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70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doc

开题报告

0202班夏瑾岚

研究课题:

低幼儿童绘本读物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

研究的缘起:

绘本读物一词来自日本,英文称“picturebook”,中国也叫图画书,但中国指的图画书还包括带有插图的书(illustratedbooks),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绘本读物是有所区别的。

绘本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

绘本读物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至少是平等的,相辅相成,甚至很多时候图画的作用超越文字,由画面来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更为丰富,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绘画语言来了解故事的细节、内容、主题和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

研究表明,儿童对于色与形两维的感知从出生就已经具有了。

我国心理学家陈立等曾做了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的形状抽象最早”,“3岁后形状抽象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

3.5-4.5岁颜色抽象达到高峰”,“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因此可以看到,儿童对于纸介质出版物,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集形状和色彩于一身的绘本读物了。

低幼绘本读物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阅读低幼绘本读物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低幼绘本读物阅读是儿童生活本身的需要,是儿童存在的形式之一,它的本体价值,就是儿童生命价值的体现。

就像新西兰的多罗西·怀特所说:

“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

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

对于幼儿绘本读物,我国的研究并不是非常多,很多是停留在绘本读物的创作和接受的理论上,与实际的市场联系并不紧密。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幼儿绘本读物的出版身陷矛盾,一方面是回归儿童本源的理论指导,一面是市场经济下泯灭幼儿天性的成人化教育读物的畅销。

低幼绘本读物的市场很大,现在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认清现状,以及从与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外国绘本的比较中得到启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趋势的分析。

研究低幼绘本读物的出版现状,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有利于使低幼绘本读物能更好的发展。

为出版机构和绘本读物的创作者们提供有效的信息,为绘本读物的接受群体提供参考。

文献资料综述

国内外对绘本读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低幼绘本读物的出版的各个因素

a)出版主体

b)创作主体

c)接受主体

《文艺编辑学》中提出了编辑、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三层次说。

其作者认为,在社会生活和各种信息与社会文化产品之间,主要由作者、编辑、物态化生产者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又可以从精神、物质、经济三个层次进行描述。

在精神层次,作者为满足文化知识消费的需要,进行创作探索;编辑为使读者接受,进行选择和整理;读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认识和教育的目的。

在物质层次,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通过创作进行第一次物化,形成“原稿”;编辑在选择后,将原稿进行第二次物化,变成读者最终接受的书、报、刊,进入信息交流的环节。

在经济层次,作家创作出原稿,被编辑选中并以稿费的形式交换版权;原稿经整理、加工后,又以商品的形式投入市场;读者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购买。

这样,在“作家作品―读者接受”的文学活动整体中,引进了编辑的概念,并使之成为重要部分。

作者认为“作家作品―文艺编辑―读者接受”这三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的。

(二)低幼绘本读物出版存在的问题研究

d)洋盛土衰

中国缺乏自己的国际品牌,缺乏国际水准和国际视野,既走不出国门,又难以与世界精品抗衡。

改革开放以来,少儿读物的版权贸易发展很快,但引进多,输出少,贸易逆差达到48:

1,而且真正进入国际英文出版主流的微乎其微。

e)急功近利。

定价过高

装帧越来越精美,价格“水涨船高”。

书价高,原因之一在于豪华包装。

如今的少儿图书,黑白印刷的已是凤毛麟角,起码是双色印刷乃至彩色印刷。

纸张也越来越高档,以一个印张计算,胶版纸的成本不到2.5元,铜版纸的成本为3元,而一些高档纸的成本达10多元。

少儿图书中相当一部分是外版书,一些外方出版商要求精装,甚至指定印刷厂,指定用纸,指定包装。

这就是一些洋书“身价不菲”的原因。

对于本土的一些少儿图书,出版社则认为好的包装更易于吸引读者,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于是一些原本可以用胶版纸印刷的图书,出版社改用铜版纸,一本书的成本相差20%。

至于那些同类选题的图书,出版社比拼的更是包装。

如《一千零一夜全集》,内容完全相同,简装的定价49.8元,精装的定价98元,价格翻了近一倍。

f)城市化、精英化

故事内容多反映城市生活,反映农村题材的少。

没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创作,就很少会见到出版社有出这样题材的书籍。

接受群体中大部分是城市居民,这也影响到出版单位出版题材的选择。

g)专业化程度低。

盗版等鱼目混珠。

专门出版儿童绘本读物的出版社凤毛麟角。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绘本读物的门槛较低,所以几乎一般的出版单位就可以引进出版绘本读物,而能够支持原创的出版社较少,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完善的幼儿绘本读物出版体系。

并且,在市场上大量充斥着盗版的书籍,印刷差、错误多。

盗版的鱼目混珠也使

h)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的匮乏

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认为,我国有3.7亿少年儿童,但在7000多名中国作协会员中,儿童文学作家仅有500余名,按比例只有7%左右。

