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76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x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

广西蔗糖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

发布人:

自治区经管总站发布时间:

2012-04-09

蔗糖业是奠定广西经济建设发展基础的重要优势产业。

自1988年国务院把广西作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以来,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广西蔗糖产业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明显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蔗糖业的快速发展,糖料蔗和食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1992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使广西稳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并为我国食糖的有效供给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时,蔗糖业的蓬勃发展对振兴广西经济,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广大农村脱贫致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巩固产业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确保产业做强做优,继续为我国的食糖供给作出新的贡献,“十二五”期间,糖料蔗产业仍将继续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这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

为进一步发展广西糖料蔗产业,制定本规划大纲。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1.稳定发展,规模全国第一。

2007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479万亩,总产8223万吨;2007/2008年榨季进厂原料蔗总量7689万吨,产糖941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63.4%,创历史最高水平;糖料蔗种植面积、总产和产糖量比2000/2001年榨季分别增长1.02倍、1.94倍、2.41倍;比2005/2006年榨季分别增长0.36倍、0.66倍、0.75倍。

2008年因冻害等原因,糖料蔗种植面积1600万亩,总产下降到8008万吨;2008/2009年榨季进厂原料蔗总量6130万吨,产糖量763万吨,占全国的61.14%。

2009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556万亩,总产6398万吨,比2000/2001年榨季分别增长1.12倍、1.29倍,比2005/2006年榨季分别增长0.43倍、0.29倍;2009/2010年榨季进厂原料蔗总量5569万吨,产糖711.8万吨,比2000/2001年榨季增长1.57倍,比2005/2006年榨季增长0.32倍,占全国总产糖量66.14%。

2010年受极端天气等的影响,全区种植面积1567万亩,总产6880万吨。

“十一五”以来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2.贡献突出,支柱地位稳固。

糖料蔗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大部分市、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区机制糖蔗区有56个县(市、区)、751个乡镇生产糖料蔗,蔗农1200万人;糖料蔗总产占全区主要经济作物总产的70%以上,商品率高达90%。

2007/2008年榨季蔗农销售糖料蔗收入214亿元,糖业销售收入278亿元,实现利税39.1亿元,比2000/2001年榨季分别增长2.8倍、1.8倍和2.29倍,比2005/2006年榨季分别增长0.01倍、0.18倍和0.91倍。

2008/2009年榨季蔗农种蔗收入168.46亿元,糖业销售收入270亿元,实现利税30.34亿元,比2000/2001年榨季分别增长1.99倍、1.73倍和1.55倍,比2005/2006年榨季分别增长0.33倍、0.15倍和0.32倍。

2009/2010榨季蔗农销售糖料蔗总收入为199.51亿元,糖业销售收入337.9亿元,实现利税89.15亿元。

3.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度高。

“十一五”期间,广西全面推进糖料蔗高产高糖高效生产,优化区域布局,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主要蔗区,因地制宜巩固发展百色、河池以及部分桂东南和沿海蔗区”的产业格局,建立了稳固的糖料蔗重点生产基地。

2009年,广西共有87个县(市、区)生产糖料蔗,其中年产原料蔗50-100万吨的重点县(市、区)13个,年产糖料蔗100-500万吨的县23个,兴宾区、江州区、扶绥县3个县(区)年产糖料蔗超过500万吨。

39个重点县(市、区)糖料蔗全年种植面积1402万亩,产蔗量6677万吨,糖料蔗生产能力占全区的91.5%。

4.科技进步,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广西“吨糖田”技术推广达348万亩。

新台糖、桂糖和粤糖系列高产高糖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其中新台糖系列品种占90%。

旱地甘蔗高产栽培、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秋冬植蔗地膜覆盖栽培、蔗地节水灌溉技术、健康种苗生产技术、糖蜜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蔗叶还田技术、化学调控技术、旱地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新型间套种、生态蔗园建设以及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糖料蔗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广西糖料蔗平均亩产量4.4吨,比2000年提高0.58吨;制糖生产吨糖耗蔗量从2000以前的9吨左右下降到8吨以下,榨季平均蔗糖分达到14.0%以上,制糖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5.体系较全,竞争力较强。

广西糖业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集团为龙头的资本多元化、企业集团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等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与蔗农紧密连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全区现有33家制糖企业,103家糖厂,总日榨蔗能力63.47万吨。

其中日榨蔗能力万吨以上的糖厂23家,最大的日榨蔗量2.4万吨。

6.政策稳定,发展环境良好。

自1988年国务院把广西作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以来,中央和自治区逐步建立和完善食糖宏观调控体系,先后出台了食糖信贷(工业短期临时储备)、限制糖精替代、食糖进口关税配额、食糖出口退税、食糖国家储备和糖料管理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优势区域糖料基地建设、支持糖料良种培育和糖业技术研发,实行糖料收购价与糖价联动机制,推行糖料“订单农业”等,为广西蔗糖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对蔗糖产业发展计划性不强,特别是对糖料蔗非优势区域调控不力,蔗糖生产几乎是随糖价高低来调整。

