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731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山西晋中广播电视台

  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

  1.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城市气质和中国特有文化的相互贯通

  B.体现了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

  C.体现了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

  D.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

  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必将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指引全市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加快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努力把北京建设成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2.

  (单选题):

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__________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

自己当时_________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_________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模大样、血气方刚、人微言轻

  B.威风凛凛、血气方刚、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年轻气盛、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年轻气盛、人穷志短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

作者意在说明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故第一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

  “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

且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志短”,而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

故本题答案为A。

  3.

  (单选题):

禁止步行者闯红灯的规定没有任何效果。

总是违反该规定的步行者显然没有受到它的约束,而那些遵守该规定的人显然又不需要它,因为即使不禁止步行者闯红灯,这些人也不会闯红灯。

下面哪一个选项最准确地指出了上述论证中的漏洞?

  A.在其前提和结论中,它分别使用了意义不同的“规定”

  B.它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去证明,闯红灯比不闯红灯更危险

  C.它理所当然地认为,多数汽车司机会遵守禁止驾车闯红灯的规定

  D.它没有考虑到上述规定是否会对那些偶尔闯红灯但不经常闯红灯的人产生影响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题干论证了一个命题——禁止步行者闯红灯的规定没有任何效果。

分别考察了两类人:

总是违反该规定的步行者;遵守该规定的人。

  但是,这两类人尚未穷尽所有的步行者,漏掉了——那些偶尔闯红灯但不经常闯红灯的步行者。

所以,答案是D。

  4.

  (单选题):

下列四种植物种子中,亩产油量最高的是()。

  A.葵花子

  B.大豆

  C.油棕果

  D.花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葵花子含油量一般能达到45%-60%,但亩产量太低;大豆含油量在8%-5%之间;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产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花生含油量为35%-45%。

由此可得出本题答案为C。

  5.

  (单选题):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

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预备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

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

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

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

本题中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此时戒指已经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符合盗窃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盗窃既遂,故选项B说法错误。

陈某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行为是发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

  6.

  (单选题):

2011年10月9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B.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C.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D.100年来的历史表明。

不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不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要时优先使用武力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提倡以武力解决实际问题。

  7.

  (单选题):

周刊性质的报道,不在乎有多少个________的资讯,更在乎穷尽由一个新闻点能辐射出的________信息。

很多时候,貌似小的线索能挖出大稿子,貌似大的活动却只能发点简讯。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纵深

  B.走马观花横向

  C.浅尝辄止纵向

  D.蜻蜒点水深层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蜻蜓点水: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根据句意首先排除

  B.D项。

根据“穷尽由一个新闻点能辐射出的”可知,第二个空填“纵深”更合适。

所以选择A项。

  8.

  (单选题):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

  (单选题):

新闻必须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作品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客观的事实总是要经过记者的思考和认识反映出来,它既是从实践中来,又不可避免地经过思想加工。

更重要的是尊重客观事实,新闻工作者应该全面地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扭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做新闻工作的人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通是万万不可的

  B.典型报道应该只报道典型人物或典型事物好的方面,树立好的形象

  C.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不要过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D.新闻工作者应该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火热的生产和科研的实践中去,耳闻目睹,口问手记,调查研究,写视觉新闻,写实践报道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从“更重要的是”可以判断,文段所强调的重点在此之后,所以“尊重客观事实,新闻工作者应该全面地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扭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A项提到没有调查、研究乱讲一通是万万不可的,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为正确选项。

B项与文段的意思恰好相反;C项文段中没有提到;D项强调收集一手材料,而作者虽提到材料但并非只是指一手材料。

均排除。

故选A。

  10.

  (单选题):

有人认为,在喝酒前若先吃一两片阿司匹林或去痛片,或者喝一袋感冒冲剂,就不容易醉了。

事实上,这种解酒的方法是十分危险的。

专家指出。

人们在饮酒前若服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解热镇痛药或感冒冲剂等感冒药,会使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并大量地出汗,这样会促进酒精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使人的酒量暂时性地增大。

但是这样做也增强了药物的毒性,有可能导致胃出血。

由于大多数药物和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人们若在吃药后马上饮酒.还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肝损伤、药物性肝炎等情况。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饮酒前服用解热镇痛药或感冒药并不能起到解酒的效果

  B.服药后马上饮酒会给肝脏功能造成沉重负担

  C.饮酒前服感冒药会增强药物的毒性,导致胃出血

  D.酒精和药物的混合体在胃中代谢时会对胃造成损伤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A项,文段并没有说这种方法不能解酒,而是说这种解酒的方法很危险,A项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与原文“人们若在吃药后马上饮酒,还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相符;C项与原文“有可能导致胃出血”不符,排除;

  D项“在胃中代谢”与原文“大多数药物和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11.

