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594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docx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商隐《银河吹笙》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银河吹笙

银河吹笙

  

  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译文】

  

  满怀心中的惆怅望着冷漠的银河,独自吹笙,有话能跟谁说。

楼院寒冷阵阵西风吹过,渐渐显现黎明的天色。

  

  回想起昔曰的欢会依旧激情似火,只可惜已成旧事花残叶落。

昨夜栖息在树上斜枝的雌鸟声声悲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望着银河吹歌。

  

  月榭旁有一丛经雨的花朵,散发出阵阵余香仍有雨珠滴落。

映霜的残烛牵动相思,为什么偏有风帘阻隔。

  

  不要轻易将成仙的愿望许诺,那是独对青灯自我折磨。

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

  

  【注释】

  

  ①玉笙(shēng):

笙之美称,或笙之以玉为饰者。

玉箫、玉琴、玉笛之称同此。

刘孝威《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

“园绮随金辂,浮丘待玉笙。

  

  ②平明:

拂晓。

  

  ③重衾(qīn):

两层衾被,借以喻男女欢会。

幽梦:

隐约不明之梦境。

杜牧《即事》:

“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④别树:

树的斜枝。

羁雌(jīcí):

失偶之雌鸟。

枚乘《七发》:

“暮则羁雌迷鸟宿焉。

”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刘良注:

“羁雌,无偶也。

  

  ⑤月榭(xiè):

观月之台榭。

沈约《郊居赋》:

“风台累翼,月榭重檑。

”榭:

台上的屋子。

  

  ⑥浪:

犹随意,轻率、草率。

张籍《赠王秘书》:

“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缑(gōu)山意:

指入道修仙。

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

三十余年后,乘白鹤于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乃去。

李白《凤笙篇》: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2][3][4]

  

  ⑦湘瑟(sè):

湘灵鼓瑟,即湘水女神鼓瑟传情。

屈原《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注:

“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此典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借喻为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用以表现悲思。

秦箫: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传说秦穆公时,有一个名叫箫只(亦作萧史)的人很会吹箫。

箫声能引来白鹤、孔雀,翔集中庭。

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箫只。

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箫只教弄玉吹箫,能引来凤凰。

穆公为他们修建凤台。

箫只夫妇居台上数年不下。

后一道跨凤,双双飞去。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和三年(829)秋,诗人下玉阳赴天平幕前夕。

此诗是诗人听到女冠(女道士)吹笙所作,想到了以前学仙与女冠交往的旧情。

但是李商隐与王夫人感情真挚,伉俪情深,认识到自己不应牵惹旧情,写此诗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亡妻的执着与痴情。

  

  【作品赏析】

  

  诗题取第一句中的四个字,是李商隐诗中公认较为难懂的作品之一。

诗歌看去内容散乱,解构松散,难以建立联系,然而若把握了诗人心理的变化,诗的脉络就不难发现。

  

  这首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顺序和逻辑联系,凭借心里直觉反映内心的微妙变化,跳跃性极强,但也显得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著名诗作《锦瑟》和《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结构,章法手法上都与《银河吹笙》相似。

因此在解读上也十分相似。

  

  首联写吹笙的环境,用暗示的手法,烘托凄凉景象。

诗人在平明十分,徘徊在微冷的院落之中,满腹愁绪地遥望着银河,靠吹笙向上天传达自己的诉求。

“怅”、“寒”、“冷”三字虽描写的是环境,却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凄然。

“银河”意象出现,诗人用以与自己的处境对比,暗示自己的处境尚且不如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牛郎织女。

诗人触景生情,使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互相证明,互相沟通,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颔联记述了诗人吹笙的内容。

“重衾幽梦”指夫妻生活美好和谐,尤如梦幻。

李商隐虽仕途坎坷,却遇到了一位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李商隐对她尊重、怜爱有加。

然而妻子早亡,诗人悲恸欲绝。

因此诗人在这里只能在回忆中回想当时种种过往,沉浸在梦幻的幸福与温馨中。

但是诗人的美梦却被中断,现实无情地敲醒了诗人,美梦幻灭的诗人更为痛苦。

他感觉自己就像窗外孤苦伶仃、通宵惊啼的雌鸟一般。

李商隐始终处于幻想和现实之间,被梦想破灭的痛苦折磨着,内心失落而孤独。

  

