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681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

  区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在我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志性学术成就。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B.汉代经学、魏晋佛学隋唐玄学、宋明理学┠考试大^o^在线^*^考试中心┨

  C.汉代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经学

  D.汉代儒学、魏晋佛学、隋唐玄学、宋明经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先秦儒道、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清朝朴学都属于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就。

  第2题:

当有些纳税人隐瞒实际收入逃避缴纳所得税时,一个恶性循环就出现了。

逃税造成了年度总税收量的减少,总税收量的减少迫使立法者提高所得税率,所得税率的提高增加了合法纳税者的税负,这促使更多的人设法通过隐瞒实际收入逃税。

如果以下哪项为真,上述恶性循环可以打破?

()

  A.提高所得税率的目的之一是激励纳税人努力增加税前收入

  B.能有效识别逃税行为的金税工程即将实施

  C.年度税收总量不允许因逃税等原因而减少

  D.所得税率必须有上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假如B项为真,可以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因为这可有效地识别并减少逃税行为。

  第3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某市政府为建办公楼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承包合同

  B.某市政府为修建大型水利设施而对该地居民区实施的拆迁行为

  C.商务部作出禁止某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决定

  D.消防局向某企业发出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D。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机关盖办公楼而与建筑商发生的行为并不属于行政行为,只是一方为政府机关的民事行为。

故选BCD。

  第4题: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人需要有门排除外界干扰,以提高脑子的思考力

  B.人需要有门使自己不受拘束,自主地生活

  C.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有赖于门做一些必要的回避

  D.人是有思想感情的,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类题。

阅读材料,通过“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可知,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故选D。

  第5题: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便问:

  “何不摘梨以解渴?

”他回答: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其迂腐:

  “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

”许衡正色道: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和文段中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A.凡事都要防微杜渐

  B.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C.小信诚则大信立

  D.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的关键词是“我心有主”,即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操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B项“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意即慎独慎微,洁身自爱。

A项无法从文中得出;C项的诚信问题也与坚持主见、恪守操行不一致;D项指淡泊名利,文段中也没有反映。

故选B。

  第6题:

时光是你自己的,调制是你的雅趣,如何调制是你的智慧。

别混沌时光浪费时光亵渎时光,平平淡淡的时光里能造就伟大,更能造就平庸。

如何做好自己掌握自己,关键在于你炮制时光的方位。

在时光里,执著奋斗的人是成功人士,天天读书的人是知识金囊,浪荡不羁的人是三流个体,鸡毛蒜皮的人是俗不可耐的群体。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A.调制适合自己的时光,能令人受用一生

  B.时光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等同的

  C.对时光的不同对待不同利用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D.要利用自己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的第一句话是总起句,说时光可以自己调制;第二至第四句话要表达的是炮制时光的方法不同,人生也会不一样。

通过阅读可体会到作者的倾向性,其表达的观点一定是积极的。

B项与文段关联不大,排除;C项是对文段大意的概括,但并没有表达出明确的观点,排除;A项是C项的一个方面,是积极的一面,和D项对比,显然D项更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D。

  第7题:

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___________网络管理应进一步___________,加大财力和人才的投入,加快完善立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规范

  B.证明规划

  C.说明规范

  D.显示规划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近义词辨析题。

表明:

比较确切地指出。

证明:

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说明:

解释清楚,讲明。

显示:

明显的表示。

规范:

使合乎模式。

规划:

计划安排。

此题从后一空容易作出判断,由题干“加快完善立法”可知用“规范”更合适,排除

  B.D项;

  “网络热点事件”只能“证明”或“表明”,而不会解释清楚,排除C项。

  第8题:

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正确的有()。

  A.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

  C.格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而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故选ABD。

  第9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符合宪法规定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B.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修改权只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每届任期的时间是相等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解析】

  《宪法》第58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59条第1款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第60条第1款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98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立法法》第7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故选D。

  第10题:

流量压缩装置和电子注入器把脉冲高压电转换成电子束。

高强电磁场把它在长长的电子枪中加速,通过电子喷嘴向集流加速器喷射,作为形成和加速质子的介质。

语段中“它”指的是()。

  A.流量压缩装置

  B.电子注入器

  C.脉冲高压电

  D.电子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根据就近原则,本题中“它”指代的是离其最近的“电子束”一词。

  第11题:

实践表明,__________良善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已不再是政府的财政包袱,相反,它还是经济增长的__________。

住房保障本身已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可持续的生命力,并成为能够产生稳定回报的投资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于、机遇

  B.出于、动力

  C.由于、前提

  D.鉴于、表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别。

  “基于”是由于,鉴于,根据的意思。

  “出于”是指来自于,强调人的行为动机。

  “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

  “鉴于”是由于,按照。

根据的意思。

结合语意.题中第一句为因果关系,故可首先排除B项。

由“相反”,可看出题中第二个空应为“包袱”的反义词,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机遇”、“动力”。

综合考虑,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12题:

某些律师承认交警便衣执勤是“隐蔽执法”行为,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言下之意即明知违法,但因为可以取得更好的执法效果就可以故意违法。

这就好比战争中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安全,就可以打着“人权”的幌子剥夺少数人的生命,而本身却是最大的不尊重“人权”。

同理,知法犯法,是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对本段文字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隐蔽执法行为侵犯人权

  B.交警不能因为不得已而知法犯法

  C.某些律师的观点是错误的

  D.交警便衣执勤是违法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主旨概括题。

首先分析文段,其讨论的话题是交通警察便衣执勤的现象,排除C项;然后观察观点性语句,从后三句话,-j-知最后一句是作者得出的结论性观点,即交警便衣执法是知法犯法,是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D项最符合本段文字主旨。

文段中提到战争打着“人权”的幌子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是与隐蔽执法行为进行类比,而非说隐蔽执法行为,A项张冠李戴,错误;B项没有提到文段所述的重心,即“便衣执勤”,因此它只是文中提到的一种观点,而不能成为文段主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13题:

美的情怀首先是以真为前提的,要表露本心,要求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

虚情假意与情真意切、__________与真心实意永远水火不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装模作样事与愿违

  B.装腔作势适得其反

  C.矫揉造作南辕北辙

  D.虚张声势背道而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句意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与“真心实意”意思相反,“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与句意不符,排除D。

第二空与“水火不容”构成并列关系,“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都不及“南辕北辙”的喻意明显。

故本题答案为C。

  第14题: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的海域。

  A.20海里

  B.120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我国海洋法相关规定,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第15题:

相比于儒家的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道”,老庄之“道”因其玄虚的特征,更宜于作出超越性的解释.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

它永远具有无限的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

在万物源于道的根本原理之下,个体生命与道本是统一的;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

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

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儒学与道学在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上存在本质不同

  B.道学蕴含的宗教意味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D.只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人才能体悟“道”的内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通过与儒家的“道”对比,阐释了老庄之“道”的特征。

  基于此种特征,老庄学说更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因而在魏晋时期蓬勃兴起。

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魏晋时期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即C项。

  第16题:

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

然而,_______。

我们一刻者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_______,“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夕惕若厉如履薄冰

  B.防患未然戒骄戒躁

  C.常备不懈未雨绸缪

  D.居安思危喜中有忧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17题:

一个包裹,除非其大小在规定的尺寸之内,否则投递服务公司不会接受。

所有被接受投递的包裹都有退回地址。

如果上面陈述是正确的,下面哪一项也一定是正确的?