  (单选题):

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A.行政命令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强制执行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行政处罚的种类:

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2.

  (单选题):

研究人员做了一项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的研究项目,其主题是验证人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他们选取了80个出生三个月左右的婴儿作为样本。

经测试,其中65个婴儿对音乐的节奏有明显反应,15个婴儿无明显反应。

当这些孩子成长到9至12岁时,进行最后的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婴儿阶段对音乐有明显反应的孩子们,不仅依然喜欢音乐,而且还表现出很高的音乐素养。

而在婴儿时期,15个对音乐无明显反应的孩子,有9个仍无明显兴趣,有6个比较喜欢音乐。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推出的是()。

  A.对音乐无明显兴趣的,可能会变得有兴趣了,但“有兴趣”很难变成“无兴趣”

  B.人对音乐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改变

  C.大多数人的音乐潜质在婴儿时期形成了

  D.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音乐的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文中只能代表婴儿和9-12岁的人,并不能代表占绝大多数的成年人,所以D项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音乐的”是不能推出的。

故选D项。

  13.

  (单选题):

清代是紫砂壶发展的鼎盛时期,制壶名家辈出,在选料、配色、造型、烧制、题材、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较完善。

紫砂壶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清代的饮茶习俗非常普及,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故紫砂壶的发展日益兴盛。

清代的茶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花茶、散茶六大类,同今天的茶大体相同。

  茶具则承明制,多以陶瓷为主,瓷以景德镇的瓷茶具为优,陶茶具以宜兴的紫砂茶具最为出色。

这段文字阐述的主旨意思是()。

  A.紫砂壶与饮用茶之间的配套关系

  B.紫砂壶与当时社会生活间的联系

  C.紫砂壶的发展在清代鼎盛的原因

  D.紫砂壶与清代的饮茶习俗的联系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紫砂壶之所以能在清代发展到鼎盛的背景和原因。

壶与茶之问的配套关系不是文段阐述的重点.介绍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壶,排除A。

  “社会生活”的范围过大,而且没有突出“清代是紫砂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重要信息,排除B。

  “紫砂壶与清代饮茶习俗的联系”是紫砂壶在清代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原因,片面,排除D。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

  (单选题):

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品,工资增加()。

  A.总会增加劳动供给量

  B.总会减少劳动供给量

  C.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就增加劳动供给量

  D.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劳动供给量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品,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增加就会增加劳动供给量。

故选D。

  15.

  (单选题):

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A项中《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C项中《菊花》的作者是元稹而不是陶渊明。

D项出自王昌龄的《荚蓉楼送辛渐》而不是《凉州词》。

故B项为正确搭配。

  16.

  (单选题):

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罢免案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有()。

  A.只能针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选范围

  B.必须有10名代表联名

  C.必须说明罢免的理由

  D.采用书面形式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C,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因此,罢免案的发起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的代表;只能针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选范围,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罢免理由。

故选ACD。

  17.

  (单选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好像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应试教育,就是要改变高考中考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就是和考试对着干。

这种看法与态度是不符合实际,也无济于事的。

课改和高考应“相生相克”。

  “相生”就是共存,“相克”就是互相有矛盾,又互相促进改革。

老师要帮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

考得好,这无可非议。

有水平的老师都是懂得平衡,懂得相生相克的。

他们既能让学生考试考得好,又不让学生学得那么死板,不至于陷入题海战术。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完全摒弃应试教育的课改是不符合实际的

  B.有水平的老师都懂得课改和应试教育的平衡

  C.课改必须是在高考框架下进行的课程改革

  D.课改和应试教育应共同改进,达到平衡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文段首先提出一种课改与高考完全对立的看法,然后给出对这种看法的评价,接下来分析了对待课改和高考应有的正确理解.即二者应该是“相生相克”,最后从老师的层面指出到底何谓“相生相克”。

文段的中心句就是课改和高考应“相生相克”,与之符合的为D项。

本题答案为D。

  18.

  (单选题):

甲歌剧院有30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3个,最后一排有座位120个,则该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

  A.1225

  B.1500

  C.2295D.2225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问题,由题意可知歌剧院有30排座位,即该数列项数

  19.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埃及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种植者,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纺织的发源地。

  20.