巨大的阅读群体使图书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儿童文学作家在出版社纷至沓来的稿约面前,疲于奔命,难以对作品精细打磨,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使之呈现出数量上持续繁荣但质量上提升不大的局面。

i)定位不准。

忽视家长这个重要因素

低幼绘本读物更多的是一种亲子共读,这就意味着家长作为幼儿阅读的一个中介,是影响绘本读物出版、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

j)教条化的教辅图书泛滥

教条化现象严重。

把活的教育转化成为了书本上精确到天的“指南”,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有非常明确的教家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孩子在这一天如果怎么做了,就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

现在的家长普遍已经有了学前教育的意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比较专业的教育方案;这类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家长求知的空白,对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容易操作,双方顿时一拍即合。

k)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很少利用社区资源。

儿童图画书的延伸服务非常欠缺。

这类服务可小可大,可以是附在书内的读者反馈单,根据这个积累数据方便进行数据库营销和客户关系营销,也可利用其进行直销或者其他价值链开发;在我国本应成为儿童阅读重要资源的图书馆很少对儿童尤其是幼儿开放,可以由出版社推动建立社区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布置专门的阅览室;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或是利用已经有影响力的媒体和民间机构。

l)投资大,风险高。

出版社不敢贸然涉水。

(三)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

1.国内以周兢、余珍有、张明红等的研究为代表,较多地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口语学习与书面语学习的关系的研究

——阅读活动指导的研究

——早期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对象的研究

张明红、上海市威海路幼儿园的研究认为,“通过视觉途径获取信息进而理解”的活动的对象是广泛的、多元的,可分为成人引导性阅读材料、幼儿生成性阅读材料两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

(四)儿童学习视野的研究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认识论为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阅读接受的主体不是接受对象的内容形式的被动接受者,不是绘本读物中的道德训诫,行为准则的接受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是带着自己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审美趣味倾向自主的意义的独立主体

皮亚杰:

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的。

儿童对绘本读物的接受是他们与读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实践;因此,儿童与绘本之间有着选择、阅读、理解等一系列主体性活动

维果斯基:

学习是首先发生在心理间,然后发生在心理内的活动。

儿童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的背景。

绘本读物是儿童与社会文化产生心理间的学习活动的重要媒介、载体、道路,是他们与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之间的一种互动

2.社会认知论

绘本读物形象生动,集中鲜明的特点在儿童的间接学习与直接学习之间构建起有效的“桥梁”,引导儿童与绘本读物之间产生“象征性互动”。

即接受主体在与接受对象----绘本读物的互动中受到绘本象征性图景的影响,从而接受绘本读物中所蕴涵的立场、视角、情感态度等

(五)接受理论与接受美学的研究

1.以(德)H.R.姚斯和(美)R.C.霍拉勃为代表,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哲学基础,从读物文本的社会意义维度、创作主体及创作规律维度转向接受主体及接受维度的研究.他们的主要观点:

(1)接受期待:

接受主体的已有经验、直觉能力、理解接受水平、接受趣味等

(2)视野融合:

接受主体的期待与读者文本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与理解

(3)读物这一接受对象是由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没有阅读接受,就没有读物文本的具体化和意义化

(六)哲学视野的研究

绘本读物是以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展现出来的世界图景

儿童受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是简单、朴素的,同样也是充满趣味性的。

从儿童的特定视野出发所展现的世界,是具有儿童特定的思维特点的一种“童心”的世界。

绘本读物就需要与儿童世界图景实现视野融合

(七)主客体的统一性和对话性

接受对象----绘本读物,不是与接受主体----低幼儿童相对峙的对象,而是在接受过程中,与接受主体相互交流沟通,并产生一种心灵共鸣的效应,而存在的对象。

(伽克默尔《真理与方法》)接受主体在与接受对象的对话中,参与到对象所展现的那个世界图景;接受对象也必然地影响并参与到接受主体的精神世界之中,影响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趣味以至行动。

海德格尔:

人们的阅读接受活动以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不仅仅是工具。

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本质结构,或者说,世界必须进入语言才能表现为我们人的世界,人通过语言认识世界、构拟世界。

低幼儿童阅读接受活动以语言和图画相结合的“有机体”为媒介。

这一媒介是幼儿认识世界、构拟世界的必然“途径”,它承载着低幼展望世界、走向人生的主要使命。

施莱尔马赫:

任何对文本的理解总是运用一定方法进行解释的结果,方法不同,理解也不同。

接受主体不应从文本的表层(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从创作的意图、动机去理解,才能更确切地与文本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交流。

伽克默尔:

理解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模式,理解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主理解世界的方式。

理解是读者与文本相沟通。

二.中外低幼绘本读物的比较与启迪

1.亲切、自然地描述“世界”

