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50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docx

高考备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

一、漫画的定义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语文高考卷中,漫画类的语言运用题、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题型。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二.如何读懂漫画?

几种漫画的观察角度:

1.人物型漫画

 

参考答案:

讽刺了社会中那种真才实学反倒赶不上投机取巧的现象。

注意:

(1)人物的穿着打扮——暗示人物身份

(2)人物的表情——暗示人物的心理

(3)人物的语言——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漫画的寓意

2.事物型漫画

漫画中的物往往是寄予了喻意的,无人物的漫画却时时透视出人和人类社会的内容:

人类的思想、人类社会复杂的内容。

漫画家王者琦画过一幅题为《某公下蛋》的漫画:

一只干部面孔的大肥鸡,屁股后面刚下出来一个小如蛇卵的鸡蛋,而它却张着大嘴喷着口水狂叫着“个大,个个大!

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成绩不大,却善于自吹自擂,夸大业绩的现象。

注意:

(1)观察事物的本身特征——暗示了漫画讽刺/表扬对象

(2)事物的行为、语言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

3.情节型漫画

一个完整的漫画有时由一幅漫画构成,有时由几幅漫画构成;可以形成情节发展的关系,也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注意:

(1)明确主体——暗示漫画的讽刺/赞扬对象。

(2)尖注几个画面中的发展与变化及不变之处——暗示寓时间、条件、情节的变化。

不变:

帽子——暗示其干部身份。

注释“研究研究”——暗示人物的处事方式

变化:

人物穿着——逐渐减少,暗示时间的变化

线团——越来越小,离主人公越来越远,暗示应该处理的事情越来越不受重视。

(3)结合标题,思考变化原因结果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

这幅漫画讽刺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有事不办,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没有为止的官僚主义作风。

练习: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种把别人的功劳加到自己身上,向领导或上级邀功的人。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

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

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注。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步:

正确理解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之音。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1、看画面指向,对应生活中某类现象;

漫画是用某一件具体的事件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现象,概括寓意时不可范围适当,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随意引申。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抓住漫画的寓意——夸张、比喻、幽默、对比之处,捕捉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的态度。

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最佳画意点。

第三步:

明确表达

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具体方法见题型)

【漫画题常见的题型】

【题型一】说明(描述)漫画内容

【题型特点】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

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它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漫画内容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围绕一个中心去说明。

例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要文字介绍这幅漫画,不超过100个字。

答:

画面中有两根正在燃烧的蜡烛,一根比较瘦小,另一根粗壮高大,发出的火焰也比较大,那根瘦小的蜡烛顿起嫉妒之心,用自己的火焰将那根高大的蜡烛从半腰烧断。

(2)给这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0个字。

答:

嫉妒

【方法指导】

客观——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但如果是事件类的画面,有情节的发展,需要用记叙性文字,可以对画面内容做前提的交代或结果的推测,但不能超越面画所提示的合理范围之外。

全面——即关注画面所有内容,不能丢掉每一个细节(动作、表情等)。

有序——(1)整体介绍画面的组成。

(2)对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练习】

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2005年高考天津卷)

解析:

这一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和概括主题。

这个漫画由两幅画面构成,形成一种情节发展兼对比的关系,所以概括寓意时正反两面都要关注到。

(反对什么?

肯定什么?

漫画中描画的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叙述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

可描述为:

“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寓意:

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记叙性文字,向人介绍漫画中人的故事,结尾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100个字)

答:

画中人不顾一切追求不义之财,当他扯掉“义”的信条,钻进不义之“钱”中,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不能见利忘义。

            【题型二】解读漫画寓意/拟写标题

解读漫画寓意,要从标题、主体、画注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表达出来。

题目则是漫画的眼睛,好的题目一方面能准确表达寓意,另一方面又意蕴深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例1.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

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理解画注的意义。

更要注意画面中的细微差别。

画面上的四个人前三个都在划桨,第四个却拿着鱼网,正准备捞取船前头跃起的鱼,与画注“团结奋进”格格不入。

【参考答案】寓意:

讽刺那些貌似团结合作,实际上总想为自己捞利益的人。

标题:

坐收“鱼”利

例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

(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爱”与“碍”。

(谐音法)

“溺爱之下难成材”“有时,爱也是害”、(寓意)

“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主体)

⑵讽刺了那种由于过份溺爱,而影响下一代成长的不良现象。

提醒人们爱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解读寓意方法指导】

1.明态度——分为三种

①“讽刺”“揭露”“批评”,画面往往是反面题材,针对社会发生在部分人身上的一类现象,这一类占漫画的绝大部分。

②“赞扬”“肯定”“反映”,画面常为正面题材

③“告诉”“提醒”这类漫画往往涉及面较广,足以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思考,进而反省自身的行为,寓意既可以从现象的本质入手,又可以从正确的做法或相应的对策方面概括。

2.挖本质——包括范围和本质。

【拟标题方法指导】

找重心——要紧扣画面内容和寓意去思考。

选方法——①中心事件描述法 “某公下蛋”

②直接揭示寓意法。

“嫉妒”

③引用画中语言法 

④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坐收鱼利”(谐音)“爱”与“碍”。

(谐音法)

有意蕴——漫画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留给人回味的空间,讽剌性强,令人回味无穷。

练习.1。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试分析此漫画的寓意。

答案:

(1)示例:

拔河/方向。

(2)该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

(意思对即可)

           

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⑴标题:

⑵寓意:

参考答案:

⑴错位。

⑵讽刺了教育中违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客观规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阶段脱节的现象。

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

          【题型三】谈对漫画理解、感想和评价

1.请欣赏下面这幅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以内)。

要求:

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写漫画读后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画面的内涵,该题画面由三个连续的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是孩子上学,母亲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二幅画面是孩子上学,父母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三幅画面是孩子长大了,双方父母还是不放心,都紧跟其后。

【参考答案】标题:

可怜天下父母心/放手也是一种爱

感想:

现代的父母都怎么了?

难道不知道,孩子的路要自己走吗?

老鹰让小鹰自己飞翔,小鹰才能翱翔蓝天啊!

(或父母一生的溺爱,并没有换来理解和真情。

【方法】

1.深入理解漫画内容和寓意。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谈出个人的观点、态度。

3.要求要紧扣寓意,对寓意有所深化和延展。

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练习: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

内涵:

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

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

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

【题型四】根据漫面拟写广告词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

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

(不超过16个字)(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设计公益广告词,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

而采用看漫画写广告语的题型难度就大了。

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明白漫画内容,其次再结合公益广告语的一般写法及本题的要求来拟写。

该画面是个“毒”字,一个人站在“毒井”的边缘,画注是“吸一次试试看”,“毒井”下面是个头颅。

可见吸毒的结果多么让人痛心。

【参考答案】毒品,生命的陷阱/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接触毒品,结束人生。

/如果你想走完完美的一生,请别尝试毒品。

/莫让毒品遮慧眼,要让健康驻人间。

/毒品——世间第一大温柔杀手。

/享一时飘逸,变一堆白骨。

/积极行动,堵死毒品来源;自觉斗争,远离毒品诱惑。

/抵制诱惑,远离各种毒品;珍爱生命,创造美好人生。

【方法指导】

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②语句优美,巧用辞格。

(比喻/对偶/化用诗句)

③音节和谐,朗朗上口。

【练习】.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

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

(不超过20个字)

答:

为了您的幸福生活,请你远离短信欺诈!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

(1)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

“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

”男孩立正姿势回答:

“做广告”。

(2)对当前广告中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

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可以看出,漫画里有两个人物。

结合“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

”“做广告”分析,一个正在训斥对方,另一个字巧言辩解。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

从“说谎”与“广告”的联系中可以看出,此漫画事对当前虚假广告的讽刺。

故答案为:

(1)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

“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

”男孩立正姿势回答:

“做广告”。

(2)对当前广告中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

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归纳漫画蕴含的道理。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有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画文字转换题的关键。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3.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2)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案】

(1)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

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2)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解析】【分析】

(1)本幅漫画由一只大鸭子和跟在它后面的三只小鸭子组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有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2)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行为。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由漫画的内容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而得出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从而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故答案为:

⑴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

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⑵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能力,注意抓住图表中关键的内容。

做此题,先要弄清图表的直观内容,推出图表深层次的内容;然后理出陈述的顺序和层次;再结合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能力,注意联系社会现实。

抓住图中的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来组织答案。

4.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答案】

(1)①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30%及以下的演示、试听、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是被动学习;

②而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不一样。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

【解析】【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的文字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两种学习类型,七种学习方式和这些学习方式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被动学习的方式分为三种,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相对较低;而主动学习的四种方式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较高。

由此可以得出,此示意图是要启示我们要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内容更长久的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

【点评】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部分和细节。

3.表面描述。

4.深层寓意。

5.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高。

 

5.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 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 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 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的工人边砍树,边抽烟。

啄木鸟在啄他的头,认为他的头是段“木头”,而且里面一定有害虫。

那我们就要想:

为什么这个人的头脑里“一定有虫”?

那就是这个工人的什么想法,什么做法是不对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他挥着斧子在砍伐树木,这就是他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是不对的。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漫画的能力。

画面内容用说明性文字表达,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

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寓意一般是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中某些方面。

二、语言表达(共46题;共251分)

6.下面是司法部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社会公众在投诉监督平台上提出批评意见,司法部汇集转交相关地方和单位予以处理。

处理完毕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该社会公众和司法部反馈处理情况,司法部全程督办。

【解析】【分析】本题围绕“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表述,可由左往右按照箭头指示方向表述。

本題难点有两处:

一是“处理”部分较为复杂,分为“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处理,根据简明的原则,应表述为“相关地方和单位”;二是下面“注”的内容不要丢掉。

故答案为:

社会公众在投诉监督平台上提出批评意见,司法部汇集转交相关地方和单位予以处理。

处理完毕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该社会公众和司法部反馈处理情况,司法部全程督办。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7.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民间有竞渡和食粽子两大习俗。

阅读下面这幅图,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不超过70字)

【答案】以两座形似粽子的山为背景,山前的水面上有两条竞渡的龙舟,龙舟上有“端午”二字,图的右上方是篆体的“中国节”印章。

【解析】【分析】本题可先说大的背景,两座形似粽子的山;再说整体形象,两只在水面上竞渡的龙舟;再说细节,龙舟上方写着“端午”二字,龙舟尾部还有篆书印章,文字为“中国节”。

故答案为:

以两座形似粽子的山为背景,山前的水面上有两条竞渡的龙舟,龙舟上有“端午”二字,图的右上方是篆体的“中国节”印章。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8.下面是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及增速统计图。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规模及增速两个方面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答案】从总体规模看2015—2020年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以较高速度稳步增长,2015年为28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100亿元。

从增速看,同比增速均保持较高增长,在2018年达到最高点31.9%,之后将缓慢下降。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考生从“总体规模”和“增速”两个方面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从柱形图的代表的数据来看,总体规模呈现以较高速度稳步增长趋势,2015年为28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100亿元。

根据柱形图上面表示同比增长率的曲线图可以分析出同比增长率较高,到2018年达到最高点31.9%,之后将缓慢下降。

故答案为:

从总体规模看2015—2020年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以较高速度稳步增长,2015年为28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100亿元。

从增速看,同比增速均保持较高增长,在2018年达到最高点31.9%,之后将缓慢下降。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

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9.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构成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①构成:

漫画是一幅画着两个人的拼图,一个父亲,一个儿子。

拼图上父亲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并且父亲手上拿着自己身上取下来的一块拼图递给儿子;儿子身上只剩下一块空白,放入父亲给他的拼图,他就完好无损了。

②寓意:

这幅画表现了父母为了子女无私付出,日渐衰老;而子女在成长中对父母一味索取,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馈赠。

【解析】【分析】本题漫画主要传达了“奉献与索取”的主旨。

本题中,①漫画构成:

漫画是一幅画着两个人的拼图,一个父亲,一个儿子。

注意细节:

拼图上父亲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儿子身上只剩下一块空白。

②寓意:

拼图上父亲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表现了父母为了子女无私付出;而子女在成长中对父母一味索取,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馈赠。

故答案为:

①构成:

漫画是一幅画着两个人的拼图,一个父亲,一个儿子。

拼图上父亲的身体已经残缺不全,并且父亲手上拿着自己身上取下来的一块拼图递给儿子;儿子身上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