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125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文化》1中国汽车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可惜第二辆汽车还没制造出来,“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继“民生牌”汽车以后,20世纪30年代国产汽车试制工作在国内许多地方进行,但均以失败告终。

旧中国的造车梦毁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毁于帝国主义的硝烟战火。

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汽车工业。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1、创建阶段(1953~1965年)

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帷幕(图2)。

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

这是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图3、图4),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图2第一汽车制造厂外景

图3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

图4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出厂情景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

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它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

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图5、图6)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图7)。

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

“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图5东风CA71型轿车

图6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观看中国第一辆轿车

图7红旗CA72型轿车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1家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

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

图8为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N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

图9为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上海SH760型轿车。

图8跃进NJ130型轻型载货汽车

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在修理厂和配件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建所形成的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构成,使中国汽车不但有了中型车,而且有了轻型车和重型车,还有各种改装车,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打下了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汽车制造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追求自成体系,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投资严重分散和浪费,布局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发展格局,为以后汽车工业发展留下了隐患。

图9上海SH760型轿车

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力求探索汽车工业管理的改革,国家决定试办汽车工业托拉斯,实施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多项举措,60年代中期工业托拉斯停办。

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业起步,重点发展了一批军用改装车。

民用消防车、救护车、自卸车和牵引车相继问世,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城市、长途和团体这三大类客车。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车17万辆(其中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二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创建起来的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装备),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

一个崭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引进的。

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别在重庆市大足县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6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重点装备,上海32吨(图10)试制成功投产之后,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后转本溪)和甘肃白银42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黄河牌”8吨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

邢台长征牌12吨重型载货汽车(源于北京新都厂迁建)、上海15吨重型载货汽车投产问世。

 

图101969年10月,我国第一台32吨矿用自卸车在沪问世。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其自身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

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

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

改装零产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100家。

这一时期,由于当时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再次将企业下放给地方,因此造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二次热潮,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专用改装厂增加到166家,但每个厂平均产量不足千辆,大多数在低水平上重复。

从1964年起,上海汽车厂批量生产了上海牌(原凤凰牌)轿车,逐渐形成5000辆的年产水平,同时,上海一批零部件厂和附配件厂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相继成长。

汽车工业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成长,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

1966~1980年生产中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

汽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

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万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

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3、全面发展阶段(1981~2003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

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

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

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在这2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分水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