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042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钢铁产能过剩.docx

在钢铁产能过剩

在钢铁产能过剩、企业亏损或微利、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需要融合创新,传统钢贸商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要求,并出现大规模倒闭,旧的钢贸模式难以为继。

而日益成熟的钢铁电商平台将成为钢贸流通主流模式。

钢铁电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物流效率、减少库存等等,可以大幅降低现有交易成本,折合吨钢100-150元。

  2011年以来,国内钢铁电商数量“井喷”。

据统计,目前通过钢铁企业、钢贸企业以及第三方搭建的钢铁电商总数已超过200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中占27.6%。

其中,近两年新建的电商平台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呈现集中爆发态势。

2014年全国钢铁电商平台线上钢材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左右,去年全国钢材交易量约为7.5亿吨,按10%折算相当于7500万吨钢材,也就是8000万吨粗钢的量,而去年全国电商的线上总交易额更是突破2000亿元大关。

  “钢铁行业出路在哪里?

谁能成为钢铁产业里的马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钢铁行业可用电商模式来解决传统钢铁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低价恶性竞争、中间贸易商过多、利润率低等诸多问题。

而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聂林海则强调,互联网+是个大趋势,未来钢铁企业都必然转型,要么做电商平台,要么与电商平台对接。

“如果不转型,则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就钢铁电商主体而言,目前主流的有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大型钢铁流通(钢贸)商网络交易平台、资讯类网站延伸交易平台与第三方创投钢铁电商平台四类。

调研结果还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宝钢、河北钢铁集团、武钢、沙钢等在内的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数量占比最高,已占到总数的37.4%,而完全第三方创投钢铁电商平台仅占16.2%,其他两类依次为19.5%、22.7%。

与此同时,各家电商的模式又不尽相同。

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多数陷入“单纯将线下销售搬上网络”怪圈,成效迟迟难以显现。

以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与宝钢旗下东方钢铁在线为例,实际盈利业务只是在循环物资和原料采购交易。

而像淮矿物流旗下斯迪尔与五矿发展刚刚自建的鑫益联,除向“钢材网上超市”目标发力外,还侧重“动态货值融资”业务。

至于兰格现货交易、我的钢铁旗下钢银等由资讯类网站延伸交易平台,比较接近第三方钢铁电商运作模式,不过仍难抵住“广告式交易信息发布”利益诱惑。

而“淘宝网”式第三方交易平台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比如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找钢网等正在努力接近,尤其后者完全采取“纯电商”式营销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交易订单实时公布,还推出各类促销优惠活动。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中国铁物与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西本新干线、五矿发展自建的鑫益联、淮矿物流旗下斯迪尔、中铁物资集团与钢之家合资成立的中国大宗物资网等,因为凭借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实力,拥有着全国覆盖最广的钢材分销网络与物流体系,是目前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落地”型电商平台。

进入2015年,各平台之间的钢铁电商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从2014年开始,钢铁电商产能过剩加剧、同时落后者淘汰、退出也在加快;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精兵简政”的第二阶段。

数量最多的第二方钢铁电商平台,也就是由钢厂、钢贸商自建的电商化平台;但因其建设主体的角色单一,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传统业务竞争关系;且该类电商主体均长期活跃在传统的客户圈子,再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相对偏弱,自身的条件局限了其平台的横向/纵向发展规模,尽管一部分该类电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做积极的改变,试图增强开放性,主动对接其他第二方平台,然效果不明显;没有谁会愿意主动将“自有地盘”免费共享。

第三方纯平台电商开放模式受追捧,已经成为趋势。

国内号称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的较多,但真正的纯三方平台模式并不多;在当前的主流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中,已经分化成两个阵营,阵营一即为“自营+撮合”的重资产型第三方平台,走的是泛行业中的“京东”模式,期望靠自营快速聚拢人气、占领市场,从而布局全国钢铁物流;号称烧钱急先锋,其典型代表平台有“钢银、找钢网”等,平台自身参与到实际钢贸业务,跟平台用户争抢市场。

发展历程及问题

 新的时代:

2000年

  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以往是属于国家战略物资,生产、流通等基本都控制在政府层面。

回忆一下,20世纪初,我国的粗钢产量才4万吨/年左右,而当时日本,一年的粗钢产量是840多万吨。

或许是意识到钢铁的重要性,建国后拼命的大炼钢,当然那些都是在做无用功,可这种意识传递了下来,到2000年,国内粗钢产量达到1.2亿吨,占据全球产量20%以上。

而随着新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钢材需求日益增多,钢铁贸易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公司越来越多,人员也越来越多。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80年代的国家管控的计划经济时代,到90年代管控与自由并行的半开放半计划的双轨制时代,再到2000年后的全面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

