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畅举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71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沟通不畅举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沟通不畅举例.docx

《沟通不畅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不畅举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沟通不畅举例.docx

沟通不畅举例

沟通不畅举例

【篇一:

沟通不畅举例】

沟通问题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难解的命题,今天,清音陪伴大家说说“沟通”这个事。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例子:

——“那个同事好讨厌喔,每次他都这样。

——“唉呀,工作别想这么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了。

这么一回话,你以为替对方排解工作上的困难,却反而让对方不想回话或甚至更加生气。

或许你会好奇,我明明都有“好好地”跟对方沟通,但为什么还是有沟没有通呢?

原因首先在于: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都带着各自过去的经验;也因为这样,每个人的认知并不相同,常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来解读对方所说的话,产生许多的误会。

而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也就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了。

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孩回到家,妈妈就开始问他:

“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

”、“今天的作业多不多?

”、“今天老师教得懂吗?

”,但此时小孩可能完全不想理会妈妈,于是冷淡地回“还好啊”、“还可以”、“随便啦”等等。

妈妈感到很挫折,就开始抱怨起对孩子的不满,也许会说出许多伤人的话,甚至指责孩子。

妈妈释放的讯息都被小孩回绝,在不断受挫之后妈妈便发起了脾气。

这种情形可以用挫折侵略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hypothesis)来说明——当一个人不断受到挫折时,他会变得比较具有侵略性。

在一方释放的沟通讯息,不断被另一方打枪时,释放讯息的一方就很容易陷入一种不理性的、情绪化的状态。

因此,让双方处在同一个沟通平台上就成了关键!

要创造对等的沟通平台,了解彼此处在什么样的自我状态,就变得非常重要。

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自我状态的概念,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的概念

一、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p)又可以分成两种:

批判型父母(cp,criticalparents)与养育型父母(np,nurtureparents)。

批判型父母状态,顾名思义,就是非常容易对人、对事进行批判。

例子:

当老板对员工说:

“我觉得你这样做得非常糟糕”,此时的老板就是处于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当中;养育型父母状态,这种状态相对平和,会变得很照顾别人。

例子:

当男朋友对女朋友说:

“亲爱的,你感冒就好好休息吧!

我去买东西给你吃”,这时候,这个男生就处于养育型父母自我状态。

二、成人自我状态(a,adult)是指一种理性的状态。

当一个人就事论事、理性的阐述某一件事情时,他就是处于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乍听之下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状态,但是处于这种自我状态的人,凡事都就事论事不带情感,可能会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三、儿童自我状态(c)

儿童自我状态又可以分成自由型儿童(fc,freechild)跟顺应型儿童(ac,adaptedchild)。

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这时候,人会很自然地展现出本来的样貌,表现出自我想要表现的样子。

例子:

当一个女生对她的男朋友说:

“好嘛人家想吃面面嘛!

”的时候,她就是处于自然型儿童的自我状态;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即一个人顺应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状态。

例子:

当一个人邀朋友吃饭被拒绝时,她告诉她朋友:

“好吧…那就下次再约吧…”的时候,她就是处于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讲完这三种主要的自我状态之后,我必须要先澄清一下,没有哪一种自我状态是绝对的好或坏的,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这三种自我状态,只是出现的比例多寡而已。

了解了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的三种自我状态之后,我们需要讨论怎么样沟通,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我们的沟通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互补沟通、交错沟通、暧昧沟通。

三种沟通模式

一、互补沟通:

顺利进行

首先是互补沟通。

互补沟通有四种,当沟通的双方处于父母对父母、成人对成人、儿童对儿童、父母对儿童时,此时沟通的双方就是在互补沟通的状态里。

当双方采用互补沟通时,双方的沟通方向线会呈现平行状态,且通常互补沟通都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1、父母对父母(批判型)

例子:

a:

我觉得老板真的是很糟糕唉!

b:

对啊,我也觉得,他怎么能够这样对待我们?

2、成人对成人

例子:

a:

我觉得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件事情。

b:

我也觉得,那我们找时间来谈谈吧。

3、儿童对儿童

例子:

a:

走嘛!

我们去看电影嘛!

b:

好呀~耶~看电影~看电影~

4、父母对儿童

例子:

a:

明天有空吗?

我们去听演讲吧!

b:

好呀~耶~

二、交错沟通:

多有争执

交错沟通常常会引起许多的争执,因为双方处于一个不平衡的沟通状态,双方的沟通将引发争执。

凡是不属于互补沟通的沟通皆属于交错沟通,在图形里面,两个人的沟通方向线段会交错在一起。

1、成人自我状态对父母自我状态:

双方无法产生互补沟通,因此出现了冲突。

a:

我们去听演讲吧!

b:

我工作做不完了听屁听喔!

