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66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docx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

【篇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

《共产党宣言》...............................................................................................................................4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

《论我国革命》.............................................................................................................................10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1845年11月——1846年8月)

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

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

1.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2.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3.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本书主要贡献

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

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

1.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

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

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

层意思:

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5页),而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

2、这些现实的

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

“可以

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

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

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第6页)3、人的活

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

活动所创造出来的。

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

所以“任

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

更出发。

”(第6页)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

件三者的统一。

2.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

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1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唯心主义精神统治世界观念

的考察和揭露,从而得出结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

3.再次阐述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生活资料生产本身。

这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活动,即人口的繁衍;

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再次阐述关于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的思想,并分析了社会分工及其后果。

指出了社会发

展的基本动力和革命根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条件:

世界历史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生产力越发展,各民族的原

始封闭状态被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和民族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越成为世

界历史。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活动。

无产阶级只有

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每个

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了私有

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之后,提出要消灭这种异化必须具备

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由于异化所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进而导致无产阶

级革命;第二,普遍交往的建立和发展。

而这两方面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

发展为基础。

(四)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阐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1.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2.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5.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五)思考题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什么?

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4.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5.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学说的?

附: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2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二、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点提示:

首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原理,阐明所谓“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恩格斯指出: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顶多只能采集,而人类则能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336页)这就是说,能够进行生产的,能够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是人的根本。

而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人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动物所没有的属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

第三,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总和,它决定着人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

人们之间其它政治的、思想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这种客观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并直接或间接地被这种物质关系所制约。

这种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这一社会关系复杂结构的总和,确定着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含义就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天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建立在客观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1848年)

(一)《宣言》的七篇序言

1.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2.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3.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一条主线: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层含义: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第二,全部人类社会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不仅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要使社会永远摆脱任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4.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5.提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设想。

6.论证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论述了论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

(二)《宣言》的引言

1.写作的历史背景

2.写作的目的

(三)《宣言》的正文四

1.《资产者和无产者》。

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等于自行消灭,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

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采取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

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教育、自由、家庭等),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在本章中,马、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因此,马、恩在最后一章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

对党派的态度上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思想。

论证了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

(四)结语

4

《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能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

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两个不可避免”与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

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创造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2.怎样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意

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史观应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得出的结论。

◆它第一次划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1)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3)坚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6)坚持党的先进性。

7)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

【篇二: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前言

在接触的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可谓是很少了解,只在高中的哲学学习中对其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

大二的这学期我接触到这本教材,花了一些课余时间看了这本书,它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读书之前,我的印象中马克思只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样的观念完全转变了,他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家、坚强不屈的斗士。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详细解读与构架。

(二)文献搜索

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但是很多都深奥难懂,不知道如何理解。

于是决定阅读这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它通熟易懂,很适合初学者的阅读。

(三)阅读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改版,前三章

(四)读书笔记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是主观臆想的。

任何事物内部

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整个世界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但是,由于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要旨,它是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认为各个国家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建设者们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发展。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更应该看清事物的普遍联系,要明白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性格乃至命运,抓住每个小细节,从微小处出发,努力发展更好的自己。

2、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我认识到人们在实际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目标,就一定要是自己的内心想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虽然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我们应该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认识规律、改造规律、认识规律。

但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有正

确地认识,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正面作用。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曲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困难面前抱怨自己无能为力。

从自身实际出发,看清自己面临的困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坚持正确地认识和思想,这样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局反作用,其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因此我认识到,在当代的中国,要深入理解上层建筑,就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既辨证又符合实际,我也完全同意科学技术

在对于发展的重要地位。

纵观历史,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力发明、20世纪中期以后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如果不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所以,我国一定要不断且持续制定和实施像“科教兴国”这样的政策,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当然,作为一名在读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刻苦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建设国家和名族。

我们更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投入实践,为国家的技术创新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5、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名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冤枉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从中我理解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根式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所以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不仅要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还要进一步调动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那么,又要怎样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呢?

政府就应该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强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做到真正的尊重人民,热爱人民,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只有这样,从人民的自身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促进人民的共同的富裕,才能真的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整体感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附录:

【篇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是我最崇拜的伟大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和恩格斯一起,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惊人的勤奋毅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章就是第2章和第3章,作者阐述了他的新的唯物辩证法。

物质:

他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每时每刻都是运动发展的,我们把相对静止和变化不明显的事物称之为静止,它只是相对静止的。

他认为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性,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有多样性,我们看待事物的发展的发展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