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780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oc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材料

摘要: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以班级为教育实体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构建起“共生、互补、双赢”的家校合作体系。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区域家长素质的背景、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围绕学校“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以“家校研讨会”为主线的行动研究,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教育的最大效应。

一、课题提出背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

1、家校合作类型2、家校合作方案3、家校合作模式。

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4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分析

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社区的了解,我校区域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学校居于城乡结合地带,近些年来,由于周边小区的建设发展,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

学校的教育环境受外部环境、外来人员的干扰和影响较大;社区经济状况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家庭占的比重较大,不少家庭已从事小本生意、接受救治为生;人口成员复杂,外来人口,不少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等影响学生的成长;社区内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这种状况使学生家长忙于生计,根本不能很好的关心学生的成长,也根本不关心学生所在班级的建设,这样一来,班级建设就失去了一条“臂膀”。

二、文献综述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

1、家校合作类型2、家校合作方案3、家校合作模式。

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4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国内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教育的素质、家庭教育的背景无不对学生的成长打上深深的烙印,俗话说: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因此,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是家庭文化和家长素质的投射;学校教育是关键,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习得行为从家庭延伸到学校,对学生来讲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其适应的能力、接受教育的程度,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自主内化的程度等等都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朦胧期和准形成的重要的时期。

所以,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发挥自身的强势教育的功能,同时又要以家庭教育为前提,重视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合作。

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社会教育的阵地中不至于迷茫、浑沌。

三、课题界定

(一)核心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

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教育介入)、(家长—教师配合)、(家长参与)等。

尽管家校合作尚无确定义,但是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

(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

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

(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

因而,家校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二)研究目标

1、更好地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拓宽教育的渠道,探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强班级建设。

2、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促进家长的认识提升和教育素质的提高。

3、积极探讨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式,缓解以往家校教育中的矛盾,缓解家长、子女教育中的矛盾,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4、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

5、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使班级和谐稳定发展,形成教育的最大的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家校教育合作的实践研究。

包括区域家庭交环境分析、区域家长教育素质的背景分析、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积极开展以“家校合作策论与措施”为课题的实践研究等。

2、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包括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具体方式的研究、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的叙事研究、班级品牌建设、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区域家长教育素质、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孩子的现实表现等;家长、班主任对家校合作、班级建设等相关问题的意见,通过对班家长、学生、社区、班主任的调查,了解区域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了解班级建设的有关意见。

2、行动研究法:

在初一、初二、初三各班级中进行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互相配合,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

在实践研究的各个阶段小结时,根据实践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三年结束后,通过几个阶段获得的资料,对学校、家长进行相关的评定,考查通过家长、学校共同合作,在班级建设中达到的效果。

3、叙事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家长、班主任关于班级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感想、反思等,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最终成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以调查为基础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针对重点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调查情况形成《青岛第三十一中学学生家庭状况分析报告》。

征集整理“我心目中的家长行为”,并发放给全体家长。

每期班级黑板报设“家长寄语”专栏,并集中整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以初二、1班“三心互动,共创未来”为代表的班级品牌建设初见规模。

在研究过程中,家长、班主任关于班级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感想、反思等,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根据研究的进程已形成《教子有方》文集1册,《班主任实例与心得集锦》文集3册。

(二)开展家校合作与班级建设的行动研究。

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区域内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教育素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状况,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加强家校合作,促进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理论修养和科研实践能力。

推荐班主任老师学习的书目:

《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于丹<论语>心得》、《细节决定成败》、《致加西亚的信》、《有效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与教学策论》、《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工作就是责任》等十二本书籍,并积极倡导老师们研读《每周一读》、每期的《教育文摘》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班主任们明确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及自己的奋斗目标:

做一个有事业的追求,有人格的魅力,有管理的能力,“德行学问为主”的班主任。

明确了班级、班集体、优秀班集体的标准: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组织共同的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们大都能做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建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宽松的教育氛围。

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通过“指导”、“引导”、“开导”,促进班级管理与建设。

学校干部、班主任老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科研研究,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自课题开题至今共有6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

并积极撰写教育案例和进行经验交流,整理《班主任工作实例与心得集锦》一册。

2、积极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家校研讨会作用

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中组成家长委员会,包括多种类型家长。

通过此种形式让家长直接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家长中思想动态,对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学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家长会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联系的一个好的形式。

家长会的定义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

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以往的家长会采用的最多的形式是集中听校领导讲话(或讲座)后分班级听老师布置工作(或座谈)。

新模式的家长会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

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

   

3、开展“亲情传递”研究活动

利用期末考试刚结束的时机,发动全校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一学期来,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信件密封后利用家校研讨会让学生家长当场亲自阅读,然后引导各位家长相互交流自己看到孩子信后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倡导学生家长给学生回信。

通过这一形式,促使学生与家长亲情互动,实现心灵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使之能相互表达出生活中不会轻易表达出的情感。