基于此,钢铁市场一下子开放了。

但长久以往的管控经济造成市场信息十分闭塞,不仅交易渠道单一,就连基本的价格行情也是小圈子里流传。

同一市场内,同类产品的价格甚至差价高达100元/吨以上。

  钢铁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唯一的上市公司--上海钢联就是在此市场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上海钢联运营的"我的钢铁网"在业内知名度、认可度和品牌度非常高,它主要以资讯信息服务为主,由此导入客户,发掘需求,营销其资讯、会展、广告、研究报告、期刊、移动增值服务等等,2012年净利润在3800万左右。

业内估计其早在2002年左右,已经实现盈利。

这在当时,跟风者众多,有成功有失败。

  而由于钢铁这种大宗商品有其特有的行业规则,并且要做到立体多元化的落地,单一网站辐射区域有限,难以全部占领市场。

由此,某一些同类的网站仍能存活,甚至能够与我的钢铁网同步竞争,如华北区域的兰格钢铁网。

  XX一搜,我们的大大小小钢铁网站不下千家。

其中,略有知名的资讯类网站也有几十家。

仔细分析来看,这些资讯类网站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钢铁贸易重镇,和钢铁生产基地如河北唐山。

为何在于这些地方行业信息获取渠道最为广泛、深入,也最为快捷。

同时,客户群体最为集中,营销最为方便。

  根据互联网行业不成文的通用规则"7-2-1",即在一个细分行业里,1~2家公司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活的很滋润,1~5家公司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活的凑合,其他几十几百家公司苦巴巴的抢着那剩下的10%,活的凄凉。

  那么,在钢铁互联网行业里,这7就是我的钢铁网、兰格钢铁网据说其2012年的资讯类营业收入8000万元,按钢铁互联网的成本结构测算,其盈利应该不少于1000万元。

;至于这2,不好说。

因为钢铁产业实在太大,仅以2012年粗钢产量计算,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

只要贴近产业链某一细微环节,深挖市场,就完全能够养活自己,如报春钢铁网。

  而这最后剩下的1,多数属于那些打一枪换一炮,难以坚持的公司。

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类公司的核心产品资讯,几乎都是从我的钢铁网、兰格钢铁网、钢之家等直接照搬甚至于通过采集器采集而来,根本就没有其自己的原创内容,客户重复阅读率太高,对网站认可度、信任度几乎为零,二次访问率太低,未来没有发展空间。

  电商时代:

2005年

  正是意识到,信息资讯服务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机会不多,行业内的网站开始向另一大的方向开始转型:

电商。

那些自营自销的第二方电商平台和中远期的电子仓单交易平台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范围。

接下来,要说的对象,是第三方多对多的钢铁现货交易电商平台。

  可以测算一下,全国大小钢厂、贸易商等总共约30多万家,多数资讯网站会员费约3000-5000元/年,缴费率大约30%,即6万家。

那么这个市场的规模是9万*5000元=4.5亿元。

再加上其他广告、会展等,总计市场价值不超过10亿元。

然而,转向以交易为核心的电商后,仅仅按钢厂到终端的最短流程测算,以2005年粗钢产量3.5亿吨估计交易规模达1.4万亿多,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自2003年,钢联尝试现货交易起,有差不多10年了。

在这10年里,钢铁电商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供求信息发布系统、主动营销平台等到钢铁现货搜索、品牌商城、在线挂牌交易、招投标交易和人工撮合交易,直至引入供应链融资交易等等。

模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也不断地在探索,可惜的是,从公司的角度而言,暂时没有完全成功者。

  为什么是公司就需要盈利。

目前,至少没有一家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是能够持续盈利的。

而对大宗电商因为需要非常高的专业度和非常强的整合力,互联网市场对此普遍关注不高,风投融资渠道狭窄,生存能力堪忧。

因为没有盈利,没有正现金流,很多先辈已成为先驱。

  这半年,钢铁电商业内,一家被收购,一家被迫转型,基本上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不盈利,太烧钱。

我们可以以其作为代表来缅怀一下,这些年,那些逝去的钢铁电商。

  在钢铁行业大环境下审视钢铁电商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饱受"产能过剩、利润微薄、资金紧张……"等困境,钢厂在强势逼迫贸易商的同时,也在遭受三大国际矿商的剥削。

