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04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Word下载.docx

2.6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S极出发穿过空气进入N极,在磁体内是由N极到S极的闭合线。

2.7真空中的磁导率为1。

2.8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2.9铁磁性材料在加热时,其磁导率会减少。

2.10漏磁场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缺陷的磁导率远远低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

2.11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在建立磁路时,它们具有很高的磁阻。

2.12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因此在通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其磁场强度比非

铁磁性物质高得多,所以能够实施磁粉检测。

2.13磁滞回线只有在交流电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因为需要去除剩磁的矫顽力。

2.14所谓“磁滞”现象是指磁场强度H的变化滞后于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的现象。

2.15漏磁场的产生与缺陷和工件的磁导率差异有关,如果铝制工件表面存在钢的夹杂物,由于两者磁导率的差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漏磁场。

2.16因为漏磁场的宽度要比缺陷的实际宽度大数倍至数十倍,所以磁痕对缺陷宽度具有放

大作用。

2.17因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都是矢量,由公式H可知:

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

H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2.18在非铁磁性材料中,磁力线与电流方向成90°

角。

(A)

2.19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但和外加磁场强度有关,而且与其磁化历史状况有关。

2.20当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试件上,产生的合磁场的强度等于两个磁场强

度的矢量和。

2.21磁场强度单位,在电磁单位制中用“奥斯特”,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特斯拉”。

2.22钢管通交流电或直流电磁化时,钢管内表面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零。

2.23用不同半径的导杆对空心试件进行正中放置穿棒法磁化时,即使磁化电流相同,对试

件的磁化效果也是不同的。

2.24宽度相同的缺陷,其深度比越大,产生的漏磁场也就越大。

2.25铁磁性材料上的表面裂纹,在方向适当时能影响磁感应线的分布并形成漏磁场。

2.26缺陷的漏磁场的大小与工件磁化程度有关,一般说来,当外加磁场强度大于最大磁导率卩m对应的磁场强度Hym时,其磁阻增大,漏磁场也迅速增大。

2.27只要在试件表面上形成的漏磁场强度足以吸引磁粉,那么表面上的不连续性就能检测

出来。

(A)

2.28一般说来,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材料磁导率大于工件的有效磁导率。

2.29铁磁性材料近表面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强度,随着缺陷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B)

2.30表观磁导率不仅与材料性质有关,还与零件的形状有关。

2.31磁化同一工件,交流电比三相全波整流电产生的退磁场小。

2.32应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灵敏度较高;

对于近表面缺陷,则缺陷

距表面埋藏深度越深检测越困难。

2.33矫顽力与钢的硬度的关系是:

随着硬度的增加矫顽力增大。

2.34铁磁性材料经淬火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

2.35铁磁性材料经热处理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

2.36冷加工影响材料的硬度和矫顽力,随着压缩变形率增加,矫顽力和剩磁均增加,漏磁

场也增加。

2.37对穿过钢管的中心导体通以一定的电流,钢管中的磁感应强度以内表面为最大。

2.38工件材料晶粒大小影响缺陷漏磁场,晶粒愈大,磁导率愈小,矫顽力愈小,漏磁场愈

小。

2.39管状试件和圆棒试件材质、外径和长度均相等,则管状试件反磁场比圆棒试件要大。

2.40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长度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其表面磁场强度将增大到原

来的2倍。

2.41在通电线圈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线圈中圆形试样直径减少为原来的1/2,其表面有效磁

场强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2.42退磁因子仅与工件的形状尺寸有关,与磁场强度大小无关。

2.43为使试件退磁而施加磁场称为退磁场。

2.44退磁场仅与试件的形状尺寸有关,与磁化强度大小无关。

2.45当试件被磁化时,如没有产生磁极,就不会有退磁场。

2.46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和铜棒分别对同一钢制筒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

