作答。

2.全卷满分为50分。

二、试卷结构

3.题型结构

选择题约占20%!

非选择题约占80%。

4.内容比例

内容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变化

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

所占比例

25%左右

35%左右

4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