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017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大将军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C)。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

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教育之外,还有(A)。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

3.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B)。

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

★古代希腊的教育

1.“三艺”为(B)所创设。

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是赛跑、跳跃、掷铁饼、(C)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标枪D.击剑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A)办理。

A.家庭B.企业C.国家D.家庭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知识助产术”是(C)提出来的。

A.智者B.昆体良C.苏格拉底D.柏拉图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C)。

A.相互教学法B.发现法C.知识助产术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A)。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B)。

A.《理想国》B.《政治学》C.《乌托邦》D.《巨人传》

9.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D).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古罗马的教育

1.《论演说家的培养》是(C)的教育著作。

A.伊拉斯谟B.斯图谟C.昆体良D.西塞罗

2.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学校的教学内容日益(B)。

A.联系实际B.脱离实际C.丰富多彩D.适应经济发展

3.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是(C)。

A.《理想国》B.《法律篇》C.《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D.《政治学》

4.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D)。

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

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C)学校。

A.等级性B.贵族性C.世俗性D.民族性

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C)学校。

A.中学B小学C.教区学校D.耶稣会学校

4.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B)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A.科学B.神学C.哲学D.数学

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A)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B.教会封建主C.资产阶级D.城市平民

6.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B)、天文、音乐等。

A.物理B.几何C.化学D.生物

7.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教会教育

8.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A)。

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C)的文化革命。

A.奴隶主阶级B.封建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2.(A)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蒙旦B.莫尔C.伊拉斯谟D.斯图谟

3.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D)。

A.蒙旦B.拉伯雷C.莫尔D.维多里诺

4.在文艺复兴时期众多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C)。

A.拉伯雷B.蒙旦C.莫尔D.维多里谟

5.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C)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6.“泛智”思想是(B)教育理论的核心。

A.托马斯·阿奎那B.夸美纽斯C.奥古斯丁D.柏拉图

7.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西方(C)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古代B.中古C.近代D.现代

8.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A)的理论基础。

A.感觉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控制论

9.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B)著名的教育家。

A.荷兰B.捷克C.俄国D.美国

10.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要遵循(B)的普遍规律。

A.自然人性B.自然界C.人类社会D.自然与人类社会

11.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A)思想。

A.“泛智”B.和谐发展C.全面发展D.全民教育

12.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B)。

A.卢梭B.夸美纽斯C.乌申斯基D.福禄培尔

1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D)。

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B)。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

★英国的教育

1.实行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是(B)。

A.法B.英C.美D.俄

2.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B)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3.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A)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D.形而上学

4.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C)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B.少年儿童C.青年绅士D.中小学生

5.在外国教育史上,(A)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

A.斯宾塞B.伊拉斯谟C.柏拉图D.奥古斯丁

6.在斯宾塞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中贯穿着(A)教育的原则。

A.自然B.科学C.自由D.职业

7斯宾塞的《教育论》发表于(C)世纪中叶。

A.17B.18C.19D.20

8.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B)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9.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第斯多惠。

10.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D)。

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11.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A)

A.《巴特勒法案》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福斯特教育法》

12.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B)。

A.《福斯特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巴特勒教育法》

13.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

这种中学是(C)。

A.完全中学B.统一中学C.综合中学D.文实中学

★法国的教育思想

1.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C)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洛克B.卢梭C.裴斯塔洛齐D.夸美纽斯

2.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C)。

A.《理想国》B.《爱弥儿》C.《林哈德与葛笃德》D.《巨人传》

3.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A)。

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4.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

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D)。

A.建立国家教育制度B.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C.教育内容的世俗化D.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6.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A)。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詹姆斯D.赫尔巴特

7.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B)。

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8.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B)。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德国的教育

1.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是(A)。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昆体良D.杜威

2.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C)。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B)。

A.联想B.系统C.方法D.明了

4.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A)。

A.泛爱学校B.文科学校C.实科学校D.国民学校

★美国的教育

1.1821年美国(B)市率先创办公立中学。

A.波特兰B.波士顿C.亚特兰大D.纽约

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C)的教育观点。

A.柏拉图B.马卡连柯C.杜威D.奥古斯丁

3.杜威是现代最著名的美国(C)教育理论家。

A.唯物主义B.存在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

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于(A)年。

A.1916B.1936C.1956D.1966

5.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C)。

A.约翰.杜威B.本杰明﹒富兰克林C.贺拉斯﹒曼D.亨利﹒巴纳德

6.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

“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

”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C)。

A.学区制B.中央集权制C.地方分权制D.混合制

7.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

这类学院被称为(C)。

A.初级学院B.社区学院C.赠地学院D.技术学院

8.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A)。

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

9.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A)。

A.永恒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10.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B)。

A.要素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D.存在主义教育

11.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主张传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发现学习的是(D)。

A.改造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12.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D)

A.葛雷制B.昆西教学法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

1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A)。

A.自由与合作B.活动与主动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二、简答题(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一、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公元前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

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

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

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

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圣经》。

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二、智者对西方教育史的贡献。

定义

名称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智者开始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

教育目的

培养政治家

教育内容

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男性)

贡献

游走于各城邦,不问品级,收费授徒,从而扩大了受教育对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积极从事修辞学、文法、哲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拓展了教育内容,延伸了学术研究领域,确立了三艺;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述评

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2)他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反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助产术”。

第一步,反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相矛盾无言以对,意识到自己的谬误。

第二步,助产术就是通过引导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

第四步,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以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自己得到正确结论,而不是硬性的灌输或强压对方。

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能使人更加深刻地发现真理,理解教育内容,促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4)但是,这种谈话式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它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有探究真理、知识的热情;其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

最后,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一定知识基础并能够具有相当推理能力的成年人,它不能机械地搬用到儿童教学中去。

四、苏格拉底的“知识即道德”命题及其教育意义。

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认为道德并非与生俱来,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了正确的知识,人才能具备完善的道德,因此道德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一切其他德行都是智慧。

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决不可能把他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道德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3)这一命题的提出为道德教育的实施寻找了理论依据,后世的教育家也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4)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亚里士多德就曾批评说:

说美德就是知识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是有道理的。

五、简述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教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

在古典时期,雅典一直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而在希腊化时期,这一中心逐步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体育和美育逐步被取消或削弱。

 第四,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境地。

过于强调文学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

 第五,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雅典大学出现。

但高等教育的内容逐步压缩,日益侧重修辞学的教学,并逐步限于形式主义。

 第六,教育机会逐步扩大。

教育机会被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分享。

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时代

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4世纪初

教育实践

创办阿加德米学园(存在900余年)

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家

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期(0-7);普通教育(7-18);军事训练期(18-20);深入研究期(20-30);哲学教育期(30-35);实践(35-50)。

教育内容

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对象

男女平等

缺陷

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具有等级性

代表性的命题

学习即回忆

七、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

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八、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

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

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

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

“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

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九、简述拜占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1)、世俗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2)、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影响:

拜占庭通过输入基督教教义、书籍等对东欧产生重大影响。

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作用。

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

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2)古典主义。

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教育家的主张,课程设置上注重古典著作。

 (3)世俗性。

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上充满浓厚的世俗精神。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家并非真心消灭宗教,因此保留了宗教教育的内容。

 (5)贵族性。

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社会子弟;教育形式多位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目的主要培养社会上层人物。

十一、简述中世纪城市学校的特点及其意义。

 1)从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

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等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城市学校的诞生。

 2)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

它包括不同种类和规模的学校。

例如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等。

尽管城市学校内部在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和规模方面各不相同,但与传统学校相比,城市学校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3)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

它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从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4)总之,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

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