()

  A.投递服务对重包裹的收费高于对轻包裹的收费

  B.投递服务一直只接受大小在规定限度内的包裹的投递

  C.如果一个包裹大小在规定的限度之内,并有回邮地址,则无论它多重,都会被接受投递

  D.一个大小不在规定限度之内却有回邮地址的包裹,决不会被投递服务接受投递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所表现出的逻辑关系是:

  “包裹被接受投递”一“在规定的尺寸之内”且“有退回地址”。

充分条件关系肯定前件能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能推出否定前件。

即否定“在规定的尺寸之内’’或“有退回地址”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推出“包裹没有被接受投递”。

D项中否定了“在规定的尺寸之内”这一后件,因此能够推出“包裹不会被接受投递”,故本题答案为D。

文段并没提到收费问题,故A排除;B项“一直只”的说法过于绝对,这一规定很可能是最近才有的,因此B项不能推出;C项把“在规定的尺寸之内”这一必要条件当成是“包裹被接受投递”的充分条件,因此错误。

  第18题:

①他认为,唯有“合汉合满合蒙合苗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共同对外,中国才能救亡图存②“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③他看到狭隘汉人民族主义可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祸端,提出了“大、小民族主义”的观点④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倡导者之一⑤梁启超通过这种“大民族主义”来抵消汉人“小民族主义”的可能危害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③②④

  B.④③②①⑤

  C.①④③②⑤

  D.④①⑤③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本段文字讨论的是“民族主义”,首先由④引出“民族主义”,观察②可知,这应该是梁启超的一句话,这是梁启超“大、小民族主义”的观点,所以③后边是②,对于①⑤,⑤中的“这种‘大民族主义,”也就是①中所论述的“合汉合满合蒙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即⑤在①后,那么这五句话的顺序就是④③②①⑤,即先由④引出“民族主义”,接着③②将“民族主义”分为“大、小民族主义”,最后①⑤重点论述“大民族主义”。

故选B。

  第19题: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土地贫瘠,十年九旱。

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黄土高原上经济落后,文化匮乏,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以摆脱贫困

  C.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先介绍了“这里”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旱灾频发的恶劣自然条件,然后指出“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不少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

显然,文段想说的便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农民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题答案为C。

  第20题: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贵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便宜也不一定就没有好货。

消费升级,升的不是价格,而是品质。

所以,新品牌在理性消费时代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现在95后、00后的消费观念与70后、80后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品牌,也更容易相信身边人的使用体验和自己真实的体验,不盲目迷信大品牌。

他们对好对坏的判断,与固有的品牌印象关系不大。

随着这些年轻人成消费主力,有品质的新品牌也迎来最好的时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真实体验而非品牌价值

  B.只要产品的质量好,新品牌也可以大受欢迎

  C.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比中年人更加理性和成熟

  D.相比大品牌,新品牌将更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21题:

某单位选举工会主席,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人。

已知该单位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

  如果得票比其它两人都多的候选人将成为工会主席,那么甲最少再得到多少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2

  B.3

  C.4

  D.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根据题意还剩余52-17-16-11=8票,甲要想获胜则最少还要4票。

故答案为C。

  第22题:

统计数据正确地揭示:

整个20世纪,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缓慢上升,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火山爆发的次数明显下降。

科学家同样正确地揭示:

整个20世纪全球火山的活动性处于一个几乎不变的水平上,这和19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Ⅰ.如果本世纪不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将无例外地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Ⅱ.火山自身的活动性,并不是造成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Ⅲ.19世纪全球火山爆发比20世纪频繁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题干可知,“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火山爆发的次数明显下降”只能说明在这两段时间的情况,并不代表世界大战与火山爆发的次数有关,因此Ⅰ错误:

根据“全球火山的活动性处于一个几乎不变的水平”而“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缓慢上升”,可以得到Ⅱ是正确的:

Ⅲ是无法从题干得到的结论,纯属主观推断。

所以选B。

  第23题:

跟高价酒店、好车或高端楼盘不一样,火车票的提价有它的特殊性。

以同样是必需品的房子为例,哪怕价格再高,退一万步你还是可以通过住更小的房子来解决,哪怕是胶囊公寓。

火车票则不一样,提高火车票价格其实就是生生地不让一拨人回家过年,而不是让他们“少坐几站车”。

尤其是对非常依赖铁路进行远途交通的打工者来说,留给他们的“方案B”并不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忽视一部分人的真实回家需求而进行的火车票提价,即便能高效地调控人流,也是不近人情的

  B.火车票提价无助于解决“回家难”,纯粹的经济手段几乎解决不了中国春运的买票问题

  C.春运票价非价格问题,而是分配问题

  D.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这是刚性需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有一定难度,可利用排除法解题。

A项侧重于文段后半段“远途交通的打工者”而言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排除。

  C项文段未提及分配问题,排除。

D项谈及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以火车票涨价为中心,引申出经济手段(涨价)不能解决“回家难”的问题,是文段意在说明的问题。

故本题选B。

  第24题:

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5题: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__________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__________我却知道,有不少人,__________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__________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但是、而且、因此

  B.如果、而、甚至、因而

  C.如果、但是、而且、因此

  D.也许、而、甚至、因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一个空前后是选择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B.C两项。

第三个空之间是递进关系,选“甚至”更符合语感,据此可以排除A项。

第二个空前后是转折关系,用“但是”表示转折语气偏重,选“而”更符合语言习惯。

故正确答案是D。

  第26题:

2020年,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中来自财政拨款的比例比住房保障支出来自财政拨款的此例高()个百分点。

  A.6

  B.10

  C.15

  D.1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用估算法。

住房保障支出来自财政拨款的比例为:

  318.00÷486,00×100%≈65.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中来自财政拨款的比例为:

  15277.31÷21391.67×100%≈5÷7×100%≈71.4%。

A为正确选项。

  第27题:

__________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之美,是那种以简单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捷

  B.简洁

  C.简约

  D.简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简捷:

①直截了当,也作简截;②简便快捷。

简练:

指简明精练。

指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洁本义是不复杂,单纯。

由“简单线条所勾勒出来”可知,这里应选“简洁”表示不复杂的意思。

正确答案是B。

  第28题: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lO00吨

  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9年达到了3700美元,A项正确。

  2010年7月,我国黄金储备已达1054吨,B项正确。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部分地区已超过,D项正确。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C项错误。

  第29题:

某大学进行论文比赛,得第一名的只能有一人。

究竟谁得第一名?

在对甲、乙、丙、丁、戊、己六个参赛者进行名次预测时,四人作了如下的预测:

甲:

取得第一名的要么是我,要么是乙。

乙:

取得第一名的要么是甲。

要么是丙。

丙:

如果不是戊取得第一名,就一定是己。

丁:

第一名绝不会是甲。

比赛结束后,发现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

请问:

谁得第一名?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分析推理题。

方法一:

此题甲、乙和丁的预测都涉及了甲,因此可以将丁的预测作为突破口。

假设丁预测错误,得第一名的是甲,则甲、乙的预测都正确,不符合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正确;所以丁的预测正确,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则甲、乙、丙的预测都错误。

由甲和乙预测错误可知,取得第一名的不是甲、乙、丙;由丙的预测错误可知,取得第一名的不是戊和己。

故取得第一名的只能是丁。

方法二:

此题也可用代人法。

将A项代入,甲得第一名,则甲和乙的预测都正确,不符合题意;将B项代入,甲和丁的预测都正确,不符合题意;将C项代入,乙和丁的预测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第30题:

作为风景画家的他在作品里加进了人的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__________在每个人心底的__________的诗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藏、温柔

  B.埋藏、独特

  C.积压、朦胧

  D.沉睡、汹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先看第一空,诗意存于心底,是一种感觉,一种难以名状、若有若无的感觉,与人的潜意识有关,故用“潜藏”比用“埋藏”

  “积压”更加合适,排除

  B.C。

再看第二空,诗意的感觉应该是舒缓轻柔的,故用“温柔”比“汹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