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04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

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

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

既练朗读,又练说话。

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

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可因势利导。

三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

3《短文两篇》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务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改变?

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研讨与练习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

扬在何处?

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意蕴。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3.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三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紫藤萝瀑布》

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面对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使“我”感悟到了什么?

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品味优美的语句。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文。

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

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三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5、《童趣》

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课文时用文言文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语体简洁的特点。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二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

(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

示例: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

(2)怡然自得?

?

(3)庞然大物?

?

(4)夏蚊成雷

三背诵全文。

第二单元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得话题。

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有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

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6《理想》

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

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往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理想是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研讨与练习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

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诗人给理想打了很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看谁朗读的好。

7《短文两篇》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

这两篇短文将给你深刻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

快乐什么?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呀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2.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8《人生寓言》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

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

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

研讨与练习

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9《我的信念》

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

如果你想知道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那就读这篇短文吧---不仅用眼读,用你的心去贴近这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

研讨与练习

一?

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二?

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

三?

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

10《论语十则》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

研讨与练习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五日三省吾身三省

3.温故而知新故

4.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罔殆

5.是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施

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

怎样看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局摘抄在笔记本上。

第三单元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

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四一种艺术享受。

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句,并它们摘抄下来。

11《春》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

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

研讨与练习

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

三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

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似的”等来连接。

这种比喻叫明喻。

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反复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研讨与练习

一?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二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仔细揣摩下面几个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13《夏感》

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境界中。

作者只是在描写这些景象吗?

他还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二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三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14《秋天》

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研讨与练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二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方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秋景【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温婉,

毛栗边的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带了一枚胸花.

15《古代诗歌四首》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那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3.从《钱塘湖春行》的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4.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二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第四单元

现在,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各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6《化石吟》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物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下面的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研讨与练习

一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时一个怎样的世界?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二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

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根据自己的条件,课外请教老师、专家,或者观看主题片、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或者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17《看云识天气》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而天气的变化自由它的征兆。

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漂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研讨与练习

一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二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

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开展活动。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的准确。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18《绿色蝈蝈》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

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

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鱼、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

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

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的描写出来。

19《月亮上的足迹》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阅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做简要的解说。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与同学讨论:

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合祚林)

三选择下面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

1.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设想他看到怎样的情景。

2.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

20《山市》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画面……

研讨与练习

一读懂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用原句回答)

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3.课外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安然飘渺

第五单元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

在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

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21《风筝》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研讨与练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课文中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

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三下面几段文字,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

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漫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

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

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

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

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

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

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

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

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

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

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

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

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

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

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

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

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

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

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

这时候,二哥就喊:

“放线!

放线!

快!

……”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

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