的电流相同,则探伤灵敏度相同。

2.47用线圈法纵向磁化时,试件越短,施加的磁化电流可以越小。

2.48两管状试件的外径和长度相等,但其厚度不同,如果用交流线圈磁化,且安匝数不变,

则厚壁管的退磁场比薄壁管的退磁场要大。

2.49已知磁场方向,判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用右手定则。

2.50铁磁物质在加热时,铁磁性消失而变为顺磁性的温度叫居里点。

2.51只要试件中存在缺陷,被磁化后缺陷所在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漏磁场。

2.52只要试件中没有缺陷,被磁化后其表面就不会产生漏磁场。

2.53退磁场大的工件,退磁时较容易。

2.54磁路定律是指磁通量等于磁动势与磁阻之商。

2.55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分别对同一钢制筒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的电流

相同,则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探伤灵敏度相同。

2.56矫顽力的单位与磁场强度相同。

2.57通电线圈形成的磁场在线圈横截面上的磁场强度以线圈中心处为最大。

2.58若采用步进式方法将交叉磁轭固定位置进行分段磁化,只要在交流电一个周期内,仍

可形成圆形磁场进行磁化和检测。

2.59产生旋转磁场的必要条件:

一是两相正弦交变磁场夹角为直角,二是两相交流电相位

差为90°

2.60采用线圈法磁化,当被检工件太长时,应进行分段磁化,也可以用加长磁化时间移动

线圈来完成。

2.61磁感应强度也称为磁通密度。

2.62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2.63通电的无限长螺管线圈,内部磁场分布均匀。

2.64通电的无限长螺管线圈,磁场只存在于线圈外部。

2.65钢棒通电磁化时,其中心处的磁场强度为零。

2.66顺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远大于磁场强度。

2.67剩磁指的是铁磁性材料中剩余的磁场强度。

3.1磁化方法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试件磁化的最佳磁化方向。

3.2常用的纵向磁化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螺线管式线圈磁化方法。

3.3直流电和交流电组合不能形成复合磁化。

3.4利用交叉磁轭可以进行剩磁法检测。

3.5采用轴向通电法时,在保证不烧坏工件的前提下,应尽量使通过的电流大一些。

3.6了解试件的制造过程和运行情况,对选择检测方法和判定非连续性的类型是很重要的。

3.7采用交流电磁化工件时,决定最大磁化场强度的是峰值电流。

3.8采用中心导体法磁化管状工件,既能检测外表面周向缺陷,也能检测内表面周向缺陷。

3.9触头法磁化时,触头间距应根据磁化电流大小来决定。

3.10直接通电法磁化管状工件,能够检测工件内外表面的纵向缺陷。

3.11复合(摆动磁化、旋转磁化)均不能用于剩磁法。

3.12中心导体法,对于大直径和管壁很厚的工件,管外表面的灵敏度比内表面有所下降。

3.13用交叉磁轭磁化时,无论磁轭行走与否,在检测区域内任意位置均会产生旋转磁场,

可以检出不同方向的缺陷。

3.14线圈法纵向磁化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仅取决于磁化电流值。

3.15感应电流法可以形成纵向磁场。

3.16当工件的外径相同和通过的电流值相同时,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在工件外表面产

生的磁场强度相等。

3.17当磁极和探伤面接触不良时,在磁极周围不能探伤的盲区就增大。

3.18采用中心导体法直流电磁化时,管外表面的灵敏度比内表面有所下降,主要因为外表

面离中心导体的距离较远。

3.19触头法中(点状电极)两触点连线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方向与连线相垂直。

()

3.20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总比其峰值小。

3.21交流电通过电阻在一周期内所发的热量和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在相同时间内发出的热

