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713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习水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该事件是指

A.建立深圳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7.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领船队从欧洲抵达非洲最南端海角的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

伽马D.麦哲伦

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①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9.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10.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12.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3.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渐趋衰落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③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④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14.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提高②生产关系的变革③农民身分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5.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

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

此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B.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16.“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

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

A.平等性B.扩散性C.延续性D.包容性

17.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宏伟计划”:

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该材料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18.“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现象的出现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评价的是19世纪中期的工厂制

C.垄断彻底消除了私人生产

D.垄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的无计划状态

1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马可·

波罗行记》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

波罗行记》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杨志玖《马可·

波罗在中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马可·

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马可·

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

C.哥伦布受到《马可·

波罗游记》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

D.《马可·

波罗游记》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

21.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的禁令。

此举对当时世界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B促使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的进一步扩展

C使得英国很快被其它国家赶上并超过

D促进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22.俾斯麦说: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当时德国

A.社会主义学说广泛传播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建成了完善的福利制度D.通过福利政策加强社会控制

23.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

“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闭关锁国B.盐铁官营C.“贱商令”D.“海禁”政策

24.下图是马克思与罗斯福穿越时空的对话。

其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马:

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

罗:

噢,为啥?

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

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

哈哈,承蒙夸奖。

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到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

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

B.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

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

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25.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

汤因比说: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6.读图1和图2,作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它们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B.记录的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C.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见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27.“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其中首先“仿效”“军事领域”的表现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

C.编练新军D.辛亥革命

28.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

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据此可知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29.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30.“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题型注释)

31.(15分)“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问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主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

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0字左右)(10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

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

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

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

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

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三……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曾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

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

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

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

(注:

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五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

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

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

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

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在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

(2分)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五,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

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

……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

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

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

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

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

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A项对市有严格的限制,是在宋代之前,与时间不符;

B项江淮地区草市(即城郊和乡村的集市)普遍和C项夜市出现都与图片的场景不一致。

故本题选D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的产生

2.D

从题中可知,“这一发现”是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即选D项。

A项指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C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

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

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3.D

欧元的诞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不是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因此②错误;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①③正确;

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而不是欧元的诞生,因此④错误。

故选D。

欧元与欧洲债务危机

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

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并非欧元的使用产生的,而是各国的财政赤字政策。

4.D

【解析】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不是始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11年l2月11日”“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可知,这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D正确。

建立深圳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A错误;

开发上海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B错误;

C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6.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歌谣中并结合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

所以答案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7.A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欧洲到__好望角_____

1497-1498

达伽马

欧洲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西

欧洲到美洲,发现新大陆

1519年

麦哲伦

他的船队完成了穿越__大西__洋、太平洋、

___印度__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因此选A,

新航路开辟

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8.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说明本题是在考查蒸汽机的巨大影响,而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和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明显是蒸汽机正确的影响。

另外,蒸汽机的使用还没有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蒸汽机的使用时期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仍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蒸汽机为基础

9.B

【解析】略

10.A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因为农民只有承包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解决了农村生产经营权又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是指它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

11.A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避免盲目生产,所以,不可能鼓励企业自由发展。

12.B

AD项未体现;

从表格数据来看,报道全国和国外的新闻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故选B。

C项乡土意识材料没交代,无法判断。

近代新闻观念的发展

近代报刊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后来得到一步步的发展。

中国人的新闻观念也开始出现,关注国内外大事。

与此相关的近代通信的发展也需要了解。

13.C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组合选择题。

我国古代的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的变化,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减弱,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

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为C项。

14.A

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可供交换;

另一个方面,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使原来无人身自由的官府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故选A。

③④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时期。

政治上=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的提高;

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5.B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统治。

ACD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所以答案选B。

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16.B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由英国率先进行的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向其他国家扩散,所以现代化具有扩散性,B正确。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属于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例如

2002全国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17.C

题干中所述美国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控制了全球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这说明这个公司已经垄断了市场,这恰恰说明这一举动会使得很多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故选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8.D

【解析】本题考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

从材料内容可以判断产生材料现象是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的产生,垄断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但并未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性质,仅仅是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

19.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明清时期,所以排除了①;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倭寇的侵略,但不能说避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