  颈联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全写景而落于情。

诗人看到曾与妻子游赏的地方,不禁幻想当时的情景。

月光温润如玉,像一片轻纱一样笼罩着台榭边的繁花,此时这些迷人的小花,应该在春雨的滋润下花繁叶茂了。

然而就在此时,现实击败了梦魇,一阵寒风透过窗外,屋内红烛摇曳不定。

透过布帘望向窗外,一片萧瑟,青霜带寒,凄凉至极。

两句一扬一抑,先写夫妻间形影相随的温馨场景,进而寒风刺骨,将诗人从梦幻中拉回现实。

他猛然惊醒,才念及斯人已去,空留断壁颓垣。

在大起大落的对比中,传达诗人内心极大的思念与痛苦,虚实相映,不见斧凿,是真情流露。

  

  尾联抒发诗人的梦想与执著。

夜半时分,他像王子晋一样吹笙,不过是效仿湘灵,借音乐抒发内心矢志不渝的痴情,并不是要升仙。

诗人连用两个典故。

上句“缑山”取典汉刘向《列仙传》,该故事讲王子晋好吹笙,最终在缑山成仙。

下旬“湘瑟”取典干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题由《楚辞》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中摘出。

湘灵是舜的两个妃子:

娥皇、女英在洞庭湖溺水死后成为湘水女神。

两个典故的运用,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纯真,感人肺腑。

  

  此诗安排巧妙,看似散乱而实则严密。

同时敢于打破常规,体现了诗人意识的流动和情绪的微妙变化。

诗人多用对比手法,乐景哀景交替出现,渲染诗歌悲伤氛围,极其动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然终商隐之世,观其所有诗文,对令狐楚始终充满着感激之情,绝无半字微词。

无论是从史传所载还是从商隐诗文内证来看,商隐平生未作一件有负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

就婚王氏,纯属个人婚姻选择问题,王茂元当时亦非朝廷要员,其实也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又何能谈得上“去牛就李”?

  

  当两党激烈斗争之时,每当发生大的人事关系变动,李商隐没有一次趋炎附势去攀附得势者。

相反,他总是同情那些失势被整之人。

牛党中的萧浣,杨嗣复被贬时,他曾前往贬所探望。

会昌年间令狐綯失势时,李商隐与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

李德裕被贬之时,李商隐毫无顾忌地为其《会昌一品集》作序,对其政绩人品给予崇高的评价,为一个被当政者严密监视下的下台宰相大唱赞歌,这需要不凡的胆识和气魄。

仅此一点,便可看出商隐具有坚持正义,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权贵的宝贵品格。

晚唐社会,官宦窃柄,扰乱朝纲,牛李党争。

勾心斗角,人事纷纭,互相倾轧。

李商隐终生关心民生疾苦,在弘农县尉任上,为活狱而不怕得罪上司孙简,不怕丢官,足以显示出他的热血心肠和骨鲠气节,此亦是政治品质之大节。

  

  再说生活品质。

李商隐在就婚王氏之前确实有过恋爱经历。

他与柳枝、宋华阳都相恋过,而且恋得非常痴情。

但当他与王氏结婚之后,对爱情却颇为专一执着,未有窃玉偷香之事。

他与妻子的感情很深笃。

王氏死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

当时商隐正值中年,丧妻逾岁,续弦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隐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独居至死。

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钟情自守,妻在之时更无可能轻佻放浪。

商隐非轻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动读者。

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热爱生活,关心现实与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创作出反映社会主流与本质的至情至性的作品。

品格卑污低劣的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格调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存诗614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

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

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李商隐《东还》诗脍灸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注:

郑板桥十分喜欢这首唐李商隐《东还》诗,常用其独特的“板桥体”题写赠送亲友,故后来误把这首李商隐《东还》诗认为是郑板桥写的,在“郑板桥集-诗词”、《书七绝十五首长卷》等书箱中都被收录。

《东还》诗作者是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

据叶燮说:

“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

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

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

《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