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993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稻草人》教案设计及设计理念文档格式.docx

⑤师小结:

叶圣陶爷爷描写稻草人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样文章写得生动形象,那我们描写事物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会显得有条理。

四、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一边读句子,一边谈感悟)。

4、师生适当的引导补充。

5、你认为这是一个(    )的稻草人。

(学生归纳)

6、师总结:

这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灵魂,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的稻草人。

     当主人的稻田里稻子长得饱满时它高兴。

     当飞蛾在田间下了籽时它着急。

当稻子只剩下空空的壳时它悲伤。

这篇课文注重了对稻草人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位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稻草人形象。

五、湛透背景了解写作原由,主题升华。

六、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这则童话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帮助老妇人呢?

《稻草人》设计理念

《稻草人》一课是语文A版第9册第八单元第22课,这是一则童话故事,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的教案设计过程中,本人渗透了如下教学理念:

一、把握课型特点,充分培养学生和自学能力

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课前适当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相关作家的概况、时代背景及相关作品,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课前,更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疏通学习,这样为后面的课堂学习作下铺垫。

②抓阅读提示,学生自悟教学重难点

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教者要设计让学生自悟教学目标这一环节,这样起到了“提衣领,则百毛皆顺”的作用,悟出教学目标后,学生就会有针对性的去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③对文本内容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不要过多分析。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上,(①感受外貌描写的顺序②体会稻草人的形象)重在学生的感受,不要将老师的观点强上于人,如在完成第1个任务时,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的认为从上到下,有的认为从里到外,有的认为从整体到局部,无论哪一种结论只要学生能出相应的理由,能感受到描写事物的样子要按一定的顺序性写就行。

在完成第二教学任务时,本人设计了“抓稻草人心理描写的句子选出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自身的喜好不同,自身的素质高低悟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是他们主宰的,老师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①在课的开始,本人拿起自制的稻草人模型,让学生在视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几个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稻草人的第一感知。

②抓住文章的体裁特点,发挥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则童话文中的稻草人有着丰富和感情变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课后设计了,如果你是这则童话中的一员,你想成为这则故事中的什么角色来帮助老妇人呢,拓展了学生想像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利用多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完成第二个教学任务时,老师通过“老师评、学生评……”等多种评价机制,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愿有感情的朗诵,听课者赞不绝口。

总之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形式多样的,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有所得。

 

《穷人》名师教案

设计说明:

依据“研究性学习”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同时,通过对作品写法的揣摩,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嗯”,正确读写“抱怨、魁梧、倒霉、严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作家的资料。

(3)搜集身边人物具有美好心灵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

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4、课件出示列夫·

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5、板书课题:

穷人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扫清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并在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小组内自学,教师巡视。

3、师生互动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2)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视学生朗读情况而定),预设:

忐忑不安:

形容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

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作”读zuò

,不读zuō。

张罗:

zhānɡluo

(3)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在字词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字词,然后检查自学效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段意。

(2)画出让你感动或感触深的语段,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四、三读课文,感悟“穷”字

1、导语:

这篇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可是字里行间“穷”意浓浓。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如下要求三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穷人具有什么品质吗?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2、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探究穷人的“穷”,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预设重点句子: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4)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本篇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抓住“穷”这个字眼,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穷人生活的穷苦、艰辛,体会人物勤劳的品质。

五、巩固练习,快乐闯关

打开“基础训练-《穷人》”,一起来闯关吧!

六、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难,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面对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他们毅然选择了收养,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样的设计,既对本节课内容做了简要概括,又激起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

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

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支火把,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汇报。

3、看来,文学巨匠的作品的确不同凡响,初次品读就让同学们收获不小,动人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艺术形象,令每个读者难以忘怀。

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一同走进以桑娜一家为代表的穷人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过渡: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动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这些语句刻画出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可以加批注,可以把感受说给同桌听。

(生自由读文,画句子。

(一)赏,桑娜的善良。

1、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你对课文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先走近主人公桑娜,谁来说说,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勤劳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虽然很穷,但桑娜很勤劳。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能够抓住细节描写来体会,真不错。

我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是什么描写?

运用了什么方法?

(环境描写、对比)

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在沙皇俄国黑暗统治下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

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善良

从桑娜去看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后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可以看出桑娜很善良。

收养两个孤儿,这对于现在的有钱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壮举,可是当时的情况怎样呢?

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家来说,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又增加一个包袱,足见她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她的心为什么跳得很厉害?

②“这样做”是指怎样做?

③“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她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纯朴善良的本性。

这句话应怎样读?

(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课件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理解“忐忑不安”。

②再读,体会:

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挚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再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多个省略号,这些省略号表明了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大家再读,用心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包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读,汇报。

桑娜的忐忑不安包含有害怕,也有自责,更有决断。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她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3、师小结:

是呀,丈夫的负担已经够重了,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丈夫能同意吗?

我们也替桑娜捏了一把汗。

从桑娜的矛盾心理中,我们可以看出,穷人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

而穷人们又是那么善良,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的特点——勤劳、淳朴、善良。

(板书:

勤劳淳朴善良)

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自主感悟、汇报交流中说出桑娜的品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深入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对话。

学生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桑娜的勤劳、善良,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技巧,领悟作者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的高超。

这样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赏,渔夫的善良。

同学们,从你们的感悟中,老师体会到你们已经触摸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那么,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3、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课件出示:

12~27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这一部分描写了几次沉默?

(2)体会:

每一次沉默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各是怎样的?

4、出示第24自然段,深入体会。

(1)师:

此时,别说桑娜,就连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渔夫是怎样决定的?

读一读相关段落。

(2)师:

听到渔夫的话,桑娜的焦虑顷刻间化为乌有,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很感人,是哪个词?

①理解“熬”。

②能把它换成哪些词?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③你从“熬”中能读懂什么?

师小结:

从“熬”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渔夫为了抚抚养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心。

5、师:

故事的结局怎样呢?

我们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齐读)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善良的心此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共同感受这温情的画面(课件出示:

42页插图),我们一起为桑娜一家九口祈祷,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让学生抓住语言、神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桑娜的认识,体会渔夫善良、坚强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法,回归课题

通过我们的感悟,勤劳、淳朴、善良的主人公已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再浏览整篇课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

(师板书:

环境对话心理)

3、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要像作者一样,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师:

同学们,文有文心,题有题眼。

纵观整篇课文,我们发现,除了文题外,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你认为他们是穷人吗?

作者要反映的是穷人的什么呢?

穷人间温情的关爱更可贵。

故事中桑娜夫妇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此时此刻,这个发生在穷人间的真实故事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震撼。

面对这样一对夫妻,谁还能说他们是穷人呢?

在精神上,他们是最富有的,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渔夫与桑娜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故事至此却戛然而止,令人生出许多遐想,孩子的命运会怎样?

渔夫与桑娜会怎样带领孩子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段结尾。

(课后完成)

续写故事,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对课文内容的提升,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2、师:

老师的心也被这种真情震撼了,有几句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让我们一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3、师:

同学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感人的艺术形象,他们的内在品质令我们感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也许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故事了,但在我们的心中,有浓浓的真情,有伟大的真爱,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著名歌手韦唯的《爱的奉献》,让这首歌作为我们本节课的结束语。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回归整体,挖掘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打开“阅读训练-《穷人》”,一起来闯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