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01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doc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平等的人。

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这是一个教育学的良性循环。

怎么让学生走入良心循环中呢?

每一种儿童行为背后,都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教师行为背后,也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

针对学生丧失自信自尊,老师可以采取的反应类型有:

1、爱心型。

不歧视学生,给予他无微不至而且持续不断的爱及照顾。

2、励志型。

讲一些励志的名人故事给他听,鼓励他的志气。

3、赏识型。

不断地寻找这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大大地加以表扬,以树立他的自信。

4、转移型。

通过表扬孩子在其他领域的进步来帮助他树立自尊。

5、专业型。

研究这个学生的学习障碍,给予相应的单独辅导,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前四种行为模式都是有效的,在某些情形下还会发生关键作用。

成熟的教师,会根据对学生行为模式的洞察同时或交替使用这些策略。

这四种模式是外在的,辅助性的。

最后一种是内在的、根本性的。

但如果长期习惯于采用前四条途径(尤其是当这四种途径有一定成效时),会导致积极意义逐渐丧失,而消极可能逐渐显现。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励志教育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专业化普遍缺失,企图寻找捷径所致。

一个成熟的高度专业发展的教师,必然会:

1、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瑞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于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3、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于外在评价;

4、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与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与创造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

楚真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