中国外国

科学童话

科学散文

内容上

虚构情节、细节

依据事物的因果规律真实地开展情节

设计矛盾冲突,利用事物特征与人性化的愿望来设计

不设计人性特点的矛盾冲突,但依据人性化的感受来描述

追求故事性、戏剧性的效果,难以将笔触拓展到更多的“未知领域”。

情节、细节均真实、自然、又有童心、人性化的真切、细腻感受,既有利于作者将创作领域拓展到更广阔的“未知世界”,又有利于儿童的共鸣。

形式上

故事化

散文化

以悬念吸引人

以真实的“世界”、真切的“感受”吸引人

2.愉悦、倾心地参与“生活”

中国绘本

外国绘本

从成人的观念、社会对儿童的期望、要求出发,考虑儿童的兴趣及愿望。

从儿童的生活感受、主观欲望、兴趣出发,结合成人与社会的期待。

具体形象地描绘外在的行为动作。

(小狐狸的枪和炮,胆小先生)

鲜明生动地描绘内在的心理活动(菲菲生气了,鳄鱼怕怕)

说理多,情感共鸣少

注重情感的共鸣

首先吸引成人。

有一个成人十分感兴趣的道理。

首先打动幼儿。

吸引孩子的兴趣。

接受方式:

单调。

较为被动。

接受方式:

全方位,主动地参与。

亲子共读,情感互动较少。

亲子共读,情感互动较多。

研究的意义

理论价值:

对于幼儿绘本读物,我国的研究并不是非常多,很多是停留在绘本读物的创作和接受的理论上,与实际的市场联系并不紧密。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幼儿绘本读物的出版身陷矛盾,一方面是回归儿童本源的理论指导,一面是市场经济下泯灭幼儿天性的成人化教育读物的畅销。

低幼绘本读物的市场很大,现在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认清现状,以及从与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外国绘本的比较中得到启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趋势的分析。

研究低幼绘本读物的出版现状,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有利于使低幼绘本读物能更好的发展。

为出版机构和绘本读物的创作者们提供有效的信息,为绘本读物的接受群体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采用质的研究。

把绘本读物的文本产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其本质属性

2.采用文献法:

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开拓研究视野,廓清研究思路。

进而分析研究该对象应有的本质属性

3.比较研究:

进行中外绘本读物进行对照比较,以发现问题、找出趋向

论文的框架(章,节)

l前言

l一.低幼绘本读物的概念及出版现状

l1.低幼绘本读物的概念研究

l2.低幼绘本读物出版现状的研究

l二.低幼绘本读物创作(出版)的相关主体

l三.低幼绘本读物的本质属性

l1.展现童心的世界图景

l2.与接受者之间产生心灵和应的互动交流

l四.中外低幼绘本读物的比较与启迪

l五.低幼绘本读物发展趋势分析

l1.朴素视野、人文视野与科学视野的交融

l2.目标语言、儿向语言与伙伴语言的结合

1.

研究实施计划(时间计划)

l9月、10月:

搜集文献资料

l10月底~11月中:

完成文献综述

l11月下旬~12月初:

完成开题报告

l1月~2月初:

完成论文初稿。

l3月:

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回归儿童——对于幼儿出版物的冷思考黄顺周茹http:

//www.BOOKB2B.com2003-02-11《出版广角》

2.从幼儿审美的角度解图画书中的绘画语言华师大林琳

3.少儿出版繁荣背后多隐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005-05-26新华网天津频道

4.少儿图书:

包装豪华内容你抄我抄大家抄2005-08-31人民日报

5.《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加入WTO少儿报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赵彤,《传媒时代》2000年5月

7.Bedtime-Story™TheWeb'sPremiereChildren'sStorySite

8.读者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读陈景春的《文艺编辑学》徐威 王琦 刘飚《出版科学》2003年第四期

9.低幼图画书研究陈宗耀出版科学2002年增刊年评(第一卷)

10.感悟童真——儿童读物插图创作散记张晓叶

11.六位父母讲述选择低幼读物心得2004年07月09日08:

45光明网

12.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看张月红  孙璐  唐子煜

13.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 A.班杜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A.卡米洛夫-史密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戴维.H.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高文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幼年语言德维利尔斯,J.G著,德维利尔斯,P.A.著,贾生译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17.法国儿童文学导论方卫平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18.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GuyR.Lefrancois著王全志孟祥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GeorgeS.Morrison著王全志孟祥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

22.

23.

24.

21.世界图景与语言世界图景之结构及关系李发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1卷第4期

22.论幼儿语言文学的接受章红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第11期

23.MulticulturalPictureBooksfortheEarlyChildhoodClassroomPossibilitiesandPitfallsJeanMendoza&DebbieReeseEarlyChildhoodResearch&Practice2001

24.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姚喜明潘攀《英语教育》第25卷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