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828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docx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2015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史料所提到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20世纪初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场思想革命()

  A.以《青年杂志》的创刊作为开始的标志

  B.使民主和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C.起到了思想启蒙运动

  D.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4.在井冈山曾诞生过一首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这首歌谣反应的时期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艰苦的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了28年。

28年一分为二……它成为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以这个节点来分界,向前看是党早期14年的历史,屡遭挫折,几近绝境;向后看是党14年走向壮大成熟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文中的历史节点指的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D.长征胜利

  6.读下面两份旧报纸上的报道,对比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份报纸发行时间相距8年多

  B.可供参考研究国共两党的合作史

  C.所报道之事都达成了反内战的意向

  D.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7.史学家张荫麟有这样的记述: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这里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是指()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1945年,国民党将领张治中将军说:

“这是一件大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在当时来说,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

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你认为的“大事”指的是()

  A.抗战胜利B.重庆谈判

  C.台湾回归D.中共七大

  9.下列情景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不可能出现的是()

  A.从《申报》上得知我国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B.上海的青年学生高唱《黄河大合唱》奔赴延安

  C.商务印书馆印制一些考试用书供科举考生备考复习用

  D.通过京张铁路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的学习

  10.下框中大事年体现的主题是()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探索

  C.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

  D.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1.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2014年11月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歼-20隐形战机可谓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巅峰之作。

歼-20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

回顾历史,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12.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A.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进行城市国企改革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下图所示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对人类而言,它产生了几项新的发现,但不包括()

  A.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发现

  B.美洲的发现

  C.环球航行的成功

  D.非洲大陆的发现

  14.“近500年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这两次崛起的推动因素分别是()

  A.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生产的革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B.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形成

  D.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16.右图文件的开篇写道: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样写的目的是()

  A.向世人说明北美独立的理由

  B.告诉人民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

  C.要求以法律来约束英国国王的权利

  D.说明黑人也一样应该享有公民权

  17.19世纪中期有两个国家经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像西方国家一样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他们在迈向近代强国的道路上,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伤害,这两个国家是()

  A.美国和英国B.法国和英国

  C.美国和日本D.日本和俄国

  18.1929年失业率为2.5%,1933年达到25%,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人猛升到1700万,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失业。

在此背景下,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举措是()

  A.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B.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C.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D.斯大林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19.“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趋势。

”以下人物在经济领域的做法与材料所言相符的有()

  ①列宁

  ②斯大林

  ③罗斯福

  ④邓小平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20.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新特点,但不包括()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B.随着“非洲独立年”的出现,近代西方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C.西欧联合发展,成为一支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D.美国始终是世界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影响力巨大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都是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史记》图二甲骨文图三拉丁字母文字图四腓尼基文字

  

(1)通过材料中对四幅图片的文字说明,你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和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

(2分)

  

(2)根据对四幅图片的了解,可以把它们分为哪两类?

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2分)

  (3)《史记》中的相关史料和甲骨文所呈现出的信息有什么关系?

(1分)

  (4)四幅图片向我们呈现出了解历史的多种途径,除了这些途径以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历史?

(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武昌起义(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以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达500余家。

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1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三1915年,戴季陶在途中遇一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也,老农茫然惶然,连声曰: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四(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简要概述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关系,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两则材料反映的变化是否矛盾?

为什么会一样?

(3分)

  (3)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的含义?

(1分)

  23.(5分)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

体现出提示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性,史实正确,语句通顺。

  哥伦布处死查理一世瓦特改良蒸汽机鸦片战争

  24.(5分)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多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友好交流】

  材料一大唐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日本仿效唐朝“法式”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

(1分)

  【各自探索】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主义的时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1分)

  【侵略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