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826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

  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近几个月来,离开“北上广”前往二三线城市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这表明,更多的人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而是选择回家乡发展事业。

为使上述结论成立,以下哪项陈述必须为真?

()。

  A.离开“北上广”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同时伴随其他大城市就业人数的减少

  B.选择在大城市发展的人数并没有大的增减变化

  C.在“北上广”发展事业比其他大城市更难

  D.只有当在大城市没有发展空间时,人们才会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可以看成一个缺少大前提的三段论,小前提是离开“北上广”前往二三线城市发展的人数增多,结论是更多的人放弃在大城市就业选择回家乡发展。

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可以判断D项正确。

  第2题: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

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结构.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是实用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①④③

  B.⑤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⑤④

  D.⑤③①②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④中的“这类的图”指的是①、②中“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和“种种动物植物的图”,故应紧跟这两句之后,排除C。

③先说读者,后说朋友,其中读者对应②中的“书籍”,朋友对应①中的“房屋或花园”.故②应在①前面,排除

  B.D。

本题答案为A。

  第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A.国家

  B.管理者

  C.企业

  D.生产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基础。

故选C。

  第4题:

我们可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这样或那样的人才,但不能由此而唯目的化.而________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人的成才),绝非机器的________,绝非以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标尺,至少还包含着个人人格的________以及心灵的滋养。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忘却制造塑造

  B.忽视锻造健全

  C.扭曲制作培养

  D.迷失打造完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不能由此而唯目的化”可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其结果。

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扭曲”、“迷失”不合句意,排除

  C.D。

  “锻造”含打磨、锻炼的意思.与句中人的成才需要磨炼的意思更对应。

  故本题答案为B。

  第5题: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的。

  《论语》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真谛坐标

  B.实际真谛灯塔

  C.简单本质坐标

  D.实际本质灯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二空中,“本质”指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真谛”指的是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由“告诉大家……”可知此处讲的是《论语》传达的道理或意义,排除C,D。

  “坐标”指的是定位;

  “灯塔”指的是目标.由“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可知,旬中说的是适应自己的人生角色,即定位问题,排除B。

本题答案为A。

  第6题:

赵某将一匹易受惊吓的马赠给李某,但未告知此马的习性。

李某在用该马拉货的过程中,雷雨大作,马受惊狂奔,将行人王某撞伤。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应由赵某承担全部责任

  B.应由李某承担责任

  C.应由赵某与李某承担连带责任

  D.应由李某承担主要责任,赵某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题中,赠与人赵某不对马匹瑕疵承担责任,因为《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题中赠与人并没有故意不告知马匹习性,因此李某是唯一的责任人。

故选B。

  第7题:

究竟是何人、何时最先进入南京,占领总统府,也因此而变得,有了多个版本。

  在当事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总统府门楼上的那面青天白日旗,不知道被扯下过多少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言之凿凿

  B.虚无缥缈毋庸置疑

  C.扑朔迷离毋庸置疑

  D.虚无缥缈言之凿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不可捉摸。

  “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通过题干首句可知,对何人何时占领总统府这一事件,尚不知真相,“扑朔迷离”符合题意;

  “毋庸置疑”一般用在句首。

故选A。

  第8题: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故选ABD。

第9题: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最主要材料之一,它在青藏铁路工程中尤为重要。

青藏铁路桩基使用的水泥都是特殊配方的,以适应当地严酷的自然环境。

浇铸桩基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混凝土的温度。

将湿混凝土的温度降至零上5度,混凝土就会很快地与周围冻土冻结在一起。

即使冻土的上层在夏天发生融沉,深入地下的桩基部分依然坚固,承载力不变。

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时,温度可能是你最危险的敌人,也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混凝土这一现代建筑材料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发挥了汗马功劳

  B.在浇铸桩基过程中控制湿混凝土的温度解决了青藏铁路在永久冻土区的修建难题

  C.修建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混凝土桩基打入极不稳定的冻土,并且避免冻土融化

  D.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温度是把“双刃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第一句讲混凝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尤为重要,接着讲浇铸桩基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混凝土的温度,将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住便可在即使夏天冻土的上层发生融沉的情况下使深入地下的桩基坚固,承载力不发生改变,最后说明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温度可能妨碍建设,也可能帮助建设。

可见,B项的表述对文段的概括最恰当全面。

A项和D项都只是文段部分内容,C项“修建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扩大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文段表述的是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区修建铁路。

