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012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试卷CD.doc

宜宾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模拟试题C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1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1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A)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1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A)

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2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2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2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2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C)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D、三番五次

2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2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2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3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3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3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3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D)次。

A、7       B、4    C、5         D、8

4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C)放在中心位置。

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师和学生

4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A)意义更大。

A.班主任B.科任教师C.校长D.教研组长

4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

43、(B)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

4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D)的圣殿。

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

45、(A)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

4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47、(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4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

A、单一性B、多元性C、动态性

4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

”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

A、科学性B、灵活性C、有创意

5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B、甄别与选拔C、展示激励

5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

5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

学会认知E.学会做人

53.(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5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B)。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5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地位。

A、政治  B、经济C、法律       D、社会

56.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B)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5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C)。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B)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5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A)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

60.教师的(A)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共60分)

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3.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BCD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4.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5.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BCDE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F.没有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反映的家庭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6.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BD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CDE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9.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10.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1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1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

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1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

D.激励E.情感交流

14.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15.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16.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17.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18.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

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9.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2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24、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BC)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25、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ABCD)、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6、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27、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28、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ABC)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身份证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29、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ACD)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30.教师可以通过(ABCD)方式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

A示范B提问C言语指点D提供线索E内部思维

31学设计由(ABC)问题组成。

A教学目标B教学方法C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

32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包括(AD)

A、观察评价B、试卷评价C、实验评价D、档案评价

33.量化教学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包括(ACD)

A、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B、观察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