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84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docx

高标准农田建设勘测可研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技术方案

一、实施方案介绍

4。

1、项目概况

XX县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涉及XX县3个乡镇,建设规模约3.5万亩。

XX县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呈南北略高,渐向中间腹地姑溪河倾斜.东北和中部有部分丘陵山地,境内以平原为主,主要有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湖积平原等,平原圩区占总面积65%。

项目区农村道路、沟渠分布众多,田块权属分割凌乱,农业生产成本高。

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变现有田块局部格局,使项目区成为田块规整、路网相通、水利设施完备的高产稳产区.项目实施后预计生产能力可提高15%左右,生产成本降低10%—15%。

项目区将按照“田规整、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以达到提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项目目的是通过完善项目区内交通设施,便于农田耕作;通过完善田间灌溉设施,使现有骨干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提高项目区内耕地抵御干旱的能力;通过完善田间排水沟,使项目区内的田间排水系统与骨干排水沟合理衔接.

项目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治,水源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农田生态景观和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发挥,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XX县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将充分发挥项目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改善项目区水源环境,发展节约、集约灌溉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土地整治已成为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惠民工程”.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不仅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直接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如项目建设期间,农民投工投劳,可以直接增加收入。

其次通过项目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接触新技术、新农业的机会,提高了农民的耕作水平。

4。

2、勘测、可研、规划设计编制技术要求

4。

2.1、勘测

为满足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要求,勘测工作拟形成如下成果:

(1)勘测技术报告;

(2)项目区控制点(平面、高程)布局;

(3)土地利用勘测现状图;

(4)影像资料;

(5)野外勘测记录;

(6)其他相关资料。

现分别说明如下:

4。

2.2、勘测技术报告

勘测技术报告编写提纲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

4。

2.2.1、采用的技术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编制暂行办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CB/T7929、GB/T5791的有关要求、《全国土地分类》、《工程测量技术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

4。

2。

2。

2、基础工作

(1)外业测绘(仪器设备、勘测精度、技术方法等)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详细列明用于现场测量的仪器的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①权属调查

投标人应在XX县国土资源局配合下,组织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到现场指界,现场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测量界址点坐标,平面控制点坐标、高程控制点坐标.

②地类勘测

根据《全国土地分类》的要求,通过权属人员现场指界及实地勘测,利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类界限测绘到现状图上,并对标注地类进行了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在勘测技术报告及面积量算表中注明。

③界址点及控制点设置

界址点设置

项目区边界主要拐点设置界址点.并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埋设界址桩.

平面控制网测设

高程控制点测设

④基础设施勘测

包括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设施等。

(2)内业处理

①处理方法

将外业数据传入计算机,根据实测草图,用制图软件绘制图。

②面积计算及汇总

根据地类勘测成果,及《全国土地分类》的要求统计各类地类面积。

面积汇总按项目区所涉及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类汇总。

③成图技术

土地利用现状图

将Cass图件导入MapGis制图系统,造区、成图。

线性工程纵横断面图

用百图CAD软件绘制干渠纵横断面图、支渠纵横断面图、斗渠纵横断面图,典型农渠纵横断面图。

用百图CAD软件绘制干沟纵横断面图、支沟纵横断面图、斗沟纵横断面图、典型农沟纵横断面图。

用鸿业CAD软件绘制田间道纵横断面图、典型生产路。

4.2。

3、相关说明

本次勘测工作的工作底图为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1:

10000土地分幅现状图,再由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现场指定权属界线,现场实测的方式而成。

4。

2.3。

1、界址点说明

在项目区土地勘测中,因界址点较多,将主要突出的界址点加以标注,标注顺序以项目区左上角为起点,顺时针方向标注。

4.2。

3.2、工作评述及自检情况说明

投标人需对本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内外业成果进行有效检核,并需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关于申报2009年市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的要求.

勘测定界表

项目承担单位

经办人

电话

勘测单位

经办人

电话

项目位置

项目区涉及的分幅现状图图号

项目区部面积

实际整理面积

项目涉及的镇、村

备注

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界址点编号

坐标

备注

X

Y

J1

J2

J3

J4

 

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表

高程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平面控制点编号

坐标

备注

X

Y

Z

P1

P2

P3

P4

高程点坐标成果表

高程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点编号

坐标

备注

X

Y

Z

G1

G2

基础设施统计表

编号

名称

类别

数量(米)

现状特征

位置

说明:

1、名称即为各基础设施的名称,如田间路、生产路、大口井;

2、类别是指基础设施的分类,如田间路可分为6米土、4米土、6米沥等,渠可按照深度和宽度分类;

3、数量指各个(条)基础设施的长度、面积等;

4、现状特征指该基础设施处于哪种使用状态,如废弃、维修、重建或正常使用等。

5、在登记设施的同时,将其标注在图上,做到图表相符。

4.2。

3.3、项目区界址点及控制点布置图

(1)绘制界址点

按规范规定测设项目区界址点,并埋设固定桩。

(2)平面控制网布设

为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放线提供依据,确定在项目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

①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原则。

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布设呈矩形。

③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④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4.2。

3.4、土地利用现状图

(1)基本要求:

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求既能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又能显示出项目区地形地貌,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需要。

(2)比例尺:

1:

2000.

