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870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docx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

挂篮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

悬臂浇筑法目前成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桥的主要施工方

法。

目前有许多的超过一定跨度的预应力连续桥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

为适应不同跨径/不同截面的桥梁,挂篮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

挂篮越来越趋向轻型化,受力越来越合理,行走也越来越方便。

为保证挂篮施工安全和桥梁的质量,挂篮的选择,设计/加工/安装以及验收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1.

挂篮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为适应各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桥的施工需要,挂篮的形

式多种多样,目前在我们施工中经常用到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桁架式的挂篮,根据其不同结构/不同受力特点而分。

1.1,平行桁架式挂篮

平行桁架式挂篮的上部结构一般为等高桁架,采用万能杆件或贝雷梁组拼作为承重主桁如图1有专门的厂家生产或出租万能杆件或

贝雷梁,现场可以根据需要拼接,其主桁成形较快,但是该种挂篮

由于其自身荷载大,受力不合理,承重能力低,适合小跨度,节段

重量较轻的连续梁或连续钢构桥。

有采用越来越少的趋势。

1

1.2

图1

三角式挂篮

三角式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承重能力大,重心较低,悬

灌时挂篮稳定性和挂篮行走时的稳定性较好。

(如图2)挂篮杆件一

般采用型钢组焊成箱形结构,主桁纵梁也可以采用钢板组焊,斜杆

可以采用钢带、园钢或精轧螺纹钢筋。

三角式挂篮适用范围很广,

常用于单节梁段比较重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梁和斜拉桥。

(本桥采用三角式挂篮)

1.3

图2

菱形挂篮

菱形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构件一般采用型钢组焊成箱形

结构(如图3)。

菱形结构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前面部分空间较大,

对工人施工操作影响较小。

但挂篮重心比较高,主桁前横梁离桥面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

2.

图3

挂篮设计的原则

挂篮设计的原则是挂篮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自重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

易于加工拼装,走行方便。

考虑到

挂篮的重复利用,挂篮还需要具有通用性强,便于改造的特点,主要材料宜选标准通用材料,便于计算和重复利用。

3.

3.1

挂篮的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3.1.1桥梁施工图文件.

3.1.2现行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3.1.3现行公路桥涵设计施工技术规范.3.1.4现行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3.1.5梁段细部情况.

3.2

3.2.1

挂篮的主要技术指标

可灌梁段的最大重量:

根据桥梁设计施工图纸中的内容计算确

3

定.

3.2.2可灌梁段的最大长度:

根据桥梁设计施工图纸中的内容计算确

定.

3.2.3高度变化范围:

根据桥梁设计施工图纸中的内容计算确定.3.2.4挂篮自重:

一般为最大梁重的0.35至0.45倍并满足设计图纸中对挂篮重量的要求.

3.2.5主桁最大变形:

不大于20毫米.

3.2.6抗倾覆稳定系数:

走行时大于2.0;浇筑混凝土时大于2.0.

3.2.7主桁杆件安全系数:

大于1.2.

3.2.8主桁前支点离梁段端面距离:

不小于0.5米.

3.2.9挂篮走行方式:

分次或一次性走行.

3.3挂篮的型式选择

应根据梁段细部情况和挂篮设计原则,选取不同型式的挂篮进行悬浇施工.各种类型的挂篮的区别在于主桁部分,其余部分如底模/内外模都大致相同.根据不同挂篮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综合考虑,选取主桁的型式.另外,考虑挂篮的利用系数和节约,应尽量减轻挂篮的自重.挂篮走行取消了配重,采用反扣轨道走行.主桁架/底模/外模一次走行到位,缩短施工周期.如一次走行有困难,也可分步走行,挂篮施工属于高空作业,为确保安全,需专门设置施工平台.安装防护栏杆,并挂设防护网.3.4结构设计(以三角形挂篮为例)如图4

4

图4

挂篮一般主要由主桁系统,底模系统,外模系统,内模系统和悬吊及走行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各部结构设计简要步骤如下

3.4.1主桁系统

挂篮主桁系统是整个挂篮的承重构件.

三角挂篮主桁系统主要由三角主桁架,横向连接系和前后横梁组成,前后横梁可以采用型钢组合而成,所采用型钢大小,可以根据计算确定.三角主桁架的纵梁可以用型钢组焊,也可以用钢板焊接成箱形结构,从材料节约和加工难易程度出发,采用型钢组焊更为合适,斜杆一般采用钢带,用钢销和纵梁连接,立柱采用型钢组焊,三角主桁同样设有横向联结系.