  第10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_____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_____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_____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筹展望促进

  B.观察把握推动

  C.分析赢得加强

  D.洞察谋划推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意在强调站在时代的前沿、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前进的方向。

  “洞察”与“眼光”搭配,意为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比其他三个词更为贴切;

  “谋划”意为按步骤地筹划与规划,与“战略家”搭配;

  “推进”包含推动与促进的意思,符合向前发展的行进道路。

  第11题: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12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句,这里的“更上一层楼”指的是()。

  A.黄鹤楼

  B.岳阳楼

  C.烟雨楼

  D.鹳雀楼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解析】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这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

寥寥几句,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势雄浑。

  第13题:

人类的探索没有止境,生命科学关于性格遗传的研究、争论无疑将延续下去。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尽管这是科学家们从遗传因素上来解释性格形成的一个新发现,但是__________,因为不同的后天环境,如社会环境、家庭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B.遗传基因相同的人性格也会不同

  C.性格的形成还受后天条件影响

  D.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相对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根据文意,填入的句子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并与后句构成因果关系。

该句之前的文意是可以用遗传来解释性格形成,之后用“但是”转折,引出后天环境也会作用于性格的观点。

C项没有与后文形成因果关系,排除;B项偷换概念,文段是说同一类型的人可能性格完全不同,但没有说基因相同的人性格会不同;A项只提到“性格”,没提到“基因”,故排除;D项最恰当,即转承前句,又与后面形成因果关系。

故选D。

  第14题:

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

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

称为“十二气历”。

  故选C。

  第15题:

小赵:

  “听说你‘五一’期间去广州旅游了,那你去了越秀山或黄花岗了么?

”小王:

  “我只能告诉你,越秀山和黄花岗我至少去了其中之一;如果我不去黄花岗,那么我也不去越秀山。

”如果小王告诉小赵的都是实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小王去了黄花岗

  B.小王去了越秀山

  C.小王没去黄花岗

  D.小王没去越秀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规则推演型题目。

  “小王”的话说明两点:

①他或者去了越秀山,或者去了黄花岗;②不去黄花岗一不去越秀山(即:

去越秀山一去黄花岗)。

假设他去了越秀山,则由②可知,他也去了黄花岗;假设他去了黄花岗,则无法判断其是否去了越秀山(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无论他去没去越秀山,都肯定去了黄花岗。

故选A。

  第16题:

卫星要保持多快的速度才能环绕地球运行?

()

  A.大于11.2千米/秒,小于16.4千米/秒

  B.大于7.9千米/秒,小于11.2千米/秒

  C.大于16.4千米/秒,小于18.2千米/秒

  D.大于7.9千米/秒,小于16.4千米/秒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一宇宙速度也称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为7.9千米/秒。

第二宇宙速度是人造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为11.2千米/秒。

当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再绕地球运行。

因此,要保证卫星环绕地球运行,其速度必须保持在7.9千米/秒和11.2千米/秒之间。

本题答案为B。

  第17题:

下列文化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是()。

  A.半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周口店遗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元谋人、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旧石器时代。

而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等则都属于新石器时代。

故选D。

  第18题:

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致云雀》

  B.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咏的是心忧天下的杜甫

  C.左思的《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

  《魏都赋》和《蜀都赋》,这部作品曾经使得洛阳纸贵

  D.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A项,应该是出自雪莱的《西风颂》。

B项,杜甫虽然心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是与“四面湖山”不符。

这副对联指的是范仲淹,因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面湖山”对应的是岳阳楼。

D项“歌德”说法错误,应该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歌德生活的年代是18—19世纪,此时中世纪早已过去,故不可能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故本题选C。

  第19题:

田径:

竞走

  A.游泳:

仰泳

  B.跳高:

跨栏

  C.拳击:

射击

  D.摔跤:

柔道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包含关系,竞走是田径的一种,仰泳是游泳的一种。

  B.C.D三项是并列关系。

  第20题:

55

  B.10:

58

  C.-4,2,18,22,(),830

  A.280

  B.346

  C.380D.456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1题:

赵先生有一位夫人和一个女儿;女儿有一位丈夫和一个儿子。

这些人有如下的情况:

  

(1)五人中有一人是医生,而在其余四人中有一人是这位医生的病人。

  

(2)医生的孩子和病人父母亲中年龄较大的那一位性别相同。

  (3)医生的孩子不是病人。

请问谁是医生?

