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917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doc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学科教学则是德育主渠道。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因意识到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而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理应承担德育的任务。

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渗透德育:

教师亲身示范;通过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及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1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目标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每一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在数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

2自己加标题吧

2.1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首先,教师自身的言行和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充分说明教师的个人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是严于律己,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

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此外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对每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及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这些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人的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

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2充分挖掘教材教参,从中发现德育教育的素材

赫尔巴特认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着深入并且广泛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挖掘其中德育内容的能力!

数学学科,不比其它的科目,它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所以蕴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隐藏”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能力将其挖掘出来,进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教

实例一:

在教学时分秒时我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秒钟能做什么,一分钟能做什么,感受时间的短暂和宝贵,从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实例二:

我在讲解多位数的读法时,搜集了很多的我国改个开放以来和重庆近几年的财政收入数据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

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祖国和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诸如这样的数学史教育,我就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实例三:

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女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事迹,这样学生在体会着数学知识的历史悠久同时,又赞叹着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坚韧的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由此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

”这样的知识栏,既可以让学生增长许多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就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对于数学学困生,教师应细心指导,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简单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随后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恢复他们的自信。

而对于学优生,则有意识地选择时机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消除他们的骄傲自满的心理。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禁的特点,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

对于不少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畏难情绪,教师应该让其认识到只要花费一点力气和时间,数学其实并不难学。

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去批评学生做得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再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

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2.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

数学由于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因而教人诚实和正直。

克菜因所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

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获得知识的最完善的内涵”。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的情形,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数学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数学中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

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

坚持原则,忠于真理,个性和谐,心胸坦荡,充满自尊、自信、自爱和独立的人格。

勤奋、自强,是对数学真理追求的永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的人格特征。

数学不像音乐、文学那样容易让人入迷,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数学并不是既有知识的汇集,数学发现,发明过程中需要数学家大胆的猜想、探索、不懈的努力,凝聚了数学家的创造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培养了人们的探索、求实的精神品质。

严谨、朴实,是数学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数学中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轻率行为,一点粗心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缜密,有条理思维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

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

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

数学中的定理、规则是进行数学证明的法规,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等。

3结语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将数学知识、文化和精神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教师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抱着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未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