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894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doc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试从数学教材、学习习惯、数学活动、教师榜样等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

新课标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感受着数学学科的魅力,它的内容包容万象。

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立德育人。

一、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德育素材。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搭配有很多的阅读资料“你知道吗”,其中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教师应充分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你知道吗?

”之后,介绍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这些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通过数学应用题:

“王叔叔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

王叔叔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

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爱劳动教育、保护动植物教育……这些德育教育都可以从教材内容中找出相应的渗透点。

二、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培养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科学性、逻辑性很强。

学好数学的同时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很多好习惯的养成。

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认真。

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总是多问学生“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

很多学生解题往往凭直觉,如刚学完加法,看到题中有两个数就相加;学完减法,直接就用题中的大数去减小数,根本没有耐心去思考题中都说了什么。

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能说出答案还不够,说出思考过程才过关。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先读题再解题了。

同时,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心理,多讲一些因粗心审题不清而闹笑话或导致不良后果的故事。

例如:

一个大学生才华横溢,在一次招聘考卷中,他很有把握地答完了所有的考题,美滋滋地在家等待录用通知,可结果他失败落选了。

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试卷最后写明“介绍你到过的十个地方的特点,选择一处写下来”他恍然大悟,他因没有认真审题把所有的地方的特色都介绍出来了。

结果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工作机会。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从故事中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审题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习惯。

小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率高是很让老师头痛的一件事。

提高计算能力就一定要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

在平时的训练中,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抄错数,看清是什么运算,加减时注意进位和退位等等。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由于精确地推算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使得这一项世界记录一直保持了一千一百多年,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通过这些,教育了学生,使他们认识了计算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严格、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来完成。

在合作的初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

这时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加强指导,使孩子们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三、课内外相结合,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数学活动渗透德育。

如在学习乘法估算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回学校后估算全班60人一天的用水量,再估算全校三千多人的用水量。

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思想就会在小小的心灵扎根。

在二年级学习“统计”后,我在安排课外练习时,要求学生先到班主任那里收集好人好事记载情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学生在受到美德的教育与熏陶的同时,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运用。

四、教师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渊博的学识、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会让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我觉得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先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上数学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时要工整、简洁、美观。

作图时一定要利用工具,规范画图。

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自身人格的魅力影响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时时注意、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数学学科的的德育教育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

2.黎奇主编: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武双桃:

《小学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浅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8月

4.朱彩艳《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