同时写信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成长和情感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有理由相信,此活动对学生的心灵也是一次洗礼。

具有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就会践行家庭的愿望,就会提高习惯养成、学业进步的自觉性,就增强了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内驱力。

4、开展“爱心结对帮扶”研究活动

特困家庭的孩子、学困生、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或某些特殊原因,更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甚至自暴自弃的心态,给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

学校针对此类情况,确定“爱心结对,润物无声”主题活动,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党员干部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深入家庭慰问、交流,从经济上给予帮助,从情感上给予关怀,从学业上给予辅导,学生们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展。

他们的认识提高了,要紧进步了,便给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减轻了阻力。

由于活动卓有成效,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简报先后4次报道了我校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情况,并在《为了这些孩子》一书中,发表了《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一文。

2006年,我校被评为青岛市“爱心结对帮扶”先进集体,两位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学校家长学校的推动下,我校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各种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5、在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家长行为”、“透过学生的心灵谈教师教育行为”活动。

以此不断规范家长、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学校针对家长到校的种种不文明言行的状况,在学生中进行了以“我心目中的家长行为”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最后汇总整理成十条“学生认可的行为”、十条“学生不认可的行为”。

利用家长会时发放给家长,让家长们来细品这些来自于学生的心声,慢慢的我们发现了家长们的变化,他们到学校召开家校研讨会或来跟老师交流时注意了自己的形象、行为、言辞等,穿拖鞋的少了,随便扔烟头的少了,甚至在校园内堂而皇之的抽烟少了,说话粗鲁的少了,等等变化说明我们的活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来自于学生的心声震撼了家长的心灵。

(“我心目中的家长行为”见附件3)

6、结合李沧区“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实验工作中“3B1K”教学模式的探索,学校积极开展菜单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对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初中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的研究,初步形成各级部的授课菜单,有针对性的给家长进行授课。

通过授课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知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联合所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教育单位或机构,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课题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学校于2007年9月对学生家庭情况等再次进行调查,其中常住户口家庭736户,外来务工家庭249户,占学生总数的25.28%,学生家中有电脑的人数为576户,占总人数的58.48%,关于父母的学历、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家教方式、家庭藏书、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等具体数据汇总及分析如下:

学历

大学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高中中专

初中

小学

文盲

 

父亲

4

25

64

347

447

56

1

 

母亲

7

12

44

332

461

72

7

 

父母

11

37

108

679

908

128

8

 

职业

公务员

事业单位

国企

私企

个体

务农

其他

 

父亲

7

38

342

141

271

9

159

 

母亲

4

38

271

166

250

7

180

 

居住

三代同住

祖孙单住

单亲

重组

留守

非青岛市

 

 

户数

116

3

41

20

9

157

 

 

收入状况

1万元以下

1-2万元

2-4万元

4-6万元

6-8万元

8-10万元

10-12万元

12万元以上

户数

116

338

368

82

23

11

10

9

教育支出

1千元以下

2-4千元

4-6千元

6-8千元

0.8-1万元

1万元以上

 

 

户数

317

481

75

5

11

19

 

 

藏书

20本以下

20-40本

40-60本

60-100本

100以上

 

 

 

册数

150

191

217

148

240

 

 

 

获取方式

专家讲座

学校授课

教师面谈

报刊杂志

网络媒体

亲友交流

其他

 

户数

52

49

219

564

256

116

39

 

家校联系方式

座谈

家访

校访

电话

上网

联系本

信件

其他

户数

469

281

338

693

160

128

181

64

2、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

大学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高中中专

初中

小学

文盲

父亲

4

25

64

347

447

56

1

母亲

7

12

44

332

461

72

7

父母

11

37

108

679

908

128

8

   由此可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0.96%,家长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的难度系数非常大。

3、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职业调查结果:

职业

公务员

事业单位

国企

私企

个体

务农

其他

父亲

7

38

342

141

271

9

159

母亲

4

38

271

166

250

7

180

  

家长的职业基本是以个体和低收入国家企业为主,家庭的收入来源教少,多数的家长上的是“三班倒”。

几乎没有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4、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特殊情况调查结果:

居住情况

三代同住

祖孙单住

单亲

重组

留守

非青岛市

户数

116

3

41

20

9

157

 

5、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家庭收入调查结果:

 

1万元以下

1-2万元

2-4万元

4-6万元

6-8万元

8-10万元

10-12万元

12万元以上

收入状况

116

338

368

82

23

11

10

9

     6、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用于教育的费用调查结果:

 

 

 

1千元以下

2-4千元

4-6千元

6-8千元

0.8-1万元

1万元以上

教育支出

317

481

75

5

11

19

 

大部分家庭用于孩子教育的指出费用在4000元以下,有32.18%的家庭投入教育的费用在1000元以下。

7、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庭存书量调查结果:

 

20本以下

20-40本

40-60本

60-100本

100以上

册数

150

191

217

148

240

8、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渠道调查结果:

 

专家讲座

学校授课

教师面谈

报刊杂志

网络媒体

亲友交流

其他

获取方式

52

49

219

564

256

116

39

9、青岛三十一中学生家长与学校最好沟通方式调查结果:

 

座谈

家访

校访

电话

上网

联系本

信件

其他

方式

469

281

338

693

160

128

181

64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社区的了解,我校区域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校居于城乡结合部。

(2)区域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差,有24.89%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单独的生活和学习的房间。

(3)区域经济状况较差,属工业区,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属下岗职工的重灾区、弱势群体的集聚地;有25.38%的家庭从事小本生意为生。

(4)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子女占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离异家庭子女占11.24%;特困家庭子女占百分之7.13%。

因此,学生的成份比较复杂

2、区域家长教育素质的背景:

(1)家长文化背景:

仅有1.12%的家长具有大专学历,部分为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也占相当大的比例91.37%。

(2)家长的职业结构:

以普通工人、小本生意为业者占80%左右,无业人员和政府救济人员占10%左右。

(3)单亲家庭中家长对承担子女的抚养费、教育费的法律责任的意识差,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状况: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各自为营,各自为战,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充分地认识和重视,好像各自都是一个独立的“操作间”,更谈不上合作的份上。

主要表现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脱节,不予理睬,甚至走向对立。

居民中大多数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不理解。

他们将教师归入白领阶层,有不同程度的“仇富心理”和心理敌视行为:

他们认为,国家给教师的待遇高,做好教育的任何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

(2)家庭和学校双方相互抱怨:

都说没责任,可是要问问谁的教育责任和教育的效果大?

或是差?

家长方面指责学校:

管理不严,认为学校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应该是全天候的管理,学生出了问题就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学校方面从教师和管理者都抱怨家长的工作不力,常常是不愿家访或家访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3)特殊家庭(含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特困生家庭、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生家庭等)的情况更是比较复杂,有时是学校里所不及的,有的教师讲“屡败屡战”的感觉,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4)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方法是:

告状式家访和校访,情况通报式告知家长等。

由于居民工作和居住地分散、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限,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家访和家长沟通的效能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不足,所以,表现在和家长的接触基本上是任务型、临时性;或者是学生不出事不合家长接触。

另外,教师和家长接触有畏难情绪。

(5)家长的教育方式是:

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型,考不好就指责或打骂;另外关注的是是非型,学生不惹事生非即可;另有不管不问型。

(6)家长会联系方式:

这是一般学校常做的方法,但是,一学期一次、二次的家长会究竟能解决学生的多少问题值得探究:

有的仅是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情况而已,有的问题学生和后进生家长难以和教师沟通,抬不起头来。

个别学生甚至叫其他亲戚或让他人代替等等,家长会的沟通方式、效果不佳。

(7)学生评价手册式:

每到学期末学校和教师以任务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手册作为学期的终结性的评价呈现给家长。

有的家长不管不问,有的学生也不提供给家长过目,造成了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误解。

(8)家长信式:

有的算是较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业等能以家长信的形式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情况,但这种形式是见字不见人,缺乏直接和情感。

(9)校访式和电话式: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在学生发生了问题,通知家长到校,实际上是给家长和学生双方施加压力和难堪。

从教育的效果上来看往往是适得其反。

4、面对以上家庭教育因素形成了教育的为难特性,暴露出许多难以协调和解决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家庭因素

教 育 特 征

问题表现

单亲家庭

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感,甚至会敌视同学,对班级漠不关心,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学习激情,自由散漫。

 

 

 

道德品质低下,文明素养欠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甚至发展为说谎、厌学、上网、逃学、早恋、吸烟、喝酒、结伙滋事、打架斗殴,欺诈勒索、勾结混混等。

独生子女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碰着”。

养成了孩子的“惟我独尊”,这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也很难合作学习。

父母离异或

感情不合

缺少亲情,性格怪异,我行我素,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父母外出

打工

一亲或双亲外出,子女托他人照管,教育力量单薄,学生钱物较多,自由散漫。

无组织纪律性。

高压粗暴型

家长要么不管,要么暴力管教,与子女感情不和,缺乏父爱或母爱,子女与父母有抵对情绪。

忙于经商或家务,不闻不问型

无暇顾忌,任其自由发展,很少或从不过问,缺少关心。

不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环境差

父或母自身染有恶习,如赌博、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摆弄是非等。

教育示范性差,说服力不强,子女仿效,干扰子女教育。

其  他

1.学生自身原因如厌学、自控力差等。

2.家庭教育苍白无力,无可奈何。

(三)在调查基础上,多种形式的家校研讨会取得成效

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效性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

近年来,我校以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