量相等时的交流电值称为有效值。

从交流电表上读出的电流值是有效值。

3.22用交流电和直流电同时磁化工件称为复合磁化。

复合磁场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摆动磁场。

3.23用于轴向通电法的磁化规范,同样适用于中心导体法。

3.24对同一工件进行线圈法纵向磁化,产生的磁场强度决定于线圈匝数和线圈中电流的乘积。

3.25整流电流中包含的交流分量愈大,检测近表面缺陷的能力愈小。

3.26当触头间距增大时,其磁化电流应当减小,因为两极磁场产生的相互干扰相应降低了。

3.27用固定式电磁轭检测截面变化大的工件时,使用交流电在变化截面处产生的漏磁要小于直流电。

3.28使用永久磁轭检测时,工件的厚度增加,会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

3.29只要冲击电流值足够大,就可以一次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

3.30为检出高强度钢螺栓螺纹部分的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择:

线圈法、剩磁法、

荧光磁粉、湿法。

3.31试件烧伤可能是由于夹头通电时的压力不够引起的。

3.32当采用触头法检测时,工件表面产生的磁场强度仅与磁化电流值有关,与被检截面厚度无关。

3.33为了确保磁粉检测质量,重要零件的磁化规范应越严越好,磁化电流越大越好。

3.34采用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工件上,就可使任何方向上的表面裂纹不漏

检。

3.35当电磁轭电流值不变时,磁轭间距增大,其提升力减小。

3.36使用交叉磁轭法检测时,为保证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度,磁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越小

越好,间隙为零时最好。

3.37采用感应电流法时,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缺陷的方向垂直时,产生的漏磁场最大。

3.38中心导体法用交流电进行外表面检测时,会在筒形工件内产生涡电流,导致内表面检

测灵敏度高于外表面。

3.39对于直流电磁轭,只要提升力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则进行磁粉检测时,工件表面磁场

强度就能达到要求。

3.40对同一工件进行纵向磁化时,使用高充填因数线圈法所需的安匝数比低充填因数线圈

法偏心放置时要大。

3.41相对磁粉检测而言,感应电流法容易实现检测自动化,而且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

4.1手提式和移动式磁粉检测设备用的电缆线,不具备建立纵向磁化场的能力。

4.2手提式磁粉检测设备的电缆线制成线圈可以作为退磁使用。

4.3如果把手提式磁粉检测设备的电缆线和一铜棒相连接,就可以完成中心导体法的磁化。

4.4紫外灯前安装的滤光片是用来滤去不需要的紫外线。

4.5利用交流电电弧焊机设备的电缆线,可在现场检测磁粉检测,既可建立纵向磁场,又可建立周向磁场。

4.6荧光磁粉检测时采用的紫外光波长范围是510-550nm。

4.7光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平方米。

4.8紫外灯又称为高压水银灯的原因是其石英内管水银蒸气的压力很高。

4.9照度计可用来测量白光照度。

4.10紫外辐射计可用来测量紫外线照度,又可用来测量白光照度。

4.11移动式探伤机一般不具有退磁功能。

4.12黑光灯外壳椎体内表面镀有银,起到聚光作用,大大提高黑光灯的辐照度。

4.13荧光磁粉检测过程中,当不观察磁痕时应随时关闭黑光灯,这样可延长黑光灯使用寿

命,并可避免误照人眼。

4.14特斯拉计是用来测定磁场强度大小的仪器。

5.1为了能得到最好的流动性,磁粉的形状应是条形的,且具有高磁导率。

(B)5.2常用的磁粉是由F&

O或F®

O制作的。

(A)

5.3将荧光磁粉按比例放入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即配制成荧光磁粉

水悬液。

5.4一般说来,检测表面光滑的工件,应选用粘度和浓度都小一些的磁悬液,而检测表面

粗糙的工件,则应选用粘度和浓度大一些的磁悬液。

5.5剩磁法检测用的磁粉应具有高顽磁性。

5.6荧光磁粉可以应用于400C的高温工件的磁粉检测。

5.7以标准试片表示的磁粉检测灵敏度称为绝对灵敏度,如果应用某组工艺参数

能够显示出试片上的人工缺陷,则说明在工件上也能检出同样大小的缺陷。

5.8A型试片上的标值15/50是指试片厚度为50卩m人为缺陷槽深为15卩m

5.9A型标准试片分A1和A2两种,其中A1磁导率低,A2磁导率高。

5.10对标准试片施加磁粉时,在任何场合都要使用连续法进行。

5.11标准试片可用于测量磁粉检测装置的性能和磁粉性能。

5.12使用标准试片的目的之一是要了解探伤面上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5.13干法所用的磁粉粒度一般要比湿法要粗。

