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061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docx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国土整治

[知识梳理]

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人文因素:

因素

影响

实例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

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

(收购指导价)

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劳动力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

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三、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

1.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1)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2)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

作物名称

主要分布的气候区

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

水稻

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

玉米

高温多雨区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

四、世界的农业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

基本概况

案例分析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区位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平坦的地形

③丰富的劳动力

亚洲水稻种植特点:

①小农经营

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①特点:

技术水平高,商品率高

②条件: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③畜种:

牛、羊

①潘帕斯草原的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牧草优良、地广人稀、距海港近

②潘帕斯牧场的促进措施:

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①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②作物:

小麦、玉米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水陆运输便利

③地广人稀

④高度发达的工业

⑤先进的科技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①作物:

小麦、玉米

②畜种:

牛、羊、猪

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

①农场是良性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安排农事

③对市场适应性强

墨累-达令盆地的不足:

灌溉与东水西调

乳畜业

 

 

 

种植园农业

 

 

 

五、我国主要农业基地的地域性分布

 

分布地区

九大商品粮基地

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汉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珠江三角洲

增产潜力的地区——⑦江淮平原

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⑧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

五大商品棉基地

①江汉平原②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④黄淮海平原⑤南疆

油料

作物基地

花生

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

油菜

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

糖料

作物基地

甘蔗

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

甜菜

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

出口

商品基地

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禽畜

①太湖平原②珠江三角洲③闽南三角地带

六、我国的农业国土整治

(一)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黑土的利用:

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

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化比重在全国最大。

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才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问题:

采育失调。

采伐大于更高,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

坚持合理采伐。

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

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和平的根本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

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作蚕生产等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二)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

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

特点: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

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形成: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

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

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主法

引淡淋盐: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井灌井排: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覆盖: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

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

(三)山区与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

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

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生物资源:

口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

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水资源:

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结论: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热等最难改造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但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一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乱砍滥伐森林。

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其一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其二,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业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

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

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

(2)生态建设

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

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典型例题]

例1、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解析:

由于可以通过读坐标图进行分析来完成,所以该题的难度中等。

关键是要善于从坐标图中进行分析,如城郊的粮食生产不会有“0”起点,蔬菜生产不会完全平稳,近几年蔬菜生产也不是下降的趋势。

有了这些分析,正确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答案:

B

例2、下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

解析:

小区域的土地利用是地理中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之一。

该题就是考核考生对这种有直接应用意义的人文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

答案:

D

例3、农业区位对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正确的是

A.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一一我国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黄淮平原

B.改造温度、调节湿度一一在冰岛能种出热带瓜果、蔬菜

C.改造地形一一所有的山坡修筑成梯田

D.对降水的调节一一修建水利工程

解析: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通过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双季稻的播种范围北移。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以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如玻璃温室内可种热带作物。

但本题中所给的选项中第一题双季稻推广播种到了江淮平原而非黄淮平原;修筑梯田尽管是对地形因素的改造,但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否则,易造成水土流失,诱发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在这类地区应仍以发展林业和草山坡为主。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终年能有新鲜的热带瓜果蔬菜等供应,主要得益于利用地热资源建起的玻璃温室。

答案:

BD

[能力训练]

1、下列各项活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属于加大科技投入的是:

(A)培育良种(B)扩大耕地面积

(C)改革耕作方式(D)改进灌溉技术

2、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密集农业但不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热带作物种植园(D)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3、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

农业57%,林业4%,牧业29%,渔业10%,这种农业分类

的依据是:

(A)按生产对象分类(B)按投入多少分类

(C)按产品用途分类(D)按生产条件分类

4、浙江杭州的龙井茶闻名于世,影响这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

5、现在,我国北方冬季也能吃上从南方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的各种蔬菜。

下列因素中与这一现象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C)市场需求的变化(D)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

6、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地广人稀(B)地广人稠(C)降水较少(D)距海港近

7、我国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

(A)成都平原(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中下游平原

8、为了农牧业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跨流域调水的主要方向是:

(A)南水北调(B)北水南调(C)东水西调(D)西水东调

9、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公司、运输公司均属于(   )

  A.生产区域专业化  B.农业生产机械化  

C.生产过程专业化  D.农业生产商品化

10、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

  A.全球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B.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过高,粮食不能自给

  C.世界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D.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比较落后

11、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

12、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13、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茶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14、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有(  )

  A.江汉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 B.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和洞庭湖平原

  C.成都平原和南疆  D.江淮地区和鄱阳湖平原

1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应是(  )

  A.在上游和下游控制凌汛  B.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干流兴建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枢纽  D.在下游加固河堤,开展引黄淤灌

读我国某省图,回答16-18题:

16、甲地区近几年苹果连年丰产,而果农增收不多,主要原因是:

(A)政府部门乱收费,使果农负担过重

(B)交通运输比较落后,苹果无法运往市场

(C)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越来越高

(D)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苹果供大于求

17、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优势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市场(C)劳力(D)土壤

18、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B)河流(C)气候(D)地形

19.“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又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

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如下图)在“都市农业”模式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农业文化园②休闲农庄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②农业文化园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②城市绿化带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②禽蛋蔬菜基地③休闲农庄

20.阴影部分都是平原地区,图序地区与其适宜发展的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小麦、玉米、水稻、玉米B.天然橡胶、甘蔗、甜菜、可可

C.咖啡、可可、甜菜、棉花D.水稻、小麦、玉米、小麦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该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

据此完成21—22题。

21.计划在①②③④待开发土地新建一些工厂,从环境效益考虑,其中不合理的工厂是()

A.①处建皮革厂B.②处建酿造厂

C.③处建电视机装配厂D.④处建棉纺织厂

22.该城市郊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方向,合理的是()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及其相关的加工工业

②从城市近郊向外形成蔬菜(乳肉禽蛋)、小麦(棉花)等农业基地

③扩大原有工业基地的规模,大量吸收劳动力

④发展小麦、花生等加工工业或利用城市协作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3.下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

C.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D.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24—25题.

24.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因素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D.气候变化

25.“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B.土壤C.热量D.光照

26.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

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②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B。

①②④C.②③⑤D。

①②⑤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

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

回答27—29题。

27.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D.投资多,能耗大

28.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的出口受阻,

反不如棉粮。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提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9.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

的对策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30、读右面某区域图,若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