糖价高,蔗农、制糖企业效益好,糖料蔗种植面积扩大,投入增加,产糖量增加;反之,调减面积,减少投入,产糖量下降。

由于糖料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工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2.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有待提高。

蔗糖业产业链不长,综合利用不足,蔗糖产品只作为原料出售,附加值低,蔗糖深加工水平低,蔗叶综合利用率低,甘蔗乙醇酒精计划没有启动,既制约产业发展,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

3.新品种选育研发滞后。

科研投入不足,品种研发严重滞后。

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够,后续品种缺乏。

近十年来新台糖系列品种仍占主导地位,其中新台糖22号占总种植面积的68%,导致广西糖料蔗品种单一,糖料蔗病虫害日趋严重,单产不稳定,生产风险加大。

4.机械化水平低。

广西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低,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蔗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甘蔗采收机械化应用没有重大突破,收获成本高,严重影响种蔗积极性。

5.蔗区基础设施薄弱。

蔗区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广西90%的甘蔗种植在旱坡地上,干旱成为制约单产提高的最大障碍,全区现有灌溉能力的甘蔗面积不足15%。

6.食糖进口压力增加。

我国加入WTO以来,年均进口食糖100-120万吨,仅为承诺数的60%,占年均产糖量的11%,进口糖占我国食糖消费量的比重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2008年仅为8%。

但我国加入WTO,中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汇率降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升值0.1元相当于进口糖价降低40.24元/吨)仍将增大食糖进口压力,对广西糖料蔗产业带来深刻影响。

二、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国内食糖消费需求稳步提高。

1996年我国食糖消费量为780万吨,2008年增加到1350万吨,年均增长47.5万吨。

在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工业用糖占60%,民用消费占40%。

食糖又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全国食品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综合国内食糖生产和销售情况、人口和经济增速,预计未来5-10年,国内食糖需求将以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

到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以上,按全国14.3亿人口计算,人均有糖量11.8公斤,仅为2008年世界平均水平(23公斤)的一半。

而2008/2009榨季,全国产糖仅1243万吨,2009/2010年全国产糖量持续减产,产糖量1074万吨,尚有近600多万吨食糖缺口。

国内食糖生产发展不稳定。

2000年以来,我国糖业生产波动较大,最低年产糖620万吨,最高1488万吨,平均年产糖1031万吨,而国内平均年消费需求1300万吨糖。

因此,广西糖料蔗产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有利因素

1.资源优势。

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糖料蔗主产区年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1300mm,雨热与糖料蔗生长同季,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蔗地区之一,其旱地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区未利用土地面积为709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仍可在崇左、来宾、河池等桂中南地区,开发利用一部分坡度在15度左右、土层深厚、以红壤土为主的宜农荒地发展糖料蔗生产,将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进一步提高单产和蔗糖分水平,年产糖1000-1100万吨是切实可行的。

2.生产和技术优势。

广西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目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平均单产和含糖量居全国前列,已达到或接近巴西、美国等先进国家水平。

长期的甘蔗种植使蔗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研实力的增强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同时,单产提高潜力大,目前全区糖料蔗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4.5-5吨,而“吨糖田”亩产可达到7吨以上,因此,通过培育和改良品种,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大幅提高糖料蔗单产和蔗糖分。

3.比较效益优势。

目前广西制糖企业日处理甘蔗能力达到62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产糖量居全国第一位;生产质量、成本、产值、税利、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等多项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全区蔗糖业在全国占有市场份额大,省际贸易糖占75%以上。

产业拉动作用大,经济优势突出,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同时,综合利用潜力大,广西制糖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规模扩大,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的开发,用糖蜜、蔗渣和滤泥生产的酒精、燃料酒精、纸浆及纸制品、复合肥等综合利用产品,正向多品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成为糖业增效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不利因素

广西糖料蔗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一是蔗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三是新品种培育与更新换代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四是产业链不够广,初级产品产值占较大比重,经济效益不稳定;五是面临国际食糖生产竞争和进口糖冲击的压力。

(四)风险分析

1.自然灾害对生产影响。

广西糖料蔗生产多数遭受干旱、涝灾和霜冻灾害的影响。

历年秋旱对糖料蔗单产的影响最大,严重的两三年发生一次,主要通过加强蔗区基础建设、蔗地机械深耕深松、因地制宜选择耐旱品种和地膜覆盖、滴灌、喷淋等节水灌溉为主的治旱技术来减少损失,治旱面积达到60%以上。