  (单选题):

中国四大名楼中不是位于长江以南的是()。

  A.岳阳楼

  B.鹳雀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城西,是座集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建筑诸价值于一身的古建筑精品。

古有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

鹳雀楼,古名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王勃的《滕王阁序》使之名垂千古。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因此,除了鹳雀楼之外,其它都在长江以南,答案选B。

  21.

  (单选题):

考试信度是指考试的客观性,指一个考试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以上定义,对考试信度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同一篇作文,张老师给了50分,赵老师却只给了30分

  B.许多女生都没有答对这道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

  C.考试这天天气特别闷热,许多同学的发挥受到影响

  D.高考前数学老师押中了两道大题,考后同学们都很高兴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根据题干中考试信度的定义,A项中属于老师的因素会影响考生的水平;C项天气闷热也会影响考生的真实水平;D项老师押中题肯定会影响考试的客观性;而B项足球比赛的题目客观地反应了女生的真实水平,因此不影响考试信度。

  22.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各种技术的发展及其朝代,表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

  B.宋朝时从泰国传入占城稻并逐步推广

  C.南宋时棉花的种植推广到江淮流域

  D.原产美洲的烟草自元朝传人我国后广泛种植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C。

占城稻以其原产地即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唐末五代传入我国,北宋初年从福建地区大量传入长江和淮河流域。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和出口国,以泰国香米为标志性品牌。

烟草原产于南美洲,自明朝时传入我国。

故本题选AC。

  23.

  (单选题):

当今时代,我们的劳动可分两部分:

一是为得到今天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付出的劳动:

二是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

当两者的比例前者大于后者时,说明我们的劳动尚处在较低级阶段:

而后者远大于前者时,则说明我们的劳动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

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要想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我们就多从事一些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

  B.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动层次的提高

  C.在现代社会.任何人从事的劳动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D.当今时代,我们的劳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由“只有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层次,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可知。

提高劳动层次是建立在社会发展、进步基础上的.并不能通过多从事一些为未来的发展而预先支付的劳动来提高劳动层次。

  进而使社会更快地发展,故A项错误。

C项劳动可分为两个层次中的“劳动”,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劳动而言。

具体到每个人则不成立。

D项属主观臆测,从文段中找不到依据。

本题答案为B。

  24.

  (单选题):

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个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个人收入总量庞大,据报道.在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个人收入已占

  69.1%。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但不是向个人整体性倾斜,而是不均衡地、过多地向社会少部分人倾斜,致使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可观,这就为我国征收遗产税提供了税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

  B.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人群体。

他们成为我国征收遗产税的税源

  C.通过征收个人遗产税来均衡社会财富势在必行

  D.我国已经具备了征收遗产税的经济基础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由文段第一句“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中的“可能”可知作者只是提出一种假设或猜想,而非定论.由此可排除

  B.C。

由文段最后一句话“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可知答案选A。

  25.

  (单选题):

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达到甚至超过100%

  B.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从“吃饱”转向“吃得安全”

  C.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D.大豆进口主要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对植物油的需求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从“吃饱”转向“吃好”,B项错误。

  26.

  (单选题):

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对事物不要求全责备

  B.取长补短,双方得益

  C.事物的优劣是相比较而言的

  D.客观条件,为我所用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这段文字先阐述了夏天和冬天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谁也不希望总是过冬天”,言外之意既不能总是过冬天,也不能总是过夏天,冬夏交替才是人们希望的。

故这段文字的主旨是“取长补短,双方得益”,而不是“对事物不要求全责备”,A项错误而B项正确;

  C.D两项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单选题):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大小约为数千个碱基对

  B.是双链的线性分子

  C.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的胞质中

  D.易从一个细菌转移入另一个细菌

  E、常带抗药基因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28.

  (单选题):

太空经济是指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创造的产品、服务等,__________通信、金融、医疗、国防等领域,以及新兴的太空旅游等服务。

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强__________性,太空活动的各项技术往往都具备向其他行业转化的潜能。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括对比

  B.跨越一致

  C.涵盖关联

  D.涉及互补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第一空,“跨越,’与“新兴的太空旅游等服务’’不搭配,排除B第二空,根据“太空活动的各项技术往往都具备向其他行业转化的潜能”可知,句子说的是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对比”不合句意,排除A,“关联”比“互补”更契合句意,故答案为C。

  29.

  (单选题):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

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

由此可以推出()。

  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形式推理题。

题干可整理为:

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只有充分了解别人,才能值得别人信赖(“任何人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信赖自己(“包括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