自从长协矿机制改成现货与长协并存之后,国内钢材价格忽上忽下,涨跌无定。

总体来看,这5年以来,钢价上涨时间短,下跌周期长,涨100,跌200。

从6000元/吨,直至现在的3000多元/吨,跌幅将近一半。

  在此背景下,作为钢铁交易的主体,无论是钢厂还是贸易商,深受其害。

贸易商破产、钢材市场关门、钢厂暴亏等等现象,屡屡发生。

2007年以前,贸易商吨钢利润可达500元左右,而在2008年后,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这样,客户对其在网上营销的投入也大幅削减。

整体大环境不佳,导致客户利润微薄,交易活跃度降低,市场参与度减弱。

  钢铁流通市场电子商务仍未完全成熟

  在钢铁贸易行业内,传统交易行为习惯根深蒂固,并且有诸多潜规则的存在,实际操作业务的交易人员对公开、透明的电子商务交易兴趣不高,部分甚至十分抗拒和排斥。

同时,钢铁电商在其资源管理、支付结算、交易安全和诚信机制等方面系统工程仍不十分完善,作为实现交易的功能性网站,各类电商平台仍亟待改进和提高。

而且,需要考虑的是,受历史原因影响,钢铁行业某些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文化结构等总体上同比其他行业相对有一定差距,电商市场培育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

最为关键的是,交易商对渠道跨区域化和扁平化有极高要求,而要做到这点,电商平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问题一:

发展目标不明导致网站定位缺失

  这个是多数失败网站的通病,尤其在钢铁电商行业内。

由于产品属性完全不同,其他B2C、B2B网站对大宗电商并无多大借鉴效果。

由于缺少可参照的对象,各平台对未来设想不一,没有确定的目标。

今天觉得品牌商城模式不错,明天又认为钢厂专卖场有前途,后天又主攻招投标机制。

由此造成,网站的定位缺失。

最终不仅客户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而且,一个电商网站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全品种全模式运营的确实很好,但成本太大,毕竟这是万亿规模的市场,以几千万的投入撬动万亿市场相当困难。

在市场开拓的阶段,应该把资源全部集中在某一再细分领域,实行差异化,品牌化,获得局部优势,争取实现突破。

  问题二:

只专注理想无视市场变化

  对这点,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但更残酷的是,老板和员工只专注理想,无视市场变化。

以某一钢铁电商来说,其高层的理想是做到跨区域、自主交易的钢铁现货交易平台。

实现跨区域方面,对于连资讯开发都需要实现落地的钢铁互联网行业,该电商对外地市场拓展的唯一方式仅是电话,完全停留在轻资产电商行业的行为。

  实现自主交易方面,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该电商要求客户自主操作非常复杂的业务流程,根本无视市场上同类竞争对手为客户设计的简便、快捷、高效的交易系统,客户体验度和满意度相当差,流失率不断上升,最终被迫转型。

坚持理想是好的,但请关注市场的变化,市场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市场在不断演变,网站也需要根据变化不断改进。

  问题三:

以传统贸易思维来做电子商务

  由于钢铁电商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水平,不少的钢铁电商有钢铁贸易的背景,多数从业人员是钢铁贸易行业出身,其思维惯性难以脱离其固有的钢贸体系。

贸易行业是以供应链整合为主导,电子商务行业是以渠道整合为主导,在实际业务流程操作中,这会体现出巨大的偏差。

  供应链整合本质上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采购成本,扩大销售利润,重点是价格;而渠道整合本质上是实现横向不同渠道的衔接,使得交易结构扁平化,多元化,重点是拓展。

这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能够明确区分并完全执行的钢铁电商并不常见,多数网站仍然以传统贸易思维来做电子商务,这样导致电商负载过重,效率低下,以致陷入不断为客户寻求价格优势的死循环。

Alexa排名是指网站的世界排名,主要分为综合排名和分类排名,Alexa提供了包括综合排名、到访量排名、页面访问量排名等多个评价指标信息,大多数人把它当作当前较为权威的网站访问量评价指标

XX权重是爱站、站长工具等网站推出的针对网站关键词排名预计给网站带来流量,划分等级0-10的第三方网站欢迎度评估数据。

XX官方明确表示不承认XX权重 。

PR值,即PageRank,网页的级别技术。

取自Google的创始人LarryPage,它是Google排名运算法则(排名公式)的一部分,用来标识网页的等级/重要性。

级别从0到10级,10级为满分。

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越受欢迎(越重要)。

例如:

一个PR值为1的网站表明这个网站不太具有流行度,而PR值为7到10则表明这个网站非常受欢迎(或者说极其重要)。

“他山之石”日韩钢铁企业电商发展的启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信息化发展起步最早,但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充分引入钢铁行业的是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日韩钢铁企业率先开展了面向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与制造系统融合,推动了智能生产的发展。

日韩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他们以大型计算机为基础,建立了集中式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充并开发新的应用功能,逐渐完善了从生产到管理决策的整个信息系统集成。

而日韩钢企信息化发展的逻辑基本一致,制造流程集成的同时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集成,减少管理、销售、物流各个层级,从而降低成本,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积累的技术经验,开始逐步对外提供解决方案,创造新的价值。

在日韩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浦项钢铁。

这个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发生在其面临危机之时,与我国当前钢铁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相似。

上世纪末,面对钢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形势,浦项钢铁在信息高度集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信息化改造,在将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财务、人力各个部门信息集成的同时,推进了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执行系统,将客户的信息需求及时反馈给企业各部门,以客户感受协调内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使交货周期和客户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浦项能够通过信息化走出危机并逐步构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我国钢铁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应用的引入,提高生产效率,摆脱目前的困境。

日韩钢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钢铁电商也进行了积极尝试。

在欧美等钢铁企业相继出现电商平台后,日韩钢铁企业密切关注电商发展态势,新日铁和浦项钢铁签订了策略联盟合约,通过第三方投资与发展资讯产业等形式搭建了最初的电商平台,后期逐步扩展为电商网站,以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为主。

但是日韩钢铁企业的电商平台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多的表现为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的企业自营平台,未能发展成为整合产业链资源的有效工具。

日韩钢铁电商平台发展受挫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钢企联合建立的电商平台难以处理钢企间的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同时日韩钢铁企业集中度高,电商平台难以介入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当时的电商技术尚不成熟,网购环境也没有形成,钢企的直供渠道又相对畅通,并不需要电商平台的介入。

透过日韩钢铁企业电商发展的经验,也能看到当前我国电商平台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诸多钢铁企业发展电商平台群雄并起,尽管强调兼容共生,但企业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仍不可避免,钢铁电商的集中爆发式增长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未来钢铁电商也将面临严酷的市场优胜劣汰。

同时,业内对互联网与钢铁工业的加法运算如何操作普遍存在困惑和争议。

“倒逼转型”钢铁电商将为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与创新,未来钢铁电商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钢铁”行业的前景将远超过我们所看到和能够想象的。

对于钢铁电商而言,目前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钢铁电子商务网站平台总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60.9万,今年第一季度,国内钢铁电子商务网站新增用户数2.07万;同时,第一季度,国内钢铁电子商务钢材销售量占重点企业总销售量的10.6%,占重点企业其余销售量(除钢材直供量)的比例为17.1%;同期,国内钢铁电子商务市场的钢材交易规模达到1417万吨。

另外,各路资本不断涌入、钢铁电商发展模式日趋完善,钢铁电商发展速度仍在加快。

一方面,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激励下,钢铁产业链各方对钢铁电子商务领域施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并积极拥抱电商平台;另一方面,用户习惯逐渐养成,随着更多传统线下业务的上线运行,用户将逐渐摆脱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使得有效用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而随着钢铁电商逐渐完善并对产业链资源整合取得成效,将对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效应。

从当前钢铁电商的发展态势来看,这种倒逼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例如,传统大型国企的电子商务战略,已经反映出传统渠道正在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战略要求。

这势必对产业链各方带来巨大的示范和激励效应。

传统思维方式的改变将对产业链各方的加速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各方将根据自身掌控的资源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业务模式,直至达到共赢。

再如,在新一轮电子商务热潮下,企业通过联合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使得产业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这将对行业内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起到催化作用。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钢铁电商对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流量增加、信息数据系统成型,钢铁电商必然要求全产业链,特别是产品生产端的互联网化,并真正实现消费驱动生产。

钢铁企业将需要通过电商平台反馈市场和用户需求,并以此为核心安排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甚至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定制生产也将成为可能。

可以预见,钢铁电商的发展最终将为行业的转型带来深刻变革,推动钢铁智能制造,最终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钢铁服务商。