霜冻灾害对产糖量的影响最大,一般3-5年会出现全区较大范围的霜冻灾害天气,以防为主,通过调整品种熟期结构、选择抗寒品种和对受灾蔗区优先砍运、提高榨量等措施来减轻损失。

2.市场风险。

由于全国食糖生产不平衡、起伏大,导致糖价大起大落,2008年全国糖价最低每吨2800元一吨,而2010年糖价超过6800元,最高达到7500元,联动蔗价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

糖价的高涨势必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又导致糖价回落,加上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蔗糖生产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

因此,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完善各级食糖收储制度来规避风险。

3.政策风险。

广西蔗糖产业依然是弱质产业,长期以来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才能发展壮大。

因此,需要国家和自治区有稳定的政策支持糖料基地的建设和生产技术改造,才能促进广西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得以做强做优。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竞争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原则;充分发挥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

稳定甘蔗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确保糖料蔗量满足加工能力需求,确保食糖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的主导地位。

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发展崇左、来宾、柳州和南宁4市共33个优势县(市)区的糖料蔗生产。

通过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服务功能的建设和科研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甘蔗生产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并建设工农联合、长期稳定的、协调的、相互依存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糖料蔗生产基地,推动糖料蔗生产产业化的进程,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做强做优广西蔗糖产业。

实现糖料蔗总产达到9000万吨、满足总产糖量1100万吨的原料需要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根据广西糖料蔗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承载量、环境容纳量、区内外市场需求量,以及多年来产业可能增长的速度,2015年全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下:

1.总目标

201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糖料蔗总产达到9000万吨以上,年均增长6.5%;平均亩产5.3吨以上,年均增长5.7%;满足总产糖量1100万吨的原料需要。

全区蔗糖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力争蔗糖业及其带动的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比2010年蔗糖产业总产值600亿元(预计)增加400亿元,增长66.66%。

2.产业目标任务

(1)第一产业目标任务

①产值。

2015年糖料蔗总产值达到405亿元,比2010年176.14亿元增加228.86亿元,增长1.3倍。

②规模。

2015年糖料蔗面积达到1600万亩,比2010年的1560万亩增加40万亩,增长2.56%。

③产量。

2015年糖料蔗总产达到9000万吨,比2010年6800万吨(预计)增加2200万吨,增长32.3%。

(2)第二产业目标任务

①产值。

2015年全区制糖工业总产值704亿元(1100*6400),比2010年的396亿增加308亿元,增长77.78%。

②产量。

2015年全区产糖1100万吨。

比2010年720万吨增加380万吨,增长52.77%。

③规模。

日榨蔗能力70万吨,比2010年的63.5万吨增加11.5万吨,增加18.11%。

(3)第三产业目标任务

①产值。

以运输糖料蔗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31.5亿元,比2010年的19.17亿元增加12.33亿元,增长64.31%。

②规模。

运输原料蔗8000万吨,比2010年的5569万吨增加2431万吨,增长43.65%。

四、区域布局、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

(一)区域布局

1.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区。

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钦州、北海、防城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百色、河池蔗区。

2.糖料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区。

重点扶持兴宾、江州、扶绥、柳城、邕宁、宜州、柳江、龙州、宁明、武鸣、武宣、象州、上思、右江、隆安、大新、横县、宾阳、田东、合浦、鹿寨、田阳、忻城、江南、良庆、钦南、覃塘、灵山、上林、罗城、银海、西乡塘、港北等33个年产糖料蔗70万吨以上的县(市、区)优质糖料蔗基地建设,使糖料基地生产能力占全区糖料总生产能力的85%以上。

(二)产业

(三)关键环节

1.提高糖料蔗生产技术水平。

重点环节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高产高糖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以上;二是推行健康种苗制度,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三是加速生产机械化进程,特别是糖料蔗收获机械化要有新的突破;四是蔗区治旱工程要上规模,提高治旱技术水平。

2.提高制糖加工生产水平。

重点环节一是加快规模制糖的发展,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培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制糖龙头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引进高效节能的设备,通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扩建新型精制糖生产基地,使食糖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发展糖业生态示范产业,向循环经济型方向努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带,促进产业升级。

五、重大项目

(一)以脱毒甘蔗健康种苗为主的甘蔗良种补贴项目。

争取国家从2011年开始起动甘蔗良种补贴项目,扶持广西推广以脱毒健康种苗为主的甘蔗良种补贴。

(二)糖料基地建设项目。

选择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糖料蔗50万吨以上的33个县(市、区)建设高产高糖糖料生产基地。

重点改善蔗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完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配套完善农机、土肥、植保等服务装备。

(三)蔗区治旱建设项目。

建设蔗区骨干水利工程和蔗区小型灌溉工程,力争到2015年蔗区灌溉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