(3)上图要素

〈1>线状地物:

农村道路、田间道路、生产路、沟、渠、主要田埂、田坎、高压线(标明电压等级)、低压线。

其中:

排水沟、渠道要注明首尾部底高程,以便计算比降,还要编号标注横断面尺寸;

道路要编号标注宽度和路面型式(沥青路、水泥路、土路等);

<2〉平原地区每一正常面积田块高程点不少于8个,且分布均匀;山丘平整区至少每2平方厘米注记一个高程点,堤坎全依比例尺施测,满足按断面法计算土方量的要求。

〈3〉其它地物:

村庄、机井、变压器、桥、涵、闸、渡槽、跌水等;

〈4〉水系:

标注河流、坑塘、湖泊、水库等,水源涉及到塘坝、水库、河道等,需要标注该蓄水工程的特征水位,如堤顶高程、溢洪水位、灌溉渠首水位等;

<5〉权属界线:

各行政村土地所有权界线,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权属界线图转绘;

<6〉地类图斑:

准确反映不同地类的范围界线,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转绘;

<7>等高线:

现状图的基本等高距应依据项目区地貌类别按下表规定选用。

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坡度较大地区宜适当加大等高距。

不同地貌类别的基本等高距规定单位:

制图比例尺

地貌类别

平原区

丘陵区

山区

1:

2000

0。

5

1。

0

2.0

1:

5000

1.0

2。

5

5。

0

1:

10000

1.0

2.5

5。

0

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一般注在点的右方或左方.

等高线遇到各种注记、独立性符号时,应隔断0.2毫米;遇到房屋、道路、河渠等地物符号时,绘至符号边线。

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

〈8〉图式:

应符合《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

〈9〉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等;

〈10>图幅整饰:

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指北针、编制单位、日期等。

〈11>现状图编号规则、图廓整饰、图面配置、地类图式、工程图式等,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编制。

(4)土地平整区大比例地形图

对于平整区域地形复杂的地片,可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

(5)影像资料

①土地平整

用数码相机拍摄,包括项目区全貌,典型区外貌(小麦、玉米、花生、菜地等),规划平整区外貌,规划新增耕地区外貌等。

②基础设施

对项目规划涉及到的基础设施要拍照:

包括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设施。

每同类设施(如农桥)应分四个层次:

〈1>工程完好的,按类型拍照,统计数量,并在图上落实位置;

<2>需要修复的,按类型拍照,统计数量,并在图上落实位置;

<3〉需要报废重建的,按类型拍照,统计数量,并在图上落实位置.

〈4>报废后不重建的,按类型拍照,统计数量,并在图上落实位置。

4。

2。

4、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要求

投标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选定项目区。

(3)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4)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5)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等基本指标。

(6)确定项目建设标准.

(7)基本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项目建设条件.

(8)选定项目规划方案,确定具体建设内容。

(9)基本确定权属调整方案。

(10)基本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工程管护方案。

(11)选定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基本选定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基本确定施工进度。

(12)提出主要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

(13)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耕地质量分析。

(14)提出综合结论。

(15)提交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资料一式四份,文本统一用A4纸打印,图件按A3标准,统一封面,分别装订成册,做到整齐美观,并附光盘2份。

4。

2。

5、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要求

4。

2。

5.1、项目工程设计的要求

(1)工程设计(道路、渠系、电力、建(构)筑物)标准要符合各行各业相关规范、技术标准要求。

主要田间道、井房、管护房、射频控制器、变电室、地下电缆、机井、提水站等的设计可参照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推荐的标准样式,也可创新设计,但标准不得降低。

(2)土地平整设计与平整方法要合理,典型田块选取应有代表性,土地平整提倡分田块平整方法,无论通过典型田块推算还是分田块计算土方工程量,都应有土方量计算依据和过程;有具体到每一田块的土方工程量统计.

(3)灌溉取水方式、灌水方式应合理,水利工程应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水利设施。

(4)根据国家规范及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项目区内村庄与村庄、村庄与田块之间的一级田间道路面宽度不大于6米,路基宽度不大于8米,连接生产路与一级田间道的二级田间道路面宽度不大于5米,路基宽度不大于6米,田块与田块间的生产路路面宽度不大于3米,路基宽度不大于4米。

主要支道和田间道硬化设计。

(5)设计图件中必须包括典型田块设计,田块大小与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相适应.

(6)设计说明书中应有单体工程的实际依据,计算公式、参数选取等说明.

(7)设计说明中应详细阐述施工条件、方法,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8)单体工程设计图应附工程量统计、比例尺、图名、图签填写齐全、清楚。

4。

2.5.2、项目投资预算编制的要求

(1)预算编制应符合《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要求,预算项目与设计项目应一致.

(2)预算编制材料价格应采用济南市最新工程造价信息以及当地材料价格信息。

(3)其他直接费用、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等的费率计取应合理,费用的计取基数应符合相关规定,计算方法应正确。

(4)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不可预见费取费应合理,有关费用拆分应符合要求.