()

  A.赵先生

  B.赵先生的夫人

  C.赵先生的女儿

  D.赵先生的女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是道推导性题目。

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比较多,我们可以采用代入法作答。

先看A项,假如赵先生是医生,由题目知,和赵先生女儿性别相同的只有赵夫人。

  

(2)知,病人的父母亲和赵先生的女儿性别相同,又性别和赵小姐相同的只有赵夫人,但由

  (3)知其女儿不是病人,故矛盾。

因此,赵先生不是医生。

再看B项,假如赵夫人是医生,则由

  (3)知赵小姐不是病人,又和赵小姐性别相同的只有赵夫人,而剩下的几位全是男性,和

  

(2)矛盾。

再看C项,假如赵小姐是医生,则由

  (3)知赵小姐的儿子不是病人,又剩下的三位性别和赵小姐儿子相同的有赵先生和赵小姐的丈夫,再结合

  

(2)知,病人的父母亲中年龄较大的一位是父亲,又题干中有父母亲的只有赵小姐和赵小姐的儿子,且赵小姐的儿子不是病人,则只能是赵小姐是病人,和假设矛盾。

最后看D项,假设赵先生的女婿是医生,则其儿子不是病人。

剩下的三个人和其儿子性别相同的只有赵先生,则由

  

(2)知,病人为赵小姐,且赵先生的年龄大于赵夫人。

符合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22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A.内容

  B.课程

  C.方法

  D.途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第23题: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正确测量了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而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

  第24题: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A.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社会主义的合法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25题:

王强不适合担任如意酒店大堂经理的职务。

因为近半年来,只要他向总经理请假,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要假设的?

()Ⅰ.胜任大堂经理的职务,必须身体健康Ⅱ.王强向总经理请假的理由是真实的Ⅲ.近半年来,王强经常向总经理请假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Ⅱ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此题为前提预设型题目,题干要从“近半年来,只要他向总经理请假,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推出“王强不适合担任如意酒店大堂经理的职务”,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条件工在经理职务和身体健康之间建立了关系;条件Ⅱ和Ⅲ则是有效得出王强身体不健康的小前提。

如果请假理由不真实或者不经常请假,就不能肯定王强身体不健康,因此三个条件都是必须假设的。

故选D。

  第26题:

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区分体裁究竟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D.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犯有“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古典的”不是按外国的标准来划分,而是按时代来划分,A项指出了这一错误。

D项不能成立,因为即使在“古典的”后面紧接着指出“现代的”,也还是犯有“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题干说的是外国文学作品,选项

  B.C所指出的划分对题干陈述实际并不需要。

故正确答案是A。

  第27题: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时,与人类拥有同样的_______。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的最后,写下了一段_______的话语:

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绕行太阳,从这么简单的起源,进化出无数最美丽、最奥妙的事物。

这样的生命观,庄严、高贵而且壮阔。

  A.待遇深入浅出

  B.地位奥妙无穷

  C.权利发人深省

  D.优势耐人寻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解析】

  “待遇”一般与“享受”搭配,首先排除A项。

  文段的含义是,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因此其他生物也应当和人类一样,有权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

根据常理可以推断,生物的高低等级不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必然也不同,因此,其他动物与人类拥有同样的“地位”和“优势”是说不通的,排除

  B.D项。

  第28题:

定义:

①挪用资金罪: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

②挪用公款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③职务侵占罪: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骗取、窃取或以其他手段占有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典型例证:

  

(1)某超市出纳王某拿了公司的钱炒股,结果股票大跌,赔了个精光

  

(2)春节时,为了表示友好,小王给领导送了一条中华牌香烟,领导欣然接受了

  (3)因为家里临时出了意外,某市建设部出纳拿了单位50万元现金救急,一个月后,如数归还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例证

  

(1)属于挪用资金罪;例证

  

(2)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定义:

例证

  (3)在3个月内偿还了,不属于挪用公款罪。

  第29题:

1,2,3,7,22,()

  A.100

  B.133

  C.155

  D.16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递推数列,递推规律为:

前两项之积+1=后一项。

因此,未知项为7×22+1=155。

  第30题:

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

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

作为农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

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

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l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B.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这是一道并列结构的题,五句话分别描述了畜牧业对温室效应、土地、森林、陆地生态区的消极影响,概括其共同点,只有“环境代价”适合。

  第31题:

下列不属于学生的受教育权的是()。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B.学习权

  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隐私权是学生的人身权。

  第32题:

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故选B。

  第33题: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权利。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