具体有以下几条途径值得一试。

  划定技术团队和业务部门人数比例

  从一些钢铁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经历看,伴随平台流量呈几何级翻番,起步时只有数十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也迅速扩大。

前不久,听说有一家电商平台拥有一支300多人以上的技术团队。

然而,技术团队越大,需要的投入也就越大。

其实,在这方面完全可以节支。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市场上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供应商,通过沟通和协商,一般都能满足钢铁电商平台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钢铁电商平台在设置交易流程时,不要大包大揽,应从降本着手,考虑将一部分技术外包。

当然,被视为商业机密的核心部分,应由自有技术团队掌控。

  此外,这支团队还承担平台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打补丁的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人才结构合理配置。

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行政人员、程控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比要合理。

在技术上打人海战,不但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

  规划和落实回程物流解决方案

  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是由大规模的用户堆积起来的。

  钢铁电商作为不完全的电商平台,伴随用户增量,钢铁物流量也随之增加。

若能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设置科学合理的点对点钢铁物流规划,就能在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实现降本。

特别是对一些流量较大、相对固定的用户端,可以设置钢铁物流专线,组织落实回程物流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灭空载。

  例如,有一家钢铁电商与平台外地某钢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这个钢厂满足平台500万吨的挂牌量。

按照消除两次物流和选择近距离物流的原则,可留一部分资源在钢厂,以便给就近的客户直接发货。

但是,还有大部分资源须发送到这个钢铁电商平台的所在地。

不管是水路运输还是公路运输,都存在回程空载的问题,如果能在沿途帮助钢厂解决原燃辅料采购,或利用本土物流超市组织到回程物流资源,就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在平台服务广度、深度上提升附加值

  有一家建材类电商平台初建时,专门为一个建材市场服务,以积累经验,获得初步成功后就到外埠复制。

这样一来,复制一个同样规模的点,等于降低一半的平台运行成本,复制得越多,成本也就降得越多。

  钢铁电商平台完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即通过不断地扩大钢铁电商平台用户量,以平台服务广度实现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另外,应在交易环节中融入、渗透平台服务,以服务深度增加服务附加值,创建一个与交易双方共赢的平台。

例如,抓住交易双方的需求点,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方案,增加客户黏附力。

如今,钢铁电商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已经做到一定数量的简单撮合交易和自营交易,变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元服务,让平台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创造性地提供包括仓储、物流、加工和金融等个性化服务,并从中觅得平台赢利点。

  利用各类资源强化平台运作

  钢铁电商在为交易双方提供多元服务时,不一定非得按照传统观念———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提供某些服务时,平台可以借助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例如,目前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推出的众筹、P2P等模式还满足不了钢贸企业的需求。

然而,钢贸行业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缺少了资金就如行将干涸的鱼塘。

针对钢贸行业的融资需求,钢铁电商完全可以凭借对行业融资的个性化特征的理解,联手互联网金融企业,量体裁衣式地规划制订、组织落实为参与平台的交易双方提供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这将是钢铁电商的一个双向创新服务。

  将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可以在不花钱或在少投入的情况下,把该做的事做好。

钢铁电商交易平台本身是不完全电商,故许多平台选择O2O模式。

在线上线下互动中,应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名义,充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组建仓储、物流等联盟组织,做好线上交易的各项延伸服务。

钢铁电商的五大突破方向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通过信息、资金、资源、物流的整合甚至大数据分析,生产的定制化、交易的透明化、服务精细化等,对企业降本增效、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显著作用。

钢铁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已是大势所趋。

在低迷的行业环境下,钢铁电商应运而生,成为众多企业转型的方向。

据估算,2014年,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左右,相当于8000万吨的粗钢交易量,达到2500亿元左右的交易规模。

如果规模达到20%,则交易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

下游采购习惯难改

当前,钢铁电商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不久前,钢铁行业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电子商务将全面普及,两化融合成为钢铁行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不过,在钢铁电商平台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阻碍了钢铁电商发展的脚步。

例如,目前电商交易多是贸易商参与较多,而下游企业参与较少。

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采购部门的习惯,有的下游企业的采购部门的人员年纪相对较大,上网本来不熟练,电商则更不懂。

二是有的企业不给采购部通网络,担心资料外泄。

三是有些企业采购部没有技术研发和销售部强势,没有话语权。

四是采购部门采购品种多,也比较忙,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

他们平常采购都是通过电话或邮件与供应商联系,然后一切工作都交由供应商完成,包括产品的规格、材质和报价,以及办理一切手续及合同等,采购方节省了大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