5.14沉淀试验法用于测定荧光和非荧光磁悬液的浓度,主要用于湿法磁粉检测。

(B)

5.15标准试块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的系统灵敏度,确定被检工件的磁化规范。

5.16由于磁场指示器显现磁痕与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无严格对应关系,因此磁场指示器不

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

5.17磁粉的磁性一般以秤量法测定。

5.18在黑光灯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液发出明显的荧光时,即可判断磁悬液污

染。

5.19每100ml磁悬液沉淀出磁粉的体积称为磁悬液配置浓度。

5.20若油的闪点高,磁悬液易被点燃,会造成探伤机、被检工件和人员的烧伤。

5.21磁悬液污染测定时,在白光和紫外光(用于荧光磁悬液)下观察,梨形沉淀管沉积物

中如有明显分成两层,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全部沉积物体积的30%时为污染。

5.22干法检验宜选用粒度较粗一点的磁粉,因为粗磁粉在空气中容易分散开,也容易搭接

跨过大缺陷,但其磁导率比细磁粉要低。

5.23对磁粉检测油载液要求的粘度指标主要是考虑其流动性,高闪点指标主要是考虑安全

性问题,无荧光是为了保证荧光磁粉检测时不致干扰正常显示。

6.1使用干粉法检测时,应使磁粉均匀地洒在试件表面上,然后再通入适当的磁化电流。

6.2周向磁化的零件退磁,一般应先使用一个比周向磁场强的纵向磁场进行磁化,然后沿

纵向退磁。

6.3直流退磁主要是采取逐渐减小磁场或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的。

6.4可能通过把试件放置于全波整流线圈中,逐渐减小电流的方法实现退磁。

6.5如工件磁粉检测后道工序是加热到600C的消除应力退火热处理,就可以不退磁。

6.6在剩磁法中,若要使用交流设备,则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装置。

6.7一般说来,表面粗糙的工件在磁化及施加磁粉或磁悬液的同时,完成磁痕观察记录及缺陷评定。

6.8工件退磁时所用磁场强度至少要等于或大于磁化时的最大磁场强度Hm并且退磁时间不宜过短,一般应大于50秒。

6.9剩磁法探伤中,如使用交流电磁化就必须考虑断电相位问题,而使用直流电或半波整

流电磁化则不必考虑断电相位问题。

6.10与剩磁法相比,连续法更适合于对带涂层的工件进行磁粉检测。

6.11剩磁法中磁粉的施加是当试件被磁化且移去外磁场以后进行的。

6.12干法比湿法更有利于近表面缺陷的检出,采用荧光磁粉探伤时常用干法检验。

6.13检测灵敏度高,工艺可靠,成本低是MT-RC法的优点之一。

6.14连续法可用于评价剩磁法检出的磁痕显示属于表面还是近表面缺陷显示。

6.15交叉磁轭既可用于干法,又可用于湿法;

既可用于连续法,又可用于剩磁

法。

6.16连续法检验时,无论采用任何方法磁化,工件表面的切向磁场强度应不小

于2400A/m

(A)

6.17所谓低填充因数线圈是指线圈内径较小,与被接工件外径比较接近的线圈。

6.18对同一工件进行纵向磁化,使用高填充因数线圈所需的安匝数较少。

6.19对应力腐蚀裂纹进行磁粉检测,一般应选择连续干法。

6.20退磁就是消除工件内的剩磁的工序。

7.1在磁粉检测中,认为假显示和非相关显示的意义相同的。

7.2由于热处理使试件某些区域的磁导率改变,可能形成非相关显示。

7.3磁化电流过大会产生伪显示,其特征是:

磁痕浓密清晰,沿金属流线分布。

7.4当发现磁痕时,必须观察试件表面有无氧化皮、铁锈等附着物。

如果有这类附着物,

则应除去再重新进行磁粉探伤。

7.5相关显示是由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非相关显示不是由漏磁场产生的。

7.6氢白点的磁痕一般在棒材的横断面,以一定距离的等园分布,呈无规律的较短的线状。

(A)

7.7铸件疏松是由于残留在液态金属中的气体在金属凝固时未被排出所形成的。

7.8原始钢锭中存在非金属夹杂物,在加工后的试件上就有可能发现裂纹及夹层显示。

7.9重皮折迭和中心锻裂,是加工过程中的不连续性。

7.10淬火裂纹的磁痕特征是:

磁痕浓度较高,多发生在试件上应力容易集中的部位。

如孔、

健及截面尺寸突变的部位。

7.11非相关显示不是来源于缺陷,但却是漏磁场产生的。

7.12相关显示是由缺陷漏磁场引起的磁痕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不是漏磁场引起的磁

痕显示。

7.13磁写是由于被磁化的试件与未磁化的试件接触而引起。

7.14如用铜基钎焊钎接两铁磁性材料时,在钎焊处会产生磁痕显示。

7.15过多增加荧光亮度能造成高的背景荧光,这对磁痕解释比较方便。

7.16热处理裂纹的磁痕明显、尖锐。

通常在工件棱角、沟槽和截面变化处发生。

7.17相关显示是漏磁场与磁粉相互作用的结果。

7.18交流电磁轭可用作局部退磁。

7.19发纹是由于钢锭中的夹杂物轧制时,随着金属变形挤压成类似头发丝细小的缺陷。

7.20铸钢件的皮下气孔一般要使用直流电进行磁粉检测。

8.1可以利用交叉磁轭外侧对T形接头角焊缝和焊接接头坡口进行磁化,但要用标准试片

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8.2由FesO制作的磁粉适用于300E〜400C的高温焊缝探伤。

8.3检查球罐纵焊缝时,磁轭应自下而上行走,磁悬液应喷洒在行走方向的正前方。

8.4对承压设备焊缝进行磁粉检测,一般是用配制浓度指标来控制磁悬液浓度

的。

8.5对于曲轴等形状复杂的大型轴类工件一般宜采用剩磁法进行检测。

8.6铸钢件由于无裂纹延迟开裂现象,因此可以铸造后立即进行磁粉检测。

8.7一般采用单相半波整流电干法检测铸钢阀体皮下缺陷。

8.8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在用承压设备进行磁粉检测时,其内壁宜采用荧光磁粉检测

方法进行检测。

8.9MT-RC法的优点之一是其可以适用于所有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检测。

8.10对弹簧用中心导体法进行周向磁化检验横向缺陷时,连续法电流用I二(8-15)D,(D是弹簧的外直径)来确定磁化规范,可保证检测灵敏度。

二.判断题

1.1能形成磁粉显示的零件结构或形状上的间断叫做:

A.不连续性

B.缺陷

C.显示

D.变形

1.2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主要区别是:

(C)

A.两者的检测原理不同

B.两者的检测程序不同

C.两者用于探测磁场的传感器不同

D.以上都是

1.3以下关于磁敏元件探测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磁敏元件探测法的灵敏度与检查速度及工件大小有关

B.磁敏元件探测法获得不连续性(包括缺陷)深度信息

C.探测时应根据需要调节磁敏元件与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漏磁场的变化

情况

1.4磁粉检测对哪种缺陷的检测不可靠?

A.表面折叠

B.埋藏很深的气孔

C.表面裂纹

D.表面缝隙

1.5下列哪一条是磁粉检测优于涡流检测的地方?

A.能检出所有金属材料的表面不连续性

B.对单个零件检验快

C.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1.6下列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