5

3.4.2

底模系统

底模系统包括底模前后横梁,底模纵梁,模板系统和辅助施工平台.底模前后横梁由型钢组焊箱形结构.前后横梁上设置吊耳.底模纵梁按照荷载分布进行布置,腹板位置布置稍密.底模纵梁也可以用桁架代替,采用小型钢组拼.底模纵梁上横向铺设160毫米*160毫米方木,用钢丝或螺钉与底模纵梁固定,方木上可以采用5厘米厚的木板,上面钉4毫米厚铁皮.也可在底模上直接铺设钢模板.(此方法采用较多)底模后吊可以采用吊带或吊杆.悬灌时贯穿梁底板锚固,走行时解开和横梁的连接.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后横梁位置设置施工平台,前后横梁之间设置走行平台.

3.4.3外模系统

挂篮外模系统由外模模板,外模桁架,外模滑梁及吊架组成,外模模板宜用5厘米厚的钢面板和5#槽钢组成框架结构,为保证梁段外观质量,模板面板焊后的平整度应小于1/1000米,加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面板拐角处焊后应磨光打平.为节约成本也可利用墩身模板改制.使用前应检查钢模板的平整度和完整性.保证梁段浇注完成后的表面质量.外模桁架由型钢组焊而成.两侧外模模板和外模桁架可支承在外滑梁上,外滑梁通过前后吊杆分别锚固在前上横梁和已浇注梁段上,也可支承在底模平台的纵梁上.

3.4.4

内模系统

内模模板采用定制钢模,内侧模根据高度采用小块模板拼装,内模骨架采用小槽钢,腹板厚度的变化由骨架调整,骨架上设置铰,便于拆模.

6

内模骨架和模板支承在内滑梁上,内滑梁通过前后吊杆分别锚固在前上横梁和已浇注梁段上,内外模支架用对拉杆和背杆固定,防止爆模.3.4.5悬吊及行走系统

挂篮底模前后吊杆一般可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园钢和钢带,前吊杆比较长,现场可以根据需要分段连接.精轧螺纹钢筋需要专用连接器接长,

但必须注意精轧螺纹钢筋的有效连接长度.

精轧螺纹钢筋应涂上红

色标记,悬浇前应仔细检查此项目.使用精轧螺纹钢筋做吊杆时,最好采用通长.底模后吊锚固在已浇注梁段底板上,通过千斤顶调整标高.前后吊杆,吊带都通过钢铰和底模前后横梁用钢销连接.

4结构验算

4.1结构验算的依据

4.1.1浇注混凝土的动力冲击系数:

1.2

4.1.2空载走行时的冲击系数:

1.2

4.1.3

挂篮总重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

和)不大于20毫米.

4.1.4自锚系统的安全系数:

2.0

4.1.5浇注混凝土和挂篮走行时的抗倾覆系数:

2.0

4.2荷载组合

4.2.1荷载组合一:

混凝土自重+动力冲击荷载+挂篮自重+人群和施工机具荷载(计算强度)

4.2.2荷载组合二:

混凝土自重+挂篮自重+人群和施工机具荷载.(计算刚度)

7

4.2.3荷载组合三:

挂篮自重+冲击附加荷载+风载(计算走行)

4.3挂篮结构的验算

根据梁段的细部情况,梁截面可以分为底板,腹板,顶板和翼板进行荷载计算,底板和腹板由底模系统承担,顶板荷载由内模系统承担,翼板荷载由外模系统承担,通过前后吊杆.吊带传递到前上横梁和已浇筑梁段上.各个部分传递到前上横梁的所有荷载都传递到主桁架上.主桁架再通过前支点和后锚点把力传递到已浇注梁段上.悬吊系统部分在整个挂篮受力过程中起到力系转换作用,挂篮传力过程示意图如下:

底模

系统

后吊

已浇梁

前吊

主桁前

横梁

主桁系

前支

后锚

已浇

梁段

底模

系统

后吊

已浇梁

前吊

主桁前

横梁

主桁系

前支

后锚

已浇

梁段

内外

模系

后吊

已浇梁

8

前吊

主桁前

横梁

主桁系

前支

后锚

已浇

梁段

内外

模系

后吊

已浇梁

前吊

主桁前

横梁

主桁系

前支

后锚

已浇

梁段

挂篮传力过程示意图

4.4挂篮结构计算可以整体建模计算,需用计算机,也可分布建模计算,这里简单介绍分布建模计算的基本规则

4.4.1底模系统

a.荷载分析

按照本标段为单箱双室为例,箱梁荷载分布如图5。

计算中,把底板荷载V1和腹板荷载V2按照图示均布荷载进行分布,支座间距和数量根据底模纵梁的间距确定。

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

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进行受力计算或根据查连续梁表,将

荷载分成几种简单荷载进行累迭加而计算(较复杂,适合简单验证)。

9

q

2

q

1

q

2

q

1

q

2

A

图5

b.底模钢模板及钢肋计算

根据底模荷载分布计算。

此为常规计算在此略。

C.底模纵梁计算

根据纵梁上从底模所传下的荷载来确定纵梁荷载,取腹板处纵梁或选取承受荷载最大处的一根纵梁(有代表性)荷载分布如图6。

利用MIDAS计算(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软件计算得出底模纵梁最大剪力Qmax,最大弯矩M,最大挠度f。

底模纵梁强度,刚度计算如下:

q

A

B

L

LL

图6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10

最大挠度f≤L/400

d.底模前后横梁计算

底模前后横梁承受荷载比值按照1:

1分布,根据纵梁的分布来确定荷载受力图7,同样利用MIDAS计算软件(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计算得出前后横梁最大剪力Q,最大弯矩M,最大挠度f。

                  图7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4.4.2外模系统

a侧压力计算

新浇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两种公式计算,取二者较小值。

F=0.22*r*t*β1*β2*/v

F=r*H

式中

r—混凝土比重,24KN/M3

11

t-新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β2-外加剂影响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

掺外加剂时取1.2。

β1-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小于30毫米时,取0.85;50至90毫米时,取1.0;110至150时取1.15;

V-混凝土浇筑速度(M/H)

H-为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注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b.面板验算

面板强度

按双向板计算,选用区格中三面固结,一面简支的最不利情况进行

计算。

由区格边长之比查《建筑结构静力学手册》得到相关数据,然后再按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此处略。

面板刚度

计算略

c.横肋验算

横肋上荷载间距为H=400毫米,采用【8槽钢,支承在竖向桁架上。

横肋上荷载q=F*h。

按三跨连续梁受力分析,荷载分布情况如图8  

12

 

q

A

B

L

LL

                图8

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计算得M,Q,f.强度,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d.竖肋验算

竖向大肋【12槽钢(通常采用)组焊成桁架,根据实际布置情况按三跨连续梁受力分析,荷载分布情况如图9

q

A

B

L

LL

                图9

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

13

计算得M,Q,f.强度,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面板与横肋或竖肋的组合挠度小于3毫米。

e外模滑梁计算

外模滑梁根据挂篮施工情况按两种工况进行计算:

工况1:

挂篮在悬灌过程中,滑梁承受挂篮外模自重q1和梁段翼板荷载q2,荷载分布情况如图10

  

  

q

A

图10

工况2:

挂篮在走行过程中,滑梁承受外模自重q1,荷载分布情况如图11

q

A

B

图11

14

 

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

计算得两种工况下各自的M,Q,f.强度,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4.4.3内模系统

内模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由于一般顶板较薄,荷载较小,这里不

再计算。

内模桁架由单独的桁片组成,桁片间距一般为0.7至1.0

米,验算时计算受力最大的桁片。

桁片荷载根据高度变化为梯形荷载,荷载分布如图12

q

q

2

q

L

1

L

2

L

1

图12

内滑梁计算时工况:

挂篮在悬灌过程中,滑梁承受挂篮内模系统自重q3和梁段顶板荷载q4,荷载分布如图13

q

A

15

图13

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

计算得M,Q,f.强度,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4.4.4主桁系统

a.主桁前横梁

主桁前横梁承受从底模平台,内外模传递来的荷载,根据各前吊杆的位置,确定各荷载的加载情况图略

利用MIDAS分析软件计算得主桁前横梁最大M,Q和最大f,强度,刚度验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σ]=180MP

最大挠度f≤L/400

b.主桁架计算(三角形主桁架)

三角主桁架荷载分布情况如图14

16

图14

纵梁N1: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曲力Q=M/W<[σ]=180MP

斜杆N2,立柱N3主要承受轴心力σ=N/A<[σ]=180MP

式中N—各杆件轴力;

A—各杆件截面积;

c.主桁后横梁

根据主桁架计算中支座反力R利用MIDAS分析软件(MIDAS软件

有限单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原理

)建模计算得主桁后横梁的最大弯矩

M,最大剪应力Q,最大挠度f及后锚杆拉力P。

强度,刚度计算如下:

最大剪应力ﺡ=Q*S/I*B<[ﺡ]=110MP

最大弯矩力Q=M/W<[]=180MP

最大挠度f≤L/400

主桁后锚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a采用后锚杆锚固后横梁,预先在已浇注梁段上预埋孔道,施工时后锚

17

杆穿过梁顶板锚固在顶板位置,同时后锚杆上端用千斤顶顶紧,给主桁架后锚一个反力,消除浇注过程中主桁架后锚产生的负向位移,有利于标高控制,当设计中遇到单根后锚杆受力过大,可以采用分配梁进行分配,

b.利用梁段腹板的竖向预应力筋锚固挂篮后锚,竖向预应力筋露出梁

段长度不够时,可以用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接长.根据主桁架后锚的

反力确定锚固的竖向预应力筋数量.这种方式可以节约一定的材料,减少预埋孔对已浇注梁段的破坏,施工较方便.

上面两种方式在挂篮施工中都经常使用,具体哪一种方式更为适合,可以根据梁段需要进行选择.本工程选用第一种方法.

4.4.5悬吊及行走系统

a.悬吊系统

悬吊系统主要包括底模前后吊带,内外前后吊杆及相关的分配梁,通

过底模,内外模计算得出各个吊杆,吊带的所受最大拉力N.吊杆材料

可以使用直径32毫米的精轧螺纹钢,直径70毫米的45#园钢,及Q345B的钢带。

b.走行系统

挂篮在走行过程只承受挂篮自重荷载P1,部分施工机具荷载P2和风荷载M1,还要考虑挂篮走行时的冲击系数1.3。

空载走行时的倾覆力矩:

M=(1.3P1+P2)*l1+M1

抗倾覆力:

F=M/L2=(1.3P1+P2)*l1+M1/L2

假设挂篮主桁架为两片,单边轨道有6个走行轮,挂篮走行中按单轨

18

4个走行轮受力进行计算.走行轮轴一般用20CrMnTi,也可用45#钢进行车制。

单个后轴走行轮轴所受弯矩:

强度计算:

M=PL/8

σ=M/W<[σ]=290MPa

式中P-挂篮抗倾覆力;

L-走行轮轴的有效长度;

W=走行轮轴的抗弯模量;

挂篮在走行过程中,走行轮反扣轨道,一般都是利用梁段自身的竖

向预应力筋锚固轨道,假设每次挂篮后锚移动到轨道任何位置,都有两根竖向预应力筋受力,进行强度计算:

σ=N/A<[σ]=675MPa

式中N-单根竖向预应力筋所受拉力;

A-竖向预应力筋截面积。

挂篮抗倾覆系数:

K>2

4.4.6细部结构

销子,斜拉杆销孔削弱计算,立柱的稳定性计算等.

a.销子,斜拉杆销孔削弱计算。

挂篮主桁是整个挂篮的重要受力构件,对各杆件相互之间的连接需进行验算.三角架斜杆为2根t=20毫米钢带,所受拉力为N,连接钢销

材料为20CrMnTi,立柱头连接钢板材料为16MN,容许承压应力为295MPa。

销孔承压应力:

σ=N/A1=N/2dt<[σ]=295MPa

19

销子剪应力:

ﺡ=N/A2<[ﺡ]=259MPa

销子所受弯应力:

σ=M/W=Nt/2W<[]=295MPa

式中d-钢销直径;

t-钢带厚度:

A2-钢销的截面积;

W-钢销的抗弯模量。

b立柱稳定性计算。

三角架所受轴向力为N,立柱两端按铰接计算,有效长度为L0,Q235钢容许应力为170MPa。

λ=L0/i<150

长细比计算:

由λ.查得φ值

强度计算:

σ=N/φA<[σ]=170MPa

式中A-立柱截面积.

缀板沿柱纵向的长度的d不小于2a/3(a为柱肢轴线间距距离);厚

度t不小于a/40,并不小于6毫米。

缀板宽度b可以取与a相等。

缀板和立柱的焊接采用三面围焊,两缀板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i(i为单肢对垂直缀板轴的回转半径)。

5.挂篮加工及拼装工艺技术要求

5.1.挂篮加工工艺

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结合厂内及现场加工的具体情况,对挂篮钢结构加工工艺提出技术要求.

5.1.1材料

20

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证明书及材质报告书的合格材料.还应按有关现行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

材料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如需代用时,工厂应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决定.

5.1.2

下料和矫正

a.下料

对板材,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气割,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刨边或手砂轮修整,以达到组焊精度要求,坡口可气割或刨边.

容许偏差:

板材长度及宽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型钢长度偏差1毫米.b矫正

钢板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钢板纵,横向不平整度在1米范围内不超过1毫米;

型钢不直度在1米范围内不超高1毫米,全长范围内不超过3毫米。

5.1.3部件组焊

a.为保证组焊后部件尺寸,部件组焊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焊前进行拼装检查,复核组焊尺寸;

零件组焊时应按规范要求,预留焊接收缩量;

组焊时利用必要的工装卡具;

焊接时应控制电流,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

必要时应进行组焊试验,调整工艺,修改卡具,然后进行正式组焊。

21

b.为确保挂篮各部件焊缝尺寸及焊接质量,应注意:

按《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规定选用焊条型号,焊条使用方法,焊接工艺,焊接的检查和验收方法;

焊前应仔细清除焊接部位的铁锈,油垢及气割熔渣;

为保证焊接质量,坡口对接焊缝,应焊透,不符合要求的应清根重焊。

焊后不要求回火处理,但应进行校正。

校正时必须注意不要损伤原材料及焊缝。

组焊并校正后,容许偏差为形位公差12级。

5.1.4

钻孔

设计图纸上已有注明的,应按图纸要求加工。

其余应满足下列要求:

a.有互换要求的构件,其钻孔尽量利用样板进行,样板的尺寸及板

的孔位应用精密划线方式划出。

样板上的孔位误差不得超过下列限度:

两相邻孔间中心距不超过±0.3毫米。

板边钻孔中心间距不超过±0.3毫米。

对角线钻孔套中心间距±0.5毫米。

孔尺寸误差不超过±0.2毫米。

b.对两面有孔的杆件,要保证面间孔位的立体偏差:

各面孔轴线应平行。

(或垂直,按图纸要求。

在相互垂直的面的孔轴线距两面交线的偏差不大于±0.5毫米。

22

c.钻孔后,清除板面的飞边,毛刺。

5.1.5.试拼装

a.为对设计性能及加工尺寸进行检验,在挂篮构件加工完毕后,即

进行试拼装,试拼装时,应按使用状态备齐全部构件,零件及螺栓等。

b.试拼时不准使用重锤敲打,如发现螺孔或销孔位置不对时,应慎重研究,妥善处理。

c.挂篮拼装允许偏差为:

主桁架片间偏差不大于±10毫米。

如拼装时发现超过误差时,需会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5.1.6涂漆,编号

在挂篮进行试拼装(必要时进行局部修整)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除

锈,涂漆,编号,涂漆前先行除锈,清除焊渣及污垢等,并在干燥状态下涂漆。

涂漆

所有钢结构加工构件应涂两层红丹底漆,然后涂橙红色面漆;紧固件(螺栓,螺母,垫圈,销钉,吊杆)涂防锈油。

编号

为便于零件识别,保证组装正确,加快组装速度,挂篮零部件按图

纸的编号目录进行编号。

编号用深兰色油漆写在该零件的易于看到的位置上,要求整齐,清楚,美观。

5.2挂篮拼装技术要求

为保证挂篮正确,安全地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

23

项;

a.挂篮拼装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遗漏,部件若有变形须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b.

拼装完毕后必须检查所有螺栓是否拧紧,开口销有无遗漏,保

证连接的可靠性。

c.槽钢,工字钢拴接处必须加专用斜垫圈。

不得用小号螺栓代替大号螺栓拼装。

d.

拼装过程中严禁对螺栓孔进行切割,扩孔。

确因设计或加工需

作修改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e.严禁对精轧螺纹钢筋吊杆进行电焊切割,搭火,挂篮所用的精扎

螺纹钢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