解决方案

(1):

a可以选择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告诉b:

好啦!

别生气嘛!

此时便恢复到父母对儿童的互补沟通。

解决方案

(2):

b可以多说几句话修复刚刚的那句话,例如b可以说:

抱歉我刚刚太冲动了,我昨天没睡好啦,对不起。

此时便回复到成人对成人的互补沟通。

三、暧昧沟通:

言不由衷

最后一种沟通模式是暧昧沟通,当双方处于暧昧沟通时,他们表面上所说出来的话,和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并不相同。

a(女朋友):

明天就是情人节了耶。

b(男朋友):

对呀,好快喔。

虽然这对情侣表面上是这么说,但是其实女朋友说这句话的背后是想说:

“唉唷,我好想要你带我去吃大餐喔”,是处于儿童心理状态;但是她又不希望直接说出来,于是装作成人自我状态,采取了一种暧昧沟通,这种沟通模式在亲密关系中很常见。

总而言之,双方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创造互补沟通,而要创造一段互补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这也代表了双方都有能力,能够改变沟通的现况。

【篇二:

沟通不畅举例】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一例因沟通不畅导致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单位:

姓名:

要:

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女求助者因与丈夫沟通不畅而导致了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求助者与丈夫两地分居,平常沟通较少,尤其是三个月前请求丈夫转业遭拒,感觉得不到丈夫的关爱而引起情绪低落,对两地分居的婚姻模式恐慌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且泛化到与别人交往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反应。

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帮助其树立“夫妻间需要多一些沟通和理解”等理性观念,基本解决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

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情绪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与成长史:

求助者,女,30岁,本科学历,某中学教师,已婚,女儿一岁多。

父母均为农民,有一哥哥,也已结婚生子。

父母家族中均无精神病史。

(二)精神状态:

苦楚、忧郁、意识清楚、自知力完好、主动求(三)身体状态:

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四)社会功能:

尚能继续工作但效率降低,经常出错,对同事、学生发脾气,人际关系疏远。

(五)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选用心理测试为epq、sas、sds。

其测验结果为:

1、epq:

e60;p53;n69;l45;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

2、抑郁自评量表(sas)分:

标准分为64分,提示为中度焦虑。

3、焦虑自评量表(sds)分:

标准分为55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

三个月来因与丈夫沟通不畅,对两地分居的婚姻模式恐慌焦虑,心情烦躁,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个人陈述:

我与丈夫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生子。

我在本地工作,丈夫在驻港部队服役。

他因工作忙,连女儿出生都没回来,孩子现已一岁多,正是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脱不了手,离不开身。

偏偏婆婆今年身体也不大好,右腿骨质增生走路不方便。

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真希望有个人与我一起照顾这个家。

三个多月前,我让丈夫申请提前转业回来,而他非要等到升了营长才转业。

这几个月来,我们总为这事在电话里吵,最近可好,他连电话都不打回来了。

我为此茶饭不思。

晚上睡眠很浅,经常半夜醒来,心里非常难受。

我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付出了这么多,而他为了自己的事业一点也不让步,一点也不在乎我,不在乎这个家。

我都想到了离婚,但又不想给孩子留下阴影。

最近整天心里烦,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对我已有疑义,而且特别爱对同事发脾气,同事都不愿意跟我来往了,我也不愿参加聚会甚至朋友婚礼。

我不想再这么痛苦下去,所以前来寻求帮助。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1、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面貌姣好,穿着合体。

谈话中表达清晰,在谈到丈夫很少给她打电话时表情很痛苦,也哭得很伤心。

2、求助者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大学毕业后任教,工作踏实努力,深得师生好评,人际关系良好。

因婚姻问题苦恼,现强打精神上班。

3、通过电话了解到求助者老公很在乎这个家,也很爱求助者。

现在的职位是副团长,再过三年就能升团长,想等升了团长再转业,这样能分配到好的岗位。

由于部队的事情多,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较少与求助者沟通。

四、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临床资料的搜集,该求助者目前精神、生理、学习和社会交往状态为:

1、精神症状:

心烦、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

2、生理症状:

失眠、哭泣、食欲下降、头痛。

3、社会功能状态:

对同事发脾气,虽有继续但工作经常出错,不愿意和人交往。

(二)诊断依据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1、症状不是由身体疾病所致。

2、根据许又新的精神正常与异常诊断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一致,个性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本案中求助者的情绪问题由强烈的现实因素刺激引起,即:

老公不答应转业。

病程:

持续时间比较长,情绪反应已三个多月。

社会功能已受损:

对工作没有兴趣,虽然还在上班,但工作经常出差,不愿意外出见人了。

内容已泛化,即:

爱对同事发脾气。

这些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故诊断为:

严重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1、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目前身体检查未发现躯体因素,可排除器质性原因。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本案例的求助者虽然有兴趣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心理测评分显示有抑郁,但并没有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4、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有焦虑的症状,是因为请求丈夫转业遭拒,而引发了对两地分居的婚姻模式恐慌焦虑,内心冲突为常形,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神经症。

综上,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女性,30岁,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

求助者忙于工作还得照顾家庭。

孩子小、婆婆身体不好,双重压力下请求丈夫转业回来一起照顾家庭又遭拒,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

认知错误,求助者认为丈夫不转业回来就是不爱自己,不在乎这个家。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帮助求助者理学会与丈夫的交流,恢复正常社会交往与工作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能处理好家庭间的矛盾。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二)主要的咨询方法1、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充分认识到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引起了负面情绪,而不是丈夫不答应转业此事本身。

2、自己对自己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自己不合理的观念,才能减轻目前存在的各种症念,并代之以正确信念,从而使症状减轻;5、指导求助者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新的认知模式的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逐步改变求助者不良的体验和行为,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里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1、咨询时间安排:

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42、费用收取:

(1)咨询费用:

每小时50元人民币;

(2)心理测验费用:

epq、sas、sds各10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咨询关系建立与心理评估诊断阶段;2、心理咨询和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愿意改善夫妻关系(说明不能帮忙决定要不要离婚);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做心理测验3、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b.心理帮助1、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2、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

丈夫不答应转业不良情绪c:

心里痛苦,心烦不合理信念b:

丈夫如果爱我就应该答应转业c.结束与巩固阶段1、确认求助者是否真的掌握合理情绪理论2、布置家庭作业用合理情绪理论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件事进行合理分析。

第二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2、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3、与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过程:

a.巩固咨询关系b.心理帮助1、要求求助者谈一件以往丈夫没有按求助者要求去做,引发求助者什么反应,以及对事件的看法,让求助者清楚不能对别人绝对化要求,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2、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心情不好的不合理信念:

我是如此的爱你,所以你发须也像我爱你一样爱我;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爱我;你不按我的要求做就是不爱我;你转业了,才能证明是爱我的。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c.结束和巩固阶段1、确认求助者已认识到自已的不良情反应是由不合理信念引起;2、布置咨询作业:

、主动与丈夫沟通,把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丈夫探讨。

、记下沟通后产生的不高兴事情。

第三次咨询目的:

1、帮助求助者转变对别人的绝对化要求。

2、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3、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与丈夫通完电话后知道丈夫每天要上班到十点,平常琐事比较多,经常是一忙完就很晚了,不想打扰妻子休息,所以较少打电话。

也知道了丈夫不转业并不是因为不在乎这个家,而是想再等两年就能从副团升到团长,到时再转业能分配到好的工作,自己不告诉妻子是因为平常妻子对他的抱怨太多了。

b.心理帮助这次的事件让求助者明白不能用“反黄金规则”去要求别人对自己怎么样,夫妻间要多多沟通互相体谅。

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1、丈夫没有答应我的要求,并不一定就不爱我。

2、夫妻间应该少些责备,要相互宽容和谅解。

c.结束和与巩固阶段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鼓励求助者主动与丈夫多多沟通并多了解丈夫的情况和想法,站在丈夫的角度看待事情。

第四次咨询:

10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b、结束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近来不再经常发脾气了,工作的状态也回来了,同事也都说她又变回原来的温柔和气了。

与丈夫的感情比以前更深了,现在能理解丈夫工作的辛苦,愿意再辛苦两年等丈夫转业回来。

b.心理帮助1、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学会把“你必须、你应该”之类的话语,改成“我希望”“我想要”。

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2、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9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1、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工作也不会经常出错了。

”“我现在与同事的关系很融洽,他们也愿意跟我聊天、开玩笑。

”“我现在明白丈夫在外地经常想念着我和孩子,他也很累,我懂得站在他的角度对看待问题了。

”求助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求助者开始正常上班,与同事关系融洽,工作效率提高。

3、重要他人评估:

求助者丈夫打电话说他妻子已不再经常的抱怨和哭泣了,也能理解他的想法了。

4、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与丈夫的沟通没有问题了,心情平静,睡眠饮食情况有所好转,能正常工作,与同事间的关系恢复良好。

咨询过程较完整。

5、心理测验评估:

11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从64降到了39;sds测验得分从55到了39分,说明焦虑和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6、求助者症状的改善:

通过咨询,求助者解决了内心冲突问题,焦虑症状缓解了,睡眠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九、总结通过四次咨询过程中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不良认知,并增强了求助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了咨询的近期及远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