(5)直接工程费单价表中材料消耗量应符合定额规定,选用的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价格计算应当正确,并附材料价格表和机械台班费计算表。

(6)定额套用应当正确,不得重套、高套或漏项。

(7)各分项工程的计算过程、合计及累计应当正确;表格间、预算说明、规划文本数据应当一致。

4.2.5。

3、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1)1:

2000地形测量;

(2)可研报告及规划报告;

(3)规划设计图件;

(4)预算文件;

(5)其他规范要求附件。

以上成果资料一式六份,文本统一用A4纸打印,图件按A3标准,统一封面,分别装订成册,做到整齐美观,并附光盘2份。

4.3、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4。

3。

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3.2、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1)《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8)《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9)《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0)《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1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1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1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15)《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93).

(16)《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1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9)《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TD/T1037—2013);

(20)《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

(21)《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

(22)《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

(2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

(2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

(2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2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2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1997);

(29)《防洪标准》(GB50201-94);

(30)《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3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3)《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

(34)《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T154—95);

(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3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37)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99号)

(38)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282号)

(39)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16号)

(40)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

(41)国土资源部《关于适应新形势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42)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

4.4、勘测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测绘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包括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行政界线和项目区范围线的外业调绘工作;通过控制测量、界址点埋设、界址点测量和地形测量等,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和项目区范围图;根据勘测成果量算面积;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完成勘测工作.具体包括以下任务:

4.4.1、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组织协调、组建队伍、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和制定技术方案.

4。

4。

2、外业调绘

主要包括权属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类型界线调绘、行政界线调绘、基本农田界线调绘和项目区范围线的调绘等。

4。

4。

3、控制测量

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包括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4。

4.4、界址点埋设

包括指界人现场确定界址点位置并按要求埋设界址标志。

4。

4.5、界址点测量

使用GPS—RTK或全站仪等仪器设备,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

4。

4。

6、地形测量

包括地物要素的取舍原则及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4.4.7、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及项目区范围图

根据测绘成果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和项目区范围图。

4。

4.8、面积量算和汇总

包括项目区各地块的面积计算和整个项目区各地类面积的汇总情况。

4.4.9、编写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按要求编制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4.5、项目区可研及规划设计

可研及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4。

5.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是制定工程建设标准的前提,经过对项目区建设条件系统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对项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规划设计中建设条件分析主要包括:

(1)合法合规性分析:

本项目必须符合现行的土地、水利、交通、农业、电力、林业、环保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工程规划方案合理、科学,切合实际,实施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

(2)基础设施分析:

详细分析项目区道路交通设施、灌溉与排水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从自然、农业设施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通过对项目区自然条件限制因素、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因素以及其它限制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土地适宜性分析:

对项目区内的现有耕地及宜农未利用地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其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

(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通过计算项目区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分析项目区水土资源是否平衡。

(6)公众参与度分析:

项目规划设计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5.2、拟定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是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前提。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中,主要涉及到田块、灌溉、排涝、道路、农田防护林等方面的设计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对各个设计标准均有所规定.

(1)田块设计标准主要根据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项目区所属工程区划分、实际耕作经验等方面确定耕作田块布置、田面坡度、田块规格等。

(2)灌溉设计标准综合反映灌溉水源对区域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

根据相关规范确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标准。

(3)排涝设计标准是指排水设施计划达到的排涝能力,它是确定排涝流量和排水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

确定项目区几日暴雨几日排除,确定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等标准.

(4)田间道路设计标准是对道路路线和构造物的设计与施工在技术性能、几何形状以及尺寸、结构组成上的具体尺寸和要求。

确定项目区田间道路级别、材质、规格、纵坡等标准.

(5)农田防护林设计标准是农田林网工程布局的一般规定.分别从防护林主林带走向、田间道两侧种植行数、株间距、树种、树苗胸径、树苗高度、主林带间距等方面合理布局农田防护林工程.

4。

5.3、工程布局与方案比选

确定项目区的类型分区,根据不同类型分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布局。

按照项目时间情况安排工程布局先后顺序,一般首先进行道路布局,其次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最后是田块和农田防护工程布局。

但不严格规定先后顺序,还要综合考虑各项工程的布局要求以及他们之间的优化组合。

比选是通过对难以取舍的工程布局之间的分析、对比,最终确定项目实施布局方案的过程。

一般从技术可行性、运营成本、使用便利性、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最终确定项目所有布局方案.

4.5.4、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对项目各项工程的详细、专业的设计。

(1)道路工程设计:

①确定项目区内保留的硬化路、砂石路和土路等;

②确定项目区内需维修的硬化路、砂石路;

③根据村庄位置,结合现有的骨干道路,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确定田间道、生产路的材质和相关尺寸(路面宽度、厚度,路肩宽度,路基厚度等),绘制道路横断面设计图和典型纵断面设计图等。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包括机井工程设计、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排水沟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输配电工程设计等;

(3)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包括田面高程设计、土方量计算、土方调配等;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包括确定防护林行数、株距、树种、胸径等;

(5)其他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标识牌设计;

(6)典型田块设计。

4。

6、项目规划技术路线图

规划设计技术路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