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006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docx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刎颈之交残羹冷灸冠冕堂皇蹩(bié)进辜(gū)负

B.休戚相关稍纵既逝节外生枝自诩(xǔ)脑髓(suí)

C.咄咄逼人风和日丽完璧归赵国粹(cuì)短暂(zàn)

D.肝脑涂地运筹帷幄礼上往来刹(shà)那孱(càn头)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②你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

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③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④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⑤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令许多明星运动员难以望其项背。

⑥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③④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来到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D.经典阅读张我们只有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接近大师,真正吸取经典的思想精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如惠语以让单于让:

责备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

特地征召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报:

报告,告知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

遵守约定

C.①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肥沃

②前以降及物故物故:

死亡

D.①召有司案图案:

察看

②衡下车,治威严下车:

官吏初到任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郤缺①,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宜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

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

“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

“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②。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①郤缺:

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

②行在所:

天子所在的地方。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贤侔郤缺侔:

与……相齐。

B.起家为秘书丞起家:

兴家立业。

C.时人许以远致许:

称赞,期许。

D.以不阿比凶族阿比:

亲附。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B.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C.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D.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嵇绍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4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照,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4分)

三、诗词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

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③治安:

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9.从全词看,简析“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0.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4分)

四、默写(8分,每空1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 

(1)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古北固亭怀古》

(4)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7)《师说》一文把有些人为子择师而自己却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韩愈《师说》)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面壁敦煌

卢贤生

当年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师园时,同住园内的叶恭绰对大千的帮助与影响很大。

叶恭绰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他对大千说:

“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

”并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

所以大千也说,他“西去流沙,寝食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

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检察院任职的马文彦,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绍敦煌石窟壁画,大千自己又查阅了一批资料,遂决定去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渊源,以发扬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下后,便带领帮工和随行的士兵清理积沙,修路开道,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总共为309个洞窟进行记录和编号。

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

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张心智以及差厨等一行9人,从西宁包租—辆卡车,第二次来到敦煌。

临摹敦煌壁画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

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

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

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

大千所用画布大到数丈,喇嘛画师拼接缝制画布更是拿手绝活,往往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

画布需抹上胶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笔。

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

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

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

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

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

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

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

即使这样,面对历经千年的敦煌壁画,他也曾风趣地说:

“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

1943年5月,大千别了莫高窟,伴随着驼铃声,向榆林窟进发。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约200华里处,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都是独立的石窟群。

由于它们的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很相近,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

大千曾数次前往榆林窟观摩、考察。

虽然榆林窟的壁画在数量上远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其艺术水平则完全可与莫高窟媲美。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临摹壁画10余幅。

其中一幅《卢舍那佛》成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从而为大千的敦煌之行画上了句号。

相关链接:

①他们从成都出发,途经兰州,进入戈壁滩边缘的安西后,又换乘骆驼继续前进。

他们坐汽车,一千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月。

在风沙弥漫中他们又骑着骆驼走完了最后一百里路,风餐露宿了三天三夜,才到达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

(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

②就在张大千全神贯注地临摹壁画的时候,有人告了张大千一状,说他在敦煌污损、毁坏壁画。

当时的国民党行政院行文敦煌县政府对张大千进行劝阻。

敦煌县政府立即派人前来调查,发现张大千所做并非如谣言所说,也就不了了之。

(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

③这次来敦煌一切费用都由自己担负,长期在敦煌,从经济上说,只有出,没有入,不仅在敦煌要用钱,四川家里一大家人要吃饭,怎么办?

这些实际问题给父亲带来很大的压力。

……父亲晚上回到上寺住处,还要作画寄回成都,经好友肖翼之、杨孝慈二位先生变卖后,来维持这里的庞大开支。

(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

④父亲临摹壁画严肃认真,临摹每一幅壁画都要找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壁画互相对照参考。

他说,相互参考可以使我们临摹得更准确一些。

我和李复等人的分工是每人着一种颜色,和现在的流水作业法相似。

(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

(1)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2)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3)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作文(40分,其中书写卷面占5分。

13.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

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

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

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七、附加题:

(20分)

14.逻辑思维检测:

(1)读下面的文字,请你判断谁作对了?

谁说对了?

(4分)

甲、乙、丙三个人在教室做作业,有一道题比较难,他们意见不一致了:

甲说:

我做错了。

乙说:

“甲做对了。

丙说:

“我做错了。

当他们三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以后,老师走进教室,看到甲、乙、丙三个人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意见后说:

“你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做对了,有一个人说对了。

请问,他们三人中到底谁做对了?

答:

做对的是:

;说对的是:

(2)读下面的故事,请你说说谁有理?

为什么?