同时,争取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广西实施甘蔗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在广西年产蔗百万吨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对蔗农应用机械收获糖料蔗给予一定补贴。

(五)糖料高产创建项目。

在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县(市、区、农场)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通过项目集约,技术集成,创建糖料蔗高产优质高效典型,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进一步提升糖料生产竞争力。

(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糖料蔗项目。

在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县(市、区)利用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设糖料蔗生产示范基地。

(七)糖料蔗良种研发体系建设项目。

建立广西糖料蔗基因库和繁育体系。

重点建设广西糖料蔗杂交育种中心、新品种选育基地、各级良种繁育基地,糖料蔗健康种苗示范片,主产蔗区良种良法示范与推广基地。

(八)甘蔗间套种项目。

重点推行甘蔗间套种西瓜、大豆等模式,推广面积300万亩。

(九)蔗农“素质工程”培训项目。

逐年在广西蔗糖生产优势县(市、区)安排蔗农“素质工程”培训项目,重点对蔗农进行糖料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蔗农综合素质。

(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重点支持食糖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蔗渣制浆造纸、生物工程等项目。

六、关键措施与政策

(一)关键措施

1.推动新一轮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布局。

采取有力措施合理控制发展规模,稳定现有种植面积,严格控制高产稻田种蔗,建设高产、高糖、稳定的甘蔗生产基地。

甘蔗生产重点向桂南、桂中和右江河谷优势区域发展。

严格控制非优势产区的发展。

通过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

2.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

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提纯复壮现有优势品种,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新品种选育基地及种植示范基地,加速良种产业化。

通过制糖企业规范、引导蔗农调整品种结构,逐步实现糖料蔗品种多元化,降低品种单一的生产风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以上。

研究、创新、推广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攻提高单产和蔗糖份,降低吨糖耗蔗量。

加大力度做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肥一体化等的示范推广。

3.加快新台糖22号等糖料蔗品种脱毒健康种苗的示范推广。

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的技术特色和比较优势,各地生产管理部门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在稳定扶持现有的种苗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加快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步伐,逐步提高脱毒健康种苗的覆盖率达到45%。

4.加强蔗区治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控制性灌排骨干工程和水源工程等,解决蔗区干旱和抗旱水源问题。

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

整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糖料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农业等扶持资金,在各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内,支持路渠、涵管、排灌设施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蔗区公路、灌溉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5.加快糖料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抓好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推广以及加快收获机械化进程。

在地方政府和制糖企业投入部分资金基础上,将糖料蔗种植收获农机列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

扶持糖料蔗收获机械研发、试验及示范推广,支持研发单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

6.加快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精制糖、食糖深加工,提高糖蜜、蔗渣、滤泥等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步伐,实施规模制糖。

加速糖料蔗向其它产品转化的研究和开发。

支持综合利用向集团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以制糖业为主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7.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环评制度,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

推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

力争到2015年,全区制糖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制糖生产一级标准。

8.加快糖料蔗向生物能源产品转化。

努力争取国家启动糖料蔗燃料酒精计划,形成调节食糖供给的长效机制。

在糖料蔗多时,调整一部分原料蔗生产燃料酒精,确保糖价稳定,保证广西蔗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期争取国家批准建设《广西利用甘蔗生产2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

(二)政策

1.加大政策扶持。

努力争取国家更多支持,提升广西糖料蔗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糖料蔗种植等同于粮、棉、油生产,在政策上获得国家更多支持。

自治区进一步明确蔗糖产业为优先发展战略性产业,把蔗糖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争取将甘蔗列为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

2.建立健全产业机制。

加强糖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食糖储备制度。

建立健全食糖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完善糖料收购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原料蔗收购和生产机制。

制定糖料蔗与食糖生产、食糖储备与销售等地方性法规。

3.加大财政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在国家糖料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良种和甘蔗机械补贴,基础设施和国家储备库容建设,以及制糖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自治区、市、县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食糖储备的补贴,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收储,同时,要积极给予糖料基地重点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通过“以工哺农”方式,制糖企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糖料蔗生产发展。

4.加强宏观调控。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严格控制非优势区域县(市、区)发展糖料蔗生产及新建糖厂。

5.完善糖价与蔗价挂钩联动机制。

建立有效的利益保障政策,维护蔗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原料蔗收购价格政策要充分确立农民利益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保护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发挥价格对农民合理收益的保护作用,稳定糖料蔗生产积极性。

6.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

健全糖业协会,建立甘蔗生产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订单农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制糖企业集约化经营。

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引导蔗农走集约化、适度规模发展的道路,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投入甘蔗良种开发和“吨糖田”建设。

7.制定法规法令。

加强政府对糖业的管理,借鉴世界各国的糖业法规,结合我国和广西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管理条例》。

七、组织实施责任单位

本规划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