(4分)

出车祸后,司机恼怒地说:

“我是个熟练驾驶员,开车10年从没出过事。

”行人闻言大怒,说:

“可我也不是新手,我已步行40年。

15.仿照两处画线句分别补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

(6分)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

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①;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喜悦丰收的欢乐曲;语文是一位画家,②。

16.文化常识检测:

(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B.“狼居胥”即今内蒙古狼山,此山此处荒漠,鲜有草木,且常年风大沙多。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卫青等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C.“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D.“皇天后土”亦作“后土皇天”,指天地,即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2)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夏的大学为东序,商的大学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

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朝、清朝也变成对进士的雅称。

D.“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乞骸骨”即自请退职,意为请求骸骨归葬故乡。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3.D(A项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B项去掉“具有”;C项,“和自己”之前缺介词“与”。

4.B(约束:

盟约,约定,规章。

D(案:

通假字“按”,按照。

5.B(起家:

离家。

6.A(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

7.C(原文说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意思是冏谦虚地听从了嵇绍的劝阻,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也就是没有停止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故该项的只能停息其事错。

8.

(1)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

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2)我担心被大王欺骗而有负于赵国,所以我让一个随从拿着和氏璧抄小路送回赵国了。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是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

十岁时失去了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

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降罪,闲居在家。

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对武帝说:

“《康诰》中说父子之间的罪过不应相互牵累。

嵇绍的贤能与郤缺相齐,应该加以表扬征召,请任命他为秘书郎一职。

”皇帝对山涛说:

“像你所说的,(他的才能)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何止(仅仅)授予秘书郎呢。

”于是下发诏书征用他,嵇绍离家去任秘书丞。

嵇绍后来进入洛阳,累次升迁为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也很器重他,常常说:

“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

”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

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

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

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

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

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谥号便不依据原则。

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

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

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齐王冏执掌政事以后,大兴土木,营建宫室,骄横奢侈,嵇绍上书劝谏道:

夏禹以居室简陋而获得美誉,唐虞以茅草屋顶而显示品德,应该省去起造宫屋的烦劳,沉思谦虚谨慎的道理。

齐王冏虽然口头上答应顺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采纳。

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咨询事情,正赶上齐王冏举办宴会,召董艾等人共商时政。

董艾对齐王冏说:

侍中嵇绍善于弹琴,您可以让他演奏。

侍从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

齐王冏说:

今天我们欢聚,您又何必吝惜呢?

嵇绍回答说:

您匡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让美名能够流传后世。

我虽说身份寒微,但也忝列伯爵之列,身穿朝服,头戴冠冕,出入于朝堂之上,怎么能够手执乐器,去做那些伶人所做的事情呢!

假若是脱下官服参加私人宴会,那我就不敢推辞。

齐王冏(听后)很惭愧。

董艾等人也很不自在地退身而去。

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

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恰逢军队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銮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

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

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9.(4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2分)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2分)

10.(4分)①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

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③直接抒情。

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④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11.

(1)一樽还酹江月

(2)料峭春风吹酒醒

(3)赢得仓皇北顾

(4)重湖叠巘清嘉

(5)休说鲈鱼堪脍

(6)凄凄惨惨戚戚

(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

(1)①利用人脉关系,亲往塔尔寺高薪聘请5位喇嘛画师,让他们精工研磨颜料,缝制巨幅画布,烧制优质木炭条。

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出重金大量购买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

③寻找同一时代相同内容壁画相互参照,临摹得更准确;流水作业加快了临摹速度。

(每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

(2)①路途艰难,环境恶劣,条件有限,换乘骆驼、汽车等交通工具,途中跋涉一千多里才抵达莫高窟。

②第一次敦煌之行用品不足,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不能满足临摹需要,人少力薄,不足以应对恶劣环境和大量工作,所以返回。

③开支庞大。

从经济上说,只有出,给大千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④工作环境艰苦,自然光线暗淡,空气窒闷,阴冷潮湿,壁画位置加大工作难度。

⑤临摹工作遭遇横加指责,诬陷状告,一度被政府劝阻并调查。

(答出一点1分,答对五点满分。

(3)①朋友的帮助和启发:

叶恭绰、马文彦鼓励他探寻莫高窟,在朋友担保下雇佣到喇嘛画师;②巨大的经济投入:

工作之隙作画变卖,购买高质原料,雇佣专业画工,保证了临摹作品的质量;③对艺术挚爱而又能吃苦耐劳:

结合遇到的困难和迎难而上谈;④投入时间长:

历时两年,全心投入;⑤考察范围广:

临摹了莫高窟、榆林窟大量作品;⑥临摹效果好:

画幅巨大,临摹准确,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3点并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3.【作文立意分析】 

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

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

讲述了一位高校焦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在课后发红包的“新招”而引发的社会影响。

本题取材社会上真实的事件,主人公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

 

材料中的核心事件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焦老师想出在课后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这个事件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他们或多或少,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或类似的事情,学生能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

 

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督促” “新招”“新意” “认可”“争议”“反对”“功利”“变质”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等句,更貌似在引导学生选择“家长”、“教师”或“学生”的角度来加入争论。

 

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两个主要角度:

一是大焦老师的“新招”怎么看;一是学生课后收红包的行为怎么看。

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同时,材料又提供了诸多思考的向度:

出“新招”的焦教师、乐收“微信红包”的学生、认同的学校其他老师、反对此举的家长等等。

这些“向度”,为学生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考的方向。

赞成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

第一,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可能往日旧招对督促学生学习已经不太不管用,有了“新招”,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这是新方法,所以值得提倡;第二,课后发红包的“新招”一出,效果立显,大焦老师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

这是好现象,